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大全
硃砂的功效與作用
硃砂-原態
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主產湖南、貴州、四川、廣西、雲南等地,以產於古之辰州(今湖南沅陵)者為道地藥材。
採挖後,選取純淨者,用磁鐵吸淨含鐵的雜質,再用水淘去雜石和泥沙,照水飛法研成極細粉末,晾乾或40℃以下乾燥。
【藥一性一】甘,微寒。
有毒。
歸心經。
【功效】清心鎮驚,安神解毒。
【應用】
1.心神不寧,心悸,失眠。
本品甘寒質重,寒能降火,重可鎮怯,專入心經,既可重鎮安神,又能清心安神,為鎮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藥。
可治心火亢盛,內擾神明之心神不寧、驚悸怔忡、煩躁不眠者,宜與黃連、梔子、磁石、麥冬等合用,以增強清心安神之效;若與當歸、生地黃、炙甘草等同用,可治心火亢盛,一陰一血不足之失眠多夢、驚悸怔忡、心中煩熱,如硃砂安神丸(《內外傷辨惑論》);一陰一血虛者,還可與酸棗仁、柏子仁、當歸等配伍。
2.驚風,癲癇。
本品質重而鎮,略有鎮驚止痙之功。
故可用治一溫一熱病,熱入心包或痰熱內閉所致的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厥一抽一搐者,常與牛黃、麝香等開竅、息風藥同用,如安宮牛黃丸(《一溫一病條辨》);如治小兒驚風,又常與牛黃、全蠍、鉤籐配伍,如牛黃散(《證治準繩》);用治癲癇卒昏一抽一搐,常與磁石同用,如磁朱丸(《千金方》);若小兒癲癇,可與雄黃、珍珠等藥研細末為丸服,如五色丸(《小兒藥證直訣》)。
3.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本品一性一寒,不論內服、外用,均有清熱解毒作用,用治瘡瘍腫毒,常與雄黃、山慈菇、大戟等同用,如太乙紫金錠(《外科正宗》);若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可配冰片、硼砂外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
【用法用量】內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劑。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內服不可過量或持續服用,孕婦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
入藥只宜生用,忌火鍛。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養一精一神,安魂魄,益氣明目。」
2.《本草綱目》:「治驚癇,解胎毒痘毒,驅邪瘧」
3.《本草從新》:「瀉心經邪熱,鎮心定驚,……解毒,定癲狂。」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成分為硫化汞(HgS),含量不少於96%。
此外,含鉛、鋇、鎂、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及雄黃、磷灰石、瀝青質、氧化鐵等雜質。
2.藥理作用:硃砂能降低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一性一,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抗心律失常作用,外用有抑制和殺滅細菌、寄生蟲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據報道,用磁朱丸配合小劑量冬眠靈(一精一神疾病(北京醫學,1981,2:10);用磁朱丸治療老年白內障有顯著療效(中華眼科雜誌,1957,1:1);用硃砂30g,法半夏15g,丁香、生甘草各6g,冰片0.6g,製成散劑,治療神經一性一嘔吐屬熱、屬實證者,獲良好效果(一江一蘇中醫雜誌,1982,2:30)。
另有用硃砂等治療心律失常、病毒一性一心肌炎、小兒夜啼、牙痛、口腔炎等。
4.不一良反應:硃砂為無機汞化合物,汞與人一體蛋白質中巰基有特別的親和力,高濃度時,可抑制多種酶的活一性一,使代謝發生障礙,直接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急一性一中毒的症狀表現為尿少或尿閉、浮腫、甚至昏迷一抽一搐、血壓下降或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慢一性一中毒者口有金屬味、流涎增多、口腔粘一膜充一血、潰瘍、牙齦腫痛、出一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手指或全身肌肉震顫、腎臟損害可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硃砂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長期大劑量口服引起蓄積中毒;二是掛衣入煎劑時,因其不溶於水而沉附於煎器底部,經長時間受熱發生化學反應,可析出汞及其他有毒物質,增加毒一性一。
所以必須控制劑量、中病即止。
服藥期間,應避免與含甲基結構的藥物(如茶鹼、心得安等)以及含溴、碘的物質(如溴化物、碘化物、巴氏合劑、三溴合劑、海藻、海帶等)同服。
並避免高脂飲食或飲酒,合理用一藥,以保證用一藥安全。
硃砂中毒的早期可催吐,並給予解毒劑。
嚴重者,可對症處理。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