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本性純真 得道自然
一性一天澄澈,即饑餐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播弄一精一魂。
康濟:本指安民濟眾,此處當增進健康解。
據《書經·蔡仲之命》:「康濟小民。」
演偈:偈在梵語中為「伽陀」,又可譯為「頌」,有一定字數,四句為一節,是演法義贊佛德的一種詩句。
演偈即解釋偈語。
一個本一性一純真的人,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無非是為了增強身心健康;一個心地沉迷物慾的人,即使整天研討佛經,研究禪理,也不過是賣弄才學玩一弄自己的一精一神和靈魂而毫無益處。
《列子·湯問》篇中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番情形,列子說:「可以出生便出生,這是自然的福佑;可以死亡便死亡,這也是自然的福佑。
可以出生卻不出生,這也是自然的處罰;可以死亡卻不死亡,這也是自然的處罰。
可以出生,可以死亡,得著出生,得著死亡,是有的;但是不可以出生,不可以死亡,有的出生,有的死亡,也是有的。
出生的出生,死亡的死亡,不是外物使它這樣,也不是自己要這樣,都是命運,人的聰明才力對這毫無辦法。
所以說,杳然沒有邊際,是自然之道,自己在聚會;漠然沒有界限,是自然之道,自身在運動。
天地縱大,對它不能觸犯;聖人智者雖然有才有力,對它不能干涉;鬼魅無形而似乎有勢,不能對它欺哄。
只有自然不聲不響使它成功,使它平靜而安寧,使它得到歡迎。」
為了宣揚「即世間而求出世間」的人生態度,禪宗隨機說法,因人而異。
有位僧人對趙州說:「我初入禪林,請師父多多指點。」
趙州問他:「你吃粥了嗎?」
「吃啦。」
「那麼你洗碗去吧!」僧人聞言有悟。
他到底悟到了什麼呢?有兩種義釋,一種認為佛就是在吃飯洗碗這些平常的生活瑣事之中,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對「平常心是道」的具體化的、直截了當的見解。
另一種見解是:所謂「吃粥了嗎?」
是代指「你悟了嗎?」
參學僧回答說「吃過粥」也就是悟了。
既然已經悟了,那就請你把你的所謂悟也徹底捨棄吧!你只修行道就行了。
切勿迷於道的解釋、含義、名稱,你只要身一體力行,一刻不停地修心就行了。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為真修行,否則,便毫無益處。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