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詩曰:綠樹繁陰夏正長,瓶荷香徹送清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

飛龍全傳

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

第三十八回 龍一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

詩曰:

綠樹繁陰夏正長,瓶荷香徹送清涼。

蜒飛蝶舞關人思,燕語蟬鳴動故鄉。

赤日誓盟神鬼質,皇天眷顧意情長。

安閒且向山林樂,願賦維縶詩一章。

話說柴榮自遇了趙匡胤、鄭恩,安慰了平日眷戀之心,把他二人接到禪州,送入花園居住,一心只要他成名顯達,輔佐王家,以踐昔日盟結之言。

因而相約二人,先去朝見了國母,好待他駕前保舉,賜爵受封。

這是柴榮待友之誠,不同庸流之處。

當時兄弟三人,轎馬同進了帥府,到了大堂,各自下馬出轎。

柴榮先進去稟明了柴氏一娘一娘一,然後把匡胤、鄭恩引至後堂,立於簾外。

弟兄二人朝上跪倒,口稱:「一娘一娘一,微臣趙匡胤、鄭恩朝見,願一娘一娘一千歲。」

拜罷,俯首而立。

原來鄭恩不知禮數,多是匡胤教他,所以也不失規儀。

那柴一娘一娘一在臥榻之上往簾外細看,見那匡胤人物非凡,生成貴人相貌;鄭恩虎背熊腰,甚是兇惡,一般的凜凜威風。

心中大喜,想這紅黑二人,真是兩條擎天之柱,架海之梁,若與侄兒為友,甚是相稱。

開言問道:「賢侄,這鄭、趙二人果是你的朋友麼?」

柴榮答道:「是臣兒生死之交,情面休戚,貧富相關的。」

柴一娘一娘一道:「這也難得。

賢任可請他外面款待,俟我病癒,一同朝京,我當駕前保舉,決不有負於汝等也。」

柴榮等三人謝恩退出,來至殿前。

才要排宴,只見把門軍官進來報道:「今有東京來了三位官人,擅闖轅門,說是千歲爺的故交,現在外面相待。」

柴榮道:「既是孤的朋友,可請來相見。」

門官往外說了相請,便領著進來,到了二門,柴榮留心細看,不是別人,卻原來是張光遠、羅彥威,後邊一人卻不認得。

須臾三人到堂上來,柴榮慌忙迎接,彼此見禮已畢,各依次序而坐。

茶罷,柴榮先問:「此位兄長是誰?」

當有匡胤答道:「此是舍弟匡義。」

柴榮道:「原來二弟的令弟,可喜可喜。

今日蒙三位賢弟到此,愚兄不曾遠接,多多得罪。」

光遠道:「自從新君即位,聞知兄長封了王,小弟等不勝欣幸。

正要到府奉拜,不期大駕又出都城。

細細打聽,方知兄長奉旨往禪州迎接國母,故此小弟等星夜前來拜候。」

張光遠正與柴榮說話,匡胤暗暗相招,把匡義叫過一邊,附耳問道:「父母在堂,俱各安否?嫂嫂在家可也不失規儀?愚兄惹下滔天之禍,以致棄親遠遊,誠為不孝。

今日賢弟到來,莫非父母有些不安麼?」

匡義把手一搖,輕輕說道:「兄長不必憂心。

父母在家,俱各安泰;嫂嫂恪守貞節,婦道勤修。

奈因母親思念長兄,淚不能幹,幸而新君御極,敕下普天大赦,諒兄長前罪已在不問,母親方始心安,以此叫小弟沿路訪尋。

不想在此相遇,誠大幸也。」

匡胤聽說,方才歡喜,重複坐下,各自談心。

正是:

鶯聲報遠同芳信,柳色邀歡似故人。

當下柴榮見這各家兄弟多是濟濟彬彬,心中大喜,叫一聲:「眾位賢弟,愚兄有一言相告,望眾位靜聽。」

眾弟兄道:「大哥有何金玉,弟等願聞。」

柴榮道:「吾等今當國運鼎新,正是世際昌明之會;又遇眾位賢弟人材棫樸,都懷奇特之資,愚兄得附驥尾,此誠大幸也。

眾位賢弟雖曾聯盟結義,但其間先後不同,彼此心情尚恐不能相孚。

愚兄意欲重新敘義,拜告天地,效桃園之心術,學廉、藺之懿行,不問死生,共圖患難,方為有合於大義。

不知眾位賢弟意下如何?」

匡胤等一齊答道:「兄長所言,正合大義,弟等焉有不從?」

柴榮大喜,即命手下人整備祭禮,擺設堂上。

點起了香燭,祭祀虛空。

命典禮官朗誦祭文,昭告天地。

弟兄等各各下拜,都說了海誓山盟。

然後對面又行了禮。

拜罷,定了次序,乃是柴榮居長,匡胤第二,鄭恩第三,張光遠第四,羅彥威第五,匡義第六。

此正是龍一虎禪州大結義也。

有詩為證:

龍一虎聯情結大盟,郊天祭地告神明。

一心願學桃園義,留待他年輔弼勤。

拜盟已畢,帥府堂上擺下筵席,弟兄依次而坐,共飲醇醪,說不盡山珍海味,寫不盡玉一液瓊漿。

酒至數巡,餚上幾品,匡胤離坐擎杯,叫一聲:「兄長,小弟有一事奉稟,願祈允納;只為老母在家,盼望心切,意欲暫別回家,探望一遭,即當共候台駕。

不知仁兄可容否?」

柴榮道:「令堂在家,諒亦無恙。

賢弟且免愁懷,等待數天,姑母病癒,便要起輿,那時弟兄同進京城,豈不為美?」

匡胤見柴榮不允其請,猶恐再言卻了高情,只得依從,仍復坐下飲酒。

是日猜拳行令,各盡其歡,直至天晚,方才散別。

自此以後,柴榮在帥府住下,日侍姑一娘一。

匡胤等眾兄弟盡在花園內安住,每日一應食用等物,都是柴榮供給。

一日,眾弟兄用過了早飯,匡胤道:「列位賢弟,俺們閒居在此,好生睏倦,趁今無事,何不往郊外打獵一番?一則散心遣興,把弓馬嫻習;二則得些野獸回來,也好下酒。

眾位以為何如?」

眾人一齊答應道:「二哥說得有理,我們左右閒在這裡,大家同去走走甚好。」

匡胤分付給各人備下了馬匹,有弓箭的帶了弓箭,無弓箭的只帶隨用器械。

弟兄五人,各自上馬,帶領手下人等,出了禪州東門,往北而走。

眾人打獵高興,因也忘了熱氣熏蒸。

約走了二十多里,來到大清河下梢的曠野去處,擺開圍場,各執兵器。

等了多時,並不見獸跡。

原來這日光似火,曬得草木皆焦,那些一毛一蟲都也怕熱,只揀陰處藏匿過了,這空蕩蕩地如何得有只影?當時空空的等候,將有兩個時辰,再不見有野獸出來行動。

眾人心下甚是懊惱,欲往別處搜尋,以滿其欲。

正要散圍,只聽得呼的一聲風響,見那邊跳出一個東西來,打從圍前跑過,但見:

渾身如雪練,遍體粉相同。

兩耳常舒後,單唇脂點紅。

髭鬚猶玉線,縱跳似追風。

潛身藏草內,縮首臥沙中。

鄭恩先已看見,叫道:「二哥,這驢球人的莫不是兔兒麼?」

眾人見了,都說道:「果然好一隻白兔,生得可一愛一,我們快些拿住他。」

說罷,弟兄五人一齊拍馬去追。

不想那只白兔甚是作怪,他見有人來追,把腰只一伸,連躥帶縱,竟望正北飛跑將去。

匡胤等眾人俱在後面如星飛電走的一般追趕,再也趕他不上。

看官,這兔不是人間凡兔,乃是二十八宿內的房日神兔,只為引一誘匡胤去會一位安邦定國之臣,故此下來走這一遭。

正是:

暗裡神明來挽合,人間君相際風雲。

當下匡胤見追趕不上,心中大怒,喝叫一聲:「一毛一團一,任你跑往那裡去,吾務要拿住,方才罷圍!」遂把馬用力加上幾鞭。

這馬乃是宋金輝的赤兔龍駒,頭上有角,腹下有鱗,日行千里,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一般。

當時被匡胤打了幾鞭,一性一劣起來,縱蹄飛跳,一時間將後面的馬落下有數箭之遙。

匡胤見仍追不上,一時一性一起,取出弓箭,搭上弦,對了兔,只一箭射去,正中白兔後胯。

那兔只當不知,帶了箭飛奔,比前更跑得快了。

匡胤益怒道:「好一毛一團一!怎敢把我箭反拐了去?」

如飛的趕下去,不覺的趕過了三十餘里。

眼見前面一座村莊,忽地裡又起一陣旋風,那白兔竟望莊裡跑了進去。

匡胤見了,將馬一夾,也趕進了村莊。

舉眼往四下裡一看,那裡見有白兔?只覺得花香撲鼻,鳥語留人。

又看那莊,背山面水,竹木成林,果然是聚氣藏風之脈,鍾靈毓秀之基。

匡胤正在觀看,耳邊忽聞一操一琴之一聲,按馬細聽,聲在門內,但覺裊裊如縷,戛然動聽。

正是:

音調五音和六律,韻分清濁與高低。

匡胤聽了一回,暗自思想:「這彈琴的,必定是個高人隱士,樂志山林。

俺須會他一會,看他的品行何如。」

正想間,又聽得後面馬蹄聲響,回頭看時,乃是眾人跟尋而來,當時到了莊前,鄭恩便叫:「二哥,這白兔兒你拿住了不曾?快與樂子拿回去,安排起來,好與你下酒,眾人也得嘗嘗滋味兒。」

匡胤把手一搖,眾人來至眼前,聽得裡面琴聲清朗,也便都不言語,一齊位馬而聽。

鄭恩不識琴聲,上前問道:「二哥,那個驢球入的在那裡彈弦子?」

匡胤道:「你莫要胡猜,這不是弦子,是個瑤琴。」

鄭恩道:「什麼叫做瑤琴?樂子卻不省得。」

匡胤道:「這瑤琴乃是昔年帝堯所制,內分宮商角徵羽,按清濁定高低,隨那人心彈出聲響。

比如賢弟生一性一粗一魯,彈起琴來,聲音中也就粗一魯了。

剛暴的人,聲亦剛暴;柔一弱的人,聲亦柔一弱。

又如心高志大之人,其聲便清揚動聽。

愚兄聽他琴聲來得清揚,知他氣宇不凡,定是英賢之士,所以在此細聽滋味。」

正說話間,只聽得裡面住了琴聲,復在那裡作歌,歌道:

「天下荒荒黎庶苦,只因未出真命主。

這幾年來亂復生,江山又屬周家坐。」

匡胤聽罷,叫道:「列位賢弟,聽他口氣不凡,豈不是個高士麼?」

忽又聽得裡面鼓掌大笑,復又歌道:

「十年窗下習孔孟,磨穿鐵硯工夫純。

青燈伴我夜眠遲,黃卷怡人廣學問。

章句吟哦集大成,珠怡璣滿腹隱經綸。

自知待價非於祿,不見旌旌下聘征。」

匡胤聽他口氣越大,知其必非常人,欲要進去會他,一瞻丰采。

便與眾兄弟說知,各自欣然下馬,輕叩莊門。

那裡面的賢士正在吟歌自得之間,忽聽門外馬嘶,料是有人相探。

及聞叩門聲響,便喚童兒出去,看是何人。

童兒開了莊門,往外一看,見那眾人都是富貴裝扮,一個個英氣嚴嚴,即便向前問道:「眾位從那裡來的?到此有何貴幹?」

匡胤道:「童兒,俺們東京人氏,特來相訪賢士的,煩你通報。」

那童兒不敢怠慢,即忙跑至書房,報知其故。

那賢士聽說貴客相訪,遂即整頓衣巾,出來迎接。

果見莊門外五個人,都是將材打扮,氣概不凡,後面還有許多人跟著。

那匡胤預先留心,見這賢士出來,將他一看,見他頭戴方巾,身穿儒服,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果是出類的高人,心下暗暗喝彩。

只見那賢士走出門來,將手一拱,說道:「不知貴客降臨村野,愚生不能遠接,多多簡慢。

請到草堂獻茶。」

匡胤道:「特誠相訪,有擾尊齋。」

說罷,一齊進了莊門,都至書房一中,各人敘禮坐下。

匡胤細看,書齋寂靜,茅屋幽閒,真與那凡人俗士大不相同。

怎見得隱居好處?有《虞美人》一闋以志之:

金爐名冊臨機處,正是幽人住。

閒將一操一縵寫一真材,便道有時丹鳳也飛來。

隔窗塵土憑他起,樂志耽書籍。

偶然歌嘯作長吟,從此一齋趣味遍芳芬。

當下各人坐下,童子獻茶已畢,匡胤問道:「先生貴姓芳名?望乞指示。」

那賢士欠身答道:「小生姓趙名普,此間人氏。

因見世情荒亂,不樂仕進,隱居村僻之間,耕讀自娛。

乃蒙台駕枉顧,何幸如之!敢問眾位尊姓大名,仙鄉何處?」

匡胤道:「在下姓趙名匡胤,家住汴梁,乃指揮趙弘殷之子也。」

又將各人姓名一一說了。

那趙普聽罷,暗暗吃驚。

細看匡胤帝相堂堂,匡義君容隱隱,鄭恩等三人都是威容非俗,英傑良材。

訝然想起前情,暗道:「苗光義先生真神仙也,他說今日午時有君臣五人到來相訪,道吾有宰相之分,吾尚未信;不想果應其言,分毫不差。

這是萬民有福,天降真龍濟世,大約不過十數年間而已。」

原來趙普隱居在此,數日前卻遇著苗光義,算他命相,說日後當為兩朝宰相,富貴非凡;因又說在今日午時正,當有真命天子降臨宅第。

故此趙普撫琴自樂,不想都應驗了。

當時匡胤開言說道:「適才愚弟兄在外竊一聽琴聲清妙,一定是先生抱道不售,形容長嘯麼?」

趙普道:「村野狂愚,一時失口,何足動公子之聽乎?」

匡胤道:「不然。

先生抱濟世之才,歌中已見其大略,奈因當作不知,致使賢能隱跡山林,不能顯用。

禪州柴殿下,系是趙某生死之交,某當引薦,願先生不惜珠璣,出山拯世。」

趙普道:「雖承公子謬揚,但恐小生章句之徒,無實用之學,不能致君澤民,深有負於大德也。」

匡胤道:「先生休得太謙,趙某瞻仰已久,況柴殿下求賢若渴,遍處搜羅。

值此君正臣良之際,正先生致功民物之時也。

望先生不棄,就此同行。」

趙普乃是佐輔星下界,奉玉旨臨凡,保助宋家兩朝天下,趙匡胤弟兄都是龍華會上之人,自然情投意合,一說便依。

當時趙普見匡胤言詞誠懇,只得依允。

但說道:「今日天色已晚,暫屈各位貴體,在捨草榻一宵,明日同行便了。」

說罷,分付家童將各位馬匹安頓草料。

又叫安排酒餚,就在書房一中擺下。

六人傳杯遞盞,論古談今。

趙普口若懸河,隨問隨答。

匡胤滿心歡喜,自恨相見之晚。

趙普又把跟隨之人,都與了酒飯,叫他在莊上草房裡住宿。

當下匡胤與趙普談論之間,只有鄭恩不懂義理,說道:「二哥,要呷酒就呷酒,不呷就去睡了罷,有這許多嘰咕,樂子那裡聽得,要去睡哩。」

匡胤道:「既賢弟要睡,先生把這殘席收了罷。」

弟兄就在書房安歇。

一宵晚景休提。

次日起來,趙普即命排飯。

用畢,又往書箱中取出一個柬帖,遞與匡胤道:「這是十數日前,有位苗光義先生到捨,與小生推命,臨行之時,留下這個柬帖,叫送與公子的。

他說在東京等候。」

匡胤接來看時,見面上寫著一個「封」字。

用手拆開,上面寫著不多幾字道:「趙普有王佐之才,不可錯過。

公子異日為君,必當大用。

至囑,至囑!」匡胤看了,暗自埋怨:「這苗光義雖然陰陽有准,不該到處賣風,對人亂說,倘被當今知道,如何了得?」

連忙揣人懷中。

鄭恩見了,便問道:「二哥,那口靈的苗先生給你這書子,叫你做甚?」

匡胤道:「他說周主登基,頒了赦詔,叫我速速回家省親。」

鄭恩道:「樂子只獵是什麼的新聞,原來是這個意兒,兀誰沒有曉得,要他送這書兒。」

正說話間,童兒又送出香茗,各人取來用過,便要起身。

趙普即時分付家小,安頓已畢,只是沒有坐騎,卻得鄭恩情願步行,把這馬讓與趙普騎坐。

大家一齊出門,各上雕鞍,帶了手下人等,離卻村莊,按轡徐行,望禪州而來。

到了帥府,各下征騎。

匡胤先人見了柴榮,將打獵趕兔,遇見趙普事情說知。

又遭:「現今同在外面。

似這等高人,兄長務必甄拔,必有可觀。」

柴榮聽罷,分付:「快請賢士相見。」

趙普即便至內,參見柴榮。

柴榮見他人物俊彥,心中亦喜,是日即拜為王府參軍,只待進京朝見過了,方好薦其大用。

那眾兄弟也都進來相見已了。

當日無話。

到了次日,柴榮在帥堂上大排筵席,請眾兄弟並趙普會飲,真的水陸俱陳,賓朋歡暢。

天交正午,只見門官慌慌忙忙跑上堂來,報稱禍事。

不爭因這禍事,有分教:劈遭淹沒之苦,釀成夢寐之災。

正是:

眼前赤子應遭劫,民上儲君用隱憂。

畢竟報的什麼禍事,且看下回便見。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