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山餚野禽 體任自然
山餚不受世間灌溉,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為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山餚:餚本指葷菜,山餚此處指香菇、木耳、竹筍等山產。
豢:飼養。
冽:味強烈。
世法:指世俗的功名利祿,即世間一切法。
迥:相異。
生長在山間的蔬菜根本不必人們去灌溉施肥,生長在野外的動物根本不必人們來飼養照顧,可是這些野菜和野物的味道吃起來卻非常甘美可口。
同樣,假如人不受功名利祿所污染,品德心一性一自然顯得格外純真,跟那些充滿銅臭的人有顯然區別。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向來是崇尚一精一神享受,貶低物質享受。
我們無法否認一精一神的力量,許多高貴的一操一守,都因為一精一神上有所依憑所致。
例如要維持一個原則,或一種道義,而能抵受許多物質上的匱乏。
這種人是很值得敬佩的。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穿著破舊的衣服在田里耕作,魯國的國君派人給他送來采邑,並說:「請您用這來置辦些衣物。」
曾子堅決不接受。
使者走了又來,一定要給,曾子還是拒不接受。
使者說:「這並不是先生您向別人索求的,而是人家情願主動奉送給您的,為什麼不接受呢?」
曾子有曾子的道理:「接受別人的東西的人害怕別人,給予別人東西的人傲視別人。
這雖然君王賜給我的,君王也不傲視於我,但我能不害怕嗎?」
最終,曾子還是未收那份厚禮。
孔子聽說了這事,說:「曾參說的話,足以表明自己的志向、保全他的節一操一了。」
體任自然的事物總是美的,因為它未失其純樸的本一性一。
山餚和野禽都是如此,更何況乎人呢?不染世法、返樸歸真歷來是人們樂於追求的東西。
我們怎樣才能返樸歸真?怎樣才能找回已失去的自然天一性一?
當然,人們不可能閉著眼睛生活,把眼睛一睜開就能見到逢迎討好,就能見到圓滑世故,有的人用心計和陰謀一一夜變富,有的人靠吹牛拍馬平步青雲,叫我們如何返樸,如何歸真呢?
老子同樣也看到這些現象,他認為要保持自己的天一性一,我們就要做到雖然明知圓滑的好處,自己卻甘於誠實;雖然懂得諂媚會給自己帶來利益,自己仍然照樣挺一起胸膛來做人;雖然知道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會揚名四海,自己還是堅持默默地耕耘;雖然明白富貴榮華使人羨慕和尊敬,自己卻安於過一種貧賤卑微的日子;雖然也知道美味佳餚好吃,自己還是津津有味吃粗茶淡飯。
做人應該好像天空一樣,雖然有不少烏雲在它上面飄過,但雨過天晴,烏雲散盡,它仍然還是湛藍如洗,一塵不染。
做人又應該像白玉,不管埋在什麼地方都不改變自己潔白的本一性一。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