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原文】淋瀝者,乙木之陷於壬水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

淋瀝根原

【原文】

淋瀝者,乙木之陷於壬水也。

膀十胱為太十陽十寒水之腑,少十陽十相火隨太十陽十而下行,絡膀十胱而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相火在下,逢水則藏,遇木則洩。

癸水藏之,故洩而不至於遺溺,乙木洩之,故藏而不至於閉癃,此水道所以調也。

水之能藏,賴戊土之降,降則氣聚也,木之能洩,賴己土之升,升則氣達也。

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遺溺,脾陷而木不能洩,是以閉癃。

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遺溺,洩不能洩,又苦閉癃。

水欲藏而木洩之,故頻數而不收,木欲洩而水藏之,故梗澀而不利。

木欲洩而不能洩,則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則十精十血不秘。

緣木不能洩,生氣幽鬱而為熱,溲溺所以結澀,水不能藏,十陽十根洩露而生寒,十精十血所以流十溢。

而其寒熱之機,悉由於太十陰十之濕,濕則土陷而木郁,疏洩不行,淋痢皆作。

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後鬱於谷道則為痢,前鬱於水腑則為淋。

其法總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達,則疏洩之令暢矣。

【翻譯】淋瀝病,乙木下陷於壬水。

膀十胱為太十陽十寒水之腑,少十陽十相火隨太十陽十而下行,絡膀十胱而約束下焦,肝實則肝易生下熱,熱則閉癃(閉塞不通)。

肝虛則耗其母腎,且疏洩無力控制,易遺尿。

相火在下,逢水則收藏,遇木則洩。

癸水藏之,所以排十洩但不至於遺尿,乙木洩之,所以藏而不至於閉塞不通,這是水道所以調和。

水之所以能收藏,依賴戊土的下降,降則氣聚,木之所以能排十洩,依賴己土的上升,升則氣達。

胃逆而水不能藏,所以遺尿,脾陷而木不能洩,所以閉癃。

淋十病,藏不能藏,就發病遺溺,洩不能洩,又發病閉癃。

水欲藏而木洩之,所以頻繁想小十便而不收,木欲洩而水藏之,所以梗澀而不痢。

木本想排十洩但不能洩,則是小十便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則十精十血不藏。

緣於木不能洩,生氣幽鬱而為熱,小十便所以結澀,水不能藏,十陽十根洩露而生寒,十精十血所以流十溢。

病寒熱的關鍵,全由於太十陰十的濕,濕則土陷而木郁,疏洩不暢通,淋痢都發作。

淋十病痢病一個道理,全是由於木陷,乙木後鬱於谷道則為痢,前鬱於水腑則為淋。

治療方法總適宜用燥土疏木,土燥而木達,則疏洩的功能暢通了。

【原文】

桂枝苓澤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甘草(生)三錢 桂枝三錢 芍葯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肝燥發渴,加阿膠。

【翻譯】桂枝苓澤湯

茯苓11克 澤瀉11克 甘草(生)11克 桂枝11克 芍葯11克

煎大半杯,熱服。

肝燥發渴的,加阿膠。

【原文】

脾為濕土,凡病則濕。

肝為風木,凡病則燥。

淋家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發生之氣,疏洩不暢,故病淋澀,木郁風動,津十液耗損,必生消渴。

其脾土全是濕邪,而其肝木則屬風燥。

血藏於肝,風動則血消,此木燥之原也。

苓澤甘草,培土而瀉濕,桂枝芍葯,疏木而清風,此是定法。

土愈濕則木愈燥,若風木枯之至,芍葯不能清潤,必用阿膠。

仲景豬苓湯,善利小十便,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利水而瀉濕,阿膠清風而潤燥也。

水十性十蟄藏,木十性十疏洩。

乙木生於癸水,相火封藏,癸水十溫十暖,十溫十氣左升,則化乙木,生氣暢茂,乙木發達,疏洩之令既遂,則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

土陷木遏,疏洩不遂,而愈欲疏洩,則相火洩露,而膀十胱熱澀,膀十胱之熱澀者,風木相火之雙陷於膀十胱也。

足少十陽十甲木化氣於相火,與手少十陽十三焦並十溫十水髒,手少十陽十之相火洩,則下陷於膀十胱而病淋,足少十陽十之相火洩,則上逆於胸膈而病消。

其原總由於乙木之郁也。

膀十胱熱澀之極者,加梔子黃柏,以清三焦之陷,則水腑清矣。

乙木之十溫十,生化君火,木郁十陽十陷,十溫十氣抑遏,合之膀十胱淪陷之相火,故生下熱。

然熱在肝與膀十胱,而脾則是濕,腎則是寒。

寒水侮土,移於脾宮,則脾不但濕,而亦且病寒。

其肝與膀十胱之熱,不得不清,而脾土濕寒,則宜十溫十燥,是宜並用乾薑,以十溫十己土。

若過清肝熱,而敗脾十陽十,則木火增其陷洩,膀十胱熱澀,永無止期矣。

惟十溫十腎之藥,不宜早用,恐助膀十胱之熱。

若膀十胱熱退,則宜附子暖水,以補肝木發生之根也。

腎主藏十精十,肝主藏血,木欲疏洩,而水莫蟄藏,則十精十血皆下。

其十精十液流十溢,宜薯蕷、山茱以斂之,其血塊注洩,宜丹皮、桃仁以行之。

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

砂石者,膀十胱熱癃,溲溺煎熬所結。

水曰潤下,潤下作鹹,溲溺之鹹者,水之潤下而成也。

百川下流,則歸於海,海水熬煉,則結鹽塊,膀十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鹽也。

白物者,脾肺濕十婬十所化。

濕旺津凝,則生痰涎,在脾則克其所勝,在肺則傳其所生,結入膀十胱。

膀十胱濕盛,而下無洩竅,濕氣十婬十泆,化為帶濁。

白物黏聯,成塊而下,即帶濁之凝聚者也,與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見白物,上必多痰。

瀉濕宜重用苓、澤,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瀉之。

女子帶濁崩漏,與男子白十濁血淋同理,皆濕旺木郁之證。

內傷百病,大率由於土濕,往往兼病淋澀,而鼓十脹、噎膈、消渴、黃疸之家更甚。

是緣十陽十虛土敗,金木雙郁,燥土十溫十中,輔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澀自開。

庸工見其下熱,乃以大黃,益敗脾十陽十,謬妄極矣!淋家下熱之至,但有梔子、黃柏證,無有大黃芒硝證,其熱不在脾胃也。

一切帶濁、崩漏、鼓十脹、黃疸,凡是小十便淋澀,悉宜熏法。

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以手爐烘之,熱氣透徹,小十便即行,最妙之法。

【翻譯】脾為濕土,凡發病則濕。

肝為風木,凡發病則燥。

淋十病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生發的氣,疏洩不暢,所以發病淋澀,木郁風動,津十液耗損,必定產生消渴。

病人脾土全是濕邪,而其肝木則屬風燥。

血藏於肝,風動則血消,這是木燥的本原。

茯苓、澤瀉、甘草,培土而瀉濕,桂枝、芍葯,疏木而清風,這是定法。

土越濕則木越燥,如果風木枯到極限,芍葯不能清潤,必用阿膠。

仲景的豬苓湯,善於通利小十便,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利水而瀉濕,阿膠清風而潤燥。

水十性十蟄藏,木十性十疏洩。

乙木生於癸水,相火封藏,癸水十溫十暖,十溫十氣左升,則化乙木,生氣暢茂,乙木發達,疏洩的功能既然暢通,則水道清通,而相火必藏。

土陷木遏,疏洩不遂,而愈欲疏洩,則相火洩露,而膀十胱熱澀,膀十胱熱澀的,風木相火雙陷於膀十胱。

足少十陽十甲木化氣於相火,與手少十陽十三焦共同十溫十暖水髒,手少十陽十的相火洩露,則下陷於膀十胱而發病淋,足少十陽十的相火洩露,則上逆於胸膈而發病消渴。

根原總是由於乙木的鬱積。

膀十胱熱澀的極限,加梔子、黃柏,以清三焦的下陷,則水腑清了。

乙木的十溫十暖,生化君火,木郁十陽十陷,十溫十氣抑遏,會合在膀十胱淪陷的相火,所以生下熱。

然而熱在肝與膀十胱,而脾則是濕,腎則是寒。

寒水克制土,移到脾上,則脾不但濕,而且也發寒病。

病人肝與膀十胱的熱,不得不清,而脾土濕寒,則宜十溫十燥,這適宜並用乾薑,以十溫十己土。

如果過度的清肝熱,而敗壞脾十陽十,則木火增加其陷洩,膀十胱熱澀,永無止期了。

惟十溫十腎的藥物,不宜早用,恐怕助膀十胱的熱。

如果膀十胱熱退,則宜用附子暖水,以補肝木生發的根本。

腎主藏十精十,肝主藏血,木欲疏洩,而水沒有蟄藏,則十精十血都下。

病人十精十液流十溢,宜用薯蕷、山茱以收斂,病人血塊大量下洩,宜用丹皮、桃仁以暢通。

淋十病或下沙石,或下白物。

砂石,膀十胱熱癃,小十便煎熬所結。

水功能潤下,潤下作鹹,小十便的鹹,水的潤下而形成的。

百川下流,則歸於海,海水熬煉,則結鹽塊,膀十胱即是人身的海,沙石即海水的鹽。

白物,脾肺過度濕所化。

濕旺津凝,則生痰涎,在脾則克其所勝,在肺則傳其所生,結入膀十胱。

膀十胱濕盛,而下無洩竅,濕氣十婬十泆,化為帶濁。

白物黏聯,成塊而下,即帶濁的凝聚,與脾肺生痰,道理相同,淋十病下見白物,上必多痰。

瀉濕宜重用茯苓、澤瀉,如果病人痰多,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瀉之。

女子白帶濁崩漏,與男子白十濁血淋同一道理,都是濕旺木郁的病證。

內傷百病,大部分由於土濕,往往兼發淋澀病,而鼓十脹、噎膈、消渴、黃疸等病更嚴重。

是緣於十陽十虛土敗,金木雙郁,燥土十溫十中,輔佐以清金疏木的藥品,淋澀自然通開。

庸醫見病人下熱,於是用大黃,更加敗壞脾十陽十,荒謬荒誕極了!淋十病下熱的很嚴重,只有梔子、黃柏證,沒有大黃芒硝證,病熱不在脾胃。

一切帶濁、崩漏、鼓十脹、黃疸,凡是小十便淋澀,全適宜熏法。

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用手爐烘熱,熱氣透徹,小十便即行,最妙的法子。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