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雷丸的功效與作用
雷丸-原態
雷丸-飲片
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乾燥菌核。
主產於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廣西等地。
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生用。
【藥一性一】微苦,寒。
有小毒。
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消積。
【應用】
1.絛蟲病,鉤蟲病,蛔蟲病。
本品驅蟲面廣,對多種腸道寄生蟲均有驅殺作用,尤以驅殺絛蟲為佳。
治療絛蟲病,可單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數病例蟲體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一出;與檳榔、牽牛子、木香、苦楝皮等同用,可治療鉤蟲病,蛔蟲病,如追蟲丸(《證治準繩》);與大黃、牽牛子共用,可用治蟯蟲病;與半夏、茯苓等同用,可用治腦囊蟲病。
2.小兒疳積。
本品具殺蟲消積之功,主入一陽一明經以開滯消疳。
常配伍使君子、鶴虱、榧子肉、檳榔各等分,為末,一乳一食前一溫一米飲調下,如雷丸散(《楊氏家藏方》);亦可以雷丸配伍使君子、蒼朮,另以雞蛋入藥蒸食。
【用法用量】入丸、散,15~21g。
一次5~7g,飯後用一溫一開水調服,一日3次,連服3天。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劑。
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熱60℃左右即易於破壞而失效。
有蟲積而脾胃虛寒者慎服。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
2.《名醫別錄》:「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
3.《本草求真》:「雷丸味苦而鹹,一性一寒小毒,本竹餘氣所結,得霹靂而生,故有雷丸之號。
功專入胃除熱,消積化蟲,故凡濕一熱內郁,癲癇狂走,汗出惡風,蟲積殆甚,腹大氣脹,蟲作人聲音,服之即能有效。」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一種蛋白水解酶,稱雷丸素,含量約3%。
此酶為一條多肽鏈的糖蛋白,含較多的酸一性一氨基酸,鹼一性一氨基酸含量較低,其中蛋氨酸含量高達31.5%。
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強,酸一性一溶液中無效。
其對酪蛋白、酯有水解作用,尚有凝一乳一、溶菌作用。
此外,尚含雷丸多糖S-4002、鈣、鋁、鎂等。
2.藥理作用:本品驅除絛蟲是通過該蛋白酶的作用,使蟲體蛋白質分解破壞、蟲頭不再附於腸一壁而排一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對豬蛔、蚯蚓及水蛭有殺滅作用;在5%雷丸煎劑培養液中,經5分鐘可使大部分一陰一道一毛一滴蟲蟲體顆粒變形;雷丸多糖S-4002有抗炎及提高動物免疫功能的作用;雷丸素對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生雷丸粉,青壯年每次60g,年老體弱、脾胃虛寒者每次40g,10歲以下兒童每次30g;檳榔,青壯年100g,年老體弱、脾胃虛寒者60g,10歲以下兒童40g,煎水3次濃縮為100~200ml,分2次服;晚睡前用一溫一開水送服雷丸粉一次,次日晨起及中餐前1小時,用檳榔煎湯送服生雷丸粉各1次,治療絛蟲病100例,總有效率100%(雲南中醫雜誌,1997,2:20);溶囊素注射一液(雷丸提取製成的無菌水溶液)治療腦囊蟲病30例,治癒22例,基本治癒6例,好轉2例(中醫函授通訊,1998,2:32);雷丸研粉,0.4g/kg/每次,當日分早、中晚3次一溫一水沖服,次日晨起空腹服檳雷煎劑(檳榔片50~80g,雷丸粉15~20g)為一次治療,最多服3次,治療小兒頑固一性一食積腹痛40例,總有效率100%(河北中醫,1989,5:29)。
另有用雷丸治療鉤蟲病、蟯蟲病、滴蟲病、絲蟲病、厭食症等。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