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章55 徐世勣一慟成喪禮 唐秦王親唁服軍心
詞曰:
淅淅淒風問沙場,何使人英雄氣奪?幸遇著知心將帥,忠肝義
魂。
危澗層巒真駭目,穿骨利鏃猶存血。
喜片言,換得天心回,毋
庸戚。
鳥啾啾,山寂寂。
心耿耿,情脈脈。
看王章炫熠,泉台
生色。
一杯澆破幽魂享,三軍淚盡歡聲出。
忙收拾,荷恩游帝裡,
存亡結。
調寄「滿一江一 紅」
人到世亂,忠貞都喪,廉恥不明,今日臣此,明日就彼,人如旅客,處處可投,身如妓一女,人人可事,雖屬可羞,亦所不恤。
只因世亂,盜賊橫行,山林畎畝,都不是安身之處。
有本領的,只得出來從軍作將,卻不能就遇著真主;或遭威劫勢逼,也便改心易向。
皆因當日從這人,也只草草相依,就為他死也不見得忠貞,徒與草木同腐,不若留身有為。
這也不是為臣正局,只是在英雄不可不委曲以諒其心。
如今再說唐帝,將李密與王伯當首級,懸竿號令。
魏征一見,悲慟不安,垂淚對秦王道:「為臣當忠,一交一 友當義,未有能忠於君,而友非以義也。
王伯當始與魏公為刎頸之一交一 ,繼成君臣之分。
不意魏公自矜己能,不從人諫。
一敗失勢,歸唐負德,死於刀鋒之下。
同事者一二十人,惟伯當乃能全忠盡義。
臣思昔日魏公亦曾推心致腹於臣,相依三載,豈有生不能事其終,死又不能全其義乎?目今一屍一骸暴露荒山,魂魄憑依異地,迎風叫月,對雨悲花。
臣思至此,實為寒心。
臣意欲求殿下寬假一月,到熊州熊耳山去,尋取伯當與李密一屍一骸,以安泉壤。
庶幾生安死慰,皆殿下之鴻慈也。」
秦王道:「孤正欲與先生朝夕談論,豈可為此匹夫,以離左右?」
魏征道:「非此之論也。
臣將來報殿下之日長,報魏之事止此而已。
昔漢高與項羽鏖戰數年,項羽一朝烏一江一 自刎,漢高猶以王禮葬之,當時諸侯鹹服其德。
望殿下勿襲亡秦之法,而以堯舜為心,況今王法已彰,魏之將士正在徘徊觀望之際,未有所屬;殿下宜奏請朝廷,赦其眷屬,恤其餘孽。
如此不特魏之將帥,傾心來歸,即鄭夏之士,亦望風來歸矣。
臣此行非獨完魏之事,實助唐之計也。
願殿下察之。」
秦王道:「容孤思之。」
次日秦王即將魏征之言,奏知唐帝,唐帝稱善。
即發赦敕一道:凡系李密、王伯當妻孥,以及魏之逃亡將士,赦其無罪,悉從其志,地方官毋得查緝。
因此魏徵得了唐帝赦勃,即便辭了秦王,望熊州進發。
今且說徐世-在黎陽,聞知魏公兵敗,帶領將士投唐,逆料魏公事唐,決不能終,必至敗壞。
我且死守其地,待秦叔寶回來再作區處。
不多幾月,叔寶與羅士信,殺退了蕭銑,奏凱回來。
道經黎陽,懋功早差人來接。
叔寶同士信,進城去相見了懋功,把魏公敗北歸唐一段,說了一遍。
叔寶聽了,跌足歎恨道:「魏公氣滿志昏,難道從亡諸臣,皆不知利鈍,而不進言,同去投唐?」
懋功道:「魏公自恃才高,臣下或言之總不肯聽。
將來必有事變,今兄將安歸?」
叔寶道:「家母處兩三月沒有信到,今急切要到瓦崗去。」
懋功道:「弟正忘了,兄還不知麼?尊堂尊嫂令郎俱被秦王賺入長安去矣。」
叔寶見說,神色頓變道:「這是什麼話來?」
懋公道:「連巨真親送了去回來的,兄去問他,便知明白。」
叔寶便對士信道:「兄弟,你把兵馬,且駐紮在此,我到瓦崗去走遭來。」
遂跟了三四個小校,來到瓦崗寨中。
尤俊達、連巨真相見了,叔寶就問:「秦王怎麼樣賺去老母?」
連巨真道:「秦大哥,你且不要問我,且把弟帶來的令堂手扎,與兄看了,然後敘話。」
連巨真進內去了。
尤俊達便把秦王命徐惠妃假作羅家夫人,來賺伯母一段,說了一遍。
只見連巨真取出兩封書來,一封是秦母的,一封是劉文靜的,多遞與叔寶。
叔寶接在手,先將老母的信禮來看,封面上寫「瓊兒開拆」。
叔寶見了母親的手跡,不覺兩淚一交一 流,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方才收了淚;又看了劉文靜的書,問連巨真道:「兄住長安幾日?」
巨真道:「咱在長安住了四五日。
秦王隔了一日,即差人到尊府寓中來問候,徐惠妃父女亦常差宮一奴一出來送東西。
弟臨行時,令堂老伯母再三囑弟,說兄一回金墉,即便收拾歸唐,這還是魏公未去之日。
今魏公已為唐臣,兄可作速前去。」
尤俊達忙將徐惠妃前日送來的禮物,一交一 還叔寶。
叔寶又問道:「程知節往何處去了?」
巨真道:「他始初不肯隨魏公歸唐,一到瓦崗聞了母信,他就擠命連夜到長安去了。」
叔寶心中自思道:「若魏公不與諸臣投唐,我為母而去到無他說;如今魏公又在彼,我去,唐主還是獨加思於我好,還是不加思於我好?若將我如沈臣一般看待,秦王心上又覺不安。
若以我為上卿,魏公心上只道我有心歸唐,故使秦王先賺母入長安。
如今事出兩難。
且到黎陽去與懋功商量,看他如何主張。」
忙別了尤俊達與連巨真,如飛又趕到黎陽,見了徐懋功與羅士信,把如何長短,說了一番。
懋功道:「若論伯母在彼,吾兄該急速而行;若論事勢,則又不然。
魏公投唐,決不能久,諸臣在彼,諒不相安。
況秦王已歸,即在早晚必有變故。
俟他定局之後,兄去方為萬全。」
叔寶見說,深以為是,忙寫一封家報與母親,又寫一封回啟送劉文靜,叫羅士信只帶二三家童,悄悄先進長安去安慰母親。
到了次日,士信收拾行裝,扮了走差的行徑,別了懋功,跨上雕鞍。
叔寶也騎了馬,細細把話又叮嚀了一番,送了二三里,然後帶轉馬頭回來。
到署中,對徐懋功道:「懋功兄,單二哥在王世充處,決定不妥,如何是好?弟與他曾誓生死,今各投一主而事,豈不背了前盟?」
懋功道:「弟與他同一體也,豈不念及?但是單二哥為人,雖四海多情,但不識時務,執而無文,直而易欺,全不肯經權用事。
他以唐公殺兄之仇,日夜在心,總有蘇張之舌,難挽其志。
如今我們投奔,就如婦人再醮一般,一誤豈堪再誤?若更失計,噬臍無及矣!」叔寶點頭稱善,雖常要想自己私奔去看雄信,又恐反被雄信留住了,脫不得身,倒做了身心兩地。
因此耐心只得住在黎陽。
恰好賈潤甫到來,秦、徐二人見了,驚問道:「魏公歸唐何如?」
潤甫道:「不要說起。」
把唐主賜爵贈婚一段,細細說了一遍。
「至後背了公主逃走,因關津嚴察,魏公叫祖君彥同我走黎陽,他們走伊州。
君彥遇見柳周臣,轉抄出小路打聽去了。
剛才弟在路上,遇著單二哥家單全,他說他主人要我去一會,萬不可遲。
我如今且去走遭,若說得他重聚在一處,豈不是好?魏公遣人來知會,乞說知此意。」
徐、秦二人道:「我們也在這裡念他,兄去一會,大家放心。」
過了一宵,賈潤甫起身去了。
秦叔寶因心上煩悶,拉徐懋功往郊外打獵。
只見一隊素車白馬的人前來,叔寶定睛一看,見是魏玄成,便對懋功道:「徐大哥,玄成兄來了!」大家下馬,就在草地上拜見了。
叔寶握手忙問道:「兄為何如此裝束?」
玄成道:「兄等還不知魏公與伯當兄,俱作故人矣!」叔寶見說,呼天大動,徐懋功也淚如泉湧。
叔寶因問玄成:「魏公與伯當在何處身故的?」
玄成蹙著雙眉道:「一言難盡。」
懋功道:「曠野間豈是久談之所,快到署中去說。」
於是各各上馬進城。
到署中,恰好王簿等三四將來問探消息。
懋功引秦魏眾人,到了書室中去坐定。
玄成把魏公投唐始末,直至逃到熊州,死於萬箭之下,細細述了一遍。
叔寶大聲浩歎道:「不出懋功見所料,如今兄為何又來?」
玄成道:「弟在秦王西府,一聞魏公之變,寸心如割,因求秦王告假月餘,去尋魏、王二公一屍一骸。
秦王准假,亦要弟來敦請二兄。
便奏知唐帝,蒙唐帝隆恩,恐途中有阻,賜弟赦敕一道:凡在魏諸臣,諭弟請同歸唐,即便擢用。」
說了,玄成在報箱中忙取出赦文一道來。
徐懋功與秦叔寶看了一遍。
懋功道:「眾人肯去不肯去,這且慢講,只問兄可曾到熊州去尋取李、王二人骸骨?」
玄成道:「弟前日到熊州熊耳山,那山高數丈,峭壁層巒。
左旁茂林,右臨深澗,中有一路,止容二馬。
弟到此一望,了無蹤跡。
只得又往上邊去探取。
幸有一所小庵,用內住一老僧,弟叩問之。
卻有一個道人認得小弟,乃是魏公親隨內丁,年紀五十有餘,他當時同遇其難,天幸不死,在庵出家。
曉得二公一屍一著所埋之處,引弟認之,卻是一個小土堆,即命土人掘開。
可憐二一屍一拌和泥中,身無寸甲,箭痕滿體,一身袍服盡為血裹。
英雄至此,令人酸鼻。
弟速買二棺,草草入殮,權盾庵中,待會過請兄,然後好去成禮葬埋。
但是兩顆首級,尚懸在長安竿首,禁人不許竊攜。
弟前日即欲請埋,因唐帝盛怒之下,恐反有阻尋覓一屍一體之舉,故此止請收一屍一,首級還要設計求之。」
懋功道:「這個在弟身上。
但是如今眾弟兄,如不想再做一番事業,大家去稿葬了魏公,散伙各從其志了。
若有志氣,還要建功立業,除秦王外無人。
只是要去得好,不要如窮鳥投林,搖尾乞憐,使唐之君臣看魏之臣子,俱是庸庸碌碌之輩,如草芥一般。」
叔寶諸人齊聲道:「軍師說得是。」
懋功道:「我即今夜治裝,明早就起身往長安去。
瓦崗山寨弟兄,且莫去通知他。
為什麼呢?一則我們此去,不知是禍是福,留此一席,以為小小退步。
二則單二哥家眷,尚在寨中,單兄之意,決不肯歸唐。
如今眾人還是帶入長安去好,還是獨剩他家眷在寨中好,且待我們定歸後,再遣人送到王世充那裡去,猶未為晚。」
叔寶道:「此地作何去留?」
懋功道:「此地前有世充,後有建德,魏公已亡,諒此彈丸之地,亦難死守。
今煩副將軍王簿,待我們起身之後,即將倉庫散之小民,庫餉給與軍士。
一應衣甲旗號,都用素縞。
限在數日內,率領三千人馬,星飛趕到熊州來送葬魏公,也見臣下忠義之心。」
眾人又齊聲道:「軍師處分得極是。」
懋功吩咐停當,過了一宵,明早起身,又對叔寶、玄成道:「二兄作速打點,換了衣甲旗號,如飛到熊耳山來,弟先去了。」
便隨了三四個家童,望長安進發。
叔寶連夜叫軍士,盡將衣甲旗號,換了素縞,不多幾日,料理停當。
叔寶又吩咐王簿,將大隊人馬,作速前來,自與玄成亦望熊州進發。
正是:
生前念知己,死後盡臣忠。
卻說徐懋功離了黎陽,宵行夕趕,來到長安。
進城下了寓所。
裝了書生模樣,叫家童跟了,走到十字街來。
見雙竿豎起,懸掛匣中兩顆頭顱。
徐懋功見了,心如刀割,望上拜了四拜。
將手捧住雙竿,放聲大哭。
驚動眾軍校,上前來拿住,擁至朝門。
其時因定陽劉武周僭稱皇帝,差大將宋金剛發二萬人馬,差先鋒虎將尉遲敬德,殺奔并州而來。
并州太原是齊王元吉留守,被敬德打翻了,元吉手下猛將一二十員,星夜差人到長安來請救兵。
唐帝差裴寂領兵一萬,往太原去救援。
是日秦王正在教場中躁練人馬,唐帝見黃門官奏說有人抱竿而哭。
天威大怒,叫綁進朝來。
軍校即便擁至駕前俯伏。
唐帝問道:「你是李密手下什麼人?這般大膽,不遵號令,抱竿而哭?如不直言,斬訖報來。」
徐世-高聲朗奏道:「昔先王掩骼埋囗,仁流枯骨。
東晉時王經之死,向雄哭於東市,後雄又收葬鍾會之一屍一,文帝未有加罪。
董卓既誅,蔡邕伏一屍一而哭,魏祖信讒加刑,卒至享國不永。
此數人者,當時豈先卜其功罪,而後哭葬哉!今李密、王伯當,王誅既加,於法已備,臣感君臣之義,向竿吊哭,諒堯舜之主,亦所當容。
若陛下仇枯骨而罪臣哭,將來賢者豈肯來歸乎?」
唐帝見說,龍顏頓轉,便道:「你姓甚名誰?」
徐世-道:「臣姓徐名世。」
唐帝笑道:「原來是世民之恩人,你何不早說,朕日夜在這裡念你們。
卿請起來,衣冠朝見。」
即敕旨叫軍衛,把李、王二首級放下來。
世-仍舊書生打扮,俯伏丹墀。
唐帝即欲以冠帶爵加世。
世-又奏道:「君思畎畝之臣,臣亦思事賢聖之君,未有事魏不忠,而事唐乃能盡節者也。
今魏公一屍一首兩地,臣見之實為痛心。
既蒙皇恩浩蕩,求陛下以二首級賜臣,臣將去以禮葬之,如此不特臣徐世-一人感戴陛下,即魏之諸將士,無不共樂堯天,來事陛下矣。」
唐帝大悅,即命中書寫敕旨一道,李密仍以原官品級,以禮葬之。
又對徐世-道:「世民兒望卿日久,卿速去速來。」
徐世-便謝恩出朝,將二公首級,用兩口小棺木盛了,載上車兒。
連夜離長安,望熊州進發。
未及兩三日,魏征亦來覆命,說:「黎陽三千人馬,副將王簿已經統領到熊州熊耳山駐紮,秦瓊臣已偕來,今在熊耳山營葬。
臣今覆命,尚起身去同他們料理完局,然後來事陛下。」
秦王應允。
時羅士信到長安,見過了秦母,知叔寶已在熊州,也出長安去了。
再說程知節那日辭了秦王起身,行了幾日,不意途中冒了風寒,大病起來,半月後方能行動。
先差兩個心腹小校,前去知會了屯紮的人馬。
將到瓦崗,遇見了賈潤甫車兒,載了家眷,跟了幾個伴當前來。
知節只說魏公尚在長安,今接家小去同住,彼此忙下馬來相見了。
賈潤甫就叫車兒住了,忙問知節:「這一路來可曾聽見魏公消息麼?」
知節道:「一路來沒有什麼消息。」
潤甫道:「聞得魏公與伯當在熊耳山遇難。
軍士說秦、徐二兄與諸將,都到熊耳去殯葬魏公了。」
知節聽說,不覺淚灑征衣道:「魏公邇來志氣昏憒,自取滅亡。
但是兄輩臨事還該切諫他,或不至死。」
潤甫道:「說甚話來,那夜在邢府束裝之時,弟以為此行必不妥,再三勸止。
魏公以弟不與同心,登時變臉,反要加害於弟,幸虧伯當兄一力勸阻。」
知節道:「兄來曾會見懋功、叔寶麼?」
潤甫道:「弟曾到黎陽會見,因單二哥要會弟,弟即到東都會了單二哥。
我勸他歸唐,他必不肯,囑弟將他家眷,同主管單全,送到王世充軍前去,會見雄信兄,一交一 割明白,方才放心轉來。」
知節問道:「兄今投何處去?」
潤甫道:「弟事魏無成,安望再投何處?求一山水之間,畢此餘生,看兄輩奮翼鵬程耳。
幸為弟致謝心一交一 ,毋以弟為念。」
舉手一拱,竟上馬去了。
知節亦跨上馬,心中想道:「大丈夫生此六尺之軀,非忠即孝,須做一個奇男子。
吾一生感恩知己,諸弟兄中獨尤員外最深,若無此人,吾老程還在斑鳩店賣柴扒。
他今滯跡瓦崗山寨,未有顯榮,吾如今趁這樣好皇帝,弄他去做幾年官,也算報他一場。」
打算定當,忙趕到寨中與尤俊達、連巨真、王當仁說知魏公、伯當身故,王娘娘與王夫人聞知,放聲大哭。
知節叫他們把倉庫糧餉收拾了,各家家眷都攛掇了上路,連部下兵卒,共有干餘人,齊齊起行。
行了四五日,將到獨楊嶺,只見一起人馬衝將出來。
連巨真大驚,連忙叫人到後邊去報知知節。
知節一騎馬如飛趕來,望見旗號,知是自己屯紮在那裡的二干人馬。
原來知節生成爽直,素得軍心,當初與王世充戰敗逃走之時,他即收拾這干人馬,屯紮在此。
他要看魏公投唐安穩,自己打帳尋個所在,仍復舊業。
今身心事唐了,便把這干人馬帶去。
因向眾軍吩咐:「你們打頭站進熊州,到熊耳山下駐紮。」
對連巨真道:「這是我的人馬,不必驚疑,快趲上前去。」
未及半月,已到熊州,祖君彥、柳周臣亦至,同到熊耳山下,早有許多白衣白甲的軍馬在此。
徐-功與秦叔寶接見了,徐-功對尤俊達、連巨真道:「非是我們不來通知你寨中弟兄,撤了來此。
因不知事體是禍是福,故此不來知會。」
程知節道:「連弟這些事故,那裡曉得?幸虧在路遇著賈潤甫兄,送了單二哥家眷去了回來。」
秦叔寶道:「單二哥家眷,潤甫兄送去完聚了,妙極妙極,他如今怎麼不見?」
知節道:「他不肯再事他人,載了自己家小,尋山水之樂去矣。
只是如今魏公家眷,與伯當兄家眷,弟都帶來,未知軍師作何計較?」
徐懋功喜道:「魏王二公在天有靈,恰好家眷到來,尚未入土,此皆程兄之功也。
叔寶兄,墓旁那三間卷棚,甚是寬敞,兄去指引他家眷安頓在內。」
尤俊達與程知節站定,將四圍觀看,乃是山下一塊平陽曠地。
後邊挑起一個高高土山。
山後白爍爍的石砌一條帶圍,圍前搭起絕大五間草軒。
軒中用石板鑿深,參差二袕。
袕上停著二棺。
其中拜台饗堂,俱是簇新構成,石人石馬,排列如生。
古柏蒼松,蔥蔥並茂,外邊華表沖天,石碑巍立。
四圍蘆席軒亭,紮成不計其數。
尤俊達看了讚歎道:「秦、徐二兄,來得這幾時,虧他們築成這所墳墓,不愧魏公半世一交一 結英雄。」
忙同連巨真到後隊來,與雪一兒 王娘娘母子,並伯當家眷說知,叫他們俱換了孝服。
魏玄成、徐-功、秦叔寶率領了眾將,前來接入墓中。
王娘娘與伯當夫人,撫棺大慟,墓外邊又是王當仁雙手搖著靈座哀號。
諸將見此遺雛呱呱而泣,亦俱下淚。
正在傷感之際,只見王娘娘走出墓外來。
朝著徐懋功、秦叔寶、魏玄成等,拜將下去。
秦、魏、徐三位忙亦跪下去說道:「娘娘有話請說,不必如此。」
王娘娘道:「妾今日此來,如在夢中,逢此意外之變,猶幸魏公尚未入土,得以一見,了結三生。
既蒙皇恩浩蕩,諒此遺孤,罪不重科,望三位將軍,俯念夙昔一交一 情,六尺之孤全賴始終護持。
妾從此同歸泉壤,雖死猶生。」
說罷,竟將身邊佩刀,向項下一刎。
王當仁在旁,如飛拉住,眾將上前勸慰。
正在忙亂之際,墓內王伯當夫人,也向那石上觸去。
幸虧尤安人與連夫人扶定,得以倖免。
程知節見內外忙亂定了,向秦叔寶道:「秦大哥,弟進長安去覆命,兩公家眷,仗你好生照管。」
魏玄成對程知節道:「兄去覆命,弟有一扎與徐義扶,兄可帶去。
如有人來弔祭,兄可作速先來報知。」
知節應諾,如飛趕進長安城,見了母親與秦伯母,即到西府去見秦王。
其時秦王因劉武周差宋金剛、尉遲敬德,殺敗唐將,圍了并州。
齊王元吉慌了,畫了尉遲敬德圖像,帶了妻孥,偷出北門,逃回長安。
秦王正與唐帝同眾大臣,在太和殿看齊王帶來敬德的畫像。
知節進朝去見了唐帝、秦王,唐帝問道:「卿前去帶了多少部曲來歸唐?」
知節道:「臣自己名下,只有二千步兵。
瓦崗山寨有二臣,一名尤俊達,一名連明,說有二三千甲士。
徐世-、秦瓊與眾將,在黎陽帶來馬步兵將,有四五千。
共有一萬多人馬,今俱屯紮在熊州熊耳山。
伺魏公入土後,諸將即便統眾來歸陛下。」
唐帝大喜,問程知節道:「卿還去否?」
知節道:「臣還要去送葬呢!然後即舉部曲來歸長安。」
說了,即便辭朝出來,忙去會著了徐義扶,把魏玄成手札與他看了,書上止不過說李、王家眷如何貞烈,三軍如何傷感。
叫他令嬡惠妃夫人,念昔日王娘娘舊誼,攛掇秦王,在朝廷面前討一壇御祭下來,以安眾心。
義扶會意,即便進西府去與惠妃夫人說知。
夫人常念王娘娘之情,遂與秦王說了,將魏征與父親的書與秦王看了。
秦王便向朝廷討下御祭,要在禮部堂中,差一員官去。
秦王對眾謀士道:「魏家兵卒,共有准萬,今齊赴熊州。
那些將士,孤曉得儘是能征慣戰,若非孤自去慰吊,焉能使眾軍士心悅誠服?」
眾謀士誠恐褻尊,皆說未可。
秦王道:「昔三國時,劉備與孫權共爭天下,鏖戰數番,孔明用計氣死周瑜,孔明親往吳郡,慰吊周郎,吳家兵將,為之感泣。
今李密系隋之大臣後裔,門弟既高,謀略又勁,非草澤英雄類比。
只因他好為自用,不肯用人,以致一敗,失志來歸。
今他已死,讎仇已解,孤欲去吊者,為國家計也,豈真吊車密哉!諸君何不識權變,而昧於大義耶!」眾謀士齊聲道:「此皆殿下寬仁大度,慮出萬全。」
於是秦王定了旨意,帶了西府許多謀臣武士,先命徐義扶繼御祭旨意前行。
惠妃夫人,亦有私吊禮儀候問王娘娘,托父親饋送。
徐義扶同程知節,連夜兼程,先往熊州來報知。
魏之將士,見說唐主賜了御祭,秦王又自來吊,各各歡忻。
徐懋功把執事派定,魏征、秦瓊管待西府謀臣。
程知節、王當仁管待西府將士。
尤俊達、連明管收來吊禮義。
王簿、柳周臣犒賞唐家兵卒。
徐世-又諭各將士,務須盔甲鮮明,旗號整齊,五里一營,十里一亭。
一應各項,吩咐停當,點騎兵二十名,晝夜打探。
不多幾日,秦王到了熊州,聽見三聲炮響,早有四五百白衣甲將士來接,手中拿了一揭,跪在地上稟道:「左哨子總苗梁,迎接干歲而過。」
又行了四五里,又是許多白甲兵將,放炮遞揭跪接,如此過了七八處。
秦王坐在寶輦中,見那些兵馬,一個個盔甲鮮明,旗帶整齊,心中轉道:「魏之將帥經營,可稱知禮知義矣,李密無成,真為可惜。」
一路緩行,離熊耳山尚有數里,忽聽得轟天三聲大炮,鼓角齊鳴。
徐世-、魏征、秦瓊率領許多將士,齊齊鞠躬站定,將到輦旁,盡皆俯伏。
秦王早已看見,忙在輦中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眾位先生請起。」
魏之將帥讓輦過了,齊上馬隨著。
一路裡鼓樂引導,行伍簇擁,將到墓門,又是大炮三聲。
秦王停輦,眾官揖進三間掛綵大卷棚內坐定。
秦王問徐義扶道:「朝廷御架過了未曾?」
徐義扶道:「已過了。」
秦王即起身更衣,換了暗龍純素綾袍,腰間束了藍田碧玉帶。
徐世-等,忙到軒前,向秦王拜辭,秦王不允,必要進去一祭。
眾賓僚陪著擁進墓門,魏家兵將又齊齊跪下,迎進墓去。
到了拜亭,秦王站定,舉眼一看,見墓外供著一個金字牌位,上寫:唐故光祿卿上柱國駙馬邢國公李諱密之位。
側首一個牌位上寫:唐故右衛大將軍王諱勇之位。
左首徐世-、魏征、秦瓊、程知節四五個將帥,俱著了麻衣衰經還禮。
右首王當仁扶著三四歲的世子啟運,亦是麻衣衰經,俯伏在地。
墓內哭聲震天。
陰陽贊禮,秦王一頭祭,一頭哭,道他當初在金墉時,何等氣概,何等威風,多少非望,只此結局!只見邈邈遺雛,未滿三尺,墓內哭聲,哀號淒慘。
秦王雖是英雄,睹此情景,禁不住潸然淚下。
眾官看見秦王如此,亦各哀號伏泣,惹得一軍皆哭。
秦王祭畢上輦,回至賓館棚內更衣。
徐世-擁了世子啟運,同眾將上前叩謝。
秦王扶起懋功等道:「眾先生料理完了,作速進長安,以慰朝廷懸懸之望。」
徐世-道:「臣等不敢遲延,即在數日內,帶領諸將前來面帝。」
說了如飛歸墓,前西府文武賓僚,無不備紙行吊。
秦王起駕,魏將仍送至十里外轉來。
秦王祭禮外,又發犒賞軍銀五千兩。
眾軍士無不踴躍歡喜。
徐懋功忙叫書記,寫成兩道謝表,命柳周臣繼表隨秦王先入長安,即擇日將二柩下土安葬完了,料理起身。
王娘娘與王伯當夫人,願甘守墓,不肯隨行,懋功等無奈,只得撥了三四十名軍校,守在墓前,再作區處。
大家統領管轄兵卒,陸續起行。
到了長安,先進西府,謁了秦王。
秦王率領魏家大小臣子,朝見唐帝。
徐世-把軍士花名冊籍呈上,唐帝看了大喜。
即授徐世-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為右武衛大將軍、羅士信為馬軍總管、尤俊達左三統軍、連明右四統軍、王簿馬步總管。
王簿奏道:「臣不敢受職。」
唐帝道:「為何?」
王簿道:「臣此來一覲天顏,識堯舜之君;一叩謝皇恩隆故主之禮。
臣冒死尚有一言上讀天聽。」
唐主道:「朕不罪汝,快奏來。」
王簿道:「臣聞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鰥寡孤獨,時時矜恤。
今故主懷德來歸,蒙聖恩格外施仁,赦其過而隆其禮,以官爵之,以婚賜之,一寵一 眷已極。
不意故主李密一朝失志,自戕其命。
眾臣皆沐恩澤,獨使孱弱之妻,幾欲捐生;懷抱之孤,如同朝露。
此果死者不足矜,而生者實可恤。
若論子民,今則為唐家之子民也,若論輪理,豈非唐家之姻戚耶!今獨孤公主尚居邢府,雖或伉儷未深,一經醮廟,即名之夫婦,豈不念彼之子,即伊之子,忍使置之露宿野處之間。
使聖神文武之君,致後世作史者,搖唇鼓舌,何以令四方仰德耶!此臣所以願為遺民,而不願為廷臣也。」
唐家聽了大喜道:「卿乃武臣,何能辨析大義若此。
魏之將帥,何多能也!」即命禮部,差官迎接王氏,並伊于啟運,更名啟心,及王勇之妻,到邢府與獨孤公主贍養守孤。
加賜王簿虎翼大將軍,其餘祖君彥、柳周臣等,各各賜爵。
王簿同眾人謝恩歸班。
正在封賞之時,只見有晉陽治州文書飛馬來報,說劉武周圍城緊迫,危在旦夕,伏乞陛下火速撥兵救援。
唐帝道:「晉陽乃中原咽喉之所,豈可有失;但急切問,少一個能將耳。」
徐世-奏道:「臣等願竭犬馬,掃除武周,以報萬一。」
唐帝道:「朕久知卿足智多謀,有將帥之才,但恨宋金剛部下有一員將,名尉遲恭,驍勇絕輪,難以克敵。」
因指壁間圖像道:「此即尉遲揭一奴一之像也,卿等不妨觀之。」
秦王引徐世-等一班眾臣,齊到圖像邊來細看,果是身長九尺,鐵臉圓睛,橫唇闊口,滿嘴暇須,雙鼻高聳,頭戴鐵帕頭,身穿紅勒甲。
手持一根竹節鋼鞭,竟如黑煞天神之狀。
徐世-道:「此不過一勇之丑一奴一,何足怪異?」
秦瓊對秦王道:「小卒丑一奴一,何堪圖像,以褻大唐殿廷,乞陛下假筆與臣以塗抹之。」
秦王即命左右取筆與叔寶,叔寶執筆在手,咬牙怒目,把像從上至下,盡加塗壞,俯伏奏道:「臣願領兵三千,趕到晉陽,去滅此賊,如若不勝,願甘法律。」
唐帝大喜道:「恩卿肯去,必能奏功,朕何優焉!」即敕徐世-為討虜大元帥、秦瓊為討虜大將軍、王簿為正先鋒、羅士信為副先鋒、程知節為催糧總管。
命秦王為監軍大使滅虜都招討,領唐將押後。
各各辭帝,連夜領兵起行,望并州而去。
正是:
若要攀龍樹勳績,還須血戰上沙場——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