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生地黃-原態
生地黃-藥材
生地黃-飲片
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
主產於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秋季採挖,去除蘆頭、鬚根及泥沙。
鮮用,或乾燥生用。
【藥一性一】甘、苦,寒。
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養一陰一生津。
【應用】
1.熱入營血,舌絳煩渴、斑疹吐衄。
本品苦寒入營血分,為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藥,又其一性一甘寒質潤,能清熱生津止渴 ,故常用治一溫一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煩渴、神昏舌絳者,多配玄參、連翹、丹參等藥用,如清營湯(《一溫一病條辨》);若治血熱吐衄,常與大黃同用,如大黃散(《傷寒總病論》);若治血熱便血、尿血,常與地榆同用,如兩地丹(《石室秘錄》);若治血熱崩漏或產後下血不止、心神煩亂,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黃酒(《聖惠方》)。
2.一陰一虛內熱,骨蒸勞熱。
本品甘寒養一陰一,苦寒洩熱,入腎經而滋一陰一降火,養一陰一津而洩伏熱。
治一陰一虛內熱,潮熱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黃膏(《古今醫統》);若配青蒿、鱉甲、知母等用,可治一溫一病後期,餘熱未盡,一陰一津已傷,邪伏一陰一分,症見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青蒿鱉甲湯(《一溫一病條辨》)。
3.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甘寒質潤,既能清熱養一陰一,又能生津止渴。
用治熱病傷一陰一,煩渴多飲,常配麥冬、沙參、玉竹等藥用,如益胃湯(《一溫一病條辨》);治一陰一虛內熱之消渴證,可配山藥、黃芪、山茱萸用,如滋?飲(《醫學衷中參西錄》);若治一溫一病津傷,腸燥便秘,可配玄參、麥冬用,如增液湯(《一溫一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使用注意】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
生者尤良。」
2.《珍珠囊》:「涼血,生血,補腎水真一陰一。」
3.《本經逢原》:「干地黃,內專涼血滋一陰一,外潤皮膚榮澤,病人虛而有熱者宜加用之。
戴元禮曰,一陰一微一陽一盛,相火熾強,來乘一陰一位,日漸煎熬,一陰一虛火旺之症,宜生地黃以滋一陰一退一陽一。
浙產者,專於涼血潤燥,病人元氣本虧,因熱邪閉結,而舌乾焦黑,大小一便秘,不勝攻下者,用此於清熱藥中,通其秘結最佳,以其有潤燥之功,而無滋膩之患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梓醇、二氫梓醇、單密力特甘、乙酰梓醇、桃葉珊瑚甘、密力特甘、地黃甘、去羥梔子甘、筋骨草甘、辛酸、苯甲酸、苯乙酸、葡萄糖、蔗糖、果糖及鐵、鋅、錳、鉻等20多種微量元素、β-谷甾醇等。
鮮地黃含20多種氨基酸,其中一精一氨酸含量最高。
干地黃中含有15種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
2.藥理作用:本品水提液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作用;其流浸膏有強心、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有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以其為主藥的六味地黃丸有降血壓、改善腎功能、抗腫瘤作用;地黃有對抗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後血漿皮質酮濃度的下降,並能防止腎一上一腺皮質萎一縮的作用,具有促進機體淋巴母細胞的轉化、增加T淋巴細胞數量的作用,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特別對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明顯。
3.臨一床一研究:結合傳統上用本品治療血熱出一血證,現代臨一床一用以治療原發一性一血小板減少一性一紫癜、功能一性一子一宮出一血等疾病;用生地黃120g,黃芩60g,苦參30g,水煎服,治療紅斑狼瘡一性一肢痛20例,臨一床一全部治癒(山東中醫雜誌,1981,2:93);用生地黃、黃柏、知母、玄參等藥製成濃縮合劑內服,治療女一性一特發一性一性一早熟51例,有顯著療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10:732);重用生地黃配黃芪、太子參、麥冬、丹皮、茯苓,水煎服,治療病毒一性一心肌炎30例,總有效率70%(上海中醫藥雜誌,2001,3:19);此外,臨一床一還用生地黃治療風濕及風濕一性一關節炎、席漢綜合征、濕疹、神經一性一皮炎、蕁麻疹、便秘等疾病。
生地注射一液可用於傳染一性一肝炎、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