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聞惡不就 聞善不親
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洩怒;聞善不可即親,恐為一奸一人進身。
就惡:立刻厭惡。
讒夫:用流言來陷害他人的小人。
聽說人家有過錯或做了壞事,不可馬上信以為真起厭惡之心,心須經過自己一番冷靜的觀察,這樣就可以判斷進讒的人是否有誣陷洩憤的意圖;聽到某人有善行做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他去交往親近他,必須經過自己一番冷靜觀察,以免那些一奸一人謀官求職的手段得逞,免得引狼入室。
孟子說:「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
這可謂孟子識才方法上的至理名言,下面一則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道理。
戰國時,孔子的孫子子思對衛國的國君推薦苟變,認為他「是位可率領五百輛戰車出征的奇才。」
衛君卻說:「我是知道他可以當將軍的,但是他在當收稅官時,利用工作之便吃了別人兩隻蛋,所以就沒有重用他。」
子思開導衛君說:「聖人選拔官吏,就如同木匠選用木材,應當取其長,棄其短。
您身處戰國的戰爭形勢下,在提拔武將時,卻因為兩隻雞蛋而拋棄干城之將,這是不可以使別的國家知道的。」
衛君再三感謝地講:「一定遵從您的勸告。」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