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卻說蒙古將汪德臣,被石擊傷,墜一落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

宋史通俗演義

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

第九十五回捏捷報欺君罔上拘行人棄好背盟

卻說蒙古將汪德臣,被石擊傷,墜一落馬下,當由蒙古兵救回,天意也未欲亡蜀,秋風秋雨,淅瀝而來,竟致攻城梯折,蒙古兵愈覺氣沮,遂相率退去。

是夕,汪德臣傷重身亡,蒙哥汗頓兵城下,幾及半年,又遇良將傷斃,免不得憂從中來,抑鬱成疾。

合州城外即釣魚山,遂登山養痾,竟至不起。

諸王大臣用二驢載一屍一,掩以繪槥,擁向北行,合州解圍。

王堅據實報聞,廷旨擢堅為寧遠軍節度使。

堅益繕城鑿濠,防敵再至,這且慢表。

惟蒙古將士,既已北還,因即治喪頒訃,尊蒙哥汗為憲宗。

忽必烈方悉兵渡淮,自將兵進大勝關,令別將張柔進虎頭關,分道併入,勢如破竹。

宋軍皆聞風遠颺。

兀良合台亦引兵下橫山,蹂一躪賓州、象州,入靜江府,連破辰沅,直抵潭州。

還有李全子李璮,也受蒙古命,陷入海州漣水軍。

京、湖、江、淮,同時告急。

宋廷改元開慶,專任一賈似道為長城,官爵職權,接連下逮。

俄而令為樞使,兼兩淮宣撫使,俄而令為京、湖南北四川宣撫大使,俄而令兼督江西、兩廣人馬,南宋半壁江山,盡岸這賈節使掌中,滿望他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可謂匪夷所思。

其實他是個色中魔鬼,酒裡神仙,要他選色征歌,倒是一個能手,欲令出司閫事,真是用非所學,學非所用。

忽必烈已窺破情實,料知必勝,忽聞凶訃南來,召令北歸,他不肯遽還,便語眾將道:「我奉命到此,豈可無功而退?」

乃自登香爐山,俯瞰大江,大江北有武湖,武湖東有一陽一邏堡,南岸即滸黃洲。

宋軍用大舟濟師,軍容甚盛。

忽必烈欷歔道:「北人使馬,南人使舟,此語原不可易哩。」

正道著,旁閃出一將道:「長江天險,宋恃此立國,勢必死守,我軍非破他一陣,不足揚威。

末將願前去一試!」忽必烈視之,乃是董文炳,便點首稱善。

文炳即自山趨下,令弟文忠、文用,帶領敢死士數百,駕著艨艟大艦,鼓棹渡江,自率馬軍沿岸往戰。

宋軍水陸駐紮,不下數萬,遇著蒙古兵到來,好似羊入虎口,未鬥先潰。

文炳兄弟,水陸大進,殺得宋軍東逃西躲,沒命亂竄,霎時間兩岸肅清,一任蒙古兵渡江。

至忽必烈率兵接應,文炳等早已安渡了。

翌日,全師畢濟,進圍鄂州,分兵破臨江,知府事陳元桂死節。

轉入端州,知府事陳昌世,百姓素一愛一戴,不令殉難,擁他出城,向南逸去。

右丞相丁大全,初尚匿著軍報,不令上聞,至都中人皆知,他無從壅蔽,始申奏軍情,並附疏乞休。

事寬則蒙蔽,事急則趨避,真好計策。

理宗乃罷大全為觀文殿大學士,判鎮江府。

中書舍人洪芹繳,御史朱貔孫、饒虎臣等,相繼糾彈,先時何不彈劾。

乃詔令致仕,召吳潛為左丞相,兼樞密使。

大出內府銀幣,犒賞軍士,令出禦敵。

並將右丞相一職,特給賈似道,令進軍漢一陽一,為鄂外援。

權Yan董宋臣,因邊報日急,竟請理宗遷都四明,借避敵鋒。

惟小人最怕死。

軍器太監何子舉,轉報吳潛道:「若鑾輿一出,都中百萬生靈,何所依賴?」

潛即入廷諫阻,朱貔孫亦上書切諫,理宗意尚未決,經謝皇后堅請留蹕,以安人心,才將遷都事罷議。

寧海軍節度判官文天祥,上疏乞斬宋臣,留中不報。

鄂州副都統張勝,日坐圍城,望援不至,乃登城給敵兵道:「這城已為汝軍所有,但子女玉帛,盡在將台,可往彼取傍便了。」

蒙古兵信為真言,遂焚城外民居,移師自去。

會襄一陽一統制高達,引兵來援,賈似道亦進駐漢一陽一,遙為聲應。

張勝復繕城為備,蒙古將苫徹拔都兒一作哲辰巴圖魯。

又領兵進攻,先遣使入鄂州城,詰他違約。

張勝將來使殺死,竟出襲蒙古營。

誰知苫徹拔都兒已先防備,等到張勝殺到,竟張軍兩翼,把他圍住。

勝左衝右突,不能脫身,自知不免一死,遂刎頸而亡。

幸各路重兵,都來援鄂,如呂文德、向士璧、曹世雄等,陸續至城外,請賈似道督戰。

似道聞各軍雲集,才放膽前來。

高達自恃武勇,嘗輕視似道,每語眾將道:「渠但峨冠博帶,曉得甚麼軍情,也好來督制軍馬麼?」

因此開營接戰,必須似道先自一慰遣,然後出兵,否則常使軍士嘩噪軍門。

呂文德諂事似道,輒使人呵止道:「宣撫在此,爾等何得亂嘩?」

由是似道親呂恨高。

還有曹世雄、向士璧兩人,也瞧不起似道,一切舉動未嘗關白,似道亦暗中懷恨。

為後文張本。

方在抵拒敵軍,忽有廷寄到來,乃是詔似道移軍黃州。

看官道是何因?原來蒙古將兀良合台進攻潭州,江西大震。

左丞相吳潛用御史饒應予言,以鄂州已集重兵,當可無慮。

不如令似道改防黃州。

黃州在鄂州下流,正當兩湖及江西要衝,蒙古兵若渡湖出江,黃州就要吃緊。

似道明知冒險,但已接朝旨,不得不去。

統制孫虎臣率一精一騎七百,送似道至蘋草坪,俄接偵騎入報道:「北兵來了。」

似道嚇得發一抖,顧語虎臣道:「怎麼好?怎麼好?」

虎臣道:「使相不必著急!待末將去抵擋一陣,再作計較!」總是武臣有膽。

似道支吾道:「我軍只有七百騎,恐不足赴敵。」

虎臣見他面如土色,料知不能督戰,便道:「使相且暫退一程,由我去攔截罷!」似道尚抖著道:「你……你須小心!」虎臣帶兵自去。

似道奔回數里,揀一幽僻的地方,暫且躲避,還帶抖帶語道:「死了死了!可惜死得不明白哩。」

待至日昃,尚未見有音信,好容易到了黃昏,才敢出頭探望;嗣見有數騎馳到,報稱:「孫統制已經得勝,擒住敵將一人,現已先往黃州,候使相入城!」似道方轉憂為喜,夤夜趕至黃州,由虎臣迎入。

當下稟白似道,北兵系是游騎,劫掠民間,由叛將儲再興為首領,現已將再興擒住,候使相發落。

似道大悅,誇獎數語,便令將再興牽入,樂得擺些威風,叱罵一番,才命推出斬首。

描摹醜態,惟妙惟肖。

過了兩日,鄂州、潭州的警報,接沓而來,一些兒沒有放鬆。

心中又非常焦灼。

沒奈何想了一條下計,密令私人宋京,詣蒙古大營,情願稱臣納幣。

忽必烈尚不肯允,遣還宋京。

會合州守將王堅,使阮思聰兼程來鄂,以蒙古主訃聞,謂敵當自退,盡可放心。

偏賈似道似信非信,再遣宋京往蒙古軍求和,忽必烈尚堅持未決。

部下郝經諫道:「今國遭大喪,神器無主,宗族諸王,莫不窺伺,倘或先發制人,據有帝位,恐大王且腹背受敵,大事去了。

現不如與宋議和,立即北歸,別遣一軍逆先帝靈轝,收皇帝璽,召集諸王發喪,議定嗣位,那時大寶有歸,社稷自安,豈不善麼?」

忽必烈大悟,遂與宋京定議,令納江北地,及歲奉銀絹各二十萬,乃退兵北去。

並檄兀良合台,解潭州圍,留偏將張傑,閻旺,至新生磯趕築浮橋,渡兀良合台還師。

兀良合台奉檄,趨至湖北,由新生磯渡兵,不意後面卻有宋軍殺到,斯時蒙古兵已無心戀戰,趕緊飛渡,只有殿卒百數十人,不及隨行,被宋軍攻斷浮橋,一律殺死。

看官道這宋軍從何而來?乃是賈似道用劉整計,命將夏貴躡敵歸路,僥倖圖功,偏偏遲了一步,只殺斃了一百多人,還報似道。

似道想入非非,竟將稱臣奉幣的和議,隱匿不報,反捏稱諸路大捷,鄂圍始解,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的幸福。

理宗覽表大喜,以似道有再造功,召令還朝。

及似道將至,詔百官郊勞,如文彥博故事。

既入覲,而獎再三,進封少師,爵衛國公。

呂文德功列第一,授檢校少傅,高達為寧江軍承宣使,劉整知瀘州,兼潼川安一撫副使。

夏貴知淮安州,兼京東招撫使。

孫虎臣為和州防禦使,範文虎為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

向士璧、曹世雄以下,各加轉有差。

似道既得售欺,入一操一巨一柄一,第一著即從事報復,聞前時移節黃州,議出吳潛,累得惶恐終日,至此即欲將潛捽去,聊以洩憤。

適值皇儲問題,延案未決,似道遂得乘機下手,設法傾陷。

先是理宗嗣位,曾追封本生父希瓐為榮王,母全氏為夫人,以母弟與芮承嗣襲爵,理宗有子名緝,早年夭游,後來妃嬪雖多,始終無子。

至寶祐元年,理宗年逾半百,仍然乏嗣,乃令與芮子孜入宮,作為皇子,賜名曰祺,封永嘉郡王。

越年,進封忠王。

至鄂州解圍,賈似道以大捷入奏,理宗接連改元;出兵時已紀元開慶,回兵時又紀元景定,趁這賀捷的時候,便欲立忠王祺為太子。

吳潛獨密奏道:「臣無彌遠才,忠王無陛下福。」

理宗年力已衰,立儲原系要務,若忠王不足主器,何妨勸帝改立,吳潛乃出此語,殊屬未當。

這兩語已忤上旨。

似道就進陳立儲大計。

並一陰一令侍御史劾潛謂:「冊立忠王,足慰眾望,潛獨倡為異議,居心殆不可問」云云。

理宗遂罷潛相位,竟令似道專一政。

似道遂申請立儲,即於景定元年六月,立忠王祺為皇太子。

相傳祺母黃氏,系湖州德清縣人,與似道母胡氏,本屬同邑,相去僅數里。

兩婦皆系出寒微,均生貴子。

黃氏以媵僕入榮邸,適與芮苦未生男,見她面目韶秀,乃密令侍寢,一索得男,就是忠王祺,黃氏卒得封為隆一柄一夫人。

但自處極謙,每遇邸第親戚,輒以祺子自稱,人頗譽她盛德。

似道母胡氏,為民家婦,嘗出浣衣,遇似道父賈涉渡河,偶顧胡氏,不覺觸起情感,胡氏亦眉目含情,淺挑微逗,涉遂隨胡至家,問伊夫何在?胡答以未歸,兩下裡互相問答,間及諧褻,胡氏竟半推半就,一任涉摟一抱入一床一,寬衣解一帶,成就好事。

一度春風,竟結蚌胎。

及伊夫回來,涉尚在婦家,向伊夫購婦。

伊夫詢明底細,知涉已任朝官,自想勢不可敵,樂得做個人情,受了金錢,將婦給涉。

涉竟攜婦歸任,婦已失節,自不如受金棄婦,伊夫可謂智民。

未幾產下一子,名叫似道。

既而胡色已衰,又被涉斥出,嫁為民妻。

始一愛一終棄,涉亦負心。

及似道年長,始覓母歸養,一性一極嚴毅,似道頗加畏憚。

當景定、鹹淳系度宗年號見後。

年間,胡氏已受封秦、齊兩國夫人,屢入禁中,至與隆一柄一夫人,嘗同寢處,恩一寵一甚渥。

年至八十三乃卒,賜謚柔正,柔則有之,正則未也。

賻贈無算。

當時以一邑產兩貴婦,傳為奇事。

事見《齊東野語》。

話休敘煩,且說忽必烈北還,到了開平,諸王莫哥合丹、一作哈丹。

塔察兒等來會,願戴忽必烈為大汗,忽必烈佯不敢受。

旭烈兀方鎮守西域,亦遣使勸進,忽必烈遂允所請,不待庫裡爾泰會推許,竟登大位,即於宋理宗景定元年五月中,建元為中統元年。

命劉秉忠、許衡等改定官制,立中書省總理政務,設樞密院掌握兵權,置御史台管理黜陟,以下有寺、監、院、司、衛、府等名目,外官有行省、行台、宣撫、廉訪諸官,牧民有路有府,有州有縣,一代規模,創始完備。

命王文統為中書平章政事,統領眾官。

授廉希憲為陝西、四川宣撫使,商挺為副。

希憲方就道,聞阿里不哥也稱帝和林,遣部下劉太平、霍魯懷等,至燕京慰諭人民。

他即倍道前進,到了京兆,遣人誘執太平、魯懷,錮斃獄中。

六盤守將渾塔海,正起兵應和林,和林守將阿藍答兒一作阿拉克岱爾。

也領兵往會渾塔海。

希憲亟令總帥汪良臣,率秦、鞏諸軍往討,再命別將八春,一作邊崇。

領蜀卒四千為後援。

忽必烈汗亦遣諸王合丹,統兵來會,三路俱進,與渾塔海等大戰甘州東。

渾塔海敗死,阿藍答兒亦被殺,關、隴悉平。

忽必烈汗因遣郝經為國信使,至宋修好,通告即位,並促踐前日和約。

經本任翰林侍讀學士,非行人職,因為王文統所忌,特地請遣,一面一陰一囑李璮,潛師侵宋,為假手害經計。

李璮不待經行,便出兵襲擊淮安,幸主管制置司事李庭芝,先事預防,把璮擊退。

庭芝得升任淮東制置使,賈似道正令門客廖瑩中等,撰《福華編》,稱頌鄂功,忽接宿州來報,蒙古遣使郝經南來,請求入國日期。

似道一想,經若入都,前議必將敗露,此事如何使得?隨即飛使止住郝經。

偏郝經貽書三省及樞密院,且轉告淮東制置使李庭芝,欲指日入都。

似道既接經書,復得李庭芝報聞,自思一不休,二不息,索一性一拘住了他,再作計較。

只管眼前,不管日後。

便命真州忠勇軍營,將經拘住。

經上表有雲,「願附魯連之義,排難解紛,豈如唐儉之徒,款兵誤國?」

最後又上書數千言,無非以弭兵靖亂為宗旨,由小子節述如下云:

貴朝自太祖受命,建極啟運,創立規模,一本諸理。

校其武功,有不逮漢、唐之初,而革弊政,弭兵凶,弱藩鎮,強京國,意慮深遠,貽厥孫謀,有盛於漢、唐之後者。

嘗以為漢似乎夏,唐似乎商,而貴朝則似乎周,可以為後三代。

夫有天下者,孰不欲九州四海,奄有混一,端委垂衣,而天下晏然穆清也哉?理有所不能,勢有所難必,亦安夫所遇之理而已。

貴朝祖宗,深見夫此,持勒捏約,不肯少易。

是以太祖開建大業,太宗不承基統,仁宗治效浹洽,神宗大有作為,高宗坐弭強敵,皆有其勢而弗乘,安於理而不妄為者也。

今乃欲於遷徙戰伐之極,三百餘年之後,不為扶持安全之計,反斷生民之餘命,棄祖宗之良法,不以理以勢,不以守以戰,欲收奇功,取幸勝,為詭遇之舉,不亦誤乎?伏惟陛下之與本朝,初欲復前代故事,遣使納交,越國萬里,天地神人,皆知陛下之仁,計安生民之意,而氣數未合,小人交亂,雖行李往來,徒費道路,迄無成命,非兩朝之不幸,生民之不幸也。

有繼好之使,而無止戈之君;有講信之名,而無修睦之實;有報聘之名,而無輸平之納;是以藉藉紛紛,不足以明信,而適足以長亂。

我主上即位之初,推誠相與,唯恐不及,不知貴朝何故接納其使,拘於邊郡?蔽冪蒙覆,不使進退,一室宛轉,不睹天日。

試問經有何罪,而窘迫至此耶?或者以為本朝兵亂,有隙可乘,必有如范山語楚子,以為晉君不在諸侯,而北方可圖,愚請以貴朝之事質之!熙豐之間,有意於強國矣,而卒莫能強,宣政之間,有意於恢復矣,百年之力,漫費於燕山九空費,而因以致變;開禧之間,又有意於進取矣,而隨得隨失,反致淮南之師;端平之間,再事夫收復矣,而徒敝師,徒失蜀、漢。

是皆貴朝之事,且有為陛下所親見者。

況本朝立國,根據綿括,包括海宇,未易搖蕩。

太祖皇帝倡義漠北,一舉而取燕、遼,再舉而取河、朔,又再舉而取西夏,遂乃掇拾秦、雍,傾覆汴、蔡,穿澈巴、蜀,繞出大理,東西北皆際海,西南際江淮,自周、漢以來,未有大且強若是者。

而其風俗淳厚,禁網疏闊,號令簡肅,是以夷夏之人,皆盡死力,豈得一朝變故,便致淪棄者乎?事至今日,貴朝宜皇皇汲汲,以應我主上美意,講信修睦,計安元元,而乃仍自置而不問,實有所未解者。

抑天未厭亂,由是以締造兵禍耶?抑別有所蘊蓄耶?皆不可得而知也。

竊謂必有構議之人,將以敝貴朝誤陛下者。

就令貴朝所舉皆中,圖維皆獲,返舊京,奄山東,取河朔,劃白溝之界,上盧龍之塞,而本朝亦不失故物。

若為之而不成,圖之而不獲,復欲洗兵江水,掛甲淮壖,而遂無事,殆恐不能?一有所失,後將若何?且貴朝光有天下,三百有餘年矣,舉祖宗三百年之成烈,再為博者之一擲,遂以干戈為玉帛,殺戮易民命,戰爭易禮樂,竊為陛下不取。

或稽留使人,不為無故,或別有蓋藏之跡,亦宜明白指陳,不宜擯而不問,陳說不答,表請不報,嘿嘿而已,殆非貴朝之長策也。

南望京華,無任待命!

這書上後,又不見報。

驛吏反棘垣鑰戶,晝夜巡邏,欲以懾經。

經語從人道:「我若受命不進,負罪本國,今已入宋境,死生進退,惟彼所命,我豈肯屈身辱國?汝等從我南來,亦宜忍死以待,揆諸天時人事,宋祚殆不遠了。」

經實蒙古第一流人物。

理宗聞有北使,語輔臣道:「北朝使來,應該與議。」

似道奏稱:「和出彼謀,不應輕徇所請,倘以交鄰禮來,令他入見未遲。」

看你能瞞到何時?理宗也即擱過一邊。

蒙古遣官訪問經等所在,且以稽留信使,侵擾疆場兩事,來詰宋吏。

制置使李庭芝奏稱北使久留真州,應如何發落?偏宋廷一味延宕,毫無復音。

小子有詩歎道:

北來信使為尋盟,累表修和願息爭。

怪底權一奸一不解事,欺心敢把趙宗傾。

似道拘住郝經,已開敵釁,還要報復私仇,變更成法,眼見得菑害並至了。

欲知後事,再閱後文。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史通俗演義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第三回 憂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第六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第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第九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第十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第十一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第十二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第十三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 修怨背盟皇弟受禍第十六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第十八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第十九回 報宿怨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第二十四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徼寵繼中宮第二十五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准遭貶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第二十七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第二十八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第二十九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第三十三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穎王長男主器第三十五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嵬名山第三十六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第三十七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 朱明府尋母竭孝思第三十八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第四十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後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第四十四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後正儀第四十五回 囑後事賢後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第四十六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制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第四十九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第五十回 應供奉朱勉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第五十一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第五十三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第五十七回 入深巖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師第五十八回 誇功銘石艮岳成山 覆國喪身孱遼絕祀第五十九回 啟外釁胡人南下 定內禪上皇東奔第六十回 遵敵約城下乞盟 滿惡貫途中授首第六十一回 議和議戰朝局紛爭 誤國誤家京城失守第六十二回 墮奸謀闔宮被劫 立異姓二帝蒙塵第六十三回 承遺祚藩王登極 發逆案奸賊伏誅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軀 信王榛敗亡失跡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驚馳御駕 脅禪位激動義師第六十六回 韓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舉南侵第六十七回 巾幗英雄桴鼓助戰 鬚眉豪氣舞劍吟詞第六十八回 趙立中炮失楚州 劉豫降虜稱齊帝第六十九回 破劇盜將帥齊驅 敗強虜弟兄著績第七十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第七十二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第七十四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第七十五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第七十七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第七十九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第八十三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胄弄權逐良相第八十四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艷後媚龍顏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第八十六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第一百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