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菜根譚》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

菜根譚

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

連載:菜根譚的智慧作者:黃傑星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少事:指沒有煩心的瑣事。

一個人的幸福沒有比無憂心瑣事可牽掛更為幸福的了,一個人的災禍沒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勞碌的人,才知道無事一身輕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經常心

如止水平靜安詳的人,才知道多心猜疑是最大的災禍。

孔子說:「寧武子在國家安定時是一個智者,在國家動亂時是一個愚人。

他智的一面,別人趕得上,那愚的一面,別人無法趕上。」

鄭板橋有一傳世風行的條幅:「難得糊塗。」

他還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變糊塗更難。」

孔子說的「愚」和鄭板橋的「糊塗」之所以難做到,是因為要想真正做到,不僅要靠忠心和勇氣,而且更需要忍辱負重,運智勞神,殫一精一竭慮。

一個有為的人應當達到「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這樣就不會被瑣事纏身,不會為閒言困擾。

而一個平常人的生活,也應該是以一生平安無事沒有任何禍端為幸福的。

所有禍端多半是由多事而招來,多事又源於多心,多心是招致災禍的最大根源。

所謂「疑心生暗鬼」,很多人由於疑心把事情弄壞,其道理就在於此。

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一個心地光明的人自然俯仰無愧,根本不用懷疑別人對我有過什麼不利的言行。

只有庸人、小人、閒人才整天為閒事、瑣事忙碌,為依附權勢爭奪名利奔波,為人言碎語費盡心神地猜疑,可見他們的思想境界很低,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可笑、可悲。

正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那樣:「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一性一命。」

所以古人云:吃虧是福。

丹霞禪師有一次行至洛陽的惠林寺,因為天氣很冷,他就在寺內的佛殿裡把木佛拿來燒火取暖。

院主見後,大發雷霆:「你怎麼敢燒佛像?」

丹霞若無其事地答道:「我想看看佛像怎麼能燒出舍利子。」

院主驚愕道:「木佛像怎麼能燒出舍利呢?」

「既然不能燒出舍利,那麼把木像拿來燒好了!」燒佛的丹霞事後平安,而斥怪他的院主卻遭到了懲罰,兩道眉一毛一全都掉落了。

這是為何?道人無心,即為無過。

無心的道人何過之有?只要本一性一率真地行動做事,便是行佛道。

舍利子燒不出,只有依本一性一去修煉才可修得。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菜根譚
菜根譚全文+譯文(一)菜根譚全文+譯文(二)菜根譚全文+譯文(三)菜根譚全文+譯文(四)菜根譚名句、菜根譚名言、菜根譚名言名句解析前言(1)前言(2)重刻《菜根譚》序遂初堂主人序金玉人品 烈火中煉一錯百非 萬全無悔登高心曠 舒嘯興邁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和氣致祥 歡欣舒暢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獨坐觀心 真常獨露恩裡生害 敗後成功淡泊明志 肥甘喪節面前放寬 身後澤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脫俗除累 超凡入聖寵利毋前 德業毋後退即是進 與就是得驕矜無功 懺悔消罪遠害全身 韜光養德天道忌盈 業不求滿誠心和氣 家有真佛攻勿太嚴 教勿太高淨從穢生 明從暗出伸揚正氣 顯現真心以事後悔 破臨事癡山林情趣 治世胸懷無過即功 無怨即德憂勤勿過 淡泊勿枯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富宜寬厚 智宜斂藏人情世路 應識退讓不惡小人 禮待君子渾噩淡泊 清名傳揚降魔降心 馭橫馭氣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欲路不染 理路當先居常嗜好 濃枯相宜彼富我仁 彼爵我義高處立身 退步處世修德忘名 讀書深心人性善惡 咫尺之間進德修行 濟世經邦欲人不知 己先莫為少事為福 多心招禍方圓並用 寬嚴互存恩功當念 怨過宜忘心地乾淨 方可讀書讀書見聖 居官愛民掃除外物 直覓本來苦生有樂 得意生悲德中富貴 舒徐繁衍觀物外物 思身後身不行好事 恰似未生趣味瀟灑 如春生物真廉無名 大巧無術心體光明 念勿暗昧無名無位 其樂最真陰惡惡大 顯善善微逆來順受 居安思危養喜召福 去殺遠禍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氣和心暖 其福亦厚游心天理 廣大宏朗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地穢生物 水清無魚泛駕之馬 躍冶之金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一念貪私 萬劫不復主人惺惺 賊成家人圖其未就 不如保成高而勿疏 淡而勿枯事來心現 事去心空行道中庸 方是懿德貧者不艷 因淨風雅閒莫放過 靜不落空起念便覺 一覺便轉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天機神妙 凡智何為田看收成 人重晚情種德施惠 無位公相祖宗德澤 子孫福祉君子詐善 如小人惡心圓而寬 天下自安持其操履 斂其鋒芒逆境礪行 順境銷靡專勢弄權 慾火自焚人心一真 金石可貫文求恰好 品如本然看破認真 可負重任節制欲求 便無殃悔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天地萬古 人生百年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卻私扶公 修身種德不犯公論 不涉權門矜莊自重 無惡人毀處親從容 對友剴切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莫驚奇異 能恆苦節明知故犯 改邪歸正偏信自任 皆所不宜彌縫人短 化誨其頑君子慎交 養德之基能知提醒 能知放下識是明珠 力是慧劍橫逆困窮 豪傑爐錘二語並存 精明渾厚辨別是非 認識大體善勿預揚 惡勿先發暗室磨練 臨深履薄做到極處 如同本來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功過宜清 恩仇勿顯陰惡惡大 陽善善小以德御才 德才兼備一言提醒 無量功德功名一時 氣節千載機中生機 變中生變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節義文章 德性陶熔謹於至微 施於不報修身種德 事業之基道屬公共 學是尋常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操履嚴明 守正不阿誠心和氣 名義氣節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平凡德行 和平之基坎坷世道 以耐撐持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修養自身 大業後成富當知貧 壯宜念老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磨礪如金 施為似弩虛圓建功 執拗敗事過儉則吝 過讓則卑名位聲樂 不可貪圖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用人不刻 交友不濫敬畏君子 敬畏百姓怨尤自消 精神自奮人多弊端 一一警惕吉人安詳 惡人殺機省事為適 無能全真夢中之夢 身外之身傳心之訣 見道之文讀無字書 彈無絃琴競逐聽人 恬淡適己延促一念 寬窄寸心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棲恬守逸 最淡最長消弭幻業 增長道心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隱無榮辱 道無炎涼進步思退 著手圖放貪富亦貧 知足亦富隱者高時 省事平安心無染著 欲境仙都躁極則昏 靜極則明在世出世 盡心了心身放閒處 心安靜中不希利祿 不畏權勢不知有我 安知物貴人情世態 不宜太真尋常家飯 素位風光生死成敗 一任自然猛獸易伏 人心難制心無風濤 性天化育盛衰無常 強弱安在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冷眼觀察 如湯消雪求真離苦 善自修持名利尊卑 貪爭無二念淨境空 人心真境俗觀紛紛 道觀是常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以我轉物 天地逍遙生死變化 如同晝夜局盡子收 勝負安在悟吾靜體 養吾圓機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念頭稍異 境界頓殊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把握本質 卷舒自在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何喜非憂 何憂非喜本心即佛 何待觀心人心自然 混合無間祥和之氣 人生真諦損之又損 忘無可忘隱智藏才 任重道遠去混心清 去苦樂存辟眾善路 以弭惡源一念回光 炯然返照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不形於言 不動於色拔去名根 融解客氣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性天不枯 機神易發鷹立如睡 虎行似病鬧中靜察 困時向上幻無求真 雅不離俗不系之舟 既灰之木幼不陶鑄 難成令器濃夭淡久 早秀晚成心虛理明 心實志堅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位盛危至 德高謗興人生減省 安樂之基心胸曠隘 萬鍾車輪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無事道人 不了禪師渾然和氣 居身之珍人之際遇 齊順對治非分之得 世俗之阱急處站穩 險處回首有妍有丑 有潔有污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田父野叟 天全欲淡幽人清事 總在自適飽諳世味 會盡人情花萼徒榮 玉帛何益有意反遠 無心自近閒生別念 忙隱真性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智愚可教 中才難處信人己誠 疑人己詐雅士交友 述古暢懷真懇念頭 圓活機趣同功相忌 同樂相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