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非分之得 世俗之阱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造物:謂天,自然。
術中:計略之中,《史記·張儀傳》:「此在吾術中而不悟。」
不是自己分內的所應享受的幸福,無緣無故得到意外之財,即使不是上天故意來誘一惑你的釣餌,也必然是人間歹徒用來詐騙你的機關陷阱。
為人處世如果不在這些地方睜大眼睛,就很少有人能逃過歹徒詐術圈套的。
韓、魏兩國邊境相鄰,為爭邊界的土地起了爭端,魏強韓弱,抗爭之下,韓國自然免不了要吃虧,韓國國君昭僖侯為此很是發愁。
韓國賢人華子拜見昭僖侯,勸昭僖侯不要與魏國拼爭。
華子對昭僖侯說:「如果現在有人和您訂下誓約,這誓約規定,拿到誓約者可以得天下。
但是,如果他用右手去拿,便砍掉他的右手,用左手去拿,便砍掉他的左手,你是不是仍然要去拿它呢?」
昭僖侯說:「嗨,那我當然是不要那誓約的。」
華子接著說:「這就是了,這說明保全自己比擁有天下更重要。
韓國自然比不了天下,韓國邊界之地自然也比不上韓國的整個封地,你又何必去為爭那一點而傷及自身呢?」
由此看來,其實避禍就是求安;避禍之法就是保平安之法。
不見利忘害,便可求安,不為名傷身,便有福至;不做非分之想,便無無妄之災;不逞能鬥狠,便無禍來。
無病無憂,一簞一瓢,自是福氣。
人常說,憨人有憨福,並不是說憨人能以機巧求利得福,而是說他無意求福反自保平安而得福。
想清名於世,安然於世,必須做到非我之財不受。
列子的故事給了這方面的啟示: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饑色。
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你恐怕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
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
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後,列子進到屋裡,列子的妻子埋怨並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我聽說作為有道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饑色。
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裡注定要忍饑挨餓嗎!」列子笑著對她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瞭解了我。
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借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受他贈與的原因。」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