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完顏崇實序:醫者,生人之術也,不善用之,則之生而之死。昔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完顏崇實序

四聖心源白話解

完顏崇實序

【原文】

醫者,生人之術也,不善用之,則之生而之死。

昔仲景痛宗族之淪亡、患醫者之不研求經旨,著《傷寒》、《金匱》諸書,方術家奉為神明,竟相祖述。

顧其文詞簡古,理解深微,猝難尋求,又為王叔和亂其篇第,旨趣隔越,加以庸工罔識,私智穿鑿,別立異說,枝葉橫生,訛謬百出,遂使學者去此昭昭,即彼昏昏,幾成痼疾。

蓋自宋元以來,斯道榛蕪極矣。

國朝龍與,間運遂開,古來絕學,自晦昧而就高明,如日再中。

即方術一家,亦駸駸乎抗衡往哲,標準來茲。

若吳十江十徐靈胎、錢塘張隱庵、吳門葉天士、閩中陳修園諸人,皆有廓清推陷之功,羽翼闡揚之力,而集其大成者,尤推昌邑黃坤載先生。

先生著書,以地元為主,以扶十陽十抑十陰十為義。

窺其旨趣,蓋原本大《易》,合符《河》、《洛》、約契《參同》,所謂十陰十陽十會通,玄冥幽微者。

於仲景之學,不啻承謦咳而面聆緒言也。

夫死病而藥生之,醫莫不有是心也,乃生病而藥死之,夫豈醫者之本意,抑亦誤於其所讀之書而已。

先生痛心疾首於謬種之流傳,而獨以超悟析此微言,其有功於仲景豈鮮哉,抑其有德於生民豈有涯涘哉!彭器之觀察,服膺是書,謀鋟版於蜀,以廣其傳,並丐余一言以為重。

余惟先生之書,凡有識者,皆知其不可祧,特恐學者襲謬承訛,不肯捐棄故技,故特表章之,庶幾知所從事云爾。

時同治七年歲在戊辰八月之吉

【翻譯】

醫生,活人的技術,不善於醫治,則救人而變成了致死。

過去仲景痛惜宗族的喪亡,憂慮醫生的不研究探求經義,著《傷寒》、《金匱》等書,方術之士奉為神明,爭相傚法。

但其文章詞語簡樸古雅,理解起來深奧微妙,倉促間難以尋求,又被王叔和弄亂了篇章的順序,宗旨及意圖阻隔,加上庸醫茫然無知,個人的偏見穿鑿附會,另立不同的學說,枝葉橫生,差錯謬誤百出,於是讓後學的人遠離了此清楚明白,去就那個糊塗愚昧,幾乎成了頑疾。

大概從宋元以來,這樣的情況荒廢到極點了。

本朝皇帝賜予,間運於是打開,古來絕學,從隱晦不明而就高明,如日再回中天。

即使方術一家,也迅疾抗衡前賢,標準今後。

象吳十江十徐靈胎、錢塘張隱庵、吳門葉天士、閩中陳修園等人,都有澄清排擠陷害的功勞,輔佐闡明發揚的力量,而集大成者,尤其推昌邑黃坤載先生。

先生著書,以中土為主,以扶十陽十抑十陰十為法則。

窺十探他的要旨,根原本於《易經》,符合《河書》、《洛圖》、《參同契》,所謂十陰十陽十融會,含義深奧十精十微。

於仲景的學說,不僅僅傳承言論而猶如當面聆聽已發而未盡的言論。

不治之症用十藥治好了,醫生沒有不有這個心的,但生病而用十藥卻死了,豈是醫生的本意,也局限於誤用他所讀的書罷了。

先生痛心疾首於荒謬錯誤的言論的流傳,而獨以超強領悟分析這含蓄而十精十微的言辭,他有功於仲景豈不是鮮有啊,抑仗他有德於人民哪兒裡有邊啊!彭器之觀察,衷心信服這書,謀求刻版於蜀,以廣泛的傳播,並囑咐我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我惟命先生的書,凡有識之士,都知道不可承繼先代,特恐學者沿襲謬誤承繼錯誤,不肯拋棄故技,所以特意表達章法,但願知所從事如此而已。

時同治七年歲在戊辰八月之吉吳郡顧復初序《四聖心源》昌邑黃坤載先生,學究天人,湛深《易》理,其十精十微之蘊,托醫術以自現。

著《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長沙藥解》、《玉揪藥解》、《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微蘊》等書,凡八種,一掃積蒙,妙析玄解,自仲景以後,罕有倫比。

其宗旨言:中皇轉運,沖氣布濩,水木宜升,金火宜降而已。

蓋乾坤之運,一闔一辟,十陰十陽十之用,一消一長,《易》道易簡,理固如是,即醫亦豈有殊理哉!且惟聖人,為能法天,自大賢以下,則皆法地,夫豈不用夭,天在地中故也。

黃泉黑壤,深潛九幽,而一十陽十自地而發,生五行附地而旋轉,而變化裁成之道在此矣。

余嘗取先生所言,證之《靈樞》、《素問》及《傷寒》、《金匱》諸書,意皆符合,特古人未嘗顯言,至先生始揭其秘耳。

先生虛明研慮,嘗自負古人無雙。

曩時讀仲景書,幾乎一字不解,迨其後一旦大悟,遂成此八種。

夫以先生之虛明,而猶有所不解,其不解,殆非猶夫人之不解矣。

以先生之研慮,而猶有待於悟,其所悟,殆非猶夫人之所悟矣。

乃至於既悟而所言之理,固猶夫人之所知也,然不能不推先生為獨知。

《老子》曰:知常曰明。

又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之,不足為道。

然則讀先生是書者,可於此而得其微意所在矣。

夫《易》言天道,而寄其用於卜筮,先生明《易》,而著其理於醫術,天下事何淺之非深,何遠之非近,豈獨醫為然哉!器之觀察將刻是書,嘉惠學者,以復初略嘗從事於此,屬為序言,爰述大旨。

至其十精十微所在,不可得而陳也。

同治七年歲次戊辰九月之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