《菜根譚》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不亂一性一:指本一性一不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菜根譚》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

菜根譚

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

忙處不亂一性一,要閒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不亂一性一:指本一性一不亂。

《大學》中有:「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一性一。」

不動心:指鎮定、不慌亂、不畏懼。

據《孟子·公孫丑》篇:「我四十不動心。

註:『言四十強而仕,我志氣已定,不妄動心有所畏也。

』」

要想在事務紛忙時也能保持冷靜態度而本一性一不亂,必須在平時修身養一性一培養清晰敏捷的頭腦;面對死亡從容鎮靜,必須在平日對人生與社會有透徹的領悟。

人對人生不是沒有徹悟,也不是沒有看破,古往今來的人生格言、警句不知有多少,然而,腳踏實地去實踐人生、圓滿人生的又有幾人呢?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為道而死不足畏,為道而生,更應自重自珍。

孔子又說:天地之間,只有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

父母把一個完完全全的身一體給了我們,我們一輩子好好地保全它,不使它受刑戮,受毀傷,或蒙羞,或傷心,這也是為人的一種方式。

孔子的學生曾子重慎、重孝,強調內心修養,自有其既盡人情又合事理的價值。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態度端莊,言辭謙和,行為謹慎,不以狂躁傲世傷人,不以驕縱觸規犯法,不到處一捅一漏子、鬧矛盾,少犯錯誤,避免被人指責怨恨……應該是一種很好、很難得的品質。

曾子還說過「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臨大節而不可奪」,「戰陣無勇,事君不忠為非孝」。

人在面臨抉擇或者有所建樹甚至有關生死的場合,一味謙和謹慎,一味守身保譽,一味歸向內心,都是不可取的。

總之,要想真正做到「忙處不亂一性一」、「死時不動心」,則是人生一大難事,不是人做不到,而是做到的人太少。

面對生死和危急關頭,能做到「不亂一性一,不動心」,鎮定自若,實在是徹悟了人生,以天下為大任,以大義為追求的境界啊。

《莊子·田子方》中這則故事也實在是使人深受啟迪啊!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的本領,他拉滿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發出第一支箭,箭還未至靶,緊接著又搭上了一支箭,剛射一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

在這個時候,列禦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動也不動的木偶人似的。

伯昏無人看後說:「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還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腳踏危石,面對百丈深淵,那時你還能射箭嗎?」

於是伯昏無人便登上高山,腳踏危石;身臨百丈深淵,然後再背轉身來慢慢往懸崖退步,直到部分腳掌懸空這才拱手恭請列禦寇跟上來射箭。

列禦寇伏一在地上,嚇得汗水直流到腳後跟。

伯昏無人說:「一個修養高尚的『至人』,上能窺測青天,下能潛入黃泉,一精一神自一由奔放達於宇宙八方,神情始終不會改變。

如今你膽戰心驚有了眼花恐懼的念頭,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難了嗎?」

禪門名剎最乘寺的山門前,有一天來了一個仕女,乞求出家為尼。

此女翩翩麗質,年輕貌美,有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氣質。

當時的主持了庵和尚是她的表兄,斷然拒絕了她的願望。

了庵說:「女人對禪的修行太困難了。

昔日入空門為尼的女人倒也不少,不但沒修成正果,反倒玷污了佛法。

何況你還是個天生麗質的美人呢?」

仕女聽後,跪倒在最乘寺的山門前達三天三夜之久,誓要出家。

了庵感其心誠,為她剃了發,取名慧春。

慧春晚年隱棲在最乘寺旁的小尼奄裡,為往來的行人端水送茶,當時的人都感激她為人平易、親切。

忽然有一天,她在山門前的磐石上堆了許多柴禾,燒了一把火,自己坐到火裡去打禪入定。

聞訊趕來的了庵和尚氣喘吁吁地問道:「慧春,裡面熱嗎?」

端坐不動的慧春平靜地答道:「冷熱不知。」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菜根譚
菜根譚全文+譯文(一)菜根譚全文+譯文(二)菜根譚全文+譯文(三)菜根譚全文+譯文(四)菜根譚名句、菜根譚名言、菜根譚名言名句解析前言(1)前言(2)重刻《菜根譚》序遂初堂主人序金玉人品 烈火中煉一錯百非 萬全無悔登高心曠 舒嘯興邁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和氣致祥 歡欣舒暢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獨坐觀心 真常獨露恩裡生害 敗後成功淡泊明志 肥甘喪節面前放寬 身後澤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脫俗除累 超凡入聖寵利毋前 德業毋後退即是進 與就是得驕矜無功 懺悔消罪遠害全身 韜光養德天道忌盈 業不求滿誠心和氣 家有真佛攻勿太嚴 教勿太高淨從穢生 明從暗出伸揚正氣 顯現真心以事後悔 破臨事癡山林情趣 治世胸懷無過即功 無怨即德憂勤勿過 淡泊勿枯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富宜寬厚 智宜斂藏人情世路 應識退讓不惡小人 禮待君子渾噩淡泊 清名傳揚降魔降心 馭橫馭氣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欲路不染 理路當先居常嗜好 濃枯相宜彼富我仁 彼爵我義高處立身 退步處世修德忘名 讀書深心人性善惡 咫尺之間進德修行 濟世經邦欲人不知 己先莫為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方圓並用 寬嚴互存恩功當念 怨過宜忘心地乾淨 方可讀書讀書見聖 居官愛民掃除外物 直覓本來苦生有樂 得意生悲德中富貴 舒徐繁衍觀物外物 思身後身不行好事 恰似未生趣味瀟灑 如春生物真廉無名 大巧無術心體光明 念勿暗昧無名無位 其樂最真陰惡惡大 顯善善微逆來順受 居安思危養喜召福 去殺遠禍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氣和心暖 其福亦厚游心天理 廣大宏朗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地穢生物 水清無魚泛駕之馬 躍冶之金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一念貪私 萬劫不復主人惺惺 賊成家人圖其未就 不如保成高而勿疏 淡而勿枯事來心現 事去心空行道中庸 方是懿德貧者不艷 因淨風雅閒莫放過 靜不落空起念便覺 一覺便轉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天機神妙 凡智何為田看收成 人重晚情種德施惠 無位公相祖宗德澤 子孫福祉君子詐善 如小人惡心圓而寬 天下自安持其操履 斂其鋒芒逆境礪行 順境銷靡專勢弄權 慾火自焚人心一真 金石可貫文求恰好 品如本然看破認真 可負重任節制欲求 便無殃悔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天地萬古 人生百年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卻私扶公 修身種德不犯公論 不涉權門矜莊自重 無惡人毀處親從容 對友剴切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莫驚奇異 能恆苦節明知故犯 改邪歸正偏信自任 皆所不宜彌縫人短 化誨其頑君子慎交 養德之基能知提醒 能知放下識是明珠 力是慧劍橫逆困窮 豪傑爐錘二語並存 精明渾厚辨別是非 認識大體善勿預揚 惡勿先發暗室磨練 臨深履薄做到極處 如同本來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功過宜清 恩仇勿顯陰惡惡大 陽善善小以德御才 德才兼備一言提醒 無量功德功名一時 氣節千載機中生機 變中生變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節義文章 德性陶熔謹於至微 施於不報修身種德 事業之基道屬公共 學是尋常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操履嚴明 守正不阿誠心和氣 名義氣節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平凡德行 和平之基坎坷世道 以耐撐持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修養自身 大業後成富當知貧 壯宜念老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磨礪如金 施為似弩虛圓建功 執拗敗事過儉則吝 過讓則卑名位聲樂 不可貪圖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用人不刻 交友不濫敬畏君子 敬畏百姓怨尤自消 精神自奮人多弊端 一一警惕吉人安詳 惡人殺機省事為適 無能全真夢中之夢 身外之身傳心之訣 見道之文讀無字書 彈無絃琴競逐聽人 恬淡適己延促一念 寬窄寸心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棲恬守逸 最淡最長消弭幻業 增長道心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隱無榮辱 道無炎涼進步思退 著手圖放貪富亦貧 知足亦富隱者高時 省事平安心無染著 欲境仙都躁極則昏 靜極則明在世出世 盡心了心身放閒處 心安靜中不希利祿 不畏權勢不知有我 安知物貴人情世態 不宜太真尋常家飯 素位風光生死成敗 一任自然猛獸易伏 人心難制心無風濤 性天化育盛衰無常 強弱安在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冷眼觀察 如湯消雪求真離苦 善自修持名利尊卑 貪爭無二念淨境空 人心真境俗觀紛紛 道觀是常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以我轉物 天地逍遙生死變化 如同晝夜局盡子收 勝負安在悟吾靜體 養吾圓機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念頭稍異 境界頓殊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把握本質 卷舒自在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何喜非憂 何憂非喜本心即佛 何待觀心人心自然 混合無間祥和之氣 人生真諦損之又損 忘無可忘隱智藏才 任重道遠去混心清 去苦樂存辟眾善路 以弭惡源一念回光 炯然返照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不形於言 不動於色拔去名根 融解客氣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性天不枯 機神易發鷹立如睡 虎行似病鬧中靜察 困時向上幻無求真 雅不離俗不系之舟 既灰之木幼不陶鑄 難成令器濃夭淡久 早秀晚成心虛理明 心實志堅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位盛危至 德高謗興人生減省 安樂之基心胸曠隘 萬鍾車輪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無事道人 不了禪師渾然和氣 居身之珍人之際遇 齊順對治非分之得 世俗之阱急處站穩 險處回首有妍有丑 有潔有污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田父野叟 天全欲淡幽人清事 總在自適飽諳世味 會盡人情花萼徒榮 玉帛何益有意反遠 無心自近閒生別念 忙隱真性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智愚可教 中才難處信人己誠 疑人己詐雅士交友 述古暢懷真懇念頭 圓活機趣同功相忌 同樂相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