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大紅袍全傳》第六十回 臣忠士鯁萬古同芳: 卻說雪娘隨了差官,回到京城,差官將莫懷古的首級呈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六十回 臣忠士鯁萬古同芳

海公大紅袍全傳

第六十回 臣忠士鯁萬古同芳

卻說雪娘隨了差官,回到京城,差官將莫懷古的首級呈了。

湯裱褙此時亦在旁。

世蕃驗看畢後,令裱褙驗看。

裱褙看了道:「此不是莫懷古的首級,此乃是其僕莫成之首級也。」

世蕃便問:「何以分別?」

湯裱褙道:「懷古須長,左耳有痣。

今首級須短而耳無痣,此其僕莫成之首級也。」

世蕃大怒,即時差廷尉往黃家營去拿問戚繼光進京,自不必說。

再說那湯裱褙便向世蕃乞雪娘為妻,世蕃即以雪娘賜之。

是夜,湯裱褙大醉,正欲與雪娘成親。

不料雪娘身懷匕首,就帳中刺之,旋亦自刎。

次日,人報雪娘與湯裱褙皆以刀死,世蕃不勝驚訝,只得著人收殮。

及至提到戚繼光到京,責以假首之事,繼光探得雪娘已死,遂堅不承認。

世蕃因見湯裱褙已死,無可對質,況是私事,只得罷了,仍放繼光回任。

後來莫懷古之子,於隆慶年間及第。

莫成之子得莫夫人視如己子,教令讀書,亦中進士。

那莫懷古自從得脫,竟不敢回家,由粵徑航海逃難而去。

後聽嚴家父子破敗逮罪,方才敢回家中,此是後話。

再說嘉靖皇帝,一日染病沉重,自知不起,乃召嚴嵩等人入內,以太子托之。

遺詔仍以嚴嵩為相國。

嵩等受命訖,帝大叫一聲而崩,壽享六十二。

當日文武百官,請太子掛孝,停梓棺於正殿。

過了三天,嵩等秘不發喪。

張皇后聞知,不勝優懼。

即召一班舊臣,奉太子即位於柩前。

改元隆慶,尊母張後為皇太后,立妃袁氏為皇后。

葬帝於恭陵,頒詔大赦天下。

嚴嵩等心中不安,屢請放回田里。

帝不准,仍命兼丞相事,拜海瑞為文華殿大學士,遣使往迎。

再說海瑞自到南京,諸務悉心盡理,處事亦屬和平,即諸王亦多敬服。

光陰迅速,不覺在任三年。

這天,海瑞正欲請旨陛見,忽接哀詔,海瑞大哭,即與文武掛孝開喪,設位遙祭。

海瑞聞得新君登極,即修本遣使,參奏嚴嵩父子之罪。

海瑞心憂嚴嵩危國,又不得進京面奏,遂終日憂心如焚,不覺染成一病,乃對夫人曰:「我不幸,今與你中道分別。

我自出仕以來,歷任封疆,卻未曾受民間一絲一線。

今有紅袍一件,貯於箱中。

倘我死後,當以此袍為殮,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

說畢而終。

夫人一大哭,即遵遺命,將此大紅袍蔽瑞之一屍一,備棺而殮。

諸王聞知,各皆悲泣,俱來弔唁。

張夫人搜檢行匣,竟無分文,遂不得還鄉。

諸王飛章具奏。

且說繼恩旨之使,一日到了南京,聞知海瑞已死,歎惜不已。

回京覆命,稱說海瑞一身別無長物,臨殆只有大紅布袍一領蔽一屍一。

其家眷貧不能回粵,現在南京落魄。

天子聞奏,念其忠勤耿直,敕賜謚曰忠介,命本省撥帑項銀一萬兩,送海瑞靈柩回籍安葬,追贈少保。

及閱海瑞奏,乃參嚴嵩父子之事,旋有許多廷臣參劾嚴之一黨一 羽,天子大怒。

立下嵩與世蕃、張、趙等於獄,百姓無不歡喜。

從此天下肅靖矣。

後人有待贊海公之忠心愛國,其詩曰:正氣貫天日,艱難國運時。

忠心盟白水,赤膽古今稀。

又有短章以贊之云:

五指靈鍾岳,華芳冠四時。

如撐憑指掌,得此可掙持。

時有顛道人,有無題詩十首:

其一

一簾花影拂輕塵,路認仙源未隔津。

密約夜深能待我,膽大心細善防人。

喜無鸚鵡偷傳語,剩有流鶯解惜春。

形跡怕教同侶妒,囑郎見面不相親。

其二

慚愧題橋乏妙才,枉將心事訴妝台。

津非少一婦 偏能妒,山豈彭郎易起猜?

底事妄傳仙子降,何曾親見洛神來?

勸君莫結同心帶,一結心同解不開!

其三

惺惺最是惜惺惺,倚翠偎紅雨乍停。

念我驚魂防姊覺,教郎安睡待一奴一醒。

春寒被角傾身讓,風過窗欞側耳聽。

天曉余一溫一 留不得,隔窗密約重叮嚀。

其四

迴廊百折轉堂坳,阿閣三層鎖鳳巢。

金扇暗遮人影至,玉扉輕扣指聲敲。

脂含重熟櫻桃顆,香解寒衾豆蔻梢。

傍燭笑看屏背上,角巾釵索影先一交一 。

其五

窗外聞勢竹聲吟,暫將小別亦追尋。

羞聞軟語情猶淺,許看香肌愛始深。

他日悲歡憑妾命,此身輕重恃郎心。

須知千古文君意,不遇相如不聽琴。

其六

窗外聞聲暗裡迎,胸中有膽亦心驚。

常防遇處留燈影,偏易行來觸瑟聲。

條脫光寒連臂戰,湯蘇春暖放鉤輕。

枕邊夢醒低低喚,消受香郎兩字名。

其七

聞說將離意便愁,情郎無計淚一交一 流。

身非精衛難填海,意是游魚任釣鉤。

錦衾角枕淒涼況,從此相思又起頭。

影散落花隨馬勒,同仇心事怕逢秋。

其八

知郎無賴喜詼諧,極決承歡事事偕。

學畫鴛鴦調翠黛,戲簽蝴蝶當荊釵。

減儂繡事來磨墨,助我詩情坐向懷。

百種一溫一 柔千婉轉,不留蹤跡與同儕。

其九

對面歡娛背面思,人生能得幾多時?

盟心好訂他生約,咬指難書薄命詞。

相思滿腹憑誰寄?淒涼猶恐被人知。

強笑暫將愁悶解,前事回思自覺癡。

其十

同心好疊寄書函,字字簪花細細緘。

紫鳳已飛空寄曲,青蠅雖小易生讒。

半矜秋水懷新月,遍體餘香藉故衫。

安得射來雙孔雀,教他帶綬一時銜。

後人只錄十首,以志其意。

後來皆以《大紅袍》一書為美談。

不知海公乃是當時傑士,千古忠臣,死而後已,則作書者亦從此而已矣。

我深怪今之說《大紅袍》者,則以海公遇事輒奏,如做知縣時,便劾嚴嵩,孰不知尊卑有分,不得妄奏哉!

又以海公審斷宮闈,以何妃生子不為王裔,嚴嵩故陷西宮,海公令滴血以驗真假,此真所謂村野之談。

縱帝宮闈不淨,亦不於嚴嵩主政之得奏帝者。

海公又何從不審之?至於明遣刺客,而賴何氏,則更荒唐。

誰道竟無其事,則不必更有其文!以史校之,竟無何氏在宮,亦無何太師,究竟何人?官居何職?一派一胡一 言亂語,殊堪笑煞!故特標明,免愚者為其所惑,而玷我海公也!

夫人臣事君,宜得際遇。

若非其時,則徒有鞠躬盡瘁之心,偏乏言聽計從之日。

所以得際遇者,嵩也。

其不合時宜者,海公也。

海公秉丹心於方寸,而帝雖知公之賢之忠,而言不曾確聽,計不曾確從,此亦公之時與命也!嵩之遇帝三載三遷,驟秉鈞衡,旋晉太師,數十年如一日。

雖有繼盛等之劾奏,而留中不發,卒得安享,此所謂得其時者也!至於世蕃恃父之勢,肆其凶橫,無所不至,竟至誣陷親王,污辱秀士,擅殺大臣,惡貫滿盈。

父子不敗於嘉靖之朝,而敗於隆慶之日,可謂成敗有時者也!人幾疑其倖免,而隆慶誅之,始快人心。

不然讀書者至此,則不禁喟然而歎,慨然廢卷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海公大紅袍全傳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畫荻第二回 張寡婦招婿酬恩第三回 喜中雀屏反悲失路第四回 圖諧鴛枕忽感居喪第五回 嚴嵩相術媚君第六回 海瑞正言服盜第七回 奸人際會風雲第八回 正士遭逢坎坷第九回 張老兒借財被騙第十回 家人見色生奸第十一回 張仇氏卻媒致訟第十二回 徐指揮守法嚴刑第十三回 三部堂同心會審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第十五回 張貴妃賣履訪恩第十六回 海剛峰窮途受敕第十七回 索賄枉誅縣令第十八回 抗權辱打旗牌第十九回 贓國公畏賢起敬第二十回 聖天子聞奏擢遷第二十一回 海瑞竭宦囊辱相第二十二回 嚴嵩獻甥女惑君第二十三回 張志伯舉薦庸才第二十四回 海主事奏陳劣跡第二十五回 青史筆而戮首第二十六回 紅袍諷以復儲第二十七回 賢皇后重慶承恩第二十八回 奸相國青宮中計第二十九回 怒杖奸臣獲罪第三十回 恩逢太子超生第三十一回 馮太監笞杖討情第三十二回 鄧郎中囹圄救餓第三十三回 赦宥脫囚簡授縣令第三十四回 訪查赴任票捕土豪第三十五回 酬禮付謀窺惡徑第三十六回 竊書失檢受奸殃第三十七回 機露陷牢冤屍求雪第三十八回 案成斬暴奉旨和番第三十九回 詐投遞入寨探情形第四十回 計燒糧逼營賜敕璽第四十一回 設毒謀私恩市刺客第四十二回 施辣手藥犯滅口供第四十三回 畏露奸邪奏離正直第四十四回 賣兇殺害被獲依投第四十五回 催貢獻折服安南第四十六回 捏本章調巡湖廣第四十七回 巡撫台獨探虎穴第四十八回 黃堂守結連賊魁第四十九回 逃性命會司審案第五十回 登武當誠意燒頭香第五十一回 小嚴賊行計盜孌童第五十二回 老國奸誣奏害皇叔第五十三回 禮聘西賓小嚴設計第五十四回 雞姦庠士太守逃官第五十五回 王太監私黨欺君第五十六回 海尚書奏閹面聖第五十七回 剛峰搜宦調任去釘第五十八回 繼盛劾奸矯詔設禍第五十九回 僕義妾貞千秋共美第六十回 臣忠士鯁萬古同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