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徒步逾秦嶺,道阻勢逶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

飛龍全傳

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

詩曰:

徒步逾秦嶺,道阻勢逶迤。

聊為寂寞唱,慨彼陟岵詩。

宵風入我目,襟期可設施。

得遂凌雲志,豈使俗人欺。

一朝分剖後,甘自盡禮儀。

言旋雖雲樂,禦侮後當期。

話說杜二公聽了妻子這番言語,半晌不做一聲,心中想道:「原來王家門首打我的這個紅臉大漢,做夢也不知是我的外甥。

他打了我,倒來說謊,我母親怎知委曲?聽了一面之言,痛了外孫,先把媳婦拿來出氣;若然見我,決是動氣。」

遂又歎了一聲,叫道:「我那褚氏賢妻,你道我回來做甚?」

原來那母夜叉乃是本處一個富戶褚太公的女兒。

這太公單生一女,自幼專喜使槍弄棍,因是一愛一惜心甚,見他力大氣高,只得任他一性一子,不去禁戒。

後來杜二公聞知其名,親自上門求親。

太公見他英雄氣概,一口應承,行聘過門,成其姻眷。

這也是旗鼓相當,陰陽得所。

當下褚氏仍裝了怒容,答道:「我知道你回來做甚?」

杜二公道:「我若不說,你怎知其中備細?我今日下山,該是千家店上抹谷。

剛到王家門首,有一個紅臉大漢頂名出來,把我的法制狗肉吃盡,一心要尋我是非。

我怎肯容情?彼時與他爭打起來,誰知他武藝高強,力氣又大,我一時對他不過,反被他打了一頓。

你若不信,可看我的面目,卻也與你不相上下。

我一時氣悶,回到山寨調兵,指望前去捉他報仇,誰知是我的外甥。

他既打了我,為何又跑到母親跟前講這謊話?真是難纏。

不知母親在那裡?待我去訴訴冤屈。」

褚氏道:「婆婆痛惜外孫打壞,現今氣倒在房裡。」

杜二公聽說,只是搖頭歎氣,提了燈籠,來至母親房前,只見房門緊閉,寂靜無聲。

杜二公即忙高叫道:「母親,孩兒回來了,請母親開了房門,孩兒有話。」

太太在裡故意答道:「我知道你回來,誰要你進來見我?」

杜二公道:「母親,且開門,孩兒有樁屈事,特來告訴。」

太太道:「有什麼屈事?無非倚大欺小,打了外甥。

指望到我跟前,要我說情,只怕不穩。」

杜二公道:「母親休要聽他說謊,待孩兒把這始末根由,訴與母親知道,便見誰是誰非。」

遂把下山抹谷,至王家店吃打,從頭至尾,隔房門告訴了一遍。

太太道:「哎喲!我起初只道是母舅打了外甥,如今聽你說來,卻是外甥得罪了母舅,怪道這孩子跑到這裡,原來自知理虧,做此模樣。

我兒,你既然吃虧,看我做一娘一之面,恕了他罷,待他再到家來,我便叫他磕頭與你賠罪。」

杜二公道:「既是外甥,也就罷了。

怎麼他竟自去了?孩兒想起日前有個相面先生,名叫苗光義,到山上來看相,相到孩兒跟前,留下幾句言語,他說道:

『甥打舅兮即日見,趙家九五他登殿。

招兵買馬積糧儲,好與君王將功建。

這先生陰陽有准,推算無差,說的甥打母舅,今日果應其言。

以此看來,他日後必然大貴,我們外戚也是榮耀非常。

他既然上門,母親也該留住在此,怎就放他回去?」

太太聽了,大笑不止,開了房門,叫一聲:「吾兒,你既要見他,待做一娘一的趕他轉來,與你相見何如?」

杜二公道:「母親,你年老難行,怎的趕得他上?」

太太大笑道:「我兒,你真個要見他麼?遠不在千里,近只在目前。

若要見時,我便叫他出來便了。」

途命丫鬟去請趙公子出來相見。

丫鬟去不多時,只見匡胤走入房來,見了杜二公,倒身下拜,叫一聲:「母舅大人,愚甥一時橫行,得罪長上,今日至此,請母舅整治。」

杜二公見了。

慌把燈籠遞與丫鬟接了,用手扶起,道:「賢甥不必過謙,是我不明,以致甥舅齟齬。

今日相見,實出望外。」

遂命丫鬟張燈,便請太太、匡胤同至前堂。

此時堂上燈燭輝明,褚氏尚在等候,早見丫鬟送出酒席。

至親四口,同坐歡飲。

杜二公又叫丫鬟傳令出去,著眾嘍囉各歸山寨。

當時飲酒之間,杜二公把苗光義的詩詞,讀與匡胤聽了,說道:「看這先生,實有先見之明,諒賢甥日後必然大貴,愚母舅亦定叨光矣。」

匡胤道:「母舅為何聽術士之言?彼乃虛誕之詞,何足深信?」

杜二公道:「不然。

觀詞達理,遇事推情,吾非誤聽其言,實因他陰陽有准,才能信服。

況賢甥器宇不凡,定成大事。

望賢甥自一愛一,勿再多疑。」

正說之間,只見褚氏格的一聲笑道:「原來吾外甥有皇帝之分,卻也不枉了這一頓。」

杜二公聽了,不知就裡,便問其由。

褚氏道:「實不瞞你,我先領教了外甥一頓。」

太太接口,遂把桃園內的事情說了一遍。

杜二公道:「我夫婦二人,多已承教,足見賢甥英俊過人矣。」

於是四人重複歡飲,直至四更而罷。

杜二公遂命丫鬟收拾書房,請匡胤安歇。

次日清晨起來,飯畢,杜二公叫丫鬟請小一姐出來相見。

那褚氏已生一女,年方二七,名喚麗容,生得嬌一艷娉婷,端莊厚重,不似母親羅剎形容,粗蠢體段。

當時出來,與匡胤相見過了,即便回房。

匡胤心中甚加驚異。

過了一日,匡胤便欲告辭。

杜二公那裡肯放,說道:「賢甥,你我至親,本當盤桓多日,何必見外,急欲辭行?」

匡胤道:「甥兒並非見外,只恐安閒在此,空費歲月,因此欲往禪州訪友。

倘順便得遇苗先生,也要與他一敘。」

太太叫道:「我兒,你千山萬水來到此間,好不容易。

我見你這般豪傑,正在歡喜,怎麼就要分離?我那裡放心得下,好歹且過了年去,也不為遲。」

匡胤道:「姥姥,外孫本該從命,奈我拋親棄室,遠奔他鄉,只為避難逃災,出於無奈。

因想前日苗先生寄一柬帖與我,上面言語,已有幾件應驗,委實要去尋他,問問終身結局何如。

還有兩個契友,也在那裡,所以要去尋訪。

望姥姥不必苦留。」

太太道:「我兒,你既不肯住下,想去志已決,我也難以苦留,只是訪著了苗先生與那朋友,必須再來看看老身。」

匡胤道:「不須姥姥叮嚀,若有空閒,定然來望。

只是外孫的行李、馬匹等件,俱在王家店內,須望母舅差人取來為妙。」

杜二公見留不住,只得著人往王家店取齊物件,一面整備酒筵送行。

飲酒之間,匡胤執杯說道:「愚甥有幾句迂言,願當奉告,望母舅擇取。」

杜二公道:「賢甥有甚言語,便請即說。」

匡胤道:「甥聞良善者世所寶,強一暴者眾所棄。

母舅雖系綠林聚義,山寨生涯,然須保善鋤強,不愧英雄本色。

這抹谷營生,斷然莫做;替天行道,乃是良謀。

但當聚兵積餉,以待天時,若得皇詔招安,便可建功立業,名垂竹帛,榮耀多多矣。

愚甥越分僭言,望母舅勿罪。」

杜二公聽了這等言語,心中大喜道:「賢甥金玉之言,愚母舅頓開茅塞,從此改過自新,當歸正道。

但賢甥此去,若得空閒,便望再圖會晤。」

匡胤允諾。

須臾席散,早見王家店去的人,已把行李刀馬俱各取來交割。

匡胤把行車兵器捎在馬上,已畢,便來拜別。

那太太與杜二公、褚氏多來相送。

杜二公手執兩封銀子,送與匡胤為路費之用。

匡胤並不推辭,即便拜謝,別了各位,上了征鞍,灑淚而去。

正是:

從此雁音西嶺去,他年鳳詔自東來。

自此,杜二公聽了匡胤之言,與那二位好漢商酌,將平日號令改換一新:凡過往客商,秋毫無犯,賢良方正,資助盤纏;若遇污吏貪一官,土豪勢惡,劫上山去,盡行誅戮,資財入庫,給賞兵需。

因此山寨十分興旺,那四下居民盡皆感德,安居樂業,稱頌不休。

這裡山寨之事,按下不提。

單說匡胤別了杜二公,離了千家店,策馬而行,非止一日,來到一個去處,望見前面有座城池。

縱馬而行,來到城門下,舉眼觀看,只見上面鐫著「五索州」三字。

匡胤暗想道:「我記得苗光義的柬帖上,說是五索州莫入,今日至此,不意果有這城名。

吾如今依著他言語,不如繞城往別處去罷。」

才要轉身,忽又想道:「我如今往別處去了,倘苗先生仍在城中開館,卻不當面錯過,失了機緣,枉費這一番心志?不如且進城去,或者遇著,也未可知。」

主意已定,拍馬進城,只見滿街上大小鋪戶,買賣興旺,真是人煙湊集,十分鬧熱。

匡胤信馬由韁,來至十字街頭,只見中間搭著一座高台,眾人四面圍繞,各各翹首觀看。

卻是彼處的風俗,神誕佳辰,那百姓們湊份兒敬神演戲。

匡胤收住了馬,就在旁邊停駒觀看。

那台上鑼鼓喧天,吶喊震野,正演那出《隋唐傳》的故事,乃是單雄信追趕李世民。

當時那台上單雄信狂叫如雷,一精一神抖擻,追趕秦王。

追得正在危急之際,把個匡胤急得心慌意亂,想道:「怎麼不見尉遲恭出來救駕?若再遲了,可不把個創立天下的皇帝,被他拿住了麼?有了,待我搭救了他罷。」

遂把馬三鐵送的神插弓拔一出,搭上了連珠箭,拽滿弓弦,嗖的一箭射去,正中在單雄信左胯上。

只見那單雄信翻身撲倒在台板上,滾了幾滾,便不動了。

那台上的人盡都慌了,登時住了鑼鼓,往下一看,一齊亂叫道:「不好了,台底下有個騎馬的紅臉醉漢,射死人了,快些拿住!」下邊看的眾人,也多亂嚷道:「果然他手內還拿著弓箭,騎著紅馬,不可放他走了。」

發聲喊,把匡胤圍住。

內中有個姓解的,名喚解保,乃是五索州的一團一練長,原是韓通的徒弟,當時在大名府也曾會過匡胤,今日見面,分外眼清,遂乘馬上前,大聲叫道:「爾等百姓休要放走了他,這就是殺死御樂的趙匡胤,現今奉旨畫影圖形的拿捉,不想今日自投羅網。

爾等須要拿住,好去請功受賞。」

那解保手下有四個徒弟,五百一團一練民兵,都在台下看戲,聽了這聲分付,一個個摩拳擦掌,奮勇爭先,發喊圍裹將來,把匡胤圍在中間,一齊攻擊。

但見:

內外重重千萬人,四圍困住布煙塵。

長槍只望咽喉刺,短棍齊鑽助下騰。

哨棒朴刀相奮武,撓鉤套索盡飛掄。

同心並膽盤旋繞,希望功成不世存。

匡胤見了,全無懼怕,掄開九耳八環刀,四面招架,轉折騰挪,上護其身,下護其馬,毫無滲漏之處,只是四下人多,一時衝突不出。

那解保看見匡胤這等勇一猛,恐他殺出重圍,被他逃走,遂叫四個徒弟去把四門緊閉,各備器械,端整捉人。

這裡督令民兵,用心攻殺。

匡胤招架了多時,望那兵少處砍倒了數人,乘勢殺出,衝開血路,拍馬正向南面走來。

至城門邊,只見城門緊閉、正欲上前砍門闖出,忽被解保的二徒弟叫做江弔客,瞧見匡胤要來闖門,連叫軍士把城磚拋下去,一塊正打在匡胤頂門、吃了一驚。

才要轉身,不防又是一塊飛將下來,卻打在青纏巾上,從耳邊擦了下去。

匡胤慌了,說聲:「不好!」急把刀撥回時,上面又是一塊打來,幾乎打落下馬。

心下著驚,竟望東門而來。

將至城前砍鎖,早驚動瞭解保的大徒弟叫做鄧喪門,他在城上瞭望,看見匡胤欲來砍門,急令軍士把城樓上筒瓦掀下來亂打,一塊正從匡胤耳門上蹭過。

匡胤大驚不迭,抬頭正看,只聽得一聲響處,又是一塊鍋瓦打來,卻好打在那赤兔馬的頭上,那馬負痛,嘶嚦嚦一聲叫,掉回頭,順著一條小巷裡竄將進去,幾乎把匡胤掀下馬來。

匡胤見東南二門多無好勢,諒難出去,只得投正北而走。

來至北門,只見城門也是緊閉,思量要斬關而出。

怎當得城樓上有解保的第三個徒弟叫做史黃幡在此把守,他見了匡胤,即忙分付眾人:「拿了炮石,快快打下。」

說聲未了,只聽得上面嗖的一聲響,那個炮石正望著匡胤的面門打來。

匡胤急往後一閃,幾乎打著,那炮石就掉在地下,把塵土捲得亂滾。

匡胤見有整備,不敢前行,帶轉了赤兔馬,復望西門而來。

正走之間,只見街北裡一座廟宇,門前立著一位老者,見了匡胤,將身跪下,口內說些言語。

有分教:役鬼驅神,再睹明良來護衛;披星戴月,重逢手足話晨昏。

正是:

滿目干戈誰抵敵,遍腔憂憤孰捫談。

不知老者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