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病理學合參卷 九、頭痛:大凡實證多新得,輕則眩暈(溫病多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止園醫話》病理學合參卷 九、頭痛

止園醫話

病理學合參卷 九、頭痛

頭痛、眩暈、神昏、譫語此種病象,更須分別虛證、實證論治,不可含混。

大凡實證多新得,輕則眩暈(溫病多有),重則頭痛(溫病、傷寒,凡熱性病初作,多有此症。

所謂表證,宜用發散藥,然溫病逆傳已危,絕無表邪,而頭奇痛者更多,此時萬不可誤認仍有表證在也。

)再重(邪已入內)則神昏、譫語、發狂,此蓋由於腦神經受侵襲(瞄膜炎、腦充血均有頭痛。

),在中醫則責之心包絡受邪(不屬於表證矣),熱邪膠滯膻中(邪入心包血分,亦有似表證之極重頭痛、頭昏,但不惡寒,而嘔吐極甚,醫者應參看其他症象認定之。

)。

此症在溫熱病中,最易誤治,率因醫者僅知內熱二宇(雖此不能謂之誤認,然一味清解或攻下。

大便愈下,上熱愈結,津液因熱耗與攻下而益傷,陡變驚厥角弓反張、鼻干目吊、上竄無淚,或四肢厥逆、狂躁煩悶、胸高氣促、嘔逆、精神昏迷,粗工見此症狀,認為結胸,與以小陷胸湯,是謂無的放矢。

更或大加攻下,與以承氣湯,是謂攻伐無過,蓋邪不在腸胃,愈瀉愈危,下愈虛,上愈實,醫藥殺人,即在於此。

余對此症,不厭反覆叮嚀,必使學者深識此症為(內閉)邪熱在上,邪入膻中,邪在血分,如非大便燥或熱結旁流,此症不但不可僅僅調胃,更不可魯莽攻下,致誤人命,戒之戒之。

)而不能分清熱在何處。

用藥初則清涼,繼則甘寒,繼則苦降(此三法非無效者,但至內閉之候,無濟於事矣。

),三法既施,束手無策矣。

(西藥對於內閉險症,絕對無效,不必試用。

)茲將余治溫病試驗所得,有效方法,詳列於下,以備參考。

(此由論頭痛、.眩暈、神昏、譫語等病理,連類而及,閱者勿以為不倫也。

1初得溫病,咳嗽、頭痛、嘔吐、身酸或痛,舌白苔或無苔,脈或浮洪,身熱或微惡寒,治宜注重上焦(肺經)類以輕清之品,開發肺氣。

例如連翹、雙花、菊花、桑葉、綠豆皮、竹葉、貝母、荊芥、防風、薄荷、蘇葉等(此後四味,初得有外寒束縛,頭痛、身痛或惡寒者,方可加入。

溫病忌汗四字,須活看,不必拘泥。

)治之為宜。

2溫病稍久,邪不得解,口渴煩悶嘔吐,舌苔黃絳,小便赤短,大便或燥或瀉極臭之稀糞,身熱,頭暈頭痛(此時頭痛,萬不可認為表證)脈沉數洪實甚則或反沉小(四肢厥逆詠多沉小兒拍宜注重胃中實熱,酌加苦寒方可,若仍盡用輕清之品,病重藥輕,無濟於事,必兼用川連、石菖蒲、桑皮、瓜蔞或石膏、黃芩、梔子、郁金等(西醫謂石膏毫無效用,盲從者即置之弗用,可再細心試驗,即知余列此味,非率而操觚者),橘紅、陳皮、大黃(余於此症,喜熟軍,以溫病病在上焦,不宜大下,故稍用熟軍亦有大效,過下之弊,往往演成內閉外脫之險症,又不可不慎也)等藥。

此外再以病之情狀加入清輕芳香、清熱解毒之品,率多奇效。

(參看醫驗)

3溫病七、八日後,失治,熱邪逆傳入膻中,實為危候。

(溫病初起不難治癒,入此階段殺人極速,中醫奧妙即在此處,起死回生其效如神。

惜學者臨症茫然,不易臻此境也。

)此時病者,並不能指定何處痛苦,所最著者,精神昏迷,嘔逆更甚,頭痛、頭暈、無汗(絕非表證),或自汗,四肢厥逆,(若系多日不大便,小便赤短,潮熱,亦可稍用瀉藥,大便不結不腹痛者勿用。

目瞑,鼻干無涕淚,身體發痙,狂躁,胸高氣促,(小兒誤服瀉藥,尤多此現象,非陷胸症也。

)甚則角弓反張。

若用瀉藥太過,下愈通,上愈實(渚竅將閉),醫者須認定此症,即系邪閉膻中。

無形、無質,膠滯鬱結既不在胃腑,亦不在腸,屢用攻下,是速其死也,此時惟一治法,即在以芳香上宣諸竅(石菖蒲、郁金、金銀花、連翹、石斛等類,再佐以其他清熱解毒之藥),此時犀角一味,為必不可少之品(此藥最昂貴,必要時匆惜也),至寶丹、紫雪丹,更為有效(此藥開竅最速),神昏發痙之候,速以此類藥救之,再參以滋陰藥,例如生地、元參、麥冬,及以上芳香諸品,大劑(若嘔逆太甚,可分數次服)緩緩與服(能一次服更佳,可一日兩劑。

),強半有生望也(此症稍延時日,多致不救。

)。

久病亦有實證,例如胃潰瘍症,率多經年累月,吾人讀書要靈活,不可拘泥,胃脘痛一症,最要與心痛詳辨,凡心口痛,而無吞酸、便秘、食後脹悶、嘔吐嘈雜等等胃病現症者,多系心痛(絞心症、心炎等),宜以西藥(中藥無效)治療,凡心口絞痛、氣短,一經勞動涼風,立時痛起,喘促不能起立,痛時上連胸背(間有吐白沫一二次者)者,皆心痛危症,死期近矣,不可認為胃痛也(心痛一症,中醫往往不易認識,故附識於此)。

以上因論神昏譫語,連類及於溫病,又特舉出溫病內閉之危症,以告學者。

此段文字應與前論大熱似寒一節對照,自不致有誤認。

蓋大熱似寒之危症,是上關下格。

(即腸胃熱滯,上下不通氣,因而內外不通氣,是有形之熱滯,所以非急開下竅不可,用重瀉藥)溫病熱入膻中之危象,是內閉外脫。

(系熱痰膠滯膻中,因而肺脹血滯心包,內外不通氣,並非腸胃不通氣,與腸尤無涉,是無形之熱滯,所以越用瀉藥,病越加重,非急開諸竅不可。

)此數語最為緊要,臨症時要認清也。

至若虛證之頭痛、眩暈,率多久病,不難辨認。

大凡頭痛時發時愈,或偏頭痛,或眩暈,最為常見。

中醫論此症(此症亦有因實證頭痛日久失治,轉變為虛證頭痛者,不可不知),率謂清陽不升,風火乘虛上攻(肝風)巔頂,及濁陰阻滯,氣血瘀痺而然。

;此說驟觀之似近玄虛,然細參此理,實與西醫神經性頭痛、眩暈之說吻合。

蓋中醫無神經二字,凡所謂絡及孫絡等名詞,多指神經系而言,故有久病入絡之說。

其法之最有效者,例如熄內風(平肝滋陰之藥,滋腎液,及鎮攝潛陰,宣和清陽等藥,屢試屢驗,絕非玄虛(參看醫驗)。

西藥中治頭痛、眩暈等藥,亦非常靈驗,然藥力持續時間甚短,且不宜於虛證,屢試皆然,故附錄於此(久服西藥止頭痛、眩暈,恐有侵害心臟之弊,且易嘔吐,不可不慎。

)。

於必不得已時,偶一用之,略以緩和病勢則可,慎勿常久服用也。

(近人對於西藥.一知半解,輒好濫用,最為危驗,治此症之藥,例如安基比林、咖啡涅等,均屬劇藥,如無真正西醫學識,萬不可任意用之,而咖啡涅一藥,尤屬劇烈,用不得當,危險立至,不可不知。

)此症脈弦細者易治,洪大有力或無力(老年入及陽虛者多有此詠,此即西醫說血壓高之現脈),神昏譫語,亦有虛證(無熱)至久病將死,多有此現象,不易挽救矣。

眼病及牙病,均能牽及頭痛(神經影響),應先治療眼病,或摘去病齒,頭痛自愈。

此非西醫不能勝任,服中藥及西藥,絕對無效。

(凡有長久之頭痛,屢治不愈,必請牙科或眼科專門西醫,檢查確實後,治其本病,原因既去,(例如牙齦有膿)頭痛自然根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止園醫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