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川楝子-原態川楝子-藥材為楝科植物川楝樹 Melia toosen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藥材大全》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大全

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川楝子-原態

川楝子-藥材

川楝子-飲片

為楝科植物川楝樹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

我國南方各地均產,以四川產者為佳。

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乾燥。

用時打碎。

生用或炒用。

【藥一性一】苦,寒。

有小毒。

歸肝、胃、小腸、膀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殺蟲。

【應用】

1.肝郁化火所致諸痛證。

本品苦寒降洩,能清肝火、洩鬱熱、行氣止痛。

每與延一胡一索配伍,用於肝郁氣滯或肝郁化火胸腹諸痛,如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肝胃氣痛,與延一胡一索同用,或以金鈴子散與四逆散合用。

用治疝氣痛,以治療熱疝為宜,可配延一胡一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則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吳茱萸等,如導氣湯(《醫方簡義》)。

2.蟲積腹痛。

本品苦寒有毒,能驅殺腸道寄生蟲,味苦又能降洩氣機而行氣止痛。

可用治蛔蟲等引起的蟲積腹痛,每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熱燥濕,殺蟲而療癬。

可用本品焙黃研末,以油調膏,外塗治頭癬、禿瘡。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外用適量。

炒用寒一性一減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一性一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楝實,導小腸膀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2.《本草經疏》:「楝實,主一溫一病傷寒,大熱狂煩者,邪在一陽一明也,苦寒能散一陽一明之邪熱,則諸證自除。」

3.《本經逢原》:「川楝,苦寒一性一降,能導濕一熱下走滲道,人但知其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蕩熱止痛之用。

《本經》主一溫一病煩狂,取以引火毒下洩,而煩亂自除。

其殺蟲利水道,總取以苦化熱之義。

古方金鈴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婦人產後血結心痛,亦宜用之。

以金鈴子能降火逆,延一胡一索能散結血,功勝失笑散而無腥穢傷中之患。」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川楝素、楝樹鹼、山奈醇及脂肪油等。

2.藥理作用:本品所含川楝素為驅蟲有效成分,與山道年相比,作用緩慢而持久,對豬蛔蟲、蚯蚓、水蛭等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川楝子有松一弛奧狄氏括一約一肌,收縮膽囊,促進膽汁排一洩的作用;能興奮腸管平一滑肌,使其張力和收縮力增加;川楝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一性一真菌有抑製作用;尚有抗炎、抗癌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以川楝子、烏梅各40g、川椒、黃連各20g、生大黃10g烘乾混合為末,製成膠囊劑,治療膽道蛔蟲症,治102例,均獲痊癒(上海中醫藥雜誌,1985,8:28);以生大黃、郁金各10g,金鈴子、山楂各12g,積雪草20g,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急一性一膽囊炎60例,痊癒43例(湖北中醫雜誌,1987,2:17);以金鈴瀉肝湯(川楝子、一乳一香、沒藥、龍膽草、大黃等)治療膽系感染150例,痊癒 130例,好轉20例(遼寧中醫雜誌,1991,4:27);以川楝子去核取肉,研末,用豬油或凡士林調膏外塗局部,治療頭癬、禿瘡,有良好效果(中醫雜誌,1962,9:181);此外有用川楝子復方治療急一性一乳一腺炎、一乳一腺增生、一睪一丸疾病、蟯蟲病等。

4.不一良反應:中毒較輕時,可見頭暈、頭痛、思睡、噁心嘔吐、腹痛等,嚴重時會出現呼吸中樞麻痺,中毒一性一肝炎、內臟出一血、一精一神失常等症狀。

川楝子臨一床一應用一般無嚴重反應,但不少地方以苦楝子代用或用量過大引起中毒則較多見。

本品主要毒一性一成分是川楝素,苦楝萜酮內酯等。

川楝子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對肝臟有損害,會阻斷神經肌肉接頭的正常傳遞功能,還會造成急一性一循環衰竭和中樞一性一呼吸衰竭而死亡。

預防中毒措施:控制用量,一般內服用量3~10g,不可過量或持續使用(因為川楝素為強積累物質);注意品種,苦楝子毒一性一比川楝子大,不可以前者替代川楝子使用。

中毒救治的方法為:催吐或洗胃,服用瀉藥如番瀉葉或硫酸鎂等;服蛋清或活一性一炭吸附毒素,以保護胃粘一膜;中藥解毒可用白糖、甘草煎服;對症治療。

【其它】同科屬不同種植物苦楝樹Melia azedarach L.的果實苦楝子,一性一狀、成分及藥效與本品略有不同,苦楝子毒一性一較川楝子為大,應區別用一藥,不能混淆。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藥材大全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桂枝的功效與作用紫蘇的功效與作用生薑的功效與作用香薷的功效與作用荊芥的功效與作用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羌活的功效與作用白芷的功效與作用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稿本的功效與作用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辛夷的功效與作用蔥白的功效與作用鵝不食草的功效與作用檉柳的功效與作用薄荷的功效與作用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蟬蛻的功效與作用桑葉的功效與作用菊花的功效與作用蔓荊子的功效與作用升麻的功效與作用葛根的功效與作用淡豆豉的功效與作用浮萍的功效與作用木賊的功效與作用石膏的功效與作用寒水石的功效與作用知母的功效與作用蘆根的功效與作用天花粉的功效與作用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鴨跖草的功效與作用梔子的功效與作用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密蒙花的功效與作用青葙子的功效與作用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黃連的功效與作用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龍膽的功效與作用秦皮的功效與作用苦參的功效與作用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苦豆子的功效與作用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連翹的功效與作用穿心蓮的功效與作用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青黛的功效與作用貫眾的功效與作用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野菊花的功效與作用拳參的功效與作用漏蘆的功效與作用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金蕎麥的功效與作用射干的功效與作用山豆根的功效與作用馬勃的功效與作用青果的功效與作用錦燈籠的功效與作用木蝴蝶的功效與作用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鴉膽子的功效與作用委陵菜的功效與作用翻白草的功效與作用半邊蓮的功效與作用白花蛇舌草的功效與作用山慈菇的功效與作用熊膽的功效與作用千里光的功效與作用白蘞的功效與作用四季青的功效與作用綠豆的功效與作用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玄參的功效與作用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赤芍的功效與作用紫草的功效與作用水牛角的功效與作用青蒿的功效與作用白薇的功效與作用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功效與作用芒硝的功效與作用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火麻仁的功效與作用郁李仁的功效與作用甘遂的功效與作用京大戟的功效與作用芫花的功效與作用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巴豆的功效與作用千金子的功效與作用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威靈仙的功效與作用川烏的功效與作用蘄蛇的功效與作用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木瓜的功效與作用蠶沙的功效與作用伸筋草的功效與作用尋骨風的功效與作用松節的功效與作用海風籐的功效與作用青風籐的功效與作用丁公籐的功效與作用昆明山海棠的功效與作用雪上一枝蒿的功效與作用路路通的功效與作用秦艽的功效與作用防己的功效與作用桑枝的功效與作用豨薟草的功效與作用海桐皮的功效與作用絡石籐的功效與作用雷公籐的功效與作用老鸛草的功效與作用穿山龍的功效與作用絲瓜絡的功效與作用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狗脊的功效與作用千年健的功效與作用雪蓮花的功效與作用鹿啣草的功效與作用石楠葉的功效與作用藿香的功效與作用佩蘭的功效與作用蒼朮的功效與作用厚樸的功效與作用砂仁的功效與作用豆蔻的功效與作用草豆蔻的功效與作用草果的功效與作用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薏苡仁的功效與作用豬苓的功效與作用澤瀉的功效與作用冬瓜皮的功效與作用香加皮的功效與作用枳椇子的功效與作用澤漆的功效與作用螻蛄的功效與作用薺菜的功效與作用車前子的功效與作用滑石的功效與作用木通的功效與作用通草的功效與作用瞿麥的功效與作用萹蓄的功效與作用地膚子的功效與作用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石韋的功效與作用冬葵子的功效與作用燈心草的功效與作用萆薢的功效與作用茵陳的功效與作用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虎杖的功效與作用地耳草的功效與作用垂盆草的功效與作用雞骨草的功效與作用珍珠草的功效與作用附子的功效與作用乾薑的功效與作用肉桂的功效與作用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丁香的功效與作用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花椒的功效與作用蓽茇的功效與作用蓽澄茄的功效與作用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枳實的功效與作用木香的功效與作用沉香的功效與作用檀香的功效與作用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烏藥的功效與作用青木香的功效與作用荔枝核的功效與作用香附的功效與作用佛手的功效與作用香櫞的功效與作用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娑羅子的功效與作用薤白的功效與作用天仙籐的功效與作用大腹皮的功效與作用甘松的功效與作用九香蟲的功效與作用刀豆的功效與作用柿蒂的功效與作用山楂的功效與作用神曲的功效與作用麥芽的功效與作用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阿魏的功效與作用使君子的功效與作用苦楝皮的功效與作用檳榔的功效與作用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雷丸的功效與作用鶴虱的功效與作用榧子的功效與作用小薊的功效與作用大薊的功效與作用地榆的功效與作用槐花的功效與作用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苧麻根的功效與作用三七的功效與作用茜草的功效與作用蒲黃的功效與作用降香的功效與作用白及的功效與作用仙鶴草的功效與作用棕櫚炭的功效與作用血余炭的功效與作用藕節的功效與作用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炮姜的功效與作用灶心土的功效與作用川芎的功效與作用郁金的功效與作用薑黃的功效與作用沒藥的功效與作用五靈脂的功效與作用夏天無的功效與作用楓香脂的功效與作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