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駒隙長流,人生樂事,天真本是無愁,何用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

飛龍全傳

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

詞曰:

駒隙長流,人生樂事,天真本是無愁,何用多求?憐他奔波朝夕,甘作馬牛。

歎事還孤鴻盡去,身與流螢共寄,爭知擾攘征一途,頓然化作蜉蝣。

追念黃金白玉,縱盈一滿,怎肯把人留?

世情隆污,人才難數,功績不能揚父母,身名先辱。

憶東陵晦跡,彭澤歸來,姑借瓜田自娛,構菊慶觥籌。

何向風塵覓生活,計較剛柔?眼前盜跖,沒後東樓。

睹此情由,杜鵑聲斷,血淚滿枝頭。

右調《西平樂》

話說柴榮等兄弟三人,越牆逃出了獨龍莊,正走之間,只聽得後面喊聲不止,一派火光,無數人趕來。

看官,你道是誰?原來匡胤等起先逃走之時,那廂房左右,人影全無,他的老子正叫董達往前面叫齊莊客,等他眾人到了,方好前門上鎖,後門落閂,所以正在前面等候,故此三人走脫,一些不知。

及至董達會齊了人,回至家中,把門上鎖,卻好三更天氣,接著正好行一事。

一行人靜悄悄踅進店房,舉眼一看,只有鍋灶,人影全無,連鄭恩吃的生米飯不留一粒。

董達十分忿怒,即合了眾人,從後門趕來。

這正是:

既不度德,復不量力。

蠢爾如前,無常在即。

當下鄭恩見後面追趕近來,叫一聲:「大哥、二哥,你看那驢球入的,將次追上來了。

那前面隱隱的這個所在,必定是座林子,你們且把傘車推到那邊,等咱一等,待樂子候著,打發他們回去了,前來會你。」

匡胤聽言,遂與柴榮推了傘車,望前去了。

那鄭恩復又退了一箭之地,望那後面的人,漸漸近來。

古云:「人急計生。」

鄭恩倒也粗中有細,四下一看,看見路旁有座石碣,將身閃在背後,等他追來,算計退敵。

只見那後面約有百十多人,有的執了燈籠火把,有的拿了棍棒槍刀,各各如蜂似鳥,擁擠而來,四下照得雪亮。

鄭恩在暗中看得明白,讓過了第一起人。

看那第二起人中,只見董達策馬提刀,揚威耀武,望前趕來。

看看離這石碣不遠,鄭恩即將棗樹舉起,讓過了馬頭,縱著虎軀,躥到馬後,大喝一聲道:「驢球入的,不要來追,請你歸去罷。」

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叭的一聲,董達措手不及,早已頭頂噴紅,腳底向上,拋刀落馬,了命歸陰。

正是:

功名難上凌煙閣,一性一命終歸枉死城。

又有一詩,單道董達私稅強梁,欺公藐法,今日祿終慘死,究何益哉:

展雄心迥世間,豈知橫行怒昊天。

當時盡道銅山久,轉盼偏成泡影傳。

莊兵見鄭恩打死了童達,盡吃一驚,發聲喊,圍裹攏來,把鄭恩困在中間,各舉刀槍棍棒,亂打將來。

鄭恩全無懼怕,掄開了棗樹,猶如風魔惡鬼,四面混打轉來,正在大鬧。

不提。

且說匡胤同了柴榮,推著車子,正走之間,聽得後面喊殺連天,遂對柴榮道:「此時三弟在後,想已遇著賊人,但夤夜之間,未知勝負。

兄長且把車子先行,待小弟轉去接應一番,方保無虞。」

說罷,除下鸞帶,迎風一晃,變成了神煞棍棒,提在手中,往後飛奔。

走至半里之遙,只見那許多人,果在那裡相鬥:大半的人打圍攻殺,跳躍頓起;小半的人各執亮子,在旁吶喊。

匡胤舉動棍棒,上前衝突,不多時打倒了一二十人。

鄭恩正在興打,斜眼往圈外一看,見是匡胤來幫,心下大喜,叫一聲:「二哥,你用心幫著,體要放鬆這廝。」

弟兄併力同心,棍樹往來,一頓落花流水,把百十餘的莊兵,打死了大半。

其餘見不是路,四散逃生走了。

鄭恩大叫一聲道:「二哥,董達這驢球入的,已被樂子把他結果了。

如今一不做二不休,索一性一與你轉去,把他一家大小,一齊打發他歸天,倒得乾淨;倘然留在世間,日後便要受累。」

匡胤道:「三弟說得有理。」

即便同了鄭恩,重回獨龍莊來。

此時約有四更天光景。

二人來至董達店中,推開了門,這時鎖已落去,走進門中,望內直闖。

裡邊聽得門響,走出一個人來,問:「是何人?」

說聲未了,早被鄭恩一棗樹,打做陷餅,看時乃是店小二。

鄭恩把那一屍一骸只一腳,踢過旁邊。

弟兄二人輕手輕腳,踅將進去,穿過中堂,行至後院。

尋著了幫閒,一棍喪命;撞著了女使,一樹歸陰。

二人正走之間,只見一間房裡透出些燈火之光,仔細聽時,那裡面有人說話。

弟兄二人輕輕踅在門旁,側耳靜聽,原來不是別人,卻是董達的父親,正在與他的婆子說道:「可惜這樣的好計行不成,枉費了心思,不知怎的漏了風聲,被他們走了。」

婆子道:「我們家裡的計行不成,難道路上的計也被他逃脫了不成?只是多費了兒子的氣力。」

老子道:「怪不得咱家的兒子今日吃這大虧,那三個囚徒之中,有兩個甚是兇惡,那紅面的略覺好些,那黑面的狗男一女凶狠異常,黑廝廝形兒,就像一個周倉,手中常帶了一株樹木,必定有些本事。

想來此時多已結果得乾淨了,咱兒子也該回了。」

婆子道:「咱兒子如今趕上他們,但願得皇天有眼,神道有靈,先把這黑臉的鳥男一女,多搠他幾刀結果了,我才快活哩。」

鄭恩聽到這句,心中火發,腹內煙生,一腳飛起,把門踢開,跑將進去。

婆子一見,抖倒在地。

那老兒見了,唬得魂飛魄散,手軟腳酥,叫一聲:「不好了!那、那、那黑面的賊徒,來、來現形了,我、我們快些迴避。」

鄭恩也不回言,提起了棗樹,只喝得一聲:「老賊,請你回去罷!」啪的一聲響處,打得腦袋邊流一出白漿,頭頂上冒出紅水,眼見得不能活了。

鄭恩回轉身來,看那婆子,已是唬得半死,動彈不得,舉起棗樹,盡力一下,把婆子打得扁扁服服,如道士伏陰的一般,魂遊地府去了。

那董達的妻子王氏,叫做飛腿狐,因他生來美貌,更兼本事高強,若與人賭鬥,打到難解難分之際,只消把腿一起,憑你英雄好漢,著腳時便多失手,因此童達娶為妻室,那遠近之人,送他這個美名。

當時正在隔房一中和衣而睡,睡夢之中,聽得喊叫之一聲,猛然驚醒。

爬將起來,往板縫裡一張,只見那房一中隱隱站著一條黑漢,打他公婆,又見跳出一個紅面大漢,前來幫助。

心中大驚,叫一聲:「不好,有賊!」順手往刀架上取了一把鋒利的潑風刀,開了房門,跳將過來,望著匡胤攔頭就是一刀。

匡胤不曾提防,轉眼之間,見有利刃飛來,措手不及,往後一閃,讓過了刀。

舉眼一看,見是個婦女,方才定了心,整備返敵。

那王氏見砍不中,心下大怒,復手又是一刀。

匡胤拈起棍棒,往上一挑,噹的一聲響,把潑風刀掉在地下。

王氏方才心慌,正要飛起右腳,望著匡胤踢去,不道匡胤早把神煞棍棒往下一掃,不端不正,已將王氏打倒在地。

鄭恩見了,火速上前,把棗樹用力一下,打得說話不出,依舊和衣而睡了。

只聽得滿屋中發聲喊,那些男一女老幼,見此光景,量無好意,思量要逃一性一命,往前後亂奔。

弟兄二人那裡肯放?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一頓打,猶如風捲殘雲,雨飄敗葉。

鄭恩又跑進中堂,拿了燈火出來,前後照著,數了一數,共有二十四口的男一女,遇著有些氣的,又奉承了幾棗樹。

復又同了匡胤往各房裡搜尋,並無一人。

搜至那飛腿狐房一中,只見擺著箱籠櫥櫃等物。

鄭恩獨將箱籠打開,看見有許多銀子,叫一聲:「二哥,快來收拾些銀子,好做盤纏。」

匡胤道:「三弟,俺這盤纏盡有,不必多心;況這不義之財,我和你怎肯亂取?今大惡剪除已盡,何必擔擱?趁此去罷。」

鄭恩那裡肯聽,尋了一條紅綢夾褲兒,便把銀子裝滿在內,將褲腰兒束了,又把那兩隻褲管將來對繫了,包裹停當,背在肩頭,提了棗樹,望外便走。

匡胤執了神煞棍棒,大步同行,一齊出了店門,望西而走。

早聞得金雞報曉,星斗疏殘,二人忙忙奔走。

趕至一所墳堂,只見柴榮在內打睡。

匡胤叫醒了,把這些事情說了一遍。

柴榮滿心歡喜道:「二位賢弟仗此英雄,除這一方大害,也是極大功德,恩施後人。

我們趁今天將發亮,及早行路罷,莫要擔擱在此,又生事端。」

鄭恩道:「且慢著,樂子一一夜不曾合眼,有些力乏,就在這墳園裡睡他一覺,將息將息,再走未遲。」

說罷,丟一了棗樹,把那褲兒裡的銀子裝在傘車之上,放翻身兒,躺在那個祭台石上,竟是呼一呼的睡了。

柴榮、匡胤也只得坐在石上,歇息打盹。

不提。

且說董達有個妹一子,名叫美英,年方一十八歲,尚未適人,生得裊娜身材,嬌美姿色。

自幼在九盤山九盤洞,拜從盤陀老母學業,習得弓馬純一熟,武藝一精一通,有千百合勇戰;又會剪草為馬、撒豆成兵諸般的法術。

董達仗這妹一子法力高強,所以橫行不法,霸佔官衢。

那一日董美英因往東莊與他姑一娘一祝壽,留住過宿,不曾回家,因此未知家中就裡。

這日清晨起來,正欲作謝回家,忽見一陣敗殘家丁,約莫有二三十個,奔至莊上,見了美英,一齊哭告道:「姑一娘一,不好了,禍事到了!」董美英大驚,問道:「有甚禍事,你們便這等張皇?快快說與我知道。」

眾人道:「咱家的大爺,被兩個兇徒不肯交稅,因此與他打鬥了一場,不道戰他不過,敗至家中。

那兇徒隨後便來投宿,大爺與老爺定了計策,要報此仇,不知怎的走了消息,又被他逃了。

因此大爺同了我們眾人,追趕上去,誰知反被兇徒將大爺打死。

我們又鬥他不過,只得逃回。

於路又打聽得家中老爺、太太併合家男一女老幼,盡多打死。

因此特來報知,望姑一娘一作主。」

董美英聽了這席言語,一似晴天裡打個霹靂,嚇得魄散魂飛,大叫一聲,暈倒在地,左右急救,半晌方醒,放聲大哭道:「何處來的兇徒,把我父母兄嫂,一門老幼,盡情傷害。

這如山似海的冤仇,如何不報?我誓必拿住這賊,萬剮千刀,方消我恨!」說罷又哭。

那姑一娘一從旁相勸。

美英那裡肯聽?一面哭,一面分付備馬。

原來他的披掛兵器有一包裹,向來帶在身邊,常時防備。

當時打開了包裹,取出披掛,全身結束,含淚辭別了姑一娘一,手執雙刀,騎了花馬,叫那敗殘兵丁前面引路,即時離了東莊。

又往錦囊中取了一把黃豆,一把柴草,望空一撒,仗那真言,變成了無數人馬,往正南追趕。

趕到這座墳園跟前,莊兵見了三人在那裡打盹,一齊叫道:「好了,好了,這些兇徒在這裡了。」

大家發聲喊,把一座墳園一團一團一圍住。

正是:

裙釵施本領,要報父兄仇。

當下董美英的豆草人馬,圍住墳園。

先把柴榮驚醒,張眼一看,只唬得心驚膽裂,手足無措,慌忙把匡胤推道:「賢弟快醒!你看四面多被人馬圍住,俺們怎能夠出去?」

匡胤正在矇矓,聽了此言。

猛然驚醒,把兩目一睜,望那四圍一看,說聲:「不好!」用手去推鄭恩,連推數次,再也不醒,只得向那腿上打了一拳。

鄭恩從睡夢中驚覺,口內嚷道:「誰把樂子戲耍?樂子正在這裡遇著一個絕好的朋友,把那好酒好肉,盡情的請咱受用,怎麼做這對頭,把咱打醒了?樂子須要與他拚命。」

匡胤笑了一聲道:「三弟,虧你這等好睡,還在說這些夢話。

你且看著,俺們被人算計,已把人馬圍住了,你便怎生主意?」

鄭恩聽罷,把虎目一揉一了一一揉一,睜開一看,骨碌的爬將起來,伸了伸腰,提了棗樹,叫一聲:「二哥,諒著這些人馬,濟得甚事?咱們只消打這驢球入的,便可了事。」

匡胤說聲:「不差。」

即便執了神煞棍棒,一齊迎將出來。

鄭恩當先而走,早已瞧見了董美英,復又叫道:「二哥,你看麼,咱只道是什麼三個頭六隻臂、狠狠的人兒前來打仗,原來是個嬌滴滴的女娃娃,怕他則甚?」

匡胤也是一看,果然好個女子,打扮得妖嬈美麗,微帶著殺氣凶形。

怎見得?

烏雲緊挽盤龍髻,雙鳳金箍扣頂門。

身披鎖子連環甲,紅錦征衣綠戰裙。

胸前光耀護心鏡,勒甲絲絛九股分。

打將鋼鞭腰下掛,殺人寶劍鞘中藏。

一愛一騎繞陣桃花馬,兩瓣鋼刀玉腕擎。

鳳頭靴蹈葵花鐙,俏美天然女丈夫。

匡胤看罷,高聲喝道:「你那女子,姓甚名誰?看你小小年紀,有何本事?便敢領兵圍住俺們,自尋死路。」

董美英一見,怒氣填胸,喝聲:「強橫賊徒!你休推夢裡睡裡,我乃董大爺的同胞妹一子董美英便是。

我與你有甚冤仇,將我兄長打死,又把我父母並一門良賤盡行屠害?仇同海洋,痛入心窩,故此我親自前來,拿你這班賊子,碎一屍一萬段,與我父兄報仇,方消我恨!」說罷,拍動桃花戰馬,掄開柳葉鋼刀,望著匡胤當頭便砍。

匡胤把神煞棍棒急架相還。

二人殺在當場,戰在一處,約有二十餘合,勝敗不分。

旁邊惱了鄭恩,心頭火發,大喝一聲:「潑婆一娘一,樂子與你拚命。」

掄起了棗樹,上前助戰。

董美英全無懼怕,使開了雙刀,猶如風車相似,前後招架,左右騰挪,只見光閃,不見人身。

正戰之間,匡胤猛叫一聲道:「三弟,你保著大哥先行,我與這賤人定個高下。」

鄭恩聽言,收住了棗樹,跑到柴榮跟前,叫一聲:「大哥,二哥叫咱們先行,他結果了這女娃娃,隨後便來。」

柴榮正在驚慌,巴不得這句話,聽了此言,也不顧傘車,跟了鄭恩,一抽一身便走。

那鄭恩當先破路,提起了棗樹,排頭價打去,保了柴榮闖出重圍,往正南上如飛的奔走。

這邊董美英正與匡胤、鄭恩交戰,眼錯之間,不見了黑漢,偷眼望正南上一看,原來同了一人,闖出重圍逃走去了。

美英一面與匡胤交戰,一面默念真言,用手望南一指,復喝聲:「疾!」只見那些豆草人馬,呼一呼吸吸的望南追趕,趕上跟前,復又打了一個圈子,把柴榮、鄭恩二人圍住了。

鄭恩心下大怒道:「好驢球入的,怎敢又來討死?」

舉起了棗樹,望著四下亂打,打了一回,再也不肯退去。

原來這些豆草變的人馬,雖只一圈兒圍著,卻作也怪,任你打他也不動手,罵他也不回言,只是裝張做勢的立著,這也不過是妖法所使,助人揚威耀武而已。

當下鄭恩看了,心下早已疑惑,挺著個頭,把左邊小眼合上,將右邊的大眼睜著,定睛仔細一看,不覺瞧出了破綻,叫一聲:「大哥,你休害怕,原來這些打圍的,不是真的人馬,都把那豆、草變成的。」

柴榮不知其故,遂問道:「三弟,這明明是人馬,怎麼叫他豆、草變的?」

鄭恩道:「大哥原來不知,就是那些黃豆、柴草變成這許多人馬,你看不出,樂子卻看得出來。

就是這董美英施的妖法,他來嚇著樂子。

大哥,你莫要怕他,樂子管叫他即刻破滅。」

看官聽著,董美英乃邪術妖端,怎經得鄭恩神眼看破?當時看出破綻,即時返本還原,那些人馬,倏忽間依舊現出了黃豆、柴草,鋪在滿地。

柴榮方才明白。

鄭恩道:「咱們且不要走,等著二哥前來同走,卻不好麼?」

柴榮依言,即便等候。

不提。

且說董美英與匡胤大戰,彼時又戰了四五十合,尚無高下。

復又戰了多時,只見美英猛可的將手中雙刀架住了匡胤的神煞棍棒,說聲:「住著,我有言語問你。」

只因這一問,有分教:一種癡情,撇下了骨肉傷殘,願作秦晉好合;萬般醜態,妄想那英雄品貌,怎管吳越仇讎。

正是:

嬌一容未遂鸞鳳志,玉一體先招兵刃憂。

不知董美英有甚言語,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