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苦楝皮的功效與作用
苦楝皮-原態
苦楝皮-藥材
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toosendan Sieb .etZucc.的乾燥樹皮及根皮。
前者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後者主產於四川、湖北、貴州、河南等地。
四時可采,但以春、秋兩季為宜。
剝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淨。
鮮用或切片生用。
【藥一性一】苦,寒。
有毒。
歸肝、脾、胃經。
【功效】殺蟲,療癬。
【應用】
1.蛔蟲,蟯蟲,鉤蟲等病。
本品苦寒有毒,有較強的殺蟲作用,可治多種腸道寄生蟲,為廣譜驅蟲中藥。
治蛔蟲病,可單用水煎、煎膏或製成片劑、糖漿服用;亦可與使君子、檳榔、大黃等同用,如化蟲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與百部、烏梅同煎,取濃液於晚間作保留灌腸,連用2~4天,可治蟯蟲病。
與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鉤蟲病,如楝榴二皮飲(《湖北藥物誌》)。
2.疥癬,濕瘡。
本品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單用本品研末,用醋或豬脂調塗患處,可治疥瘡、頭癬、濕瘡、濕疹瘙癢等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
鮮品15~30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久服。
有效成分難溶於水,需文火久煎。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療蛔蟲,利大腸。」
2.《日華子本草》:「治游風熱毒,風疹惡瘡疥癩,小兒壯熱,並煎湯浸洗。」
3.《滇南本草》:「根皮以殺小兒寸白。」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川楝素,苦楝酮,苦楝萜酮內酯,苦楝萜醇內酯,苦楝萜酸甲酯,苦楝子三醇等。
2.藥理作用:本品煎劑或醇提取物均對豬蛔蟲有抑制以至麻痺作用。
主要成分為川楝素,能透過蟲體表皮,直接作用於蛔蟲肌肉,擾亂其能量代謝,導致收縮一性一疲勞而痙一攣。
本品對小鼠蟯蟲有麻痺作用,並能抗血吸蟲。
川楝素對肉毒中毒動物有治療作用,使兔腸肌肌張力及收縮力增加,抑制大鼠呼吸等。
3.臨一床一研究:苦楝皮150g,鮮蔥白100g,搗爛加醋後製成藥餅,外敷臍周,治療蛔蟲一性一腸梗阻30例,均獲良效(湖南中醫雜誌,1986,2:50);苦楝皮20g,雄黃、白礬各5g,凡士林70g,混合成膏,外用塗搽,治療體癬127例,總有效率91.67%(周鳳梧《中藥學》,1981,660);苦楝皮75g,花椒50g,加水2000ml,武火煎20分鐘,不去渣,加陳醋100ml,塗擦患處,治療疥瘡6例,均於10日內治癒(山西中醫,1994,5:36)。
另有用苦楝皮治療滴蟲一性一腸炎、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等。
4.不一良反應:有毒成分為川楝素和異川楝素。
中毒表現:噁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神志恍惚、狂躁或痿一靡一、震顫或驚厥,最後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主要是用量過大,或用法不當,或患者體質原因。
解救辦法可洗胃,催吐,導瀉,補液及對症治療;輕者可用綠豆120g,龍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頻服。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