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四經》《十大經》篇 行守:天有恆干,地有恆常。與民共事,與神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四經》《十大經》篇 行守

黃帝四經

《十大經》篇 行守

原文

天有恆干,地有恆常。

與民共事,與神同□。

驕洫(溢)好爭,一陰一謀不羊(祥),刑於雄節,危於死亡。

奪之而無予,其國乃必遂亡,近則將之,遠則行之,逆節夢(萌)生,其誰骨可當之。

天亞(惡)高,地亞(惡)廣,人亞(惡)荷(苛)。

高而不己,天闕土(之)之,廣而不已,地將絕之。

苛而不已,人將殺之。

有人將來,唯目之瞻。

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

(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

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華也,氣者心之浮也。

有一言,無一行,胃(謂)之誣。

故言寺(待)首,行志卒。

直木伐,直人殺。

無刑(形)無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譯文

天地都有永恆不變的法則,與民同其生息。

與神共其光一寵一 。

驕橫凌人、逞強鬥勇、好弄一陰一謀的國家必有禍災,取法於「雄節」的國家,必有滅亡的危險。

攻奪了他國的領土而據己有不分封給賢者,那麼這個被攻佔的國家就不會最終滅亡。

鄰近「雄節」之國的小國會順從它,而遠離它的國家會離棄它。

悖逆天道的惡行正在勢頭上的時候,有誰肯去正面的抵敵它呢?天道厭棄高傲,地道厭棄自大,人道厭棄暴虐。

高傲不止,天道自然會傾覆它;自大無休,地道必然會滅絕它;暴虐到極點,人道自然會懲辦它。

在接觸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觀察他。

如果這個人是言行一致的,就不應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說得很漂亮卻沒有實際行動,就不宜任用他。

所以說語言是人內心的標誌,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氣質是人心靈的表露。

言行如果不一致,便是一種欺騙行為。

因此有一言在先,就應有一行繼之於後。

筆直之木因為太顯眼而易被砍伐,剛直之人因為遭人忌恨而易被殺戮。

「道」是沒有名狀的,它產生於天地開闢之前,它的化生妙合的過程至今也還未完成。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四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