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
鑒賞與品評
《官一場現形記》共六十回,全書由許多獨立成篇的短篇故事連綴而成。
作品以官一場為對象,著重揭露各種官僚的「齷齪卑鄙」、「昏憒糊塗」,集中暴露晚清官一場的污濁,吏治的敗壞,統治集一團一的腐朽。
因為作品中多為短篇,要在不長的篇幅內,將人物寫深、寫透、寫活,就必須抓住重點。
作者正是選最具有代表性*、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材料加以潤色*渲染,運用誇張諷刺的手法,作了細緻生動的刻畫,台「制台見洋人」、「華中堂開店」等等都顯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力。
作者對於清末社會的黑暗,官一場中的fu敗,洞若觀火,又以作家特有的敏銳,抓住其表象,透過表象,揭露其本質,使他們的醜惡形象和骯髒靈暴露無餘。
這種毫不留情的暴露,將作者滿腔激憤潛移默化地傳遞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時也加深了讀者對清末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作品內涵的了角。
這是《官一場現形記》最大的成就。
在清末官一場中,廣為流行著一部描寫晚清時期官一場情態的小說《官一場現形記》,作者是江蘇武進人李寶嘉。
這部小說是罵官一場的,罵官一場的齷齪、卑鄙和無恥,揭露官一場中的迎一合、鑽營、矇混、羅掘、傾軋等黑幕,但這部罵官一場的書在清末官一場中卻大有讀者,頗為風行。
正派一點的官員讀了它,覺得揭露得好,好像替自己出了一口惡氣;無行的官員讀了它,則罵書的作者太刻毒,或是「化敵為師」,把此書當成自己鑽營陞官的教科書。
有一位正派官員曾為《官一場現形記》寫了一篇序言,說他自己與李寶嘉同是嫉惡如仇的人,所以讀了此書後深感快意,甚至可謂「一生歡樂愉快事,無有過於此時者」。
在序中他還談到一些無行官員讀了此書後的表現:「長於鑽營者則曰:「是皆吾輩之先導師。」
」
為什麼《官一場現形記》罵官一場,卻還能得到官一場的青睞而風行官一場?清末有人在《世界繁華報》上著文對此有過解釋:「此書描摹辟一場醜態,無微不至。
某京卿謂鄒應龍打了嚴嵩,嚴嵩猶說打得好,打得好,今之官一場中人無不喜讀此書,同此意也。」
這個解釋,引戲劇中明朝奸相嚴嵩挨了打卻叫好的情節,來類比清末官一場中人讀《官一場現形記》的情形,大體說來是中肯的。
孫寶認為《官一場現形記》寫的多是實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這確是不假。
胡適曾在為此書做的序言中論說過這種情況:「就大體上說,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官一場現形記》裡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一場的實在情形。
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華中堂之為榮祿,黑大叔之為李蓮英,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用說了。
那無數無名的小辟,從錢典史到黃二麻子,從那做賊的魯總爺到那把女兒獻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說是完全虛構的人物。」
胡適對《官一場現形記》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和考據,他的話無疑是有根據的。
當然,實際上小說中的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個人,而可能是包括這一個在內的幾個實有人物的集合。
比如小說中的華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榮祿,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
小說中華中堂回答賈大少爺請教的問題時說:「多碰頭,少說話,是做官的秘訣。」
華中堂說的這個秘訣,榮祿可能的確說過,但據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識》載,大學士曹振鏞也曾對下屬說過,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筆記》又載,曾國藩每見到地方上來人到京,也總是教以「多叩頭,少說話」。
這種情況表明,「多碰頭,少說話」實際上已成為晚清官一場上通行的做官訣竅,同時也說明《官一場現形記》確是如孫寶所說,「多實有其事」,又如胡適所說,「可以代表當日官一場的實在情形」。
由於《官一場現形記》在晚清官一場上風行,寫的又多是實人實事,所以關於此書的種種消息,很快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裡,於是,「慈禧太后索閱是書,按名調查,官吏有因以獲咎者」。
看來慈禧太后讀到此書後很是生氣,並把清末政令倒行、法紀廢弛的責任都歸罪到了官員們的fu敗,胡來,不爭氣,她還把《官一場現形記》當成了懲辦官員的黑名單,按圖索驥,抓人辦人。
當那些官員們正搖頭晃腦地翻讀著這本為他們描形畫像的《官一場現形記》時,哪裡想得到,此時太后老佛爺也正翻看著這部書,盤算著怎麼整治他們呢。
分類:譴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