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原文】噎膈者,十陽十衰土濕,上下之竅俱閉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

噎膈根原

【原文】

噎膈者,十陽十衰土濕,上下之竅俱閉也。

脾十陽十左升,則下竅能開,胃十陰十右降,則上竅不閉。

下竅開,故舊谷善出,上竅開,故新谷善納。

新舊遞嬗,出納無阻,氣化循環,所以無病。

其上下之開,全在中氣,中氣虛敗,濕土湮塞,則肝脾遏陷,下竅閉澀而不出,肺胃沖逆,上竅梗阻而不納,是故便結而溺癃,飲礙而食格也。

緣氣之為十性十,實則清空,虛則滯塞。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胃降則濁氣下傳,上竅清空而無礙,是以善納;脾升則清氣上行,下竅洞達而莫壅,是以善出。

胃逆則肺金不降,濁氣鬱塞而不納,脾陷則肝木不升,清氣澀結而不出。

以十陽十衰土濕,中氣不運,故脾陷而杜其下竅,胃逆而窒其上竅,升降之樞軸俱廢,出納之機緘皆息也。

其糟粕之不出,全由脾陷而肝郁,而谷食之不納,則不止胃逆而肺壅,兼有甲木之邪焉。

甲木逆行,克賊戊土,土木摶結,肺無下行之路,霧氣堙瘀,化生痰涎,胸膈滯塞,故食噎不下。

肺津化痰,不能下潤,水谷二竅,枯槁失滋,而乙木之疏洩莫遂,故便溺艱澀。

總緣中氣不治,所以升降反作,出納無靈也。

【翻譯】噎膈,十陽十衰土濕,上下的竅都閉塞。

脾十陽十左升,則下竅能開,胃十陰十右降,則上竅不閉。

下竅開,所以舊谷善出,上竅開,所以新谷善納。

新舊依次更替,出納無阻,氣化循環,所以無病。

竅上下打開,全在中氣,中氣虛敗,濕土堵塞,則肝脾遏陷,下竅閉澀而不出,肺胃沖逆,上竅梗阻而不納,所以便結而小十便不通,飲食都有阻礙。

緣於氣的本十性十,實是清空,虛則阻塞不通。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胃降則濁氣下傳,上竅清空而無阻礙,所以善於收納;脾升則清氣上行,下竅洞達而不堵塞,所以善於排十出。

胃逆則肺金不降,濁氣鬱塞而不納,脾下陷則肝木不升,清氣澀結而不出。

因為十陽十衰土濕,中氣不運,所以脾陷而阻塞其下竅,胃逆而阻塞其上竅,升降的樞軸都廢,出納的機能全部停止。

糟粕的不出,全因脾陷而肝郁,而谷食的不納,則不止胃逆而肺堵塞,兼有甲木的邪氣了。

甲木逆行,克制戊土,土木集聚凝結,肺無下行的路,霧氣堵塞淤積,化生痰與口水,胸膈滯塞,所以食噎不能下。

肺津化痰,不能下潤,水谷二竅,乾涸失去滋潤,而乙木的疏洩功能不能發揮,所以大小十便阻塞難行。

總的是緣於中氣的不運行,所以升降作用相反,出納無效。

【原文】

苓桂半夏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半夏三錢 乾薑三錢 生薑三錢 芍葯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翻譯】苓桂半夏湯

茯苓11克 澤瀉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半夏11克乾薑11克 生薑11克 芍葯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原文】

噎病胸膈滯塞,霧氣十婬十蒸,而化痰飲,上脘不開,加以痰涎膠黏,故食阻不下,法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氣。

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濁,生薑取汁,多用益善。

痰飲極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飲,胸膈洗蕩,腐敗清空,則飲食漸下矣。

胸膈之痞,緣肺胃上逆,濁氣不降,而其中全是少十陽十甲木之邪。

蓋胃逆則肺膽俱無降路,膽木盤結,不得下行,經氣鬱迫,是以胸脅痛楚,當以甘草緩其迫急,芍葯洩其木邪,柴十胡十鱉甲,散其結郁。

若兼風木枯燥,則加阿膠當歸,滋木清風,其痛自差。

其大便燥結,糞粒堅十硬,緣土濕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十液,以滋大腸。

大腸以十陽十明燥金之腑,枯槁失滋,自應艱澀。

而十陰十凝氣閉,下竅不開,重以飲食非多,消化不速,谷滓有限,未能充滿胃腸,順行而下。

蓋以肝木郁陷,關竅堵塞,疏洩之令不行,是以便難。

此宜以乾薑、砂仁,十溫十中破滯,益脾十陽十而開腸竅,以桂枝達木郁而行疏洩。

乾澀難下者,重用肉蓯蓉以滑腸竅,白蜜亦佳。

木枯血燥,不能疏洩,加阿膠、當歸,滋其風木。

其小十便紅澀,緣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滲膀十胱,而土濕木郁,疏洩不行,故水道不利,此宜苓澤桂枝,瀉濕疏木,以通前竅。

甚者用豬苓湯加桂枝,豬茯滑澤,瀉濕燥土,桂枝阿膠,疏木清風,水道自利。

噎家痰多溲少,全是土濕,濕土莫運,肝不升達,是以溺癃,肺不降斂,是以痰盛,瀉濕以澤苓為主,佐以利肺疏肝之品,則痰消而溲長矣。

下竅閉塞,濁無洩路,痞郁胸膈,食自難下。

下竅續開,胸膈濁氣,漸有去路,上脘自開。

再以疏利之品,去其胸中腐敗,食無不下之理。

而上下之開,總以十溫十中燥土為主。

土氣十溫十燥,胃不上逆,則肺降而噎開,脾不下陷,則肝升而便利矣。

庸工以為十陰十虛燥旺,用地黃、牛十乳十滋潤之藥。

更可誅者,至用大黃,噎病之人,百不一生,尚可壽及一年者,若服湯藥,則數月死以。

醫法失傳,千古不得解人。

能悟此理,則病去年增,不得死矣。

【翻譯】噎病胸膈滯塞,霧氣十婬十蒸,而化痰飲,上脘(胃脘上口賁門部)不開,加上痰涎膠黏,所以食物阻礙不能下去,治療方法宜重用半夏,以降下胃氣。

痰盛的,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濁,生薑取汁,多用越好。

痰飲極其旺盛的,用瓜蒂散,吐出來原來的積痰,下瀉阻滯的飲食,胸膈洗蕩,腐敗清空,那麼飲食漸漸的就下去了。

胸膈的鬱結懣悶,緣於肺胃上逆,濁氣不降,而其中全是少十陽十甲木的邪氣。

因胃逆則肺膽都沒有下降的道路,膽木盤結,不得下行,經氣鬱積壓迫,所以胸脅痛楚,應當用甘草緩和其迫急,芍葯發洩其木邪,柴十胡十、鱉甲,發散其結郁。

如果同時有風木枯燥,則加阿膠、當歸,滋木清風,病痛自然減輕。

病人十大便乾燥結塊,糞粒堅十硬,緣於土濕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十液,以滋潤大腸。

大腸是十陽十明燥金的腑,枯槁失去滋潤,自然應該是阻滯難行。

而十陰十凝氣閉,下竅不開,重病的因為飲食不多,消化不迅速,谷滓有限,不能充滿胃腸,順行而下。

因為肝木鬱積下陷,關節孔竅堵塞,疏洩的功能不發揮,所以大便困難。

這適宜用乾薑、砂仁,十溫十中破滯,益脾十陽十而開腸竅,用桂枝通達木郁而行疏洩。

乾澀難下的,重用肉蓯蓉以潤十滑腸竅,白蜜也很好。

木枯血燥,不能疏洩,加阿膠、當歸,滋潤他的風木。

病人小十便紅澀的,緣於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滲膀十胱,土濕木郁,疏洩不行,所以水道不利,這宜用茯苓、澤瀉、桂枝,瀉濕疏木,以通前竅。

嚴重的用豬苓湯加桂枝,豬茯滑澤,瀉濕燥土,桂枝、阿膠,疏木清風,水道自然順利。

噎病的人痰多大小十便少,全是土濕,濕土不運轉,肝不升達,所以大小十便不通,肺不下降收斂,所以痰盛,瀉濕以澤瀉、茯苓為主,輔佐以利肺疏肝的藥品,則痰消而尿長了。

下竅閉塞,濁無洩路,痞郁胸膈,食物自然難以下嚥。

下竅續開,胸膈濁氣,漸漸有了去路,上脘自開。

再以疏利的藥品,去除病人胸中的腐敗,食物沒有不下的道理。

而上下打開,總是以十溫十中燥土為主。

土氣十溫十燥,胃不上逆,則肺降而噎開,脾不下陷,則肝升而大小十便順利了。

庸醫以為十陰十虛燥旺,用地黃、牛十乳十滋潤的藥物。

更可殺的是,大量的用大黃,噎病的人,還可以壽到一年的不到百分之一,如果口服湯藥,就數月死了。

醫法失傳,千古沒有理解的人。

能悟通這個道理,那麼病去壽增,死不了了。

{解讀}噎膈是指食物吞嚥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種疾病。

噎膈多見於高年男子。

噎與膈有輕重之分,噎是吞嚥不順,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嚥即吐。

所以噎是膈的前驅症狀,膈常由噎發展而成。

西醫中的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癌及賁門痙十攣等均屬本病範疇。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