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第41節_第50節:那婦人又與孛端察兒生了一個兒子。因為是擄來的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蒙古秘史》第41節_第50節

蒙古秘史

第41節_第50節

第41節

那婦人又與孛端察兒生了一個兒子。

因為是擄來的女人,就給那兒子取名為巴阿里歹[1]。

他成了巴阿鄰[2]氏的祖先。

巴阿里歹的兒子,為赤都忽勒孛闊[3]。

赤都忽勒孛闊有許多妻妾,生了許許多多兒子。

他們成為蔑年[4]巴阿鄰氏。

註釋:[1]巴阿里歹—意為「捉拿來的人」。

[2]巴阿鄰—《親征錄》作「霸鄰」,《元史》作「八鄰」。

[3]孛闊—《秘史》旁譯「力士」。

[4]蔑年—意為「繁多」、「多種一子的」。

第42節

別勒古訥台(的後裔),成為別勒古訥惕氏。

不古訥台(的後裔),成為不古訥台惕氏。

不忽合塔吉(的後裔),成為合塔斤[1]氏。

不合禿撒勒只(的後裔),成為撒勒只兀惕[2]氏。

孛端察兒(的後裔),成為孛兒只斤[3]氏。

蒙古秘史註釋:[1]合答斤—尼倫蒙古(阿闌豁阿在丈夫死後所生三子的後裔所繁衍形成的諸氏族、部落,統稱為尼倫蒙古)諸部之一。

《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哈塔斤。

《金史》作合底忻,金時居於今伊敏河以東,金章宗時與山只昆等部連年對金作戰。

成吉思汗興起後,其首領巴忽搠羅吉等同其他諸部聯盟,多次與成吉思汗作戰。

1204年塔一陽一汗乃蠻部被征服時,該部投降成吉思汗。

[2]撒勒只兀惕—《元史》又作散只兀、珊竹等,《金史》作山只昆。

尼倫蒙古諸部之一。

金時分佈於今輝河、伊敏河一帶。

金章宗時與合底忻等部連年對金作戰。

成吉思汗興起後,其首領赤兒吉歹把阿禿兒等同其他諸部聯盟,多次與成吉思汗作戰。

1204年塔一陽一汗乃蠻部被征服時,該部投降成吉思汗。

[3]孛兒只斤—成吉思汗皇族所屬的氏族,清代譯作博兒濟錦、博兒濟吉特(複數形),該氏族的始祖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兒,恢復用此氏族名的第二始祖則是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

第43節

孛端察兒的結髮正妻[1]所生的兒子,名為把林失亦剌禿合必赤[2]。

隨合必赤把阿禿兒[3]。

的母親從嫁[4]。

來的婦人,被孛端察兒納為妾,她生下一個兒子,名為沼兀列歹。

沼兀列歹以前曾參加以竿懸肉祭天的典禮[5]。

註釋:[1]結髮正妻—《秘史》原文為「阿卜鄰額蔑」,旁譯「自娶的妻」。

[2]把林失亦剌禿合必赤—《元史太祖紀》、《宗室世系譜》作八林昔黑剌禿合必畜。

「把林」,意為「捕捉」,為形容動詞、「失亦剌禿」,意為「有蹄的」。

「合必赤」,意為「山貓」。

「把林失亦剌禿合必赤」,意為「捕捉(鳥獸)的有蹄的山貓」。

[3]把阿禿兒—《元史》譯作拔都魯、拔都兒、八都兒、拔都、八都等。

意為勇士、英雄,為遊牧騎士的榮譽稱號。

[4]從嫁—《秘史》原文為「引者」(ine),旁譯「從嫁」,即陪嫁的奴婢、僕役、依附人口,引者,《秘史》第208節又作「媵哲」,其複數形為「媵哲思」。

[5]以竿懸肉祭天的典禮—《秘史》原文為「主格黎」(ügeli),旁譯「以竿懸肉祭天」。

第44節

孛端察兒去世之後,因為沼兀列歹的家裡經常有阿當罕兀良合惕部人來往,他遂被懷疑為他們的兒子,被驅逐出懸肉祭天典禮。

(他的後裔)成為沼兀列亦惕[1]氏,他就是沼兀列亦惕氏的始祖。

註釋:

[1]沼兀列亦惕(éüreyid)—《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照烈。

第45節

合必赤把阿禿兒的兒子為蔑年土敦[1]。

蔑年土敦有七個兒子,即合赤曲魯克、合臣[2]、合赤兀[3]、合出剌[4]、合赤溫[5]、合闌歹[6]、納臣[7]把阿禿兒。

註釋:

[1]蔑年土敦(tudun)—土敦,即突厥官號「吐屯」,為突厥汗國時派駐被征服部落、國家實行監督統治、徵收貢賦的長官,相當於蒙元時的達魯花赤、八思哈。

蔑年土敦,《元史太祖紀》作咩捻篤敦。

[2]合臣—《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合產,為敦必乃第三子,小八魯剌斯氏的始祖。

[3]合赤兀—《元史宗室世系表》作葛術虎,為敦必乃長子,那哈合兒氏始祖。

[4]合出剌—《元史宗室世系表》作葛忽剌忽哩擔,為敦必乃第二子,大八魯剌斯氏始祖。

[5]合赤溫—《元史宗室世系表》作葛赤混,為敦必乃第五子,阿答裡急(即阿答兒斤)氏始祖。

[6]合闌歹—《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哈剌喇歹,為敦必乃第四子,博歹阿替(即不答阿惕)氏始祖。

[7]納臣—《元史太祖紀》、《宗室世系表》作納真,《術赤台傳》、《畏答兒傳》作剌真。

「納臣」,意為「體型小的一種敏捷的鷹」。

第46節

合赤曲魯克的兒子,為海都,那莫侖[1]母親所生。

合臣的兒子,名叫那牙吉歹,因為一性一格舉止如同那顏[2],故成為那牙勤氏[3](的始祖)。

合赤兀的兒子,名為把魯剌台[4],他身軀高大,飯量也大,(他的後裔)成為巴魯剌思[5]氏。

合出剌的兒子,飯量也大,故被稱為也客把魯剌(大把魯剌)、兀出干把魯剌(小把魯剌)(他們的後裔)也成為巴魯剌思氏。

後來分為額兒點圖巴魯剌、脫朵延巴魯剌等巴魯剌思氏。

合闌歹的兒子們,爭粥飯[6]吃,沒大沒小,所以他們(的後裔)成為不答阿惕氏。

合赤溫的兒子,名叫阿答兒乞歹[7],因為好在兄弟們之間探聽隱私、播弄是非,所以(他的後裔)成為阿答兒斤[8]氏。

納臣把阿禿兒的(兩個)兒子,名為兀魯兀歹、忙忽台。

(他們的後裔)成為兀魯兀惕[9]氏、忙忽惕[10]氏。

納臣把阿禿兒元配正妻所生的(兩個)兒子,名為失主兀歹、朵豁剌歹[11]。

註釋:

[1]那莫倫—《元史太祖紀》作莫挐倫,為咩捻篤敦(即蔑年土敦)之妻,海都的母親。

[2]那顏—部落統治貴族、領主的通稱。

成吉思汗建國後,為各級封建軍事領主,各級軍事長官、行政長官的通稱。

如:千戶那顏即千戶長,十戶那顏即十戶長。

怯薛那顏即怯薛長。

[3]那牙勤—《親征錄》作那也勤。

[4]把魯剌台—意為「健食者」、「飯量大的人」。

[5]巴魯剌斯—《秘史》又譯把魯剌思,《元史》又譯八魯剌思、八魯剌斯。

尼倫蒙古諸部之一。

[6]粥飯—《秘史》原文為「不答安」,旁譯「粥飯」。

不答阿惕氏得名於這個詞,意即「粥飯氏」。

[7]阿答兒乞歹—意為「播弄是非的人」。

[8]阿答兒斤—《親征錄》也作阿答兒斤,《元史宗室世系表》作阿答裡急。

[9]兀魯兀惕—《元史》譯作兀魯、兀魯兀、兀魯吾等名。

尼倫蒙古部的一支。

十三翼之戰後,由其首領主兒扯歹率領下投附成吉思汗,與忙忽惕部同為成吉思汗的先鋒軍,在統

蒙古秘史一蒙古地區的歷次戰爭中屢建戰功。

後與其他四部,為木華黎國王專征金國時的主力,合稱五投下軍。

[10]忙忽惕—《元史》作「忙兀」。

尼倫蒙古部的一支。

十三翼之戰後,與兀魯兀惕部同投附成吉思汗,後與兀魯兀惕部同為成吉思汗兼併諸部的先鋒軍,木華黎征金時的主力軍,屢建戰功。

[11]失主兀歹、朵豁剌歹—其後裔為失主兀惕氏、朵豁剌惕氏,皆為尼倫蒙古部的分支。

第47節

海都的三個兒子為:伯升豁兒[1]多黑申、察剌孩鄰忽[2]、抄真斡兒帖該。

伯升豁兒多黑申的兒子,為屯必乃薛禪[3]。

察剌孩鄰忽的兒子,為想昆必勒格[4],(其子)俺巴孩等成為泰亦赤兀惕[5]氏。

察剌孩鄰忽收娶其嫂為妻,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別速台,(其後裔)成為別速惕氏。

抄真斡兒帖該的兒子們,(其後裔)成為斡羅納兒[6]氏、幌豁壇[7]氏、阿魯剌惕[8]氏、雪你惕氏、合卜禿兒合思氏、格泥格思氏。

註釋:

[1]伯升豁兒—《元史太祖紀》譯作拜姓忽兒。

[2]察剌孩鄰忽—鄰忽,拉施特《史集》作「鄰昆」,即遼朝部族首領官名「令穩」(源於漢語「令公」)。

察剌孩鄰忽,《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察剌哈寧昆,《親征錄》作察剌合令忽。

[3]屯必乃薛禪—屯必乃,《元史宗室世系表》作敦必乃,《親征錄》作統必乃。

薛禪,意為「賢明」、「賢明者」,為蒙古部落貴族常用的美稱之一,如:翁吉剌惕部貴族德薛禪,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薛禪。

[4]想昆必勒格—想昆,即遼朝部族長官名「詳穩」(源於漢語「將軍」或意為丞相的「相公」)。

必勒格,突厥語,意為「賢明」、「賢明者」,為部落貴族美稱。

據拉施特《史集》,此人名為速兒忽都忽赤那(意為狼),《元史宗室世系表》作直挐斯(即赤那思,赤那(狼)的複數形)。

[5]泰亦赤兀惕(taiiˊut)—《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大醜兀禿,《元史太祖紀》、《親征錄》作泰赤兀。

「泰亦赤兀惕」為「泰亦赤」的複數形。

泰亦赤,(taii),即漢語「太師」,

蒙古秘史為遼朝封授部族貴族、首領的官號。

故泰亦赤兀惕氏,意即「太師氏」。

[6]斡羅納兒—《元史》譯作斡剌納兒、斡耳納、斡魯納等。

拉施特《史集》作斡羅納兀惕。

[7]幌豁壇—《元史》譯作晃合丹、黃忽答等。

[8]阿魯剌惕—《元史》譯作阿魯剌、阿兒剌等。

第48節

屯必乃薛禪的兒子,為合不勒合罕[1]、撏薛出列兩人。

撏薛出列的兒子,為不勒帖出把阿禿兒[2]。

合不勒合罕有七個兒子,長子為斡勤巴兒合黑[3]、(其次為)把兒壇[4]把阿禿兒、忽禿黑禿蒙古兒[5]、忽圖剌合罕、忽闌[6]、合答安、脫朵延斡惕赤斤[7]。

註釋:[1]合不勒合罕—《元史太祖紀》、《宗室世系表》譯作葛不律寒。

「合罕」即「可汗」。

[2]不勒帖出把阿禿兒—《親征錄》譯作奔搭出拔都。

[3]斡勤巴兒合黑—《元史宗室世系表》作窠斤八剌哈剌。

《太祖紀》作八剌哈,《親征錄》作八兒哈拔都。

「斡勤」,意為「女子、姑一娘一」。

因他容貌俊美如少女,故有「斡勤」的名稱。

[4]把兒壇—《元史太祖紀》作八哩丹,《宗室世系表》作八里丹。

[5]忽禿黑禿蒙古兒—《秘史》第140節作忽禿黑禿蒙列兒,《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忽都魯咩聶兒,《親征錄》作忽都徙忙納兒。

蒙古語「忽禿黑禿」相當於突厥語「忽都魯」,意為「有吉祥的」。

[6]忽闌,蒙古語「黃羊」之意。

[7]脫朵延斡惕赤斤—斡惕(ot),意為火、灶火,赤斤(igin<tegin),意為主人,斡惕赤斤(otigin)為突厥語「灶主」、「家灶之主」之意。

按照蒙古地區遊牧民的習慣,父親死後,由幼子繼承家產,由此幼子被稱為斡惕赤斤(家灶之主)。

脫朵延,《親征錄》作脫端,《元史宗室世系表》作掇端;此名,伯希和釋為「庫紐」,道潤梯步釋為「短小一精一悍」。

第49節

斡勤巴兒合黑的兒子,為忽禿黑禿禹兒乞[1]。

忽禿黑禿禹兒乞的兒子,為薛扯別乞[2]、泰出[3]兩人,他們成為禹兒乞氏[4]。

註釋:

[1]忽禿黑禿禹兒乞—《史集》所記斡勤巴兒合黑之子也作忽禿黑禿禹兒乞(漢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第40頁),但《秘史》第139節此人又作莎兒合禿主兒乞(《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漢譯本第41頁有貝勒津所補的合不勒汗世系表,此人又作速兒合禿禹兒乞)。

「莎兒合禿」,意為「有痣的」。

[2]薛扯別乞—《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薛扯別吉。

薛扯,《秘史》第122、123、130、133、136等節又作撒察。

別乞,為蒙古地區北方(今蒙古北部及南西伯利亞)森林狩獵民或半遊牧、半狩獵民中的族長兼巫師。

[3]泰出—《秘史》後文又譯台出,《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大醜。

[4]禹兒乞(yürki)—《秘史》又作主兒乞(urki)、主兒勤(urkin)。

《親征錄》作月兒斤,《元史博兒術傳》作要兒斤。

第50節

把兒壇把阿禿兒的兒子,為忙格禿乞顏[1]、捏坤太師[2]、也速該把阿禿兒[3]、答裡台[4]斡惕赤斤這四個人。

忽禿黑禿蒙古兒的兒子,為不裡[5]孛闊。

(後來,)在斡難河畔樹林中舉行筵會時,砍破(成吉思汗庶弟)別勒古台的肩膀的,就是他。

註釋:

[1]忙格勒乞顏—《元史宗室世系表》作蒙哥嗜黑顏。

乞顏,蒙古古老的氏族名,九世紀後葉從額爾古納河畔山林中遷出的蒙古人中就有乞顏氏人。

合不勒汗重新恢復使用乞顏名,以其後裔為乞顏氏。

乞顏,《元史太祖紀》作奇渥溫。

「乞顏」的複數形為「乞牙惕」。

乞顏氏包括主兒勤氏、敞失兀惕氏等分支。

成吉思汗父親也速該恢復使用孛兒只斤氏族名,其後裔為乞顏氏分支乞顏—孛兒只斤氏。

[2]捏坤太師—《元史宗室世系表》作聶昆大司。

《親征錄》作捏群大石。

太師,為遼朝封部族貴族、首領的官號,《秘史》明初譯寫者誤作「太子」。

捏坤在也速該死後,投附泰亦赤兀惕不,住進森林裡,其後裔形成你兒槐因部。

[3]也速該把阿禿兒—《親征錄》作葉速該拔都、葉速該可汗。

成吉思汗的父親,蒙古乞顏部首領,以乞顏孛兒只斤氏為姓氏。

長期與塔塔兒人交戰。

曾奪取篾兒乞惕人赤列都新娶婦訶額侖為妻,與篾兒乞惕人結怨。

曾助克烈亦惕部主脫斡鄰勒(即王汗)奪回其部眾,遂與脫斡鄰勒結為義兄弟。

1170年,被塔塔兒人毒死。

至元三年(1266年),追諡為烈祖神元皇帝。

[4]答裡台—《元史太祖紀》作答力台,《宗室世系表》作答裡真。

《親征錄》作答裡台。

[5]不裡—《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播裡。

此名為突厥語「狼」之意。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蒙古秘史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