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
牛蒡子-原態
牛蒡子-藥材
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乾燥成熟果實。
主產於東北及浙一江一省。
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陝西等省亦產。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乾。
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藥一性一】辛、苦,寒。
歸肺、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
【應用】
1.風熱感冒,一溫一病初起。
本品辛散苦洩,寒能清熱,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一性一,功能疏散風熱,發散之力雖不及薄荷等藥,但長於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風熱感冒而見咽喉紅腫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
用治風熱感冒,或一溫一病初起,發一熱,咽喉腫痛等症,常配銀花、連翹、荊芥、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一溫一病條辨》)。
若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常與桑葉、桔梗、前一胡一等藥配伍。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品清洩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洩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常配薄荷、檉柳、竹葉等同用,如竹葉柳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若風濕浸一婬一血脈而致的瘡疥瘙癢,本品能散風止癢,常配伍荊芥、蟬蛻、蒼朮等藥,如消風散(《外科正宗》)。
3.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痺。
本品辛苦一性一寒,於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一性一,能外散風熱,內解熱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痺等熱毒病證。
因其一性一偏滑利,兼滑腸通便,故上述病證兼有大便熱結不通者尤為適宜。
用治風熱外襲,火毒內結,癰腫瘡毒,兼有便秘者,常與大黃、芒硝、梔子、邊翹、薄荷等同用。
治療一乳一癰腫痛,尚未成膿者,可與金銀花、連翹、梔子、瓜蔞等藥同用,如牛蒡子湯(《外科正宗》)。
本品配伍玄參、黃芩、黃連、板藍根等清熱瀉火解毒藥,還可用治瘟毒發頤、痄腮喉痺等熱毒之證,如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腸之一性一略減。
【使用注意】本品一性一寒,滑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
【古籍摘要】
1.《藥一性一論》:「除諸風,利腰腳,又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
2.《藥品化義》:「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熱毒。
味苦能清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部風痰,面目浮腫,咽喉不利,諸毒熱壅,馬刀瘰疬,頸項痰核,血熱痘,時行疹子,皮膚癮疹。
凡肺經風熱,悉宜用此。」
3.《本草正義》:「牛蒡之用,能疏散風熱,起發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熱盛,或脾氣不堅實者,投之輒有洩瀉,則辛洩苦降,下行之力為多。」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牛蒡子甘、脂肪油、拉帕酚、維生素A、維生素B1及生物鹼等。
2.藥理作用:牛蒡子煎劑對肺炎雙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
水浸劑對多種致病一性一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牛蒡子有解熱、利尿、降低血糖、抗腫瘤作用。
牛蒡子甘有抗腎病變作用,對實驗一性一腎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一洩增加,並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標。
3.臨一床一研究:1治療一習一慣一性一便秘,治療組以生牛蒡子(搗碎)15g,開水500ml,沖泡20min後代茶服飲,1日3次,對照組以上法沖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療程。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大便由治療前平均4.6天下降為1.9天。
對照組總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療前平均4.5天下降為1.92天,無顯著差異。
但治療組復發為11.1%,而對照組復發為22.9%,有顯著一性一差異(中醫雜誌,1997,38(12):709)。
2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內服,每次3~5g,治療扁平疣14例均獲痊癒(四川中醫,1999,17(9):32)。
3採用腦脂平口服液(大黃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療程1個月,治療高脂血症,有效(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16(4):296)。
此外,牛蒡子還可用治腎一性一蛋白尿、急一性一腎小球腎炎、淋一菌一性一尿道炎、糖尿病、慢一性一支氣管炎急一性一發作、百日咳、三叉神經一痛、周圍一性一面神經麻痺、銀屑病等病。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