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11--20: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圍爐夜話》11--20

圍爐夜話

11--20

11、古樸君子力挽江河,名節之士光爭日月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註解】

奢淫:奢侈放縱。

靡所底止:沒有止境。

安:如何。

敦古樸:不同於流俗,厚道而不浮華。

力挽江河:大力改變現有的不良現象,使恢復之。

名節:名譽和氣節。

君子:有才德的人;大人:這裡意同君子。

【翻譯】

社會的風氣日漸奢侈放縱,這種現象愈來愈變本加厲,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真希望能出現一個不同於流俗而又質樸的才德之士,大力呼籲,改善現有的奢靡風氣,使社會恢復原有的善良質樸;世人已逐漸失去清廉知恥的心,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完全不知廉恥,如何才能出現一位重視名譽和氣節的有德之士,喚醒世人的廉恥心,作為世人的榜樣呢?

12、心正則神明見,耐苦則安樂多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兩眉為草眼橫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註解】

統:總管。

官骸:五官身體。

百體為君:指心為全身之主宰。

宰:治理。

【翻譯】

心統治著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說是身體的主宰,一定要隨時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見聞言行不致出錯。

人的臉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將兩眉當作是部首的草頭,把兩眼看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著口,恰巧是一個「苦」字。

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於樂,沒有安閒逸樂的時候。

13、人世滄桑,在人在天

伍子胥報父兄之伊,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註解】

伍子胥:春秋楚人,父兄為楚平王所殺,子胥投吳,佐吳王夫差伐楚,五戰而破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屍復仇。

申包胥:春秋楚大夫,與伍子胥原為好友,伍子胥奔吳,告申包胥:「我必覆楚。」

申包胥答之:「我心存之。」

及吳師伐楚,包胥入秦乞援,依庭牆哭七日,春乃出兵援楚,楚得以保全。

劉季:即漢高祖劉邦,漢的開國之君。

侯景:南北朝時人,降梁武帝后又舉兵反叛,圍梁都建康,陷台城,使梁武帝被逼餓死。

【翻譯】

春秋時的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誓言滅楚,終於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屍。

而當時的申包胥則發誓保全楚國,終於獲得秦軍救援,使楚國不致滅亡。

由此可見,人只要決心去做,一定能辦得到。

秦始皇滅東周那一年,滅秦立漢的劉邦也出生了,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

可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14、有才者如渾金璞玉,為學者如行雲流水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註解】

韜藏:深藏。

渾金璞玉:沒有經過提煉的金與未經雕琢的玉,比喻天然的美質,未加修飾。

暗:不明亮。

章:同彰。

【翻譯】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於修養,不露鋒芒,就如未經提煉琢磨的金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內涵價值了。

做學問一定不可間斷,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飄浮的行雲,永遠不停地前進。

15、積善祛殃,積財遺禍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註解】

餘慶:遺及子孫的德澤。

餘殃:遺及子孫的禍害。

益:增加。

【翻譯】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遺留給子孫許多的德澤;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遺留給子孫的只是禍害。

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為子孫留些後福,這才是為子孫著想最長遠的打算。

賢能又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容易使他不求上進而耽於享樂;愚笨卻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只有讓他增加更多的過失。

由此可知將金錢留給子孫,不論子孫賢或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16、教子嚴成德,勿以財累已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繫也。

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為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亂世,其累尤深。

【註解】

成德:成為有道德的人。

姑息:過於寬容。

系:關係。

下流:品性低下。

上達:成為品性高尚的人。

【翻譯】

常見對待子孫十分嚴格的,子孫比較容易成為有才德的人;對於子孫太過寬容的,子孫的德行大多敗壞,這完全是因為父兄教育的關係。

又見到有些後輩原為十分聰明,卻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魯,倒成為品德很好的人,這就是在於父兄的栽培教養了。

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為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而學問之所以不長進,就是因為偷懶不精勤的緣故。

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權,那麼,要感化眾人趨於正道就很快了。

財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處於不太平的時代,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17、讀書無論資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註解】

資性:資質秉性。

苟且:不守禮法、道義的;隨便的行為。

鄉黨:鄉里。

【翻譯】

讀書不無天賦的資質高或是低,只要能夠用功,不斷地學習,遇有疑難之處肯向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為什麼會如此,終有一天能夠通曉書中的道理,無所滯礙。

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怕自己出身貧窮低微的家庭,只要為人忠實敦厚,做事穩重踏實,所行所為沒有一絲隨便或違背道義之處,便足以為家鄉的父老所看重,而成為眾人的榜樣。

18、鄉願盡盜德,鄙夫不知德

孔子何以惡鄉願,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儘是俗心腸。

【註解】

鄉願:外貌忠厚相,內懷奸詐心的人。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翻譯】

孔夫子為什麼厭惡「鄉願」呢?因為他只是表面上看來忠厚廉潔,其實內心裡並不如此,可見得這種人虛偽矯飾,以假面孔示人。

孔夫子為什麼厭棄「鄙夫」呢?因為他凡事不知由大體著想,只知為自己個人的利益斤斤計較,得失心太重,是個不知人生精神內涵的俗物。

19、勿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孫樸實渾厚

打算精明,自謂自計,然敗祖父子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註解】

打算:精打細算。

【翻譯】

凡事都斤斤計較、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但是敗壞祖宗的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

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麼奇特的表現,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歷久不衰的,就是這種人。

20、明辨是非方能決斷,不忘廉恥身自高潔

心能辨事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註解】

決斷:決定麼辦。

卑污:卑鄙污穢。

【翻譯】

心中能辨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能毫不猶豫地決定該麼辦;人能不忘記廉恥心,在社會上為人處世,自然就不會做出任何卑鄙污穢的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圍爐夜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