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
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
詞曰:
塵寰寄跡如朝槿,名利機關,不許人僥倖。
富貴榮華惟命定,皇宮金盒終難贈。
閒將休咎憑誰問?幸有神仙,好把前程論。
於今曾遇王公覲,願效聯情婚媾順。
右調《蝶戀花》
話說趙匡胤見鄭恩洗澡不回,心懷疑慮,遂與張、羅二人騎馬跟尋,於路聽得農夫之言,訪問了姓名、住居,遂對張、羅二人道:「二位賢弟,愚兄走遍關西,山大王曾遇過了許多,惟有這母大蟲從來不曾遇見。
想陶家的女兒年幼無知,敢把我兄弟拿住,我今務要會他一會,憑他有多大本領,若遇了我趙匡胤,只怕也支持不來。」
張、羅二人道:「兄長不可造次,自古道:『好漢手下有好漢,英雄背後有英雄。
』此去倘有疏虞,如何處置?」
匡胤道:「不妨,二位賢弟何必多慮?任那女兒銅胎鐵骨,我必攪亂乾坤,捨命與他相拼一遭,若不能伏他,誓不為人!」二人見說不住,只得同著匡胤而行。
不提。
且說那陶龍、陶虎只因永寧集上來了一位道人,就是苗光義,在那關聖廟中開設命館,吉凶禍福,推斷如神,因此弟兄二人都要去問問休咎。
這日早起,整頓衣冠,乘坐駿馬,帶了家童,到那集上,至廟前下馬。
入的廟來,只見東廊下兩旁柱子上貼著一副對聯,寫著道:
能知埋名宰相,善識未遇英雄。
廊簷下掛著一面招牌,有許多詩句寫在上面,弟兄二人細細的看,只見寫著:
不必長安訪邵子,何須西蜀詢君平?
緣深今日來相會,道吉吉凶不順情。
機藏體咎榮枯事,理斷窮通壽夭根。
任你紫袍金帶客,也須下馬問前程。
陶龍道:「兄弟,你看他誇這大話,說來高傲之極,不知他胸中才學何如?我和你進去叫他推算,便見他的深淺了。」
陶虎道:「哥哥說得有理。」
兩個緩步進了東廊,來至館裡,只見上面坐著一位道人,果是仙風道骨,與凡俗不同,但見他:
頭戴九梁巾,身穿水合袍,腰繫絲絛,足登麻履。
面如滿月,目若朗星,飄然超世之姿容,允矣神仙之氣概。
當下弟兄兩個與苗光義敘禮已畢,分賓主而坐。
陶龍開言說道:「久慕仙長推算如神,愚弟兄特來請教。
請仙長不吝指示,直言是幸。」
苗光義道:「貧道據理推斷,直談無謬。
請二位尊造一觀。」
陶龍便將兩個八字寫來,遞與光義。
光義把來排在桌上,先排四柱,後看五星,遠推一世之苦枯,近決流年之凶吉。
查了半晌,對二人說道:「乾造二位,足羨塤箎。
所嫌椿萱早背,年幼當權。
喜得妻宮賢淑,偕老遺芳。
但子息艱難,未許承歡膝下。
壽元綿永,可慶頤彭。
最妙府上坐了貴人,後來必得貴人提攜。
況貧道細看尊相,滿面紅光,眼前就有一樁喜事。
尊駕可報個時辰,待貧道再為推算,看命中貴人在於何時發動。」
陶龍隨口報了辰時。
光義默想了一回,說道:「尊駕可再報個時辰。」
陶龍又報了個寅時。
光義復又配合五行,搜求玄理,說道:「寅屬虎,在東北方艮位;艮為山,山藏雲水。
辰屬龍,在東南方巽地;巽為風,虎嘯生風。
木上生機,金水互濟,乃龍一虎風雲之兆,主今日西時,有四位大貴人與二位相遇。
尊駕速宜回府,迎接貴人,不可錯過,日後功名富貴,只在一位紅面長鬚的身上。
二位須當緊記,不必延遲,恕貧道不送了。」
弟兄二人聽了,似信不信,只得送了命金,辭別出門,上馬縱轡而回。
陶龍在馬上叫一聲:「賢弟,我想苗光義命相,人人道他陰陽有准,今日看來,多是胡言亂語:說甚滿面紅光,主有喜事臨門;又說酉時相遇貴人,富貴只在紅面長鬚身上。
這些言語,無非騙人而已,何足取信?」
陶虎道:「兄長何必認真?人生境遇,通在八字中造定的,癡心妄想,終是無益,不過順理而行,憑天發付是了。」
陶龍道:「賢弟之言大是有理。」
兩個說話之間,驅馬行來,日已垂西,已至莊上,抬頭看時,只見村上有三匹馬。
陶龍留心觀看,見馬上的三個人,都是人物軒昂,器宇巍峨;中間一人分外比二人高大,蠶眉鳳目,面若胭脂。
把陶龍驚得搖頭吐舌,叫一聲:「賢弟,苗光義的陰陽卻是准也,你看這個騎紅馬的,與他說的不差分毫麼!」陶虎道:「兄長,據我看來,他人物穿戴以及鞍馬,均不同常人,決不是個等閒之士。
為今之計,我們也不要管他是否,且邀到家去,好歹款待了他,再問他家世,別作道理。」
陶龍點頭稱善。
兩個一齊下馬,來至匡胤馬前問道:「三位貴客從何處來?請到敝莊獻茶。」
此時匡胤正在住馬訪惶,見那二人來問,就在馬上答道:「二位尊姓大名,府居何處?與在下素未相交,承蒙見招,有何貴幹?」
陶龍道:「鄉民乃是陶龍,舍弟陶虎,村居就在這莊上。
暫屈尊駕一敘,別無他故。」
匡胤聽他說是陶龍、陶虎,暗自歡喜道:「人言陶氏弟兄良善,知理通情,果然話不虛傳。
我且到他家去,探聽三弟消息真假何如?」
遂說道:「多承厚意,只是相擾不當。」
陶龍道:「草舍茅居,有辱貴體。」
弟兄二人步行當前引路,匡胤三人策馬隨行,陶家的家童牽了主人的馬匹在後跟隨,一齊進了莊子。
至莊門前,匡胤三人下了馬,彼此謙遜,移步進門。
匡胤留心觀看,早已見了鄭恩被麻繩捆縛,閉著兩眼,躺在廊下。
匡胤暗笑:「這黑廝一性一喜招災,今日也遇了主顧,叫他受些磨難,也得斂跡些兒。」
遂望了張、羅二人丟個眼色,教他且莫說破,等他再挨些痛苦,然後救他。
五人齊至廳上,敘禮已了,分賓坐下。
陶龍請問匡胤姓名。
匡胤將自己姓氏鄉貫,並張、羅二人姓名,一一說了。
陶龍聽了大喜道:「原來三位都是貴公子,鄉民不識,致多失禮。」
須臾,安童送出茶來,賓主用畢。
陶龍分付快備酒席,款待佳賓。
當時廳上敘話,鄭恩在廊下已是聽得。
閃開雙眼往上一張,見是匡胤三人,只不認得陶氏弟兄。
鄭恩想道:「原來二哥與他有親的,不知與這女娃娃甚麼稱呼?他既到這裡,怎麼只管講話,不來救樂子呢?想他還沒有瞧見。
欲待開言叫他,覺得羞口難開;欲待不叫,這渾身綁縛,疼痛難忍。」
仔細思量,免不得要開口了,又見匡胤與張、羅二弟同著別人坐在廳上,談笑自如,這膽子就放大了。
遂把好漢的威風裝作出來,便啟口罵說道:「你這驢球入的,不論好歹,把樂子捆在這裡。
樂子若脫了身,管叫你們的一性一命一個個不活,才見樂子的手段哩。」
那陶龍聽了嚷罵之一聲,一舉眼,見那廊下捆著一個黑漢在地,便問莊丁道:「這廊下捆的是何人?」
莊丁告道:「這廝是偷瓜賊,被小一姐拿住,叫我們捆在這裡,等大爺回來發落。」
陶龍聽了,把頭搖了兩搖,說道:「吾幾次勸他,兀是拗著這等一性一兒。
這火塊般天氣,他吃了幾個瓜,也值得甚麼?竟然將他拿住。」
莊丁道:「只因他打了園公,所以小一姐將他拿住的。」
陶龍道:「多事多事,你等快與我扛去,莫要驚動了貴人。」
莊丁奉命,不敢怠慢,就至廊下將鄭恩扛了就走。
鄭恩方才著急,高聲喊道:「二哥看見麼?是咱樂子,樂子。」
匡胤聽喚,便走下來,叫一聲:「兄弟,誰把你捆在這裡?」
鄭恩道:「是個女娃娃驢球入的把樂子捆在這裡。」
匡胤道:「兄弟,你是個大漢,怎麼反被女子所擒?我卻不信。」
鄭恩道:「二哥,你沒有嘗著這女娃娃的利害哩。」
匡胤道:「這女子怎的利害?」
鄭恩道:「說起來了不得!他一動手,把樂子按倒在地,再爬也爬不起來,故被他拿了。」
匡胤聽了,假意不信,連把頭搖,只得向他盤問,不肯放他。
那陶龍見此光景,聽了匡胤與他兄弟相稱,諒著不是匪人竊賊,遂上前來,叫一聲:「公子,這位莫非貴友麼?」
匡胤道:「此是在下義弟,不知因甚捆在此間?」
陶龍聽說,即忙親來解縛,延至中廳,賠著笑臉,卑躬請罪道:「舍妹愚拙,年幼無知,一時冒犯虎威,望乞寬恕。」
鄭恩羞得滿面絳色,半句話也說不出來。
又是匡胤在旁代他解說。
當時擺上了酒筵,請匡胤四人上坐,弟兄二人下位相陪。
酬酢之間,匡胤開言問道:「二位雙親可在?上下還有何人?」
陶龍道:「二親俱已去世。
愚弟兄守業農桑。
只有一妹,名喚三春,年方一十八歲,尚未適人。
自幼一愛一看兵書,喜習武藝。
只因一性一多高傲,不聽兄嫂之言,仗了幾分勇力,每要打人,因此,又得罪了尊友,甚屬荒唐。」
匡胤聽說,暗自思想:「陶三春年幼力強,善習武事,倒是個女中丈夫。
但不知他容貌如何?若有幾分姿色,正好與兄弟匡義為妻,後來便是一個幫手。
我必須面見一遭,方好定事。」
想罷主意,向陶龍說道:「在下有一言相告,不知二位可許否?」
陶龍道:「公子有何尊諭,便請一言,某當恭聽。」
匡胤道:「在下遍歷關西,廣結豪傑,聞知今妹一精一勇武藝,識見高深,誠女中之英傑也。
在下不勝欽仰,欲請一見,不知二位允否?」
陶龍道:「公子分付別的事情,無有不遵;但此事某實不能專主,須當與舍妹商量,再容覆命。」
說罷,走往內堂。
那三春正在房一中問丫鬟道:「大爺、二爺在前廳與什麼人吃酒?那偷瓜賊可曾發落了麼?」
丫鬟道:「那偷瓜賊被大爺、二爺一進門來就放了,倒請他上坐,設酒與他賠禮。」
三春一聞此言,心頭火發,口內煙生,說道:「可笑我家哥哥,一些也沒分曉,這般膽怯。
偷瓜喊不打也罷了,倒與他賠禮飲酒,分明道吾多事,羞我面光。」
正在煩惱,只見陶龍走進房來,三春連忙立起,兄妹見禮坐下。
三春問道:「哥哥,這偷瓜賊既不打他,也該趕了他去才是,怎麼反治酒筵,與他賠禮?不知哥哥甚的主意?」
陶龍道:「賢妹有所未知。
愚兄今日偶在永寧集上遇一算命道者,他算愚兄面有紅光,定主喜事臨門,在於今日酉時,當有貴人相遇,內中一位紅面的,日後有帝王之尊,餘者都有王子之福,愚兄的功名富貴,盡在這紅面的身上。
其時愚兄只當是虛言謊話,不去信他。
豈知才到莊前,卻遇了三位英雄,內中果有一位紅面大漢,貴相非凡,應了道人之算。
愚兄因想天機不宜多洩,不敢直言,所以將他留在家中,設席款待,且做個異路相知,日後再圖事業。
不意賢妹所捉偷瓜之人,就是貴人的盟弟,名喚鄭恩,也是一籌好漢,愚兄怎敢輕慢於他?禮該賠話,因此亦在座中。」
三春聽了這番言語,暗暗稱讚:「世上原來有這樣的異人,先見之明,甚為奇事。」
遂說道:「原來如此。
兄長,這真主果是紅面的麼?」
陶龍因匡胤要見,不好直說,卻便乘機答道:「賢妹倘若不信,何不出去一見,便知真假。」
三春道:「自古以來,惟有三國時關公是紅面長鬚,怎麼這真主也是紅面的?小妹實欲見他一見。」
正要移步,忽又想了一想,叫一聲:「哥哥,小妹雖欲見他,但恐男一女有別,理上不通,又不知他姓甚名誰,怎好與他相見?」
陶龍道:「賢妹,這真主姓趙名匡胤,乃是東京都指揮趙弘殷的公子,因遊歷關西,偶到此地。
為這鄭恩出來遊玩,吃了我的瓜,被賢妹拿住,不得回去,因而尋訪到此。
遇見愚兄,說起其情,道是鄭恩恁般好漢,反敗在賢妹之手,決定賢妹是個女中丈夫,專心欲見。
愚兄不好做主,故此進來與賢妹相商。
你想人家慕名而來,欲求一見,若拒而不允,反多物議了;況趙公子正人君子,與他相見,有何妨害?賢妹當思之。」
三春聽說,暗暗想道:「趙公子久聞他天下好漢,今又有心欲見,我何必拒他?」
遂說道:「既哥哥已經允他,小妹安敢不從?」
遂同了陶龍,一齊走至內廳。
陶龍又通知了匡胤,引至內廳。
匡胤居中站定,陶三春步至下面,朝上深深下拜。
匡胤連忙答禮,暗暗偷看,見此形容,吃了一驚,暗想:「這事卻做不成,可惜,可惜!」登時告辭出來,與陶龍仍坐飲酒,心下甚為不捨。
復又想道:「三春有此勇力,兵法又一精一,可惜生得醜陋,凶劣不堪。
天公既付其才,怎麼不付其貌?事無全美,使人遺歎耳。」
想了一回,忽然轉念道:「有了,此女既不可與吾弟為妻,何不從中說合,配了三弟鄭恩,郎才女貌,倒是一對相稱的夫妻;也使他得這利害夫人,有所制壓,不敢胡行。」
遂開言說道:「令妹有此雄才,必須得其所配,方為不負其能。」
陶龍道:「因舍妹有願在前,須遇英雄之土,方肯聯姻,所以蹉跎至今,尚未受聘。」
匡胤道:「我這兄弟鄭恩,也未擇娶,如賢東不棄,在下為媒,將令妹配與鄭恩,甚為相合。
不知賢東尊意何如?」
陶龍聽罷,暗自沉思:「這婚姻大事,我若作主應承,猶恐妹一子嗔怪;若不依允,又恐趙公子面上無以為情。」
左右尋思,毫無定見,只是呆呆沉吟,不好答應。
匡胤已知其意,便叫一聲:「賢東,在下愚意,無非女貌郎才,宜於配合,故敢為言;況我弟鄭恩,亦非根淺門微之輩,也曾遍歷江湖,名傳遠邇;又與當今天子之侄晉王柴榮為八拜之交,眼見就有封爵。
今日得配令妹,亦非辱沒。
賢東何必多疑,錯了這遭美事?」
陶龍被匡胤說了這席話,不覺志趣高尚,富貴動心,遂答道:「承公子美情,本當依允;但此事非鄉民可主,還當與舍妹相商,觀其心志如何,再作定論。」
匡胤道:「賢東著與令妹相商,須善言曲成,諒個妹識見高明,不致見絕也。」
陶龍辭席進內,要與三春商量,心下巴不得一說就成,好做王親的舅子,也得顯耀榮身;只憂妹一子不肯應承,把現在這個要封爵的嬌客,輕輕送與別人,卻不可惜?只因這番委曲,有分教:婉言聯兩宿之姻緣,凝眸望三星之在戶。
正是:
赤繩系足皆前定,異路諧婚由數成。
畢竟陶龍怎的說親,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