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吳茱萸-原態
吳茱萸-飲片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Juss.) Benth.Var.officinalis(Dode) Huang 或疏一毛一吳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主產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陝西、浙一江一、四川等地。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乾或低一溫一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用甘草湯制過應用。
【藥一性一】辛、苦,熱;有小毒。
歸肝、脾、胃、腎經。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一陽一止瀉。
【應用】
1.寒凝疼痛。
本品辛散苦洩,一性一熱祛寒,主入肝經,既散肝經之寒邪,又疏肝氣之郁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之主藥。
每與生薑、人參等同用,治厥一陰一頭痛,乾嘔吐涎沫,苔白脈遲等,如吳茱萸湯(《傷寒論》);常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如導氣湯(《醫方簡義》);與桂枝、當歸、川芎等同用,可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如一溫一經湯(《金匱要略》);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治寒濕腳氣腫痛,或上衝入腹,如雞鳴散(《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2.胃寒嘔吐。
本品辛散苦洩,一性一熱祛寒,善能散寒止痛,還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嘔,兼能制酸止痛。
常與乾薑、甘草同用,治霍亂心腹痛,嘔吐不止,如吳茱萸湯(《聖濟總錄》);與半夏、生薑等同用,可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配伍黃連,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脅痛口苦,嘔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虛寒洩瀉。
本品一性一味辛熱,能一溫一脾益腎,助一陽一止瀉,為治脾腎一陽一虛,五更洩瀉之常用一藥,多與補骨脂、肉一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婦人一大全良方》)。
【用法用量】煎服,1.5~4.5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一陰一虛有熱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一溫一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痺,逐風邪,開腠理。」
2.《本草綱目》:「開郁化滯,治吞酸,厥一陰一痰涎頭痛,一陰一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3.《本草經疏》:「吳茱萸,辛一溫一暖脾胃而散寒邪,則中自一溫一、氣自下,而諸證悉除。」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吳茱萸烯、羅勒烯、月桂烯、吳茱萸內酯、吳茱萸內酯醇等。
還含吳茱萸酸,吳茱萸鹼,吳茱萸啶酮,吳茱萸一精一,吳茱萸苦素等。
2.藥理作用:本品甲醇提取物,水煎劑有抗動物實驗一性一胃潰瘍的作用;水煎劑對藥物一性一導致動物胃腸痙一攣有對抗作用,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本品注射一液靜注對麻醉大鼠和狗有明顯升高血壓的作用;其煎劑、蒸餾液和沖劑過濾後,分別給正常兔、犬和實驗一性一腎型高血壓犬進行靜注,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煎劑給犬灌胃,也呈明顯降壓作用,甘草煎劑可使吳茱萸的降壓作用消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纖維蛋白血栓形成;其煎劑,吳茱萸次鹼和脫氫吳茱萸鹼對家兔離體及在體子一宮有興奮作用;在貓心肌缺血後,吳茱萸及吳茱萸湯能改善部分心電圖,部分減少血中磷酸肌酸酶及一乳一酸脫氫酶的釋放,明顯增加血中一氧化氮的濃度,縮小心肌梗塞面積,具有一定的保護心肌缺血的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吳茱萸研細末,用水拌如餅,外敷神闕一穴一,治療腹瀉,尤以脾腎一陽一虛五更洩效果佳,小兒每次3g,成一人每次6g,觀察病例19例,總有效率94.3%(陝西中醫,1995,6:271);吳茱萸10~15g,研成粉未,未熟熱米飯200g,混合成餅,放於臍部,紗布繃帶固定,治療小兒腸炎400例,痊癒312例,顯效72例,無效16例(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1,2:99);吳茱萸10g,研細過100目篩,加凡士林90g,研勻。
治療牛皮癬21例,總有效率為95.2%(中醫藥信息,2000,2:47)。
另有用吳茱萸治療呃逆、小兒多涎症、小兒支氣管肺炎、高血壓病、腮腺炎、蟯蟲病、疥瘡、濕疹、復發一性一口腔潰瘍等。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