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詞曰:名山青翠如常路,要游時,蹁躚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

飛龍全傳

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

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一娘一萬世英名

詞曰:

名山青翠如常路,要游時,蹁躚步。

梵宮靜煉同雲臥,餐松飲露。

泉壑煙霞,堪使行人慕。

只為爭雄博幾度,一時負卻誰容怒。

穩將山洞憑君臥,隱中相募。

留跡昭彰,錯笑他人誤。

右調《青玉案》

話說趙匡胤在西嶽華山,與那老者對下象棋,不想連輸了三盤,一時要賴,反被這監局的說了許多不疼不癢的話兒,只氣得敢怒而不敢言,自知情虧理屈,難與爭強,只得說道:「罷了,罷了!只當我耍錢擲了個黑臭。

你們也不必多言,待我下山到神丹觀內,把銀子取來打發,便也了帳。」

老者道:「君子,你休要指東說西,我怎得知那裡是神丹觀?你若哄我走了,又不知你的姓名住處,叫我到那裡來尋?輸贏不離方寸,就在此間開發。」

匡胤道:「也罷,就煩觀主代我去取。」

一回頭不見了褚元,左右瞧看,都也不見。

此時走又走不脫,賴又賴不成,急得只是一搓一手躑腳,無主無張。

那老者登時發怒道:「我們在此下棋,誰要你來多嘴?又自逞能,強賭輸贏。

既輸了三百銀子,故意裝憨不給,欲圖悔賴。

若在別處,有人怕你;我這關西地面,卻數不著你。

你既不肯給銀,倒不如磕了個頭,饒你走路,只當買個雀兒放生。」

這一句,罵得匡胤滿面羞慚,心中火冒,欲要動手,又恐被人知道,說我欺負年老之人,只得把氣忍了下去。

那監局的道:「紅面君子,我們下棋的輸贏,都是正氣。

你既不帶財帛,或者有什麼當頭,留下一件,然後你去取那銀子,免得爭持。」

匡胤道:「你這老人家,也沒眼力,我乃過路之人,那有當頭?縱把渾身上下衣服與他,也不值三百兩銀子。」

贏棋的老者道:「誰要你的衣服?憑你什麼五爪龍袍,我老人家也不希罕。

你家可有什麼房產地土,寫下一莊與我,方才依允。

若沒有產業,或指一條大路,或將一座名山,立下一張賣契,也就算了。」

匡胤聽了,心下想道:「常言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你看那一家有大山大路?偌大的年紀,原來是個癡子。

待我混他一混。」

說道:「老人家,你既要大山,我就把這座華山寫與你何如?」

老者道:「我正要你家這座華山,可快快寫來。」

匡胤道:「紙筆不便,你去取來用用。」

老者道:「誰有工夫去取紙筆?不論什麼石頭,劃上幾句也就罷了。」

匡胤聽了,又自暗笑:「真正是個癡人,石上劃了字跡,如何算得憑據?」

遂瞧了一瞧,見面前有一塊峻壁危峰,上面倒也平正可劃。

遂拾一塊石片,又問老者尊姓。

老者道:「老朽姓陳。」

匡胤便向石壁上劃道:

東京趙匡胤,為因無錢使用,情願將華山一座,賣與陳姓,言定價銀三百兩。

永遠為陳姓之業,並無租稅。

恐後無憑,石山親筆賣契為證。

匡胤把賣契劃完,那山神土地見真命天子把華山賣了,留下字跡,萬古千秋,誰敢不依?就把石上白路兒,登時的變了黑字,比那墨寫的更加光耀。

此時匡胤只當兒戲,不過哄騙權宜之計。

誰知後來陳橋兵變,登了大寶,這華山地畝錢糧,並不上納分文。

到了真宗之時,聞華山隱士陳摶乃有道之人,遣中使徵召進京,欲隆以爵祿。

陳摶不應。

真宗怒責之道:「江山盡屬皇朝管,不許荒山老道眠。」

陳摶笑對中使道:「江山原屬皇朝管,賣與荒山老道眠。」

遂引中使看了太祖的親筆賣契。

中使只得回朝復旨。

真宗聽知他是始祖賣的,不好屈他,只得任他高臥。

此是後話,表過不提。

只說匡胤劃完賣契,仔細一看,初時原是白路兒,頃刻間即變成了黑字,心下驚疑,把手中石片擲下。

止要回頭與老者說話,舉眼見了褚元,便問道:「仙長方纔那裡去了?」

褚元道:「因為走得口渴,往澗邊吃口泉水,致有失陪。」

匡胤道:「不知令師在於何處?我們快去參過,便好下山。」

褚元把手指道:「這一位就是家師。」

匡胤大驚道:「怎麼就是令師?小可幾乎錯過。」

說罷,就要執了弟子之禮拜見。

老者那裡肯依?遜了多時,原行賓主之禮。

又與那監局的也敘過了禮。

匡胤遂問老者名氏、道號。

那老者道:「貧道姓陳,名摶,別號希夷。

不知賢君貴姓高名?」

匡胤道:「愚下姓趙,名匡胤,表字元朗。」

陳摶道:「原來就是東京的趙大公子,久仰英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方才早知是公子,怎敢相對下棋?多有得罪,幸勿掛懷。

那石上的字跡,使人觀見不雅,公子可擦去了,休要留下。」

匡胤當真的走將過去擦磨,誰知越擦越黑,如印板印就的一般。

那監局的老者道:「不必費力,留了在此,做個古跡兒罷。」

匡胤只當戲言,那裡曉得這話確確的應驗,那華山的字樣,至今隱隱兒依稀尚在。

當時匡胤叫一聲:「仙翁,某聞令徒稱揚大法,相理推尊。

愚下敢懇一觀,指點前程凶吉,則某不勝幸甚。」

陳摶道:「休聽小徒之言,貧道那裡會得?我有一個道友,相法甚高,那邊來了。」

匡胤回頭觀看,那兩個老者化一陣清風,忽然不見,只見一張柬帖在地。

匡胤拾起來細細觀看,只見上面寫著的:

貧道陳摶書奉趙公子足下:適因清閒無事,特邀西嶽華山仙翁,遣興下棋,本候行旌,乃希厚惠。

不意三局幸勝,妄竊先聲,果承慨賜華山,稅糧不納,貧道穩坐安眠,叨光無盡,謝謝!因思愧無所報,妄擬指陳:細觀尊相,貴不可言,略俟數秋,登雲得路。

維時漢畢周興,雀兒終祚,陳橋始基,才得天水興隆,燭影搖紅,便是火龍升運。

俚言奉達,伏望詳參。

匡胤將柬帖反覆看了數遍,只明白前半之言,後半不解其意。

遂把帖兒藏在身邊,謂褚元道:「令師真乃神仙,幸遇幸遇!只是輸與三盤棋子,倒被令師暗笑。」

褚元道:「偶爾見負,老師何敢取笑?」

說罷,遂與匡胤一齊下山。

回至觀中,天色已晚,道童送上夜膳,二人用了,各自安歇。

次日,匡胤收拾行李要行。

褚元百般苦留道:「公子貴體尚未痊癒,不宜遠行,須再將養數天,再行未遲。」

匡胤見褚元誠意相留,只得住下。

不覺又過了數日,身一體復舊如初。

這日,褚元不在,獨坐無聊,繞殿遊觀,信步而行。

來至後面,只見是個冷靜所在,卻有一間小小殿宇,殿門深鎖,寂靜無人。

匡胤前後觀玩了一回,正欲回身,忽聞殿內隱隱哭泣之一聲,甚是淒楚。

匡胤側耳細聽,乃是婦女聲音,心內暗想道:「這事有些蹊蹺,此處乃出家人的所在,緣何有這婦女藏匿在內?其中必有緣故。」

方欲轉身,只見褚元回來。

匡胤一見,火發心焦,氣沖沖問道:「這殿內鎖的是什麼人?」

褚元見問,慌忙搖手道:「公子莫管閒事。」

匡胤聽了,激得暴跳如雷,大聲喊道:「出家人清靜無為,紅塵不染,怎敢把女子藏匿,是何道理?」

褚元道:「貧道怎敢?自古僧俗不相關。

總勸公子休要多事,免生後患。」

匡胤一發大怒道:「爾既於此不法之事,如何還這等掩耳盜鈴,欲要將我瞞過?我趙匡胤雖承你款留調養,只算是個私恩小惠。

今遇這等非禮之事,若不明究,非大丈夫之所為也。」

褚元見匡胤這等怒發,量難隱瞞,只得說道:「公子不必動怒,其中果有隱情,實不關本觀之事,容貧道告稟。

此女乃是兩個有名的響馬:一個叫滿天飛張廣兒,一個叫做著地滾周進,不知從那裡擄來的,一月之前寄在此處,著令本觀與他看守,若有差遲,要把觀中殺個寸單不留。

為此,貧道懼禍,只得應承。

望公子詳察。」

匡胤道:「原來如此。

那兩個響馬如今在於何處?」

褚元道:「他將女子寄放了,又往別處去勾當。」

匡胤道:「我實不信你,那強人既擄此女,必定貪他幾分顏色,安有不一奸一不一婬一,寄放在此,竟自飄然長往之理?如今我也不與你多言,只把殿門開了,喚那女子出來,待俺親自問他一個備細。」

褚元無奈,只得叫道童取鑰匙來,把殿門開了。

那女子聽得開鎖聲響,只認做強人進來,愈加啼哭。

匡胤見殿門已開,一腳跨進裡邊,只見那女子戰兢兢的躲在神道背後。

匡胤舉目細觀,果然生得標緻:

眉掃春山,眼藏秋水。

含愁含恨,猶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卻似楊妃剪髮。

窈窕丰神妖燒,鴻飛怎擬鷓鴣天;娉婷姿態輕一盈,月宮罷舞霓裳曲。

天生一種風一流態,便使丹青描不成。

匡胤好言撫一慰道:「俺不比那邪一婬一之輩,你休要驚慌。

且過來把你的家鄉、姓名,訴與我知。

誰人引你到此?倘有不平,我與你解救。」

那女子見匡胤如此問他,又見儀表非俗,心內知道是個好人,轉身下來,向著匡胤深深道了萬福。

匡胤還禮畢。

那女子臉帶淚痕,朱一唇輕啟,問道:「尊官貴姓?」

褚元代答道:「此位乃是東京趙公子。」

那女於道:「公子聽稟,奴家也姓趙,小字京一娘一,祖貫蒲州解梁縣小祥村居住,年方一十七歲。

因隨父親來至西嶽進還香願,路遭兩個響馬搶擄奴家,寄放此處。

饒了父親回去。

這兩個強人不知又往哪裡去了。」

匡胤道:「怎麼搶了你,反又寄你在此?」

京一娘一道:「奴家被擄之時,聽得那兩個強人互相爭奪。

後來一個說道:『我等豈可為這一個女子,傷了弟兄情義?不如殺了,免得爭執。

』那一個道:『殺之豈不可惜?不如寄在神丹觀內,我們再往別處找尋一個,湊成一雙,然後同日成親。

』兩個商議定了,去了一月,至今未回。」

匡胤道:「觀中之士可來調一戲麼?」

京一娘一道:「在此月餘,並未見一人之面,可以通一線之生,終日封鎖在此。

只有強人丟下的這些乾糧充飢,奴家那有心情去吃?」

言罷,不覺心懷悲慘,兩淚如珠。

匡胤見了,亦甚傷感,說道:「京一娘一,你既是良家女子,無端被人搶擄,幸未被他所污。

今乃有緣遇我,我當救你重回故土,休得啼哭。」

京一娘一道:「雖承公子美意,釋放奴家脫離虎口,奈家鄉有千里之遙,怎能到彼?這孤身弱質,只拼一死而已。

奴家在此偷生,並非欲圖苟且,一則恐累了觀中的道士,二則空死無名,所以等這強人到來,然後殞命,怎肯失一身以辱父母?」

匡胤聽了,不勝讚歎道:「救人須救徹,俺今不辭千里,送你回去便了。」

京一娘一聽說,倒身下拜道:「若蒙如此,便是重生父母。」

褚元阻止道:「公子且住。

你今日雖然一片熱心,救了此女,果是一時義舉,千古美談;但強人到來,問我等要人,叫我怎處?豈不連累了貧道?此事還該商議而行。」

匡胤道:「道長放心,那強人不來便罷,若來問你要人,你只說俺趙匡胤打開殿門,搶擄了去。

他或不捨,到尋俺之時,叫他向蒲州一路尋來就是。

倘或此去冤家路窄,遇見強人,叫他雙雙受死,也未可知。」

褚元道:「既如此,不知公子何日起程?」

匡胤道:「只在明日早行。」

褚元遂命道童治酒,與匡胤餞行。

不多時,擺上酒筵。

正待坐,只見匡胤對京一娘一道:「小一娘一子,俺有一言相告,不知可否?」

京一娘一道:「恩人有何分付,妾當領命。」

匡胤道:「此處到蒲州,路途遙遠,非朝夕可至,一路上無可稱呼,旁觀不雅。

俺欲借此酒席,與小一娘一子結為兄妹,方好同行。

不知小一娘一子意下何如?」

京一娘一道:「公子乃宦門貴人,奴家怎敢高扳?」

褚元道:「小一娘一子,既要同行,如此方妥,不必過謙。」

京一娘一道:「既公子有此盛德,奴家只得從命了。」

遂向匡胤倒身下拜。

匡胤頂禮相還。

二人拜罷,京一娘一又拜謝了褚元。

褚元另備一桌與京一娘一獨飲,自與匡胤對坐歡斟,直至更深方撤席。

又讓臥房與京一娘一安宿,自己與匡胤在外同睡。

一宵晚景休提。

次日天明,褚元起來安備早飯,與匡胤、京一娘一用了,又備了些乾糧、路費。

匡胤遂扮做客人模樣。

京一娘一扮做村姑一般,頭戴一頂盤花雪帽,齊眉的遮了。

將強人擄來寄放的馬揀了一匹,端上鞍轡,叫京一娘一騎坐。

京一娘一謙遜道:「小妹有累恩兄,豈敢又佔尊坐?」

匡胤道:「愚兄向來步行,不嫌跋涉,且得行止自如。

賢妹不須推讓。」

京一娘一不敢多煩,只得乘坐。

匡胤作謝,拜別了褚元,負上行李,手執神煞棍棒,步行相隨,離了神丹觀,望蒲州一路進發。

正是:

平空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在路行程,非止一日,至汾州介休縣外一個土崗之下,有一座小小店兒開在那裡。

匡胤見天色將晚,前路荒涼,對京一娘一道:「賢妹,天色已暮,前途恐無宿店,不若在此權過一宵,明日早行何如?」

京一娘一道:「任憑恩兄尊意。」

匡胤遂扶京一娘一下馬,一齊進了店門。

那店家接了進去,揀著一間潔淨房兒,安頓下了,整備晚膳進來用了。

又將那馬牽至後槽喂料。

匡胤叫京一娘一閉上房門先寢,自己帶了神煞棍棒,繞屋兒巡視了一回,約莫有二更光景,方才往外廂房打開行李安睡。

不覺東方發白,匡胤起來,催促店家安排早飯進來,兄妹二人飽餐已畢,算還了店錢。

叫店家牽出了馬,扶京一娘一乘了,自己背了行李,執了神煞棍棒,離店前行。

約過十數里之地,遠遠望見一座松林,如火雲相似,十分峻惡。

匡胤叫道:「賢妹,你看前面這林子,恁般去處,必有歹人潛匿。

待為兄先行,倘遇賊人,須結果了他,方可前進。」

京一娘一道:「恩兄須要仔細。」

匡胤遂留下京一娘一在後,自己縱步前行。

原來那赤松林內,就是著地滾周進屯紮在此,手下有四五十個嘍囉,四下望風,打劫客商,專候美色。

這日有十數嘍囉正在內中東張西望,忽聽得林子外走得腳響,便往外一張,只見一紅臉大漢,手提棍棒,闖進林來。

慌忙尋了長槍,拿了短棍,鑽將出來,發聲喊,齊奔匡胤。

匡胤知是強人,不問情由,舉棍便打。

打了多時,早有五六個嘍囉墊了棍棒。

余的奔進林去,報知周進。

那周進提了一根筆管槍,領了嘍囉,跑出林來,正與匡胤撞個滿懷。

兩下裡各舉兵器,步戰相拼。

約鬥二十餘合,那嘍囉見周進贏不得匡胤,便篩起鑼來,一齊上前圍住。

匡胤全無懼怕,舉動神煞棍棒,如金龍罩體,玉蟒纏身,迎著棍,如秋葉翻風,近著身,似落花墜地,須臾之間,打得四星五散。

那周進膽寒起來,槍法亂了,被匡胤一棍打倒。

眾嘍囉見不是路,吶聲喊,多落荒亂跑。

匡胤見那周進倒在塵埃,尚未氣絕,再復一棍,即便嗚呼。

轉身又不見了京一娘一,急往四下找尋,見京一娘一又被一群嘍囉簇擁過赤松林去了。

匡胤急忙趕上,大喝一聲:「一毛一賊休得無禮!」那嘍囉見匡胤追來,只得棄了京一娘一,四散逃走。

匡胤亦不追趕,叫道:「賢妹受驚了。」

京一娘一道:「適才這幾個嘍囉,內中有兩個像跟隨響馬到過神丹觀內的,認得我,到馬前說道:『周大王正與客人交戰,料這客人斗大王不過的,我們送你去張大王那裡罷。

』正在難以脫身,幸得恩兄前來相救。」

匡胤道:「周進那廝已被俺剿除了。

只不知張廣兒在於何處。」

京一娘一道:「只願恩兄不遇著便好。」

原來張廣兒又在一座山頭屯紮,離此只十數里之地,與周進分為兩處,專行劫掠,彼此照應,為犄角之勢,倘有美貌女子,搶來湊成一對,好兩下成親。

且說那逃走的嘍囉飛奔到山上,報與張廣兒道:「大王,不好了!那神丹觀內寄放的女子,被一個紅臉大漢挾著同行。

方才到赤松林經過,被周大王阻住,與這大漢交戰。

小的們又搶了那女子,不道那大漢趕來,小的們只得走來報知大王。」

張廣兒道:「如今周大王在那裡?」

嘍囉道:「小的們搶那女子時,周大王正與那大漢交戰,如今不知在那裡。」

張廣兒聽說,即忙帶了雙刀,飛身上馬,跟了數十個嘍囉,拍馬加鞭,如飛的趕來。

卻說匡胤正同京一娘一行走,已有十數里,只聽得後面吶喊而來,匡胤回頭一看,正見賊人帶領嘍囉趕來切近。

匡胤料是張廣兒,連忙手持神煞棍棒,迎將轉去,大喝一聲:「強賊看棍!」張廣兒舞雙刀來斗匡胤。

匡胤騰步到空闊去處,與廣兒交戰。

兩個鬥了十餘合,匡胤賣個破綻,讓張廣兒一刀砍來,即便將身躲過,回手一棍,正中左手。

廣兒負痛,失刀於地,回馬便走。

匡胤奮步趕來,看看較近,手起棍落,把張廣兒打於馬下。

可憐有名的兩個響馬,雙雙死於一日之內。

正是:

三魂渺渺滿天飛,七魄悠悠著地滾。

眾嘍囉見大王已死,發聲喊,卻待要走,匡胤大喝一聲,飛身趕上。

有分教:知恩女子,欲酬大德於生前;秉義丈夫,不愧英名於身後。

正是:

勳業只完方寸事,聲名自在宇中流。

畢竟嘍囉怎的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