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病症卷 一、傳染病類 咳嗽:凡輕微之咳嗽,及慢性傳染病之肺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止園醫話》病症卷 一、傳染病類 咳嗽

止園醫話

病症卷 一、傳染病類 咳嗽

咳嗽中醫咳嗽病名太籠統,本編所列之咳嗽,近似西醫急性傳染病之肺炎及氣管支炎一類之病症。

凡輕微之咳嗽,及慢性傳染病之肺癆,小兒之百日咳,均不在此例。

中醫對病人初起之咳嗽,往往不甚注意,在感冒風寒或輕微之咳嗽,一經治療,或即自愈。

然若患者罹真正急性傳染之肺炎,再遇毫無西醫知識之中醫,往往誤於醫藥,致傷人命,此非余輕視中醫,在西醫診斷治療此症,絕不致誤,然中藥更有奇效,惜中醫書太冗雜耳。

蓋以中醫書論咳嗽,謂五臟六腑三焦,皆能令人咳嗽,說太支離,向無急性傳染病之名,故中醫對此危險之大傳染病竟以咳嗽二字概之,貽誤病家,不知凡幾,小兒患此症尤多,且更危險。

故余特為說明,願中醫注意也。

徐玉泉者,余友也,伊充吾鄉慶祥茂商號之經理。

一日患病,余聞之,急趨視,玉泉正苦咳嗽、胸痛、不能臥下,診斷結果,認為格魯布性肺炎,余即親赴西藥房,力其調劑送回,令其速眼。

至晚間,又往視之。

則見其正煎中藥,且玉泉見余有慚色,再視案上,則西藥仍在,並未開瓶,坐間且有中醫某君親為煎藥,蓋亦玉泉之至友也。

余處此場合,頗覺為難,乃辭出。

七、八日後,聞玉泉已病重,因往伊家作友誼之探視,至則五泉已病危(自始至終吐銹色痰,不能臥下)腎囊及腿均腫甚,然某君仍晝夜盡心調治,不離左右,其真摯友愛之情令人感愧。

所可惜者,中醫書初無肺炎二字之病名,不得不謂為一大缺點,而醫者為人治療疾病,有時格於情勢,不得盡其所長,亦余醫話中之重要經驗也。

【原因】本病約分兩種,1.所謂氣管支肺炎,2.格魯布性肺炎是也。

中醫往往將此等病症概括為咳嗽一門,且多認為小病不甚重視,以致冶不得法,釀成危險大症者,數見不鮮。

實則中藥治此症,確實奇驗,不可泯沒,只要中醫參照西醫病理,認識此症,謹慎治療,絕不致誤人性命。

故余謹將此症,根據西醫病理,說明於下,以補中醫之缺點也,1氣管支肺炎,此症系由氣管支,傳達於肺之急性或亞急性炎症,多局限於肺之一小部,並生無數病灶,該部之氣泡內,則有滲出物(痰)充滿其間,所謂加答兒性肺炎是也。

本病直接原因,系由細菌先侵小氣管支,而後波及於肺,故多續發於麻疹痙咳(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窒扶斯,其次則因吸入刺激之瓦斯及蒸汽,或因異物侵入氣管支,均可誘起本病,老人及小兒,均易侵犯,尤以小兒為最多而小兒於麻疹後,尤易傳染,且多危險。

2格魯布性肺炎,其原菌為雙球菌,感冒及外傷,為本病之誘因,嗜酒家,尤易感染。

【症候】1.氣管支肺炎,於診斷上最為緊要者,即為熱之狀態,本病之熱型,極為不整,有強度之馳張,不分利,而徐徐渙散,脈搏非常增加,數脈,咳嗽頻發,呼吸亦增加『微喘),咯痰為粘液樣『稀痰),若肺臟大部分被侵害,因分泌物(痰)阻於氣管,則呼吸更覺困難,小兒不能吐出痰液愈危險,死亡數亦愈多。

熱度增高,神識不清,凡衰弱小兒,由於疹後傳染者更危險。

本症體溫,恆持續二十四及四十八小時以上,又在三十九度以上,若單純之氣管支炎,則無高熱。

咳嗽時,有胸痛、注意並皮膚蒼白,均與單純之氣管支炎不同。

此症小兒患者,胸挺目吊,已至危險期。

2,格魯布性稠痰極粘肺炎,本病與氣管支肺炎相反,多數以忽然寒戰,或嘔吐而起,嗣即發熱,達四十度以上,胸內刺痛,尤以咳嗽及呼吸時為甚,脈強實。

初起乾咳,第二日後則吐血痰,再經二、三日,則為銹色痰(微藍色,,諸症持續,高熱亦不通(稽留約七八日。

而胸痛為奉病最重要之症狀,尤應注意,熱多分利·下降痰之稠粘及銹色,亦為診斷上主要之點,其餘則有不眠、譫妄、頭痛、小便赤短、舌苔黃厚、大便秘結等,亦可供參考。

老年人及小兒患者,尤危險。

此症分充血期、變肝期,(肺腫似肝樣)融解期(盡成膿汁),皆屬於解剖病理,茲從略。

本病體溫率稽留數日,則分利下降,然分利過早(假性分利),則溫度恐仍然上升,後再經一、二日,乃呈真一分利而退熱。

以上二種咳嗽多不能臥。

【治法】西醫對於以上肺炎之療法。

多用下熱劑、水治法、溫浴、冷浴祛痰劑、麻醉劑、強心劑等,均有確效。

其預防注射,於本病大流行時,尤為必要,不可忽略。

惟冷浴治法,不但不合於中國人之習慣,且實際上亦無多大之效力,反有增加病勢之流弊,此余由經驗所下之斷語,不可以其治法來自西洋,即冒然認為金科玉律也。

中醫有治此症極效之藥,惜中醫多半謬於種種古說,用藥濫雜,反致誤病。

蓋此症初起,多有寒戰,繼則發熱,乃一定病程,中醫往往認為感冒。

傷寒,而忽略其本症,於是發散辛溫之品紛進,而病勢愈加,迨至病重,又按其發現類似之病症,成方成藥,遵古雜投,例如肺咳,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則用麻黃湯。

肝咳脅痛,不可轉,轉則脅下滿,用小柴胡湯。

腎咳,則腰背痛,用麻黃附於細卒湯等之謬說,不一而足。

設使肺炎既重,若覺心痛則疑為肺咳,用麻黃湯,若覺脅痛,則疑為肝咳,用小柴胡湯,若覺腰背痛,則疑為腎咳,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等,試問此種藥物,用之於正在進行之肺炎,是否殺人,真令人不寒而慄矣。

然臨症之中醫,用此方仍振振有詞曰,根據古書,脈症用藥相符,而病者死矣,嗚呼1孰殺之?創造無稽謬說之古書,與夫篤信古書之醫者殺之也。

余臨診此種危症,檢查過去所用藥方,十之八九,不出此範圍,尤以此症治不得法;久咳不止,謬加收斂藥品,更覺荒謬絕倫,此雖不必盡用成方,然剪裁成方,湊合而成,以至釀成大患者,不知凡幾,病者哀求,家屬環泣,病已至此,余亦只有憐憫耳。

(猶記一十四歲之幼子,抱其一息僅存之病父微微呼曰:「羅先生來矣,這就好了。」

其聲幽咽令人聞之酸鼻,此景如在目前,此即死於肺炎之一例也。

)心所謂危,故不覺言之過激,願中醫猛省也。

而小病釀成大病,以致誤人性命,良可慨矣。

此症在西醫預後,雖不無多少危險,然以奇效之中藥治之,余敢斷言百不失一。

茲謹將余經驗治法,說明於下:

1.凡咳嗽初起,甚重,(第一日)熱度甚高,惡寒時間太長,又兼頭痛、身痛、脈緊,又在冬季注意此二字,當然按照表證,於治咳嗽藥中,杏仁、貝母,蘇子、桑皮、橘紅,藥量適宜。

加入表散之品,蘇葉,防風,甚則加麻黃,藥量宜輕,微微取汗,姜三片、梨一枚為引經過一、二日,若無效,惡寒必去咳嗽發熱更甚,即有肺炎嫌疑,注意不可發散。

萬不可再用表藥發汗,此際必以大劑相當之品,例如霜桑葉、綠豆皮、竹葉、杏仁、粉丹皮、金銀花、川貝母、鮮生地、鮮蘆根每味四、五錢或五、六錢至一兩,痰多可稍加橘紅。

等,以冀消炎。

若系疹後,自初即不可用表藥,更宜重加連翹,藥量加至七、八錢可也,更須注意患者之大便,此是要訣不論如何,均宜酌加瓜蔞一、二錢。

若有高熱,而大便又三、四日不通,或瀉極臭之便即宜於原方酌加熟大黃。

若小兒胸挺氣促神昏,不可驟用大黃,(若大便閉亦可用)宜於前藥加犀角、羚羊角三、五分,但前藥之量宜減。

此症初起,雖以惡寒戰慄而起,但其惡寒時間若甚小,且非冬月寒涼,而脈又洪數者,右手更顯明總以不用表藥防風、蘇葉、麻黃等為是,而表藥中之桂枝一味,尤為大忌,臨症時應格外注意也。

高熱有時參用西藥之撤曹及安其比林等,不可忽視。

此症唯一奇效之中藥,已如上述,此外中藥治嗽之品,不可濫用,此實余經驗之談,願醫者相信也。

此症本非必死之病,而吾鄉則死於此者,木知凡幾,均余所親見,十之八九,皆藥誤人,惜哉。

【醫驗】嚴宅幼科,一歲,住東四牌樓汪家胡同十五號,於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來診,咳嗽、喘促、神昏、身有高熱、目閉、胸挺,詢知以前曾眼藥發汗,現在病已數日,不能食乳,小便短少,兼有白粉樣沉澱,斷為肺炎波及腦膜及腎臟,均發炎,症屬危殆,因以經驗之方清肺之劑與之,並介紹西醫,囑其速行血清注射療法,其方列下。

余曾主張中醫不可濫用炎字,本編說明病症用此字,系希望醫理易於明顯,並非醫案也。

第一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杏仁一錢、貝母一錢、瓜蔞五分、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煎服。

囑其煎妥分六次,一日夜灌下,乃第二日來診,竟諸症皆減,大有轉機,亦未請西醫注射,惟大便未通,痰多,而精神則略清醒,乃照前方大意加減與之,其方列下。

第二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橘紅三分、杏仁一錢、貝母一錢、天花粉一錢、熟軍五分、通草一錢、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煎服。

囑其仍照前法服之,第三日來診,已退熱,咳嗽亦漸止,小便沉澱漸少,大便瀉一次,極臭,諸症均減,精神清醒,乃與第三方,仍本第一方大意,其方列下。

第三方,丹皮五分、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杏仁五分、貝母五分、金銀花二錢、瓜蔞仁三分、寸冬五分、鮮生地五分、橘紅三分、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煎服。

囑其仍照前法服下,此方連服三劑,完全告愈,始終未用西藥。

本書正在付印時,此孩又患此症喘熱甚重,仍以此方加重藥量治癒,兼用撒曹六次,並識之。

此等方,治癒肺炎重症,不知凡幾,藥雖平常,效實奇人,其藥量,計成年人可用至七、八錢亦無妨,惟藥量太輕則無效,雜以他藥亦無效,此方幾成標準方矣。

以上醫驗,系一歲量,余可類推,前於疹疾門,列有女孫惟靜並發肺炎極重一方,可與此參看,中醫治病最活,其長處即在此,宜細參之。

咳嗽症關於肺臟之西醫病名極多,凡有熱性之新得咳嗽,除肺癆外,此方統治,故不列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止園醫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