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幸相殷遇,訴風訴雨。汲引同袍,羨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

飛龍全傳

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

詞曰:

幸相殷遇,訴風訴雨。

汲引同袍,羨他推許。

良朋共吐衷懷,慶英才。

孤忠惜被權一奸一擠,情何已。

君心竟辜負,斯意敢期龍比。

留此官箴,萬古咸稱。

右調《怨王孫》

話說韓通既被趙匡胤責寫了伏狀,連夜奔回家中,收拾細一軟物件,妻女上了車子,自己與兒子及徒弟等各各乘馬,取了哨棒,護擁了車仗,望著禪州大路而行。

一路上思前想後,打算安身之處,欲要養成銳氣,俟報此仇。

無奈彼此商議,仍無定所。

正悶行之間,只見前面一夥行人,約有三四十個,多拿著槍刀劍戟而走。

韓通暗想:「此伙必是歹人,待我問他端的。」

遂拍馬上前,高聲喝道:「爾等手執刀槍,往那裡去的?」

那眾人抬頭一看,見韓通人物軒昂,鞍馬高大,知非尋常之士,不敢怠慢,說道:「馬上壯士,我等俱系近處百姓,因為度日艱難,聞得禪州郭令公招軍,故此前去應募。」

韓通聽言,心下又是暗暗想道:「我被趙匡胤這賊連打兩次,閃得我無家可奔,無國可投,今又尚在道路彷徨。

我何不將機就計,把這些人收在手下,同上禪州,倘能夠尋得大小前程,便好報這仇恨了。」

主意已定,開言說道:「爾等既要投軍,可多跟著我走,那禪州的郭令公是我親戚,我今正要去見他,管取你們一到就有糧吃;就是那路上的盤費,都是我供給。」

那眾人聽言,俱各歡喜道:「既是將軍憐恤,我等情願跟隨前去。」

韓通大喜,遂即取些銀鈔,給散眾人,一齊望禪州而來。

到了禪州城中,尋下客店,安頓了家小眾人。

自己出外打聽,聞得人說,凡有投軍的,必須先到監軍府去報名投見,然後引至都元帥處驗看,才有職事。

韓通聞了這信,急忙回至店中,打點了投見的手本,加了一個禮單,換了一套新衣服,領著眾人,來到監軍府前,隨了那些四方來的投軍人眾,把手本遞了進去,等候傳見。

不多時,只見一個軍校走將出來道:「那一位是投軍的韓通?監軍老爺有令箭相傳,快進去參見。」

韓通聽令,上前答應道:「在下便是韓通。」

那軍校隨引進了角門,至大堂階下跪著道:「投軍人韓通報名參見。」

那監軍不是別人,正是柴榮,見了韓通,慌忙離座下階,用手扶起道:「賢友請起。」

原來韓通與柴榮自幼相交,極稱莫逆;後來天各一方,遂而疏闊。

今日收募軍人,先前見了手本上的名姓,已是疑惑,猶恐不是,故此單傳進去,面視是否,不期果是韓通。

當下柴榮扶起了韓通。

那韓通見了柴榮,亦是慚愧,遂攜手上堂,重新見禮坐下。

韓通道:「自與兄台分別,不覺數年,誰知大駕執掌兵權,如此榮耀。

若論韓某舊日交情,一定沽恩矣。」

柴榮道:「久知賢史一精一通武藝,勇略過人,小弟正欲差人尋請,不意今日相遇。

誠三生之幸也。

況郭元帥乃小弟姑丈,俟明日引見,得睹賢兄如此英才,何愁不大用耶?」

說罷,遂命軍校傳取各路投軍人等進堂,看驗載冊,送進帥府,以備編伍一操一演。

公事已畢,即命承辦人整備筵席,款待韓通。

到了次日清晨,柴榮把韓通引進帥府,參見了郭威。

郭威見韓通壯年人材,儀表不俗,心下早有幾分一愛一恤;又遇柴榮稱讚才能,極力薦舉,更加歡喜。

遂即賞了一張委牌,命他權領五營一團一練使司之職,仍同柴榮招納四方豪傑,每日一操一演兵馬。

韓通受命,拜謝出來。

同了柴榮歸監軍府。

自此,一心供職,竭立同謀。

按下慢提。

且說漢主自即位以來,聽讒貪色,默貨遠賢,大興土木之工,黎民甚是怨恨。

平日又一寵一用了一個國丈,名叫蘇逢吉,生成妒害忠良,籠絡一奸一小,在朝十奏九准,任意橫行,群臣側目而視,誰敢多言作對?那日卻有細作打探回來,將郭威招兵買馬之事,秘密報知。

蘇逢吉得此消息,即於次日早朗,執笏上殿,俯伏奏道:「臣昨接密報,稱郭威在禪州招兵買馬,大有謀叛之心。

乞陛下早為剪除,以免後患。」

漢王聞奏,大驚道:「郭威陰蓄不臣之心,有乖王法,太師有何良策?急與朕處裁。」

蘇逢吉奏道:「陛下且不必一性一急。

依臣愚意,可差官繼旨,往禪州調取郭威,彼若恪守臣節,自必隨使來京;若有謀反之心,必然不至。

那時陛下再遣將發兵,名正言順,往彼問罪,郭威既不敢抗命,又使在朝諸臣不生異言矣。

望陛下龍心裁奪。」

漢主聽奏,龍顏大喜道:「太師所奏,真乃治國之良謀也,朕當准奏。」

蘇逢吉謝恩起來。

漢主正欲傳旨差官,忽見階下一臣,紅袍金帕,玉帶烏靴,執笏當胸,上前奏道:「陛下不可聽讒譖之言,誤了國家大事。」

漢主舉目看時,乃是平章事史弘肇。

漢主問道:「朕因郭威陰蓄不軌,故此調取回京,別有處置,卿何阻焉?」

弘肇道:「非臣敢行阻攔,但思臣與郭威同佐先帝,披堅執銳,創業開基,成就社稷,君臨天下,郭威多有勳勞。

因此先帝簡拔,托以重任,使之威鎮禪州,誠國家之保障也。

今陛下無故調取進京,君臣疑間,分明一逼一反重臣。

臣恐郭威手下將士極多,決然生變。

更且風聞各鎮諸侯,人人自危,齊動干戈,陛下何以處之?願陛下聖斷為幸。」

漢主道:「不然。

郭威自恃在外,招兵買馬,顯有謀反之心矣。

今日若不早除,日後養成胚胎,悔已無及。

卿勿多言再阻。」

弘肇復奏道:「郭威招兵買馬,此乃深為國家之計,臣子職分所當為。

陛下豈可以此事加罪,欲致郭威於死地,以自戕其股肱乎?且陛下自即位以來,不行仁德之政,大興土木之工,聽讒陷忠,沉溺酒色,臣恐天下自此危矣。

願陛下親賢遠佞,貴德褒能。

先斬蘇逢吉於市曹,貶蘇後於冷宮,肅清朝寧,請其內患;然後再加郭威王位,穩住其心;開帑庫以賞軍民:則人情感悅,自然皇圖永固,內外皆安矣。」

漢主聞諫,勃然大怒道:「朕自即位以來,一遵先帝遺命,未嘗失德。

汝反面斥朕躬一寵一奸一溺害。

你看民家富豪飽暖,尚且造建花園,以為春秋賞玩。

朕今只建一所御園,亦未為大興土木。

蘇一娘一娘一乃朕之元配,又無失德,如何教朕黜他?朕思夫婦乃人之大倫,庶民之家,尚是篤於恩一愛一,況朕身率萬民,焉有先薄其倫理,而能表正天下者?即蘇逢吉所奏,實系為國遠獻,非為一己之事,豈可因汝妒忌,使朕屈斬忠良?若依國法而論,汝之自恃功高,輒行誹謗,理當誅戮;姑念汝乃先帝老臣,宜從寬典,革職為民,永不錄用。

汝可速退,不必多纏。」

史弘肇見幼主不聽他諫,反為革職,知是幼主溺於酒色,強諫無益,因而不復再奏,暗暗歎氣,立起身來,往外要走。

卻見蘇逢吉立在旁邊,不覺心頭火發,口內煙生,大罵道:「誤國欺君的一奸一賊!多是你蠱惑聖聰,顛倒朝政,以致人民怨望,藩鎮離心,眼見錦繡江山,畢竟斷送在你這一奸一賊之手!」蘇逢吉亦大怒道:「史弘肇,你只是回護郭威,想與他通同謀反,故此欲害我耶?」

史弘肇益怒道:「一奸一賊!你不思省過,尚敢亂言,你將血口噴人,情實可痛,我誓必與你拚一拚。」

說罷,舉起朝笏,照面門狠力一下,那朝笏折為三段。

打得蘇逢吉鼻眼歪斜,口流鮮血,一交滾倒地下,喊叫道:「皇上明鑒,史弘肇私通郭威,生心謀反,怪臣多言,當聖上面前,把臣毒打,望陛下天命救臣。」

那漢主在龍一床一上,親見史弘肇把蘇逢吉打倒,又見喊叫,心中大怒,用手指定史弘肇大罵道:「萬惡的一奸一賊!你道朕不明不仁,聯也不惱;當殿毀打太師,也還可恕;不該私通反叛,把朕的江山做情,你今大罪難容,留你必為後患。

兩邊的,與朕把這一奸一賊綁赴市曹,候旨斬首示眾。」

只聽得兩邊一聲「領旨」,走出幾個駕上官來,登時把史弘肇綁了。

兩旁文武,個個驚駭,都懷不平,欲待上前保奏,又怕蘇逢吉權一奸一勢焰,只得歎息而已。

正是:

懼禍不談朝寧事,貪生豈顧諫諍風。

當下蘇逢吉又奏道:「史弘肇私通謀叛,誅他本身,不足以盡其辜,應將滿門家口,一概斬戮,庶使後人盡懷警畏。」

漢主悉准其奏,即傳旨,命殿前校尉,速將史弘肇全家,一同綁赴市曾處斬。

那校尉領旨,帶領禁兵,將史弘肇府第前後圍住,可憐忠良眷屬,不分良賤老幼男一女,盡行綁赴市曹。

那滿朝文武雖多,也有平日和弘肇情投意合的,到了此時,也不肯把一性一命去保。

只有那在城的百姓見了,皆懷不平,三個一堆,五個一處的說道:「天下才得太平幾年,朝內又生這大變。

只這史老爺,何等為國一愛一民!今日朝廷無辜將他殺了,只怕刀兵起在眼前,想多是我們百姓無福,又要遭此劫數了。」

內中有個年老的開言說道:「列位,這些閒事,且莫要管他。

老漢倒有一件緊要事情,要與眾位商議,不知可使得麼?」

眾人道:「有甚事情,不妨明言,若可做得,無有不依。」

老者道:「列位,老漢想這史老爺,乃是忠臣,我們眾百姓,平日間承他惠養一愛一恤。

今日遭此大變,我們理該買些紙錢,到法場上焚化,送史老爺歸天,也見得我們百姓之情。

不知眾位心下何如?」

眾人齊聲應道:「有理,有理,我們當得都去送他。」

於是大家鬥出些銀錢,多少不等,就去辦了紙錢,一齊到市曹上來。

只見四面八方,軍兵圍住,那裡有得空兒?那老者高聲叫道:「眾位可相讓讓兒,我們要進去送史老爺的。」

遂撥一開人眾,擠到中間。

舉眼看那史弘肇及閤家眷口,共有一百零三口,個個綁縛而立。

那些圍護的兵馬在外,都是虧上弦,刀出鞘,四下站住。

又有那些夜不收,各在四面巡邏。

只見那史弘肇歎聲叫道:「皇天后土,實鑒我心。

我史弘肇為國忘家,所得何罪,以致全家受戮?我生不能食一奸一賊之肉,死必啖一奸一賊之魂!」夫人在旁說道:「老爺何必如此?古云『忠臣不怕死』,只願死得其所而已。

今日為國忘身,全家受戮,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公論,老爺何必歎息?」

史弘肇點首稱善。

那些眾百姓看了,俱各流淚,擁至跟前,一齊跪下。

史弘肇問道:「爾等前來,有何話說?」

眾人答道:「小的們都是本城的百姓,一向在老爺馬足之下,蒙老爺撫恤教養,無可報答。

今日聞知老爺被害,小的們無以孝敬,聊備些須紙錢,伏乞老爺當面生受,以表小的們一點敬心。」

說罷,就將紙錢抖開,點上了火,朝著史弘肇焚化,一齊放聲大哭。

史弘肇看了,連歎數聲,即便止住道:「爾等百姓,不必如此,我平日為官,並無惠德及於爾等,誠有愧於古臣。

況我年過花甲,福業隨身,今日命該刀剁,豈敢怨尤?只圖不愧此心而已。

極承爾等送我老漢夫婦,九泉之下,亦感厚情。

我有幾句言詞,爾等百姓須當謹記,則老漢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眾百姓道:「老爺有甚教誨,小的們自當謹記。」

史弘肇道:「爾等眾百姓聽著:

在家俱要敬父母,百善之中孝獨先。

弟兄友一愛一敦手足,鄉鄰和睦莫憎嫌。

教子須當明禮義,閨門訓女母該嚴。

吃虧認可安本分,貧苦勤將技藝研。

隨緣淡泊平情過,樂業安居無用煎。

任爾一生名與利,窮通得失總由天。」

史弘肇正在說話,只聽得軍民亂嚷道:「朝廷駕帖來了。」

那四下裡看的百姓一齊拍手道:「不好了,駕帖來了,史老爺轉眼就要喪命了!」時有兵士早把百姓趕開,監斬官起身拜了聖旨,供在營柵,分付帶過犯官聽點。

遂把史弘肇簽了犯由牌,即命帶至引魂幡跟前。

土工把兩條蘆席鋪好在地,史弘肇夫妻對面跪下,怨氣沖天,霎時間天昏地暗,日色無光,但見愁雲漠漠,慘霧沉沉。

劊子手提刀等候。

只聽得陰陽官報說:「午時已到,快些開刀。」

只聽得一聲炮響,眾百姓一齊拍手,悲喊聲喧,早把夫婦二人頭兒落地。

正是:兩股白氣沖天,一雙英魂西逝。

有詩為證:

憂國勤民已數年,寸心終日惕乾乾。

天公偏使一奸一臣陷,血淚鵑啼滿壤泉。

監斬官既看殺了史弘肇夫妻兩口,又點名殺了閤家良賤男婦共計一百零三口,將那一屍一骸都已埋葬訖。

監斬官進朝繳旨,漢主方才退朝。

到了次日,蘇逢吉義奏漢主早早差官,調取郭威還朝。

漢主准奏,即差翰林承旨孟業,繼奉旨意,星夜往禪州,調取郭威剋日進京,毋得違忤。

孟業奉了旨意,辭駕出朝,帶領從人,乘馬出了汴梁城,往禪州進發。

不提。

卻說河南歸德府節度使文彥超,乃是史弘肇的胞弟,那日正在府中與手下屬將飲酒閒談,只見有一個漏網的家人跑進府來,見了彥超,把主人全家被害事情一一哭訴了一遍。

史彥超聞兄被害,登時驚惶滿腹,怒氣填胸,大叫一聲:「痛殺吾也!」登時暈倒在地。

眾將上前急救,半晌方醒,咬牙切齒,大聲罵道:「無道昏君!吾兄有汗馬功勞,不思優待恩榮,反聽一奸一臣讒譖,將吾兄長屈害;一命不足,又將全家抄戮。

如此殘酷,理法已無。

我誓必生擒一奸一賊,削去昏君,與我兄長報仇!」言罷,悲號大慟,眾將勸諭,方始收淚。

遂謂眾將道:「既昏君害我兄長,早晚必有兵來尋害於我,吾今兵微將寡,如何抵敵?想吾兄長因為郭威而起,吾如今投奔於他,方可免禍,又好與兄長報仇。

眾位將軍若肯同行,吾也不辭;不願去者,吾也不強。」

當下八員健將一齊答道:「我等向受主將知遇之恩,未能報效,今日遇變,俱願同行。」

史彥超大喜道:「既將軍等皆肯同行,就此收拾行李,今日就要起身。」

於是眾將等各備行裝,史彥超亦即收拾行程,保著家小,帶了八將,離歸德府,竟投禪州而來。

按下慢表。

且說郭威一日正在帥府閒坐,忽見門官來稟道:「今有朝廷差官在外,乞元帥接旨。」

郭威聽了,即忙率領多官齊出帥府,迎接欽差至堂上,開讀了聖旨。

郭威心下大驚,且與欽差見禮,分賓而坐。

茶罷,郭威開言問道:「欽差大人,聖旨到來,要調取郭威回京,不知所為何事?」

那孟業忙賠笑臉,從容說這原故出來,有分教:激變了落鎮之將,指日興兵;冷淡了忠勇之心,憑天安命。

正是:

燕雀處堂事已壞,熊羆壓境勢何支?

畢竟孟業怎樣回答,且看下回自見分明。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