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曉窗讀易 午案談經
讀易曉窗,丹砂研松間之露;談經午案,寶磬宣竹下之風。
易:指《易經》。
丹砂:也叫硃砂,成分含一硫化汞,是提煉水銀的重要原料,又可用來製成紅顏料。
磬:用堅美石頭或玉所製成的樂器,敲打時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清晨靜坐窗前讀《易經》,用松樹上滴下來的露水來研硃砂圈點書中的一精一義;中午時刻在書桌上誦讀經書,輕輕敲打著寶磬,讓那清脆的聲音隨風擴散到竹林間。
荀子曾說:對於天下的各種事物不能融會貫通,就不能稱做善於學習。
荀子說這話是要求我們把死書讀活,不要拘泥於字句,放得開,又收得攏,萬變不離其宗。
三國時魏有個叫管輅的人,一精一通《易經》,一天,何晏向他請教《易》中有關「陽爻」的問題,得到滿意解釋後,何晏心悅誠服地讚歎:「君論陰陽,舉世無雙。」
當時,鄧颺正在座,便問管輅:「人說你善解《易經》,可你剛才所言,卻又沒一句談論《易經》的爻辭,這是什麼原因呢?」
管輅應聲答道:「真正懂得《易經》的人,絕不死摳爻辭的說明而論《易經》,相反,只取一精一神,說人事,這才是真正的知《易經》一精一神,用《易經》之玄妙。」
一日有人問阿難尊者:「佛最重要的教誨是什麼?」
阿難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意即莫做惡事,廣施善行,自淨其心,即可成佛。
唐代有位道林和尚,他總坐在大松樹上坐禪,故贏得「鳥巢和尚」的雅號。
白樂天(白居易)任杭州知府時,曾問過和尚,「佛法的真正一精一神是什麼?」
鳥巢和尚應諾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那種道理不是連三歲孩童都懂嗎?」
「是啊!可是實行起來,連八十歲的老翁都覺得難!」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