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側柏葉-原態
側柏葉-藥材
側柏葉-飲片
為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的嫩枝葉。
全國各地均有產。
多在夏、秋季節采收,除去粗梗及雜質,一陰一干,生用或炒炭用。
【藥一性一】苦、澀,寒。
歸肺、肝、脾經。
【功效】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烏髮。
【應用】
1.血熱出一血證。
本品苦澀一性一寒,善清血熱,兼能收斂止血,為治各種出一血病證之要藥,尤以血熱者為宜。
若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常與荷葉、地黃、艾葉同用,均取鮮品搗汁服之,如四生丸(《校注婦人一大全良方》);治尿血、血淋,配蒲黃、小薊、白茅根;治腸風、痔血或血痢,配槐花、地榆;治崩漏下血,多與芍葯同用。
本品亦可用於虛寒一性一出一血,常配伍一溫一里祛寒之藥。
若配伍乾薑、艾葉等,可用治中氣虛寒,吐血不止,如柏葉湯(《金匱要略》);若配伍川斷、鹿茸、阿膠等,可用治下焦虛寒,便血不止,如斷紅湯(《張氏醫通》)。
2.肺熱咳嗽。
本品苦能洩降,寒能清熱,長於清肺熱,化痰止咳。
適用於肺熱咳喘,痰稠難咯者,可單味運用,或配伍貝母、制半夏等同用。
3.脫髮、鬚髮早白。
本品寒涼入血而祛風,古謂能「補一陰一」(《本草衍義補遺》)、「黑潤鬢髮」(《日華子本草》),故有生發烏髮之效,適用於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如《孫真人食忌》以本品為末,和麻油塗之,治頭髮不生;《千金方》以生柏葉、附子研末,豬脂為丸,入湯中洗頭,治脫髮。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外用適量。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赤白。
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痺,生肌。」
2.《本草匯言》:「側柏葉,止流血,去風濕之藥也。
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熱流一溢於經絡者,搗汁服之立止。
凡歷節風痱週身走注,痛極不能轉動者,煮汁飲之即定。
惟熱傷血分與風濕傷筋者,兩病專司其用。
但一性一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熱極妄行者可用,如一陰一虛肺燥,因咳動血者勿用也。
如痺病系風濕閉滯者可用,如肝腎兩虧,血枯髓敗者勿用也。」
3.《本草求真》:「服此大能伐胃。
雖有止血涼血之功,而氣味與血無情,不過仗金氣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耳。
《名醫別錄》稱為補益,似屬未是,但塗燙火傷損,生肌殺蟲,灸罨凍瘡,汁染鬚髮最佳。」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側柏葉中含揮發油0.26%,油中主要成分為α-側柏酮、側柏烯、小茴香酮等;其它尚含黃酮類成分,如香橙素、槲皮素、楊梅樹皮素、扁柏雙黃酮等;葉中還含鉀、鈉、氮、磷、鈣、鎂、錳和鋅等微量元素。
2.藥理作用:側柏葉煎劑能明顯縮短出一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其止血有效成分為槲皮素和鞣質。
此外,尚有鎮咳、祛痰、平喘、鎮靜等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用鮮側柏葉,1歲以下每日20g,1~5歲30~50g,6~10歲60~100g,加水200~400 ml,煎取90~300 ml,分6次服,每次15~50 ml,7日為1療程。
治療百日咳92例,觀察1~2個療程,結果:治癒80例,好轉10例,無效2例(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8,1:34);用鮮側柏葉300~500g,洗淨,搗成泥,用75%的乙醇少許調成糊狀,外敷。
治療燒傷61例,治癒58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9,10:630);用鮮側柏葉25~35g,切碎,浸泡於60%~75%乙醇100ml中,7天後濾出備用。
用時將藥液塗於脫髮部位,每日3~4次擦頭皮,治療禿髮160例,總有效率77.5%(中華醫學雜誌,1973,8:54)。
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治肺結核、慢一性一支氣管炎、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細菌一性一痢疾、一毛一囊炎、急一性一闌尾炎、急一性一乳一腺炎、流行一性一腮腺炎、急一性一淋巴結炎、帶狀皰疹等。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