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全傳》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掃盡浮翳世路清,行人相喚話衷情天星本是文明質,地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飛龍全傳》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

飛龍全傳

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

詩曰:

掃盡浮翳世路清,行人相喚話衷情

天星本是文明質,地界偏來指點靈。

風景有殊多阻隔,山林無路被佔侵。

神威到處烽煙息,萬世猶令仰德欽。

話說趙匡胤因與趙員外一言不合,激怒出門,氣憤而行,錯過了宿頭,感得京一娘一陰靈兒執燈相送,因此又行了一一夜。

不期一精一神困憊,路逢古廟,將息了一日。

至夜二更,果見廟有妖蛇,當時舉動了神煞棍棒,大喝一聲,望著蛇頭便打。

那蛇看見匡胤打來,便昂起頭兒,一躥躲過,就望匡胤撲來,匡胤躲過,卻撲個空。

匡胤提起棍棒,正要打下,只見那蛇盤動身軀,驀將尾兒望匡胤鞭將過來,卻鞭不著。

那蛇也便心慌,仍復昂起這斗大的頭兒,直撲將來。

匡胤亂把身一閃,乘勢將棍一攪,不端不正,正中在七寸之間,那蛇痛極,已是半死。

匡胤因黑夜微明,看不親切,只把棍棒一陣亂打,只打得不見動彈,然後住手。

復又坐在板上,打盹片時,不覺村雞三唱,日色初升。

匡胤醒來,將妖蛇一看,委的長大,甚是怕人。

遂向壁上留詩四句云:

遍走關西數座州,妖蛇為害幾春秋。

神前棒落一精一神散,從此行人不用愁。

題罷,將神煞棍棒復為鸞帶,束在腰間,背上行李,離了廟祠,望前行走。

這日正行之間,只見前面有所高大宅子,門首坐著一個老者,鬢髮蒼蒼,往來觀望,見了匡胤,離座欠身,滿面堆笑道:「君子,權且請留貴步,到舍下奉茶。」

匡胤見是老者相留,不好違他,只得同進大門,至廳上放下包裹,敘禮坐下。

安童獻上茶果,彼此飲畢。

匡胤開言問道:「老丈素未相識,今日見召,敢問有何見教?」

那老者口稱一聲:「君子,老漢姓王,今交六十八歲,薄有些祖業莊子,這裡凍青莊人人稱我百萬。

空有田園,吃虧了老年無子。

為此往寺裡燒香許願,求子傳宗,五十六歲上,才得生了一子,老漢以為大幸,可望承桃。

誰知命薄,只得了一個殘疾之兒,直至如今長了一十三歲,卻原來是個啞巴兒,並不會說話。

老漢日夜心焦,無有法治。

因於兩月之前,有個算命的先生在此經過,老漢請他推算啞兒。

那先生姓苗,名光義,卻也算得古怪,他說:『啞巴兒,啞巴兒,今日不開口,他年宰相做公侯。

』叫我今年今月今日今時,在此等候一位紅面君子,他善治啞巴,可使能言。

所以老漢誠心在此奉候,不想果應其言,遇著君子。

若能治得小兒能言,老漢情願平分家業,決不食言。」

匡胤聽言,心下暗想道:「這苗光義雖然言言有准,句句皆靈,只這一樁事情,便是荒唐無據了,世間諸病有醫,那見啞巴兒也可治得?況我又不知治法如何,怎的把這擔兒卸在我身上?我如今若說不會,卻又辜負了這老者一片誠心;不如將計就計,且含糊應他,哄過了此時,離了這裡,管他會說不會說?」

主意定了,開言答道:「這啞巴兒在下雖然會治,只看各人的造化何如,能言不能言,乃系定數,不可勉強。

可請令郎出來一看,便知端的。」

旁邊站著一個安童,即忙應道:「我家小相公正在書房內攻書哩。」

匡胤道:「既是啞巴,怎麼會得攻書?」

安童道:「別人是唸書,我家這小相公乃是悟書,雖則整日不離書本,只好空作想,應個名兒,叫他怎樣好讀?」

那員外喝道:「狗才!誰要你多講?快去領小相公出來,好求這位君子醫治。」

安童應聲去了。

去不多時,把啞巴兒領至廳前,朝上施禮,站立旁邊。

匡胤舉眼看他,但見:

頭戴束髮包巾,齊眉垂發;身著大紅道服,滿繡寒梅。

襯衣鮮艷是松花,護領盤旋乃白色。

齒白唇紅,面如滿月非凡相;眉清目秀,鼻如懸膽有規模。

匡胤看了,心下想道:「這樣一個好孩子,生得大有福相,可惜是個啞巴兒。

他既然出來,待我胡念幾句,打發他進去,我便辭了,管他則甚?」

遂問道:「令郎可有名麼?」

員外道:「他學名叫做王曾。」

匡胤道:「我這個治法,只看各人的虔心:虔心若至,登時會言;若虔心不至,要等三年。」

員外道:「老漢的虔心無所不至,只把他治得講出話來,就是老漢的萬幸了。」

匡胤即便用手把啞巴兒一指,口中念道:

「王曾又王曾,聰明伶俐人。

今日遇了我,說話賽銅鈴。」

匡胤只當戲詞,權為搪塞之意,那知金口玉言,好不應驗,話才說完,只見王曾將身跪倒,口吐言詞,甚覺清亮,說道:「多謝指教,小子得開矇混矣。」

說罷,立起身來,又望著匡胤嘻嘻的笑了一聲,竟往裡邊去了。

看官不知,王曾原是文星降世,數定如此。

後來太祖得了天下,王曾得中三元。

至太宗御極之時,做了當朝宰相,輔佐朝廷,調和鼎鼐。

此是後話,不提。

只說匡胤當時說了幾句言語,果見王曾開口起來,連自己也都不信。

著實駭異。

那員外在旁,見兒子說得出話,心中大喜,驚異如狂,上前拜謝道:「感蒙君子神術高妙,治好了小兒。

老漢有言在先,願把傢俬平分,就請君子收納。」

匡胤道:「老丈不必費心,令郎開口能言,一則是他天資固有,二則老丈世代積德之故,在下何能,敢行冒賜?」

說罷,就要告別。

員外怎肯放行,一把手執住,復請坐下。

遂又問道:「適才尚未拜問,不知君子尊姓大名,府居何處?」

匡胤答道:「在下汴梁人氏,父親趙弘殷,官居都指揮之職。

在下名喚匡胤,字元朗。」

員外道:「原來是位貴公子,老漢多有失敬,幸勿見罪。

但公子既然恁般廉介,不受老漢微資,萬望屈駕在捨,盤桓數月,少盡老漢一點之心,然後行程,望勿再卻。」

匡胤不好拂情,只得住下,每日款待,豐盛異常,趨附之情,自不必說。

時當秋末冬初,員外見匡胤寒衣未備,即忙分付家人叫了裁縫,做了幾套一上好整潔的棉衣,送與匡胤御寒加減。

其時就有村莊上的好事之人,你我相傳,聲聞遠近,都說王員外家來了一位會治啞巴的神仙,委實靈異,憑你說話不出的,一經他神治,便會開談。

登時哄動了許多愚夫愚婦,不論著遠著近,是女是男,如鴉群蜂擁的一般,來到凍青莊上,就把王員外家的大門一團一團一圍住,一齊喧嚷起來,聲聲要請神仙出來,醫治啞巴。

當有莊丁進內通報。

匡胤只得出來道:「列位休得羅皂。

你們來得已不湊巧,我這治法本有定則,一年只治得一個。

若是有緣,明年再來相會。」

眾人聽說,一齊亂嚷道:「你只認有錢的,就肯醫治;我們窮人到此,就這等嫌貧憎苦,不肯好好兒醫治。

同是一樣的人兒,卻兩般看待,理說不去,情上難容。」

這個說著,那個就拾泥土亂丟;那個喧鬧,這個就把磚塊亂打。

一時間鬧得匡胤無主,只得往內就跑,緊緊的把大門閉上,也顧不得告辭員外,背了行李包裹,叫莊丁領路,悄悄出了後門,往前徑走。

又來到一個村莊,地名桃花莊,有座酒鋪開在那裡,走將進去,叫店家取酒來飲。

方才坐下,只見一個行客慌慌忙忙奔進店來,把桌子一拍,亂叫道:「打酒來,打酒來!不論熱的冷的,只吃一壺,助助興頭,好去看打擂台。」

那店家慌忙取將酒來,擺在桌上。

那人篩來便吃。

匡胤聽說「打擂台」三字,即忙問道:「請問朋友,這個擂台是何人所立?不知在於何處?」

那人一面喝酒,一面答道:「這座擂台,就立在這裡桃花莊西首,乃是桃花山上的三個大王所立。」

匡胤道:「那大王叫甚名字?他的武藝如何?」

那人道:「這山上的三個大王,乃是一母所生的,大大王名喚宋金清,二大王宋金洪,三大王宋金輝。

還有一個妹一子,叫做宋金花,一般的本事高強,武藝出眾。

聚齊了許多好漢,住這山上,做那英雄事業,霸踞一方,無人敢犯。

因此在山下擺設擂台,每逢三六九之期,輪流下山,上台比武。

那台上擺著許多金銀做彩:若是有人上台打他一拳,贏他一錠金元寶,踢他一腳,贏他一個銀元寶;若是輸了,給他十倍。

每每裡只有輸於他的,再不見有人贏得。

今日輪該大大王上台,所以要去觀看。」

說罷,會了錢,出店而去。

匡胤聽了,一時心一癢,也只吃了一壺,還了錢,出門往西而來。

走不多路,只見那邊有一座擂台,四圍觀看的人如山似海,甚是鬧熱。

只見那台上立著一條好漢,扎束得十分齊整,正在上面耀武揚威,對著下邊說道:「你們眾人中,可有有本事的麼?便請上來會俺,贏得俺時,金銀相送。

怕給十倍的,休得上台出醜。」

話未了,早見匡胤分開眾人,一個飛腳,跳上台來,大喝一聲:「小輩休得誇口,俺來也!」只這一聲,把宋金清唬了一跳,瞇著眼把匡胤一看,暗道:「好個紅臉漢子!」便道:「你這紅臉大漢,敢是要與俺比手麼?」

匡胤叫道:「宋金清,聞得你大有本領,故此俺特備十倍金銀,前來會你。」

說罷,放下包裹,脫一去了袍服,擺了兩個架兒。

那宋金清大怒道:「紅臉賊,怎敢道俺名字?」

照著腿就是一腳。

匡胤將身一閃,卻踢個空,就勢打個反背。

宋金清用個泰山壓一卵一勢,望著匡胤打來。

匡胤把身一子一迎,故意失腳一滑,撲通的躺在台埃。

宋金清心中大喜,便使個餓虎撲食勢來抓匡胤。

匡胤見他來得兇猛,就使個喜鵲登枝,將雙足對著宋金清的胸膛,用力一登,早把宋金清踢倒。

即忙跳起身來,上前擒住,雙手拿住了宋金清的兩一腿,提將起來,只一扯,把宋金清的糞門劈開到小肚上,活活的分為兩半,望台下丟一了下來。

那台下有十二個徒弟,百十個嘍囉,大喊道:「休叫走了紅臉賊,快些拿住,與大大王報仇!」說罷,一齊舉動槍刀,圍住了擂台,喊聲如雷,亂箭齊發。

匡胤見勢頭不好,又沒避身之處,心中著慌,舍下了行李袍帶,跳下台來,赤手搶拳,打開一條活路,往南疾走如飛。

正是:

撒手劈開生死路,翻身跳出是非門。

匡胤正走之間,後面喊聲大舉,追趕上來,看看將近。

怎奈寡不敵眾,難與爭鋒,只是望前飛奔。

正在危急之際,忽然布起一陣黑霧,迷天暗地,掩石遮林。

那嘍囉失了路徑,又不見了匡胤,只得回轉桃花山報信去了。

匡胤見大霧退了賊兵,心下稍定,慌忙奔趕前途。

當時來至一山,正在行程,驀地裡刮起一陣大風,十分利害。

風過處,忽聽呼的一聲,跳出一隻斑斕猛虎,張牙舞爪,擺尾搖頭,望著匡胤便撲。

匡胤側身躲過。

那虎撲了個空,轉身復又跳將過來。

匡胤跳過一邊,說聲:「不好!前有猛虎膽路,後有喊寇來追,我命今番休矣!」正說著,那虎又把身兒掉轉過來。

匡胤一時慌了,不將拳去抵敵,只把眼兒往後一望,只見路旁有株大樹,邁步上前,扳住了樹身,爬將上去,坐在枝上,權為躲避。

那虎卻又作怪,見匡胤走了上去,跳將起來,也便坐在樹下,把嘴向著那樹根兒,只管去啃,看看的啃去了一半,那上面的樹枝兒就不住的搖晃起來。

此時匡胤心中好不著急,說聲:「不好!這孽畜把樹啃去半邊,掉將下去,不是跌死,就是落在他口裡。」

心中一急,衝破泥丸,現出一條真龍,在空中升騰旋繞。

正是: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才退賊兵,又逢虎厄。

不說匡胤有難。

且說這座高山,名為困龍山。

山上有一座古寺,名為蟄龍寺。

那當家長老,法名曇雲,本是殘唐時的大將馬三鐵,曾做潼關總兵,後來棄職修行,住居此寺。

寺中有五百名上堂僧眾,個個拳棒一精一通,都聽長老法紀。

這日有兩個僧人要往澗中取水,走出山門,忽見樹林邊坐著一隻猛虎,擋住去路,連忙跑進寺中,至禪堂報知長老。

那曇雲長老罵道:「這孽畜怎不在深山養靜,擅敢擾害生靈?」

分付徒弟們:「跟我前去走走。」

說罷,立起身來,取了一隻鐵胎弓,三枝連珠箭,領著大眾,出了山門,立在階沿石上觀看。

果見那樹林邊一隻大蟲,在那裡哈樹,又見半空中現著一條赤須火龍。

長老看了,微微冷笑道:「我這寺門乃清靜之地,豈容這兩個孽畜在此作耗?」

左手彎弓,右手搭箭,正要射去,旁有一個徒弟叫道:「師父且慢。

那樹枝上還坐著一人,這龍就是他頭上現出來的,想必是個妖怪。」

長老聽了,定睛一看,果見一人在樹枝上坐著,心中想道:「必定這人遇著這虎,怕傷一性一命,因此爬在樹上,暫且躲避,等候人來救他。

如今猛虎啃樹,他心下豈不著慌?一時害怕,故此迸開頂門,現出此物。

此人有此奇征,日後福分不小,待我出家人救他一命。」

正是:

收起降龍意,又生伏虎心。

長老執定了弓箭,對著猛虎,正待放去,眾僧齊聲道:「師父不可。」

長老道:「我要射虎救人,爾等緣何又說不可?」

眾僧道:「師父,我們佛家弟子,慈悲為本,方便為心。

方才既不射龍,如今卻要傷虎,放了一個,害了一個,豈無偏見之心?」

長老道:「依你們便怎樣?」

眾僧道:「若依弟子們主意,且把大蟲轟去,救了樹上的人,兩下都不喪命,這便是慈悲之心了。」

長老道:「說得有理。」

放下了弓箭,就叫眾僧上前轟去大蟲。

那眾僧齊聲吶喊,共力驅除,指望大蟲跑了去。

誰知他任你呼喝,只是不睬。

長老道:「爾等退後,待我分付於他。」

遂大聲喝道:「你這孽障,此地乃清淨法門,誰許你在此作耗?若不快走,叫你目下就要傾命。」

長老方才說完,那虎立起身來,望著長老看了一看,抖抖一毛一,竟是望深林裡去了。

眾僧誇獎道:「終是師父法力無邊,只幾句法語,就叫這畜生去了。」

那長老見虎已去,望上叫道:「樹上君子,那大蟲已去遠了,你要放心下來。」

此時匡胤被虎唬慌,真元出現,正在閉目凝思,待其天命,故此眾人喧鬧,不曾相聞。

及至長老到樹邊叫喚數聲,一如醍醐灌頂,便爾元神歸竅,清晰如初。

開眼一看,果然猛虎已去,看見許多僧人,立在下邊,方才放心溜下樹來。

仔細一看,見那為首的老和尚生得清奇古怪,老耄雄偉;以下僧人,盡多壯麗。

但見那老和尚:

雙眉似雪,兩鬢如霜。

面猶蟹殼,猙獰不亞揭波那;目若朗星,潤澤無殊阿羅漢。

毗盧帽整齊抹額,貌端端顯得佛相莊嚴;紅袈裟周正披身,氣昂昂露出英風凜冽。

兩下門徒齊擁護,一如捧月眾星辰。

匡胤見長老這等丰神,不住的暗暗喝彩。

那長老也把匡胤細觀,見他面貌神威,隱隱君王之相;身材厚重,堂堂帝主之容。

心下也是暗喜,滿面堆笑,開言問道:「不知君子尊姓大名,仙鄉何處?今日到此,有何貴幹?」

匡胤答道:「承長老下問,在下家住汴京,乃殿前都指揮趙弘殷之子,名叫匡胤,表字元朗。

因到關西投親,路過桃花山,見有強人賣弄,因一時不平,擂台力劈宋金清。

不期他手下人多,一時難以抵敵,得便逃走。

來到寶山,又遇了猛虎,所以權在樹上躲避片時。

正在危急,幸得長老相救,此乃死裡逃生,皆出長老大德。」

那長老聽說,滿心歡喜,說道:「原來就是趙公子,失敬了,請到裡面講話。」

把手一拱,接進了匡胤,將山門閉上。

彼此來至禪堂,敘禮、送茶已畢,匡胤問道:「請問長老法名,俗家何處?乞道其詳。」

長老道:「老僧法名曇雲,又名佛瑞。

俗姓馬,名三鐵。

殘唐時曾為潼關總兵,與令尊有一面之交。

後來因見國事日非,天心已去,棄職歸家,來至此處,出家修心養一性一,遠避俗緣。

方才打死的宋金清,乃是桃花山的大王,本寺的施主。

公子一時豪舉,力劈此人,惹下滔天大禍。

他還有二個兄弟,有萬夫之勇;一個妹一子,有妖法之能;手下有許多徒弟,五千嘍兵。

方才沒有趕上,一定回山報信。

他兄妹三人聞知大王被害,必來報仇。

只是眾寡不敵,如何是好?」

匡胤聽了大驚,心中想道:「我指望避禍,如今倒自投羅網了,原來他與賊人一一黨一,故此哄我進來,就把山門緊閉,心懷不測,必有鬼謀。

我欲待打出山門,去尋生路,看這和尚年紀雖老,豪氣尚存,況有眾僧幫助,怎得出門?若待坐觀動靜,時刻提防,亦非自全之策。」

左思右想,一籌莫展。

忽又想道:「我如今誤入他門,料難出去,不如用一苦肉計,看他意向若何。」

便道:「長老,那大王既是寶剎的施主,在下至此,諒無得生。

可將我綁去,送上山寨,一則遂了他報仇之心,二則也見得長老的無量功德。

望即施行,莫須故緩。」

那長老聽了,笑容可掬,說道:「公子,你不必多心,休疑老僧有甚歹意。

那宋家弟兄雖是我寺中施主,卻非心願,因老僧賤名難犯,故假佈施之名,暗裡結交。

老僧久欲驅除,因是無釁可乘,且獨力難以大舉,故得養成銳氣,以至於今。

況貧僧與令尊有一面之交,焉肯把公子獻與賊人?我想他此來,必定先到寺中搜檢,不如將計就計,我與公子併力同心,結果了這伙一毛一賊,與地方除其大害,這才是無遮無量,絕大的功德。」

匡胤道:「長老果有此心,還是戲語?」

長老道:「老僧並不虛言,公子勿疑。」

匡胤道:「長老有此盛德,不知計將安出?乞道其詳,以釋愚懷。」

那長老用手一指,說出這個計來,有分教:僧俗同心,蟄龍寺中頃刻一屍一橫血濺;兄妹報怨,桃花山上登時瓦解冰消。

正是:

共歎榮枯誠異日,堪悲今古盡同灰。

畢竟長老說出甚麼計策,且看下回自見分明。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飛龍全傳
第一回 苗訓設相遇真龍 匡胤游春騎泥馬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慇勤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五回 趙匡胤救假書生 張桂英配真命主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十四回 為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六回 史魁送柬識真主 匡胤宿廟遇邪魑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十八回 賣華山千秋留跡 送京娘萬世英名第十九回 匡胤正色拒非詞 京娘陰送酬大德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台第二十一回 馬長老雙定奇謀 趙大郎連誅賊寇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二十八回 鄭恩無心擒獵鳥 天祿有意搶龍駒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三十一回 郭元帥禪郡興兵 高懷德滑州鏖戰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捨求賢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四十一回 苗訓斷數決魚龍 匡胤憐才作媒妁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眾歸款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四十七回 劉崇兵困潞州城 懷德勇取先鋒印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五十一回 馮益鼓兵救高將 楊業決水淹周師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蕊州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