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寵利毋前 德業毋後
連載:菜根譚的智慧作者:黃傑星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一寵一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一寵一利:榮譽、金錢和財富。
德業:德行,事業。
修為:品德修養。
修是涵養學習。
分:指範圍。
追求功名利祿時不要搶在他人之前,進行品德修養創辦事業時不要落在他人之後,享受物質生活不要貪圖超過自己允許的範圍,修養品德時不要達不到自己分內所應達到的標準。
《孟子·離婁下》篇曾提出「禹、稷、顏回同道」的觀點,說:「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在孔子所稱為「賢」的兩種人中,包含了他的兩大理想:立功與立德。
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實現大同世界;立德則是建立一種樂道自足的強大的一精一神境界,富貴貧賤,始終如一。
人生的一切欲一望,歸納起來是兩種:一精一神欲一望和物質欲一望。
為了滿足這兩種欲一望,相應地就產生了兩大追求:一精一神追求和物質追求。
庸人、小人把物質欲一望當作人生的全部,所以沒有多少一精一神的追求。
君子、賢人一精一神的欲一望特別強烈,但是卻也不能沒有物質的欲一望,所以他們得承受這兩種欲一望,他們比庸人、小人多承受一份根本的人生痛苦,只是他們最終能以一精一神欲一望居於主導地位,達到一種具有偉大包涵力的嶄新的心理和諧。
這種有偉大包涵力的嶄新和諧,就是「安貧樂道」。
夢窗國師曾對人說:我手下有三等弟子,上等弟子皆毫無掛礙地絕斷塵緣,專心究明己事,探求真實的自己,為真理而窮追不捨;修行不純但好學勤勉,所取博雜的是第二等;昧卻自己的靈一性一,一味貪嗜佛祖殘涎末教的為下等。
至於那些專心致志佛門之外的雜書,舞文弄墨,自吹自得的便是大俗人一個了。
這等人連我手下的下等弟子都不如。
更有飽食安眠,放逸度日者,僅是末流而已,這種人古人稱為衣架飯囊。
這種人沒有僧一性一,不可納為我門弟子,出入山門亦不許可,或者有人說,他也是來入門求道的,和尚怎麼可以這麼沒有慈悲心呢?老僧我始終這樣認為:不是我們沒有博一愛一和仁慈之心;佛門所需的只是那種能知過改過,堅持不懈,經得起千錘百煉,足以繼承祖先大業的人。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