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點念頭,是吾一點生生之機,列此即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生生之機:生生是繁衍不絕,機是契機,《易經·系辭》中有「生生之謂易」,這就是世人常說「生生不息」的由來。
生生之機是指使萬物生長的意念。
土木形骸:土木是指泥土和樹木等只有軀殼而無靈魂的礦植物,形骸是指人的軀體。
《淮南子·泰族訓》中有:「豈獨形骸有喑聾哉?」
為了不讓老鼠餓死,就經常留一點剩飯給它們吃;為了可憐飛蛾不至被燒死,夜晚只好不點燈火,古人的這種慈悲心腸,就是我們人類繁衍不息的生機。
假如人類沒有這一點點相生不絕的生機,那麼人就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這樣也不過和泥土和樹木相同罷了。
有一次,齊宣王問孟子:「像我這樣的人,能使百姓生活安定嗎?」
孟子很肯定地說:「當然能夠。」
宣王又問:「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聽說你不忍心將一頭在你面前發一抖的牛屠宰了祭祀,憑這樣的好心就可以使百姓生活安定。」
宣王說:「可是我用一隻羊代替了那頭牛,老百姓還以此說我吝嗇呢。
而且,我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與王道有什麼關係,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孟子說:「百姓說你吝嗇,這也並不奇怪,畢竟牛大羊小,你是用小的代替了大的。
老百姓這樣誤解你,也沒什麼關係。
王這種不忍看牛被殺的心,正是能使百姓生活安定的仁一愛一之心。
為什麼這樣說呢?道理就在於,王親眼看見了那頭牛,而沒看見那隻羊。
王的仁一愛一之心怎麼會自己看不見呢?假定現在有個人向王報告:『我有舉起三千斤的膂力,卻拿不動一根羽一毛一,我的目力可以把秋天飛鳥的細一毛一看得分明,但一車擺在我面前的柴草卻看不見。
』王肯相信這樣的話嗎?」
宣王說:「當然不會相信。」
孟子接著說:「如今王的好心好意足以使動物沾光,卻不能使百姓得到好處,這難道與前面那個人有什麼不同嗎?」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