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菜根譚》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

菜根譚

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

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

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

見之卓矣。

僧道雖好:僧是指道人,道是道士。

好是美、善,此處指清靜、無外人干擾。

人不論做什麼事,應罷手不干時,就要下定決心結束,假如猶疑不決想找個好時機,那

就像男一女結婚雖然完成了終身大事,以後家務和夫妻兒女之間的問題還很多。

人們別以為和尚道士好當,其實他們的七情六慾也未必全除。

古人說得好:「現在能罷休就趕緊罷休,如果說找個機會罷休,恐怕就永遠沒了罷休的機會。」

這真是一句極高明的見解。

范蠡追隨越王勾踐二十多年,苦其心志,運籌謀劃,終於滅了吳國,報了會稽之辱。

勾踐稱霸諸侯後,范蠡也被封為將軍。

但范蠡深知勾踐為人,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安樂,於是急流勇退,攜妻將子,揚帆過海,秘密離開了越國。

范蠡輾轉到了齊國,改名換姓,自稱為鴟夷子皮,在海邊定居下來。

從此,率子整治家業,開發經營,范蠡記得還是在會稽山上曾與另一位謀臣計然共事,計然說:「要打仗就要備戰,備戰就要與貨物打交道。

只有知道貨物的生產季節和社會需求的關係,才算是知道貨物。

季節和需求的關係能夠明確,則天下所有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夠看得清楚了。」

計然給勾踐出過不少計謀,使戰敗的越國很快就富起來。

范蠡從中得到啟示:「計然的策略共有七項,越國只用了五項就能如願以償。

他的策略對於治國行之有效,如果用於治家,我想必有收益。」

范蠡依計而行,果然,沒多久,就在海邊積累了數十萬財產,富甲齊國。

齊國人看他賢能,又善於理財,便請他出來為卿相。

范蠡喟然長歎:「在家能積聚千金,外出能官至卿相,對於普通人這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但長久地享受這些尊榮和名聲並不吉利啊!」於是,又辭了卿相,把大部財產分給親朋好友和鄰里鄉一黨一,只隨身藏著些珍貴的珠寶,秘密離開齊國,到達宋國的都城陶。

范蠡看到陶位於天下的中心,與諸侯各國四通八達,來往貨物都在此交易,認為此地經營很容易致富,便在陶定居下來,自稱陶朱公。

從此,父子刻苦節儉,親自耕種畜牧,兼營商業。

由於對商品的屯積或脫手,善於看準行情,把握時機,在販賣之中,獲取十分之一的利潤,沒幾年,又積累了上億的家產,天下都知道陶朱公了。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菜根譚
菜根譚全文+譯文(一)菜根譚全文+譯文(二)菜根譚全文+譯文(三)菜根譚全文+譯文(四)菜根譚名句、菜根譚名言、菜根譚名言名句解析前言(1)前言(2)重刻《菜根譚》序遂初堂主人序金玉人品 烈火中煉一錯百非 萬全無悔登高心曠 舒嘯興邁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和氣致祥 歡欣舒暢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獨坐觀心 真常獨露恩裡生害 敗後成功淡泊明志 肥甘喪節面前放寬 身後澤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脫俗除累 超凡入聖寵利毋前 德業毋後退即是進 與就是得驕矜無功 懺悔消罪遠害全身 韜光養德天道忌盈 業不求滿誠心和氣 家有真佛攻勿太嚴 教勿太高淨從穢生 明從暗出伸揚正氣 顯現真心以事後悔 破臨事癡山林情趣 治世胸懷無過即功 無怨即德憂勤勿過 淡泊勿枯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富宜寬厚 智宜斂藏人情世路 應識退讓不惡小人 禮待君子渾噩淡泊 清名傳揚降魔降心 馭橫馭氣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欲路不染 理路當先居常嗜好 濃枯相宜彼富我仁 彼爵我義高處立身 退步處世修德忘名 讀書深心人性善惡 咫尺之間進德修行 濟世經邦欲人不知 己先莫為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方圓並用 寬嚴互存恩功當念 怨過宜忘心地乾淨 方可讀書讀書見聖 居官愛民掃除外物 直覓本來苦生有樂 得意生悲德中富貴 舒徐繁衍觀物外物 思身後身不行好事 恰似未生趣味瀟灑 如春生物真廉無名 大巧無術心體光明 念勿暗昧無名無位 其樂最真陰惡惡大 顯善善微逆來順受 居安思危養喜召福 去殺遠禍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氣和心暖 其福亦厚游心天理 廣大宏朗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地穢生物 水清無魚泛駕之馬 躍冶之金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一念貪私 萬劫不復主人惺惺 賊成家人圖其未就 不如保成高而勿疏 淡而勿枯事來心現 事去心空行道中庸 方是懿德貧者不艷 因淨風雅閒莫放過 靜不落空起念便覺 一覺便轉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天機神妙 凡智何為田看收成 人重晚情種德施惠 無位公相祖宗德澤 子孫福祉君子詐善 如小人惡心圓而寬 天下自安持其操履 斂其鋒芒逆境礪行 順境銷靡專勢弄權 慾火自焚人心一真 金石可貫文求恰好 品如本然看破認真 可負重任節制欲求 便無殃悔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天地萬古 人生百年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卻私扶公 修身種德不犯公論 不涉權門矜莊自重 無惡人毀處親從容 對友剴切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莫驚奇異 能恆苦節明知故犯 改邪歸正偏信自任 皆所不宜彌縫人短 化誨其頑君子慎交 養德之基能知提醒 能知放下識是明珠 力是慧劍橫逆困窮 豪傑爐錘二語並存 精明渾厚辨別是非 認識大體善勿預揚 惡勿先發暗室磨練 臨深履薄做到極處 如同本來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功過宜清 恩仇勿顯陰惡惡大 陽善善小以德御才 德才兼備一言提醒 無量功德功名一時 氣節千載機中生機 變中生變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節義文章 德性陶熔謹於至微 施於不報修身種德 事業之基道屬公共 學是尋常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操履嚴明 守正不阿誠心和氣 名義氣節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平凡德行 和平之基坎坷世道 以耐撐持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修養自身 大業後成富當知貧 壯宜念老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磨礪如金 施為似弩虛圓建功 執拗敗事過儉則吝 過讓則卑名位聲樂 不可貪圖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用人不刻 交友不濫敬畏君子 敬畏百姓怨尤自消 精神自奮人多弊端 一一警惕吉人安詳 惡人殺機省事為適 無能全真夢中之夢 身外之身傳心之訣 見道之文讀無字書 彈無絃琴競逐聽人 恬淡適己延促一念 寬窄寸心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棲恬守逸 最淡最長消弭幻業 增長道心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隱無榮辱 道無炎涼進步思退 著手圖放貪富亦貧 知足亦富隱者高時 省事平安心無染著 欲境仙都躁極則昏 靜極則明在世出世 盡心了心身放閒處 心安靜中不希利祿 不畏權勢不知有我 安知物貴人情世態 不宜太真尋常家飯 素位風光生死成敗 一任自然猛獸易伏 人心難制心無風濤 性天化育盛衰無常 強弱安在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冷眼觀察 如湯消雪求真離苦 善自修持名利尊卑 貪爭無二念淨境空 人心真境俗觀紛紛 道觀是常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以我轉物 天地逍遙生死變化 如同晝夜局盡子收 勝負安在悟吾靜體 養吾圓機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念頭稍異 境界頓殊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把握本質 卷舒自在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何喜非憂 何憂非喜本心即佛 何待觀心人心自然 混合無間祥和之氣 人生真諦損之又損 忘無可忘隱智藏才 任重道遠去混心清 去苦樂存辟眾善路 以弭惡源一念回光 炯然返照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不形於言 不動於色拔去名根 融解客氣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性天不枯 機神易發鷹立如睡 虎行似病鬧中靜察 困時向上幻無求真 雅不離俗不系之舟 既灰之木幼不陶鑄 難成令器濃夭淡久 早秀晚成心虛理明 心實志堅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位盛危至 德高謗興人生減省 安樂之基心胸曠隘 萬鍾車輪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無事道人 不了禪師渾然和氣 居身之珍人之際遇 齊順對治非分之得 世俗之阱急處站穩 險處回首有妍有丑 有潔有污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田父野叟 天全欲淡幽人清事 總在自適飽諳世味 會盡人情花萼徒榮 玉帛何益有意反遠 無心自近閒生別念 忙隱真性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智愚可教 中才難處信人己誠 疑人己詐雅士交友 述古暢懷真懇念頭 圓活機趣同功相忌 同樂相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