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通俗演義》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卻說宣和二年,睦州清溪民方臘作亂。方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史通俗演義》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

宋史通俗演義

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

第五十五回幫源峒方臘揭竿梁山泊宋江結寨

卻說宣和二年,睦州清溪民方臘作亂。

方臘世居縣堨村,托詞左道,妖言惑眾,愚夫愚婦,免不得為他所惑。

但方臘本意尚不過借此斂錢,並沒有甚麼帝王思想。

惟清溪一帶,有梓桐、幫源諸峒,山深林密,民物殷阜,凡漆楮杉樟諸木,元不具備,富商巨賈,嘗往來境內,購取材料。

臘有漆園,每年值價,數達百金,自蘇、杭設置應奉局及花石綱,朱勉倚勢作威,往往擅取民間,不名一錢,臘亦屢遭損失,漆被取去,無從索價,所以怨恨甚深。

當下煽惑百姓,倡議誅勉,百姓正恨勉切骨,巴不得立時捕到,將他碎一屍一萬段,聊快人心。

既得方臘為主,當然一唱百和,陸續引集,請他舉事。

臘尚恐眾心未固,乃假托唐袁天罡、李淳風的推背圖,編成四語道:

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

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是隱寓萬字,加一點便成方字,冬盡為臘,稱尊二字,無非是南面為君的意思,從來童謠圖讖,多半由臨時捏造,誘一惑愚民。

縱橫二語,更是明白瞭解,沒甚奧義。

觀此二語,見得方臘本意,不過欲擾亂蘇、杭,並無燎原之志。

還有睦州遺傳,說有甚麼天子台,萬年樓,從前唐高宗永徽年間,曾有女子陳碩真叛據睦州,自稱文佳皇帝,後來不成而死。

方臘謂這道王氣,應在已身方驗,巾幗當不及鬚眉。

一時信為真話,哄動至數千人,遂削木揭竿,公然造起反來。

根據地就是幫源峒,自稱聖公,建元永樂,也設官置吏,以頭巾為別,自紅巾而上,分作六等。

急切無弓矢甲冑,專恃拳毆棒擊,出峒四擾。

又編給符菉,謂有神效,可得冥助。

大約與清季之拳匪相似。

於是毀民廬,掠民財,所有婦人孺子,一律擄至峒中,臘自擇美一婦孌童,供奉朝夕,余盡賞給一黨一羽,作為僕妾,不到半月,脅從且至數萬,乃勒為部伍,出攻清溪。

兩浙都監蔡遵、顏坦率兵五千人,星夜往討,到了息坑,正值方臘前隊到來,軍士望將過去,先不禁驚訝起來。

原來方臘前隊,並不見有武夫,又不見有利械,只有婦女若干,童稚若干,婦女仍搽脂抹粉,惟服飾多系道裝,手中各執拂塵,彷彿是戲劇中的師姑。

童子面上統加塗飾,紅黃藍白,無奇不有,或梳發作兩丫髻,或翦發成沙彌圈,遙對官軍,嬉笑憨跳,並不像打仗的樣子。

恰是奇怪,非特見所未見,並且聞所未聞。

官軍面面相覷,還道他有甚麼妖法,不敢前進。

蔡遵恰也驚疑,顏坦本是粗率,便詰蔡遵道:「這是惶惑我軍的詭計,有何足怕?看我驅軍殺盡了他。」

言已,便督軍進擊。

兵戈所指,那婦孺嚇得倒躲,沒命的亂竄了去。

只耐肉戰,哪禁兵刃。

坦放膽殺入,一逃一追,但見前面的婦孺,均穿林越澗,四散奔逸,一行數里,連婦孺都不見了。

此外也並無一人,惟剩得空山寂寂,古木一陰陰一。

爭戰時,插此二語,倍增趣味。

坦不管好歹,再向前力追,突聽得一聲號炮,震得木葉戰動,不由的一毛一骨悚然。

至舉頭四顧,又不見什麼動靜,煞是可怪。

故曲一筆。

大眾捏著一把冷汗,足雖急行,面惟四望,不防撲蹋撲蹋的好幾聲,一大半跌入陷坑,連顏坦也墜了下去。

兩旁山谷中,跳出許多大漢,手執巨梃,一半亂搗陷阱,一半掃蕩余軍,可憐顏坦以下千餘人,一古腦兒埋死坑谷。

後隊統領蔡遵聞前軍得手,也依次趕上,但與前軍相隔已遠,未得確實消息,漸漸的行入山谷中,猛聞後面一陣鼓噪,料知不佳,急忙令軍士返步,退將出來。

還至谷口,頓覺叫苦不迭,那谷口已被木石塞斷了。

山上幾聲炮響,即有無數大石,拋擲下來,軍士不被擊死,也多受傷。

蔡遵還督令軍士,移徙木石,以便通道,那後面的匪一黨一,已持梃追到,衝殺官軍,官軍大亂,任他左批右抹,一陣橫掃,個個倒斃,遵亦死於亂軍之中。

臘眾奪得甲仗,才有刀械等物,遂乘勝搗入青溪,且進攻睦州,揭示脅誘軍民,只稱:「有天兵相助,趕緊投誠,否則蔡、顏覆轍,即在目前」云云。

是時江、浙一帶,承平已久,不識兵革,就是郡縣守吏,汛地將弁,也只知奉迎欽差,保全祿位,並未嘗修浚城濠,整繕兵甲,一聞方臘到來,好似天篷下降,無可與敵,都逃得一個不留。

方臘遂破陷睦州,又西攻歙州,守將郭師中,忙調兵禦寇,甫經對陣,那匪一黨一里面,忽突出一班披髮仗劍的人物,向空一指,即橫劍齊向官軍,併力衝入。

官兵本不知戰,更防他有妖法,哪個敢去攔阻?霎時間旗亂轍一靡一,如鳥獸散。

師中禁遏不住,反落得一命嗚呼,眼見得歙縣被陷。

臘復麾眾東趨,大掠桐廬、富一陽一諸縣,直抵杭州城下,知州趙霆,登城西望,遙見寇來如檣,已是驚慌得很,驀地裡衝出幾個長人,約高丈許,首戴神盔,身披氅衣,左手持矛,右手執旗,面目猙獰可怕,頓嚇得魂不附體。

其實這種長人,統是大木雕成,中作機關,用人按捺,所以兩手活動,遠望如生。

方臘算會欺人。

趙霆膽小如鼷,曉得什麼真假,當即下城還署,躊躇一會,三十六著,逃為上著,便收拾細一軟,挈了一妻一妾,趁著城中驚擾的時候,改裝出衙,一溜煙的奔出城外。

恰是見機。

置制使陳建,廉訪使趙約,趨入州署,想與趙霆會商守禦,不意署中已空空洞一洞,並無一人,慌忙退出署門,那匪一黨一已一擁入城,兩人逃避不及,同時被縛。

方臘煞是凶狠,既入城中,令一黨一羽遍捕官吏,統共獲得若干名,一一綁住州署門前,自己高坐堂上,置酒縱飲,飲一盃,殺一人,最凶的是不令全一屍一,或臠割肢一體,或剜取肺腸,或熬煮膏油,或叢鏑亂射,備極慘酷,反說是為民除害,足紓公憤。

一面令一黨一徒縱火,滿城屠掠,除有姿色的婦女取暴一婬一樂外,多半殺死,六日方止。

東南大震,警報與雪片相似,投入京中。

太宰王黼因朝廷方整師北伐,無暇顧及小寇,竟將警奏擱起,並不上聞。

至淮南發運使陳遘直接奏陳徽宗,乃始知亂事,命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滿朝只一媼相,愧煞宋臣。

譚稹為兩湖制置使,王稟為統制,分率禁旅,即日南下。

又因陳遘疏中,謂浙兵無用,須調集外旅,速平匪亂,乃復飛飭陝西六路一精一兵,同時南征。

於是邊將辛興忠、楊惟忠統熙河兵,劉鎮統涇原兵,楊可世、趙明統環慶兵,黃迪統鄜延兵,馬公直統秦鳳兵,冀景統河東兵,六路兵馬,共歸都統制劉延慶節制。

總計內外各軍,調赴東南,約得十五萬人。

各軍陸續南下,免不得費時需日。

至童貫等至金陵,已是宣和三年孟春月中。

方臘轉陷婺州,又陷衢州。

衢守彭汝方被執,罵賊遇害,賊屠衢城,未幾又陷處州,縉雲尉詹良臣率數十人出御,為賊所擒,誘降不屈,也被殺死。

嗣又令杭州守賊方七佛引眾六萬,陷崇德縣,轉攻秀州,虧得統軍王子武號召兵民,登陴力御,斗大的秀州城,兀自守住。

與杭州成一反映。

童貫留偏將劉鎮守金陵,進次鎮江,聞秀州被圍,急檄王稟馳援,可巧熙河將辛興宗、楊惟忠亦領兵到來,兩路夾攻方七佛,七佛支持不住,只好卻走,秀州解圍。

方臘東攻不克,轉圖西略,連陷寧國、旌德諸縣,官軍為所牽制,又只得分軍西援,一時顧不到浙西。

那時淮南復出一大盜,姓宋名江,糾一黨一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京東又復戒嚴,害得宋廷諸臣,議剿議撫,急切想不出甚麼法兒。

宋江亦一渠魁,應特筆提醒。

看官曾閱過《水滸傳》麼?水滸系元朝施耐庵手筆,演成七十回,所說皆關係宋江事,書中多系哄托,並非件件是真,不過筆墨甚佳,更兼金聖歎評注,所以流傳至今,膾炙人口,但從正史上考證起來,只有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由知海州張叔夜擊降數語,且並未為宋江立傳,可見宋江起事,轉瞬即平,並不似《水滸傳》中,有甚麼大勢力,大經營。

惟旁覽稗乘,又見有宋江歸降後,曾效力軍行,助討方臘,克復杭州。

小子生長古越,距杭州不到百里,時常往來杭地,訪問古跡,那城內果有張順祠,曾封湧金門內的土地,城外又有時遷廟,西子湖邊,又有武松墓,想必定有所本,不至虛傳。

小子演述宋史,凡事多以正史為本,間或羼以稗乘,亦必確有見聞,明知個人識短,不敢自信無遺,但憑空捏造的瞎說,究竟不好妄采,想看官總也俯諒愚衷哩。

插一入此段議論,所以袪閱者之疑。

閒文少表,且說宋江系鄆城縣人,表字公明,曾充當縣中押司,平時一性一情慷慨,喜交江湖朋友,綽號遂叫作及時雨。

嗣因私放盜犯,釀成命案,為了種種罪證,致遭捕系。

當有一班江湖好友,救他一性一命,迫入梁山泊上,做個公道大王。

數語已賅括《水滸傳》。

梁山泊在鄆城、壽張兩縣間,山形突兀,路轉峰回,周圍約二十五里。

岡上恰有一方曠地,足容千人居住。

岡下有泊,可汲水取飲,雖旱不乾。

古時本名良山,因漢梁孝王出獵於此,乃改名梁山。

宋季朝政不明,吏治廢弛,貪一官污吏,佈滿各路,盜賊乘時蜂起,所有淮南、京東一帶,無賴亡命之徒,落草為寇,便借這梁山為逋逃藪,只因么魔小丑,隨聚隨散,所以不甚著名。

至宋江入居此山,由群盜推為首領,立起什麼水滸寨,造起什麼忠義堂,托詞替天行道,哄動居民,於是梁山泊三大字,遂表現出來。

標明梁山泊歷史地理,足補《水滸傳》之缺。

看官試想!這宋公明既沒有偌大傢俬,山上又沒有歷年積蓄,教他如何替著天,行著道?他無非四出劫掠,奪些金銀財寶,作為生計。

不過他所往劫的,多是富而不仁的土豪,及多行不義的民賊,尚不似那睦州方臘,一味兒逞妖作怪,恣意一婬一亂,因此京東一帶,還說宋江是個好人。

知亳州侯蒙曾上言:「宋江橫行齊、魏,才必過人,現在清溪盜起,不若赦他前非,令南討方臘,將功贖罪。」

徽宗很以為是,擬調侯蒙任東平府,招降宋江。

偏偏詔命甫下,侯蒙病劇,不能赴任,未幾身亡,自是招撫一語,又成虛話。

京東各軍,一再往剿,反被梁山群盜,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而回。

宋江勢且日盛,趨附的人物,亦因之日多。

起初尚只有三十六個頭目,連宋江也排列在內,後來又得了七十二人,合成一百零八個大強盜。

他卻自稱上應列星,偽造石碣,把一百八人的姓名,鐫刻碑上,三十六人,號為天罡星,七十二人,號為地煞星。

每人又各有綽號,《水滸傳》中,也曾載著,小子就此謄錄一周,分列如下:

天罡星三十六員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

天勇星大刀關勝。

天雄星豹子頭林沖。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雲英星小李廣花榮。

天貴星美髯公朱仝。

天富星撲天鵬李應。

天滿星小旋風柴進。

天孤星花一和尚魯智深。

天傷星行者武松。

天立星雙槍將董平。

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天祐星金槍將徐寧。

天空星急先鋒索超。

天異星赤髮鬼劉唐。

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天退星插翅虎雷橫。

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

天平星船火兒張橫。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損星一浪一里白條張順。

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

天牢星病必索楊雄。

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天哭星雙尾蠍解寶。

天巧星一浪一子燕青。

地煞星七十二員

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

地煞星鎮三山黃信。

地勇星病尉遲孫立。

地傑星丑郡馬宣贊。

地雄星井水軒郝思文。

地威星百勝將軍韓滔。

地英星天目將彭玘。

地奇星聖水將軍單廷珪

地猛星神火將軍魏定國。

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

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

地辟星摩雲金翅歐鵬。

地闔星火眼狻猊鄧飛。

地強星錦一毛一虎燕順。

地暗星錦豹子楊林。

地輔星轟天雷凌振。

地會星神算子蔣敬。

地佐星小溫侯呂方。

地佑星賽仁貴郭盛。

地靈星神醫安道全。

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一娘一。

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地默星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一毛一頭星孔明。

地狂星獨火星孔亮。

地飛星八臂哪吒項充。

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

地巧星玉一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鐵笛仙馬麟。

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地滿星玉旛竿孟康。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地險星白花蛇楊春。

地異星白面郎君鄭天壽

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

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地樂星鐵叫子樂和。

地捷星花頂虎龔旺。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地鎮星小遮攔穆春。

地羈星一操一刀鬼曹正。

地魔星雲裡金剛宋萬。

地妖星摸一著天杜遷。

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地全星鬼臉兒杜興。

地短星出林龍鄒淵。

地角星獨角龍鄒潤。

地囚星早地忽律朱貴。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地損星一枝花蔡慶。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青眼虎李雲。

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地丑星石將軍石勇。

地數星小尉遲孫新。

地一陰一星母大蟲顧大一嫂。

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地壯星母夜叉孫二一娘一。

地劣星活閻婆王定六。

地健星險道神郁保世。

地耗星白日鼠白勝。

地賊星鼓上蚤時遷。

地狗星金一毛一犬段景住。

一百八人已經會齊,梁山泊上的氣運,要算是全盛了。

宋江置酒大會百餘人,依次列席,大眾商量進行的方法。

宋江首先倡議,一是靜待招安,一是出圖吳會。

旋經吳用等酌議,以吳會地方富庶,若攻他無備,去幹一番,事情得利,便從此做去,失利亦可還寨,就撫未遲。

宋江恰也贊成。

嗣又議定航海南行,伺間襲擊淮、揚,大家很是同意。

席散後,各檢點兵械,準備停當,留盧俊義守寨,指日啟程。

不意海州方面,偏有一位赤膽忠心的賢長官,密伺宋江行徑,預先佈置,專待宋江等到來。

正是:

軍志毋人先薄我,古雲有備總無虞。

欲知海州戰事,容至下回說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史通俗演義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第三回 憂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第六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第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第九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第十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第十一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第十二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第十三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 修怨背盟皇弟受禍第十六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第十八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第十九回 報宿怨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第二十四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徼寵繼中宮第二十五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准遭貶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第二十七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第二十八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第二十九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第三十三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穎王長男主器第三十五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嵬名山第三十六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第三十七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 朱明府尋母竭孝思第三十八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第四十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後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第四十四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後正儀第四十五回 囑後事賢後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第四十六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制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第四十九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第五十回 應供奉朱勉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第五十一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第五十三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第五十七回 入深巖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師第五十八回 誇功銘石艮岳成山 覆國喪身孱遼絕祀第五十九回 啟外釁胡人南下 定內禪上皇東奔第六十回 遵敵約城下乞盟 滿惡貫途中授首第六十一回 議和議戰朝局紛爭 誤國誤家京城失守第六十二回 墮奸謀闔宮被劫 立異姓二帝蒙塵第六十三回 承遺祚藩王登極 發逆案奸賊伏誅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軀 信王榛敗亡失跡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驚馳御駕 脅禪位激動義師第六十六回 韓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舉南侵第六十七回 巾幗英雄桴鼓助戰 鬚眉豪氣舞劍吟詞第六十八回 趙立中炮失楚州 劉豫降虜稱齊帝第六十九回 破劇盜將帥齊驅 敗強虜弟兄著績第七十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第七十二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第七十四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第七十五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第七十七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第七十九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第八十三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胄弄權逐良相第八十四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艷後媚龍顏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第八十六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第一百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