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
l.黃土湯__九、理血之劑
增輯
l.黃土湯(張仲景)便後血。
(《金匱要略》)
【歌訣】
黃土湯將遠血1醫 膠芩地術附甘隨
更知赤豆當歸散近血2服之效亦奇
【詞解】1遠血:即是先下便後下血,血色暗黑,因其是遠離直腸、肛門部位的出血,故名。
2近血:即是排便時先下血後大便,血色多鮮紅,其出血部位接近直腸或肛門,故名。
多見於腸風、痔瘡下血。
【組成】灶心黃土半斤(30克)阿膠黃芩干地黃白朮 附子炮 甘草各三兩(各9克)
【用法】先將灶心黃土水煎取湯,再煎余藥,分二次服。
【功用】一溫一 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遠血證。
症見先便後血,血色暗淡,四肢不一溫一 ,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亦可治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等。
【分析】因本方所治諸證乃因脾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去統攝所致。
故脾陽不足,脾氣虛寒所致遠血證為本方的主證。
中氣虛寒,則陰血生化不足,且便血量多,每易耗傷陰血,所以陰血不足為本方的兼證。
方中灶心黃土(即伏龍肝)一溫一 中澀腸止血,為君藥。
附子、白朮一溫一 陽健脾以攝血,共為臣藥。
生地、阿膠滋陰養血,並能止血;黃芩苦寒,防止附,術一溫一 燥太過動血,共為佐藥。
甘草既益氣補中,又調和諸藥,為佐使藥。
諸藥配合,寒熱並用,標本兼治,一溫一 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陽,對便血、吐、衄、崩漏因脾陽虛所致者,均有較好的療效。
【附方】赤小豆當歸散(《金匱要略》)赤小豆三升(60克)浸令芽出,曬乾當歸十兩(30克)
用法:二藥共研細末,每次用漿水(即炊粟米熟,浸冷水中至味酸。
或用秫米和曲釀成,如醋而淡)調服方寸匕(6克),日三次.
功用:清利濕熱,養血活血。
主治:近血證。
症見下血,先血後便,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等。
按:本方證因濕熱蘊結腸中,灼傷血絡所致。
故方中用赤小豆清熱利濕解毒,使濕熱從小便而去;當歸養血活血;漿水清涼解毒,其功偏清熱涼血以止血,因此適用於近血證。
而黃土湯功偏一溫一 陽健脾以止血,所以適用於脾陽虛不能統血之遠血證。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