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原文】黃疸者,土濕而感風邪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

黃疸根原

【原文】

黃疸者,土濕而感風邪也。

太十陰十濕土主令,以十陽十明戊土之燥,亦化而為太十陰十之濕。

設使皮十毛十通暢,濕氣十婬十蒸,猶得外洩。

一感風邪,衛氣閉闔,濕十婬十不得外達,脾土堙郁,遏其肝木。

肝脾雙陷,水谷不消,谷氣瘀濁,化而為熱。

瘀熱前行,下流膀十胱,小十便閉澀,水道不利,膀十胱瘀熱,下無洩路,熏蒸十婬十泆,傳於週身,於是黃疸成焉。

其病起於濕土而成於風木,以黃為土色,而色司於木,木邪傳於濕土,則見黃色也。

或傷於飲食,或傷於酒色,病因不同,總由於十陽十衰而土濕。

濕在上者,十陽十郁而為濕十熱,濕在下者,十陰十郁而為濕寒。

乙木下陷而十陽十遏十陰十分,亦化為濕十熱,甲木上逆而十陰十旺十陽十分,亦化為濕寒,視其本氣之衰旺,無一定也。

其游溢於經絡,則散之於汗孔。

其停瘀於膀十胱,則洩之於水道。

近在胸膈,則湧吐其腐敗,遠在腸胃,則推蕩其陳宿。

酌其十溫十涼寒熱,四路滌清,則證有變狀而邪無遁所,凡病諸疸,莫不應手消除也。

【翻譯】黃疸,土濕而感風邪。

太十陰十經濕土主令,因此十陽十明經戊土之燥,也化為太十陰十之濕。

假使皮十毛十通暢,濕氣十婬十蒸,還能外洩。

一感風邪,衛氣關閉,濕十婬十不得外達,脾土堙郁,遏其肝木。

肝脾雙陷,水谷不消化,谷氣瘀濁,化而為熱。

瘀熱前行,下流到膀十胱,小十便閉澀,水道不利,膀十胱瘀熱,下無洩路,熏蒸十婬十泆,傳送到週身,於是黃疸形成了。

其病起因於濕土而形成於風木,因為黃為土色,而色司於木,木邪傳到濕土,則表現黃色。

或傷於飲食,或傷於酒色,發病原因不同,總是由於十陽十衰而土濕。

濕在上的,十陽十郁而為濕十熱,濕在下的,十陰十郁而為濕寒。

乙木下陷而十陽十遏十陰十分,也化為濕十熱,甲木上逆而十陰十旺十陽十分,也化為濕寒,視病人本氣的衰旺,不一定。

其病游溢於經絡,則散之於汗孔。

其病停瘀於膀十胱,則洩之於水道。

近在胸膈,則湧吐其腐敗,遠在腸胃,則推蕩其陳宿。

酌其十溫十涼寒熱,四路滌清,則證有變狀而邪氣沒有逃遁的地方,凡是各種疸病,沒有不手到病除的。

谷疸

【原文】

谷入於胃,脾十陽十消磨,蒸其十精十液,化為肺氣,肺氣宣揚,外發皮十毛十而為汗,內滲膀十胱而為溺,汗溺輸洩,土不傷濕,而木氣發達,則疸病不作。

十陽十衰土濕,水谷消遲,谷十精十堙郁,不能化氣,陳腐壅遏,阻滯脾土,木氣遏陷,土木郁蒸,則病黃疸。

中氣不運,升降失職,脾陷則大便滑溏,胃逆則上脘痞悶。

濁氣熏騰,噁心欲吐,惡聞谷氣。

食則中氣愈郁,頭眩心煩。

此當擴清其菀陳,除舊而布新也。

【翻譯】穀物進入到胃,脾十陽十消磨,蒸發其十精十液,化為肺氣,肺氣宣揚,外發皮十毛十而為汗,內滲膀十胱而為尿,汗尿輸洩,土不傷濕,而木氣發達,則疸病不發作。

十陽十衰土濕,水谷消化遲緩,谷十精十鬱結,不能轉化為氣,陳腐阻塞,阻滯脾土,木氣遏陷,土木郁蒸,則發病黃疸。

中氣不通,升降失去功能,脾陷則大便滑稀,胃逆則上脘胸悶。

濁氣熏騰,噁心欲吐,惡聞谷氣。

飯後則中氣愈郁,頭眩心煩。

這應當擴清其鬱結陳積,除舊而布新。

酒疸

【原文】

酒醴之十性十,濕十熱之媒,其濡潤之質,入於藏腑,則生下濕,辛烈之氣,騰於經絡,則生上熱。

汗溺流通,濕氣下洩而熱氣上達,可以不病。

汗溺閉塞,濕十熱遏瘀,乃成疸病。

其十性十嗜熱飲者,則濡潤之下傷差少,而辛烈之上傷頗重。

其十性十嗜冷飲者,則辛烈之上傷有限,而濕寒之下傷為多。

至於醉後發渴,涼飲茶湯,寒濕傷脾者,不可勝數,未可以濕十熱概論也。

【翻譯】各種酒的十性十質,濕十熱的媒介,其滋潤的本質,進入到藏腑,則生下濕,辛烈的氣,騰於經絡,則生上熱。

汗尿流通,濕氣下洩而熱氣上達,可以不生病。

汗尿閉塞,濕十熱遏瘀,於是形成疸病。

病人很喜歡熱飲的,則滋潤之下傷的比較小,而辛烈之上傷很嚴重。

病人很喜歡冷飲的,則辛烈之上傷的有限,而濕寒之下傷的嚴重。

至於醉後發渴,涼飲茶湯,寒濕傷脾的,不可勝數,不可用濕十熱概論。

色疸

【原文】

腎主蟄藏,相火之下秘而不十洩者,腎藏之也。

十精十去則火洩而水寒,寒水氾濫,浸十婬十脾土,脾十陽十頹敗,則濕動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洩水寒,土濕十陽十虧,多病虛勞,必然之理也。

水土寒濕,不能生長木氣,乙木遏陷,則生下熱。

土木合邪,傳於膀十胱,此疸病所由生也。

其濕十熱在於肝膽,濕寒在於脾腎。

人知其十陰十精十之失亡,而不知其相火之敗洩,重以滋十陰十助濕之品,敗其脾腎微十陽十,是以十病九死,不可活也。

【翻譯】腎主蟄藏,相火之下藏而不十洩,腎藏之。

十精十去則火洩而水寒,寒水氾濫,浸十婬十脾土,脾十陽十頹敗,則濕動而寒生,所以好色之人,時間長久了火洩水寒,土濕十陽十虧,大多發病虛勞,必然的道理。

水土寒濕,不能生長木氣,乙木遏陷,則生下熱。

土木合邪氣,傳到膀十胱,這是疸病所產生的原由。

發病濕十熱在於肝膽,濕寒在於脾腎。

人知其十陰十精十的失亡,而不知其相火的敗洩,重用滋十陰十助濕的藥品,敗其脾腎微十陽十,所以十病九死,不可活。

【原文】

甘草茵陳湯

茵陳三錢 梔子三錢 大黃三錢 甘草(生)三錢,煎大半杯,熱服。

治谷疸,腹滿尿澀者。

服後小十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十便去也。

茵陳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豬苓 茯苓 澤瀉等分,為散,每用五錢,調茵陳蒿末一兩,空腹米飲和服一湯匙,日三服。

多飲熱湯,取汗。

治日暮寒熱者。

硝黃梔子湯

大黃四錢 芒硝三錢 梔子三錢,煎大半杯,熱服。

治汗出腹滿者。

梔子大黃湯

梔子三錢 香豉三錢 大黃三錢 枳實三錢,煎一杯,熱分三服。

治酒疸,心中懊惱熱疼,噁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等分,為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

治色疸,額黑身黃者。

服後病從大小十便去,尿黃糞黑,是其候也。

色疸,日晡發十熱惡寒,膀十胱急,小十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熱,腹脹滿,身黃,額黑,此水土瘀濁之證,宜瀉水去濕,通其二便。

仲景用硝礬散,硝石清熱,礬石去濕,此變而為滑石、元明粉,亦即硝礬之意。

用者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黃疸之家,脾腎濕寒,無內熱者,當用姜附茵陳,不可誤服硝黃也。

【翻譯】甘草茵陳湯

茵陳11克 梔子11克 大黃11克 甘草11克,生煎大半杯,熱服。

治療谷疸,腹滿尿澀者。

服後小十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黃色隨從小十便去。

茵陳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豬苓 茯苓 澤瀉等分,為散,每用15克,調茵陳蒿末37克服,空腹米湯飲服一湯匙,一日三服。

多飲熱湯,取汗。

治傍晚寒熱者。

硝黃梔子湯

大黃15克 芒硝11克 梔子11克煎大半杯,熱服。

治汗出腹滿者。

梔子大黃湯

梔子11克 香豉11克 大黃11克 枳實11克,煎一杯,趁熱分三份口服。

治酒疸,心中懊惱熱疼,噁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等分,為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

治色疸,額黑身黃者。

服後病從大小十便去,尿黃糞黑,是其證候。

色疸,一定地時間發十熱怕冷,膀十胱急,小十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熱,腹脹滿,身黃,額黑,此水土瘀濁之證,宜瀉水去濕,通其大小十便。

仲景用硝礬散,硝石清熱,礬石去濕,這兒變方為滑石、元明粉,也即硝礬之意。

用的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黃疸的病,脾腎濕寒,無內熱的,應當用大姜、附子、茵陳,不可誤服硝黃。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