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卻說蒙古太祖少子拖雷,分兵略蜀,拔取城寨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宋史通俗演義

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第九十一回約蒙古夾擊殘金克蔡州獻俘太廟

卻說蒙古太祖少子拖雷,分兵略蜀,拔取城寨四百四十所,因尚未遽絕宋好,但借偏師示威,即行召還。

會兵陷饒鳳關,渡漢江東行,將趨汴京。

金主守緒急令諸將分屯襄、鄧,行省完顏合達合達一作哈達。

及移剌蒲阿,一作伊喇豐阿拉。

率諸軍入鄧州,楊沃衍、陳和尚、一作禪華善。

武仙等皆會,乃出屯順一陽一。

適蒙古兵渡過漢江,來襲金軍背後,哈達見蒙兵勢盛,擬從旁道走避,那敵騎已是馳至,幾乎招架不住。

還虧部將蒲察定住一作富察鼎珠。

奮力截殺,敵騎始退。

哈達屯留四日,不見敵兵,便引軍還鄧,不料行至半途,忽從林間突出敵騎,將他輜重劫去,金兵幾不成列。

幸敵騎得了輜重,即行遠,軍士才免喪亡。

哈達返鄧後,反稱大捷,捏報汴都,金廷相率慶賀。

隔了數月,蒙古主窩闊台汗親自督兵南下,由白坡鎮渡河,進次鄭州。

遣速不台領兵攻汴。

金主守緒不意北兵猝至,嚇得手足無措,忙召合達、蒲阿還援。

合達等奉命即行,偏拖雷又出來作對,自率鐵騎三千,追尾金軍。

金軍還擊,他卻退去,金軍啟程,他又來襲,害得金軍不遑休息,且行且戰,至黃榆店,天忽雨雪,不能前進。

蒙古將速不台已派兵阻金援師,於是金軍前後被阻。

至雨雪少霽,接連得汴京來使,催他速援。

合達不得已再行,至三峰山,蒙古兵已兩路齊集,四面兜圍。

金兵無從得食,餓至三日,頓時大潰,武仙率三十騎先奔,楊沃衍等戰死。

合達知大勢已去,忙邀蒲阿與商,擬下馬死戰。

哪知蒲阿已杳如黃鶴,不知去向,只有陳和尚等,尚是隨著,乃相偕突圍,走入鈞州。

窩闊台汗復遣將接應拖雷,合攻鈞州。

鈞州城內,只有敗兵數千,哪裡保守得住?眼見得被他攻入,合達、陳和尚皆被殺,連先行逃走的蒲阿,也被蒙古兵追獲,結果一性一命。

蒙古兵移攻潼關,守將李平迎降,轉圍洛一陽一。

留守撤合輦一作薩哈連。

背上生疽,不能出戰,投濠自盡。

兵民推警巡使強伸為府僉事,死守三月,無隙可乘,敵始退去。

窩闊台汗意欲北歸,遣使自鄭州至汴,諭令速降。

金主沒法,乃封荊王守純子訛可一作鄂和。

為曹王,令尚書左丞李蹊,送往蒙古軍前,納質請和。

彷彿徽、欽受圍時情景,天道好還,一至於此。

偏蒙古將速不台仍然攻城,連日不懈。

幸汴城堅固,炮石迭下,一守一攻,相持至十六晝夜,內外積一屍一如山。

速不台知不可下,乃與金議和。

金主乃遣戶部侍郎楊居仁,出犒蒙古兵,酒肉以外,並有金帛珍異等件。

速不台乃麾兵退去,散屯河、洛間。

已而蒙古行人唐慶等,來金通好,被金飛虎軍頭目申福等殺死,於是和議復絕。

蒙古主窩闊台汗復議大舉,特遣使臣王旻,南至京、湖,與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議協力攻金。

史嵩之奏報宋廷,廷議統以為機不可失,應從蒙古所請,乘此復仇。

獨淮東安一撫使趙范進言道:「宣和時,海上定盟,初約甚堅,後卒取禍,不可不鑒。」

理宗不從,命史嵩之遣使往報,願出師夾攻金人。

嵩之乃遣鄒伸之往報蒙古,蒙古主許俟成功,當把河南地歸宋。

依然一約金滅遼的故轍。

伸之乃還。

是時金主守緒因和議決裂,恐蒙古兵復來攻汴,遂募民為兵,括粟為糧,怎奈百姓多不願充役,更兼民食缺乏,自己難謀一飽,哪裡還有餘粟可以接濟軍餉?左丞相李蹊及參政合周,一作哈准。

不管人民死活,硬要他輸粟入官,所括不滿三萬斛,已是滿城蕭索,死亡枕藉。

金主守緒自思糧盡兵虛,汴城終恐難守,遂議徙都避難,命右丞相賽不、一作薩布。

平章白撤,左丞相李蹊等,率軍扈從。

留參政奴申、一作訥蘇肯。

樞密副使習捏阿不一作薩尼雅不。

等守汴,自與太后皇后妃主等告別,大慟而去。

既出城,茫無定向,諸將請幸河朔,乃自蒲城渡河。

適歸德統帥石盞女魯歡,一作什嘉紐勒琿。

送糧至蒲城,留船二百艘,張布為幄,請金主乘船北渡,渡未及半,忽然大風四起,波一浪一沸騰,後軍不能再濟。

冤冤相湊,蒙古將回古乃乘隙來追,金元帥賀喜力戰捐軀,部兵溺死約千人。

金主在北岸相望,嚇得膽戰心驚,亟奔往漚麻岡。

嗣遣白撤領兵攻衛州,蒙古兵渡河來援,白撤急退,到了白公廟,被蒙古將史天澤,大殺一陣,弄得全軍覆沒,只剩白撤一人,狼狽遁還。

金主大懼,忙趨往歸德,遣人往汴京奉迎太后及皇后妃主等人。

哪知汴京西面元帥崔立,因此作亂,竟殺死留守大臣,請故主永濟子梁王從恪監國,自為太師都元帥尚書令鄭王,輸款蒙古舉城降敵了。

蒙古將速不台進軍青城,立盛服往見,稱速不台為父。

速不台大喜,賜以酒宴,立酣醉而歸。

托詞金主出外,索隨駕官吏家屬,徵集婦女至宅中,名為待送行在,實則借此圖歡,見有姿色的麗姝,便牽入臥室,硬令受污,日亂數人,尚嫌不足;一面將天子袞冕後服,出獻速不台,既而復劫金太后王氏,皇后徒單氏,梁王從恪,荊王守純暨各宮妃嬪,統送至蒙古軍前。

宋有范瓊,金有崔立,凶狡相同,立為尤甚。

速不台殺死荊、梁二王,所有金太后以下,俱派兵監送和林。

在途艱苦萬狀,比金人擄徽、欽二帝時,尤加虐一待,可見祖宗行惡,子孫還報,天理原是昭彰呢。

當頭棒喝。

速不台入汴城,蒙古兵一併隨入,逕往崔家,把崔立的妻女玉帛,也一併擄去。

立尚在城外,聞報歸來,已是空空洞一洞,不留一物,免不得頓足大哭。

轉思汴京尚在我手,已失當可取償,遂也罷了。

休想!休想!

且說金主守緒,既到歸德,聞汴城失守,兩宮被擄,當然憂上加憂。

元帥蒲察官奴,一作富察固納。

勸金主轉幸海州,為石盞女魯歡所阻。

官奴竟率眾攻殺女魯歡,及左丞相李蹊以下凡三百人,且將金主錮禁照碧堂。

金主憤甚,密與內侍局令宋珪,奉御女奚烈完出、一作紐祜祿溫綽。

烏古孫一愛一實一作烏克遜一愛一錫。

等,同謀討賊。

適東北路招討使烏古論鎬,一作烏庫哩鎬。

運米四百斛至歸德,勸金主南徙蔡州。

金主轉諭官奴,即日南遷,偏是官奴不從,且號令軍民道:「敢言南遷者斬!」金主乃與宋珪等定計,令完出、一愛一實埋伏門間,佯召官奴議事。

官奴昂然入門,完出、一愛一實左右殺出,刺傷官奴。

官奴負傷出走,被二人追及,殺死了事,金主乃御門慰撫諸軍,俾安反側。

留元帥王璧守歸德,逕往蔡州。

蒙古兵又進薄洛一陽一,城內糧盡,留守強伸力戰被擒,不屈遇害。

宋京西兵馬鈐轄孟珙,復自棗一陽一出師,與金唐州守將武天錫,交戰光化,斬天錫首,俘將士四百餘人,進拔順一陽一,逐金帥武仙,追擊至馬磴山,殺戮無算。

武仙遁至石一穴一,珙冒雨前進,率銳攻入,仙又遁去。

再追至魚寨,及銀葫蘆山,兩戰皆捷。

那時武仙手下,只剩了五六騎,易服而逃,奔往擇州,後為戍兵所殺。

餘眾七萬人,盡行降宋。

珙乃收軍還襄一陽一,方才解甲休息,接得史嵩之檄文,令速進兵攻蔡州。

原來蒙古都元帥塔察兒,一作塔齊爾。

復令王旻南來,與史嵩之約議攻蔡,嵩之允諾,即發兵先攻唐州。

金將烏古論黑漢戰死,城遂陷,乃擬進攻蔡州。

適孟珙回至襄一陽一,乃令珙與統制江海,率兵二萬,運米三十萬石,向蔡州進發,往會蒙古軍。

金主守緒尚似睡在夢中,反遣完顏阿虎帶一作阿爾岱。

至宋乞糧,且面諭道:「我不負宋,宋實負我。

我自即位以來,常戒飭邊將,毋犯南界,今乘我疲敝,來奪我土,須知蒙古滅國四十,遂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勢所必至,若與我連和,貸糧濟急,為我亦是為彼,卿可將此言轉告便了。」

阿虎帶到了宋廷,宋廷哪裡肯依,頓時下逐客令。

可憐阿虎帶徒手而回,返報金主。

金主無法可施,只得拜天禱祝,並賜宴群臣,諭他效力。

酒尚未罷,偵騎已入奏道:「蒙古兵到了!」武臣躍座而起,爭願出戰。

金主遂命諸將分為二隊,一隊守城,一隊拒敵,果然出戰的將士,踴躍異常,立將蒙古兵擊退。

塔察兒自來督攻,也致敗卻,蒙古兵不敢進一逼一,只分築長壘,為圍城計。

可巧宋將孟珙、江海帶了兵糧,馳至蔡州城下,與塔察兒相會。

塔察兒很是喜歡,當下與孟珙互約分攻,蒙古軍攻北面,宋軍攻南面,南北軍不得相犯。

議約已定,遂各安排攻具,分頭薄城。

看官!你想金人到此,已是殘局,一座斗大的孤城,怎經得起兩國夾攻?分明是危如累一卵一,朝不及夕了。

金尚書右丞完顏忽斜虎,一作完顏呼沙呼,亦作完顏仲德。

日把國家厚恩,君臣大義,激厲軍民,誓死固守。

塔察兒遣張柔率一精一兵五千,緣梯登城,城上守將,用長矛鉤去二卒,且接連射箭。

柔身上齊集流矢,狀甚危急,宋將孟珙,忙麾先鋒往援,才得將柔挾出。

次日,珙進攻柴潭,立柵潭上,命部將奪柴潭樓。

金人忙來堵御,被宋軍一擁而上,無法攔阻,只好倒退。

那柴潭樓即由宋軍佔住。

蔡州恃潭為固,外即汝河潭,高出河身五六丈,珙語部眾道:「金人全仗此水,若決堤注河,涸可立待了。」

遂命眾鑿堤,堤防一潰,水即洩盡。

乃命刈薪填潭,以便通道。

蒙古兵亦決練江,兩軍並濟,搗入外城。

金統帥孛朮魯、一作富珠裡。

中婁室婁室一作洛索。

兩人,率一精一銳五百,夜出西門,每人負一束稿,稿上沃油,擬毀兩軍營寨。

蒙古兵先已覺著,埋伏隱處,用強一弩一迭射。

火甫及發,矢已先到,金兵傷斃甚眾,只好退回。

兩軍遂合攻西城,前仆後繼,又復陷入。

惟裡面尚有內城,忽斜虎乃飭兵抵禦,晝夜不懈。

金主守緒自知不支,泣語侍臣道:「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思無甚過惡,死亦何恨?所恨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古來荒暴的君主,等為亡國,未免痛心。

但國君死社稷,乃是正義,朕決不受辱虜廷,為奴為僕呢。」

還算有些志氣。

左右相率慟哭,金主乃取出御一用器皿,分賞戰士,並殺廄馬犒軍。

無奈事勢已去,無可挽回。

已而金徐州復叛降蒙古,行省右丞相完顏賽不殉難,轉瞬間已是理宗端平元年了。

急點年月。

蔡州城內,人困馬乏,糧絕援窮。

孟珙見黑氣壓城,上日無光,因命諸軍分運雲梯,密佈城下。

金主守緒聞外攻益急,乃召東面元帥完顏承麟入見,諭令傳位。

承麟泣拜不敢受。

金主歎道:「朕實不得已的計策,朕身一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時捷,且有材略,若幸得脫圍,保存一線宗祚,我死也安心了。」

承麟乃起身受璽。

翌日,承麟即位,百官亦列班稱賀,禮甫畢,外面已有人入報道:「宋軍入南城了。」

完顏忽斜虎忙出去巷戰,但見宋軍鼓噪而來,蒙古兵亦隨至,自顧手下不過千人,就使以一當十,也覺眾寡不敵,但到了此時,已是無可奈何,只得拚了命與他廝殺。

奮鬥多時,部下傷亡將盡,忽斜虎已蓄著死志,惟尚欲見金主一面,方才殉國。

退至幽蘭軒,聞金主守緒,已經自縊,遂語將士道:「我主已崩,我尚在此做甚麼?死也要死得明白,諸君可善自為計。」

言訖,躍入水中,隨流而沒。

將士皆道:「相公能死,我輩獨不能死嗎?」

於是兀朮魯、中婁室以下,統皆從死,共得五百餘人。

承麟退保子城,因金主自盡,偕群臣入哭,隨語大眾道:「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復舊業,有志未就,實是可哀,應追加尊謚為哀宗。」

眾無異議,乃酹為奠,奠尚未畢,子城又陷。

奉御完顏絳山,絳山一作京錫。

奉金主守緒遺命,急焚遺骸,霎時間兵戈四集,殺人盈城,承麟等無從脫逃,均死亂軍中。

宋將江海搶入金宮,正值金參政張天綱,便麾兵將他縛住。

孟珙亦到,問天綱道:「汝主何在?」

天綱道:「已殉國了。」

殉國兩字,聲大而宏。

珙令他引覓遺一屍一,到了幽蘭軒,屋已盡毀,當命軍士撲滅余火,檢出金主一屍一骨,已是烏焦巴弓,不堪一逼一視。

適蒙古統帥塔察兒亦至,乃擬把金主守緒餘骨,析作兩份,一份給蒙古,一份給宋,此外如寶玉法物,均作兩股分派,且議定以陳蔡西北地為界,蒙古治北,宋治南,彼此告別,奏凱而回。

總計金自太祖阿骨打建國,傳至哀宗守緒,歷六世,易九主,共一百二十年而亡。

孟珙還至襄一陽一,當將俘獲等件,交與史嵩之。

嵩之即遣使繼送臨安,除金主遺骨及寶玉法物外,尚有張天綱、完顏好海等俘囚,一併押獻。

知臨安府薛瓊問天綱道:「汝有何面目到此?」

天綱慨然道:「一國興亡,何代沒有?我金亡國,比汝二帝何如?」

瓊不禁慚赧,但隨口叱罵數語。

徒自取羞。

次日,奏白理宗,理宗召天綱問道:「汝真不怕死嗎?」

天綱答道:「大丈夫不患不得生,但患不得死,死得中節,有甚麼可怕?請即殺我罷了。」

理宗卻也嘉歎,令還系獄中。

刑官復令天綱供狀,令書金主為虜主,天綱道:「要殺就殺,要什麼供狀?」

刑官不能屈,乃令隨便書供。

天綱但書稱:「故主殉國。」

余無他言,理宗乃獻俘太廟,藏金主遺骨於大理寺獄庫。

朽骨何用?加孟珙帶御器械,江海以下,論功行賞有差。

先是孟珙等出師攻蔡,外由史嵩之奏請,內由史彌遠主持。

至蔡城將下,彌遠已晉封太師,兼任左丞相,鄭清之為右丞相,薛極為樞密使,喬行簡、陳貴誼參知政事。

越數日,彌遠因有疾乞休,乃准解左丞相職,加封會稽郡王,奉朝請。

又越數日,彌遠竟死。

彌遠入相,凡二十六年,理宗因他有冊立功,恩一寵一不衰。

二子一婿五孫,皆加顯秩,初意頗欲收召賢才,力反韓侂胄所為,至濟王冤死,廷臣嘖有煩言,遂引用僉壬,排斥五士,權傾中外,全國側目。

就是理宗也不能自主,一切盡遍彌遠主裁。

彌遠死,理宗始得親政,改元端平。

逐三凶,遠四木,三凶已見前回,四木乃是薛極、胡矩、聶子述、趙汝述,均系彌遠私一黨一,名字上各系一木,所以叫作四木。

召用洪咨夔、王遂為監察御史。

咨夔語遂道:「你我既為諫官,須當顧名思義,願勿效前此台諫,但知趨奉權相,徒作鷹犬呢。」

遂很是贊成。

於是獻可讚否,薦賢劾邪,盈廷始知有諫官。

至嵩之獻俘,遂劾論嵩之,說他:「素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

在襄一陽一多留一日,即多貽一日憂。」

疏上不報。

咨夔又上言:「殘金雖滅,鄰國方強,加嚴守備,尚恐不及,怎可動色相賀,自致懈體?」

這數語上陳,還算得了優獎的詔命。

太常少卿徐僑,嘗侍講經筵,開陳友一愛一大義,隱為濟王旻鳴冤。

理宗亦頗感悟,復旻官爵,飭有司檢視墓域,按時致祭。

旻妻吳氏,自請為尼,特賜號慧淨法空大師,月給衣資緡錢,朝政稍覺清明。

忽由趙范、趙葵倡了一條守河據關、收復三京的計議,頓時兵釁復起,南北相爭,惹出一場大禍祟來了。

燕、雲未復虜南來,北宋淪亡劇可哀。

何故端平循覆轍,橫挑強敵釁重開?

欲知二趙計畫,且看下回說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史通俗演義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第三回 憂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第六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第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第九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第十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第十一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第十二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第十三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 修怨背盟皇弟受禍第十六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第十八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第十九回 報宿怨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第二十四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徼寵繼中宮第二十五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准遭貶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第二十七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第二十八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第二十九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第三十三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穎王長男主器第三十五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嵬名山第三十六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第三十七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 朱明府尋母竭孝思第三十八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第四十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後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第四十四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後正儀第四十五回 囑後事賢後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第四十六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制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第四十九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第五十回 應供奉朱勉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第五十一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第五十三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第五十七回 入深巖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師第五十八回 誇功銘石艮岳成山 覆國喪身孱遼絕祀第五十九回 啟外釁胡人南下 定內禪上皇東奔第六十回 遵敵約城下乞盟 滿惡貫途中授首第六十一回 議和議戰朝局紛爭 誤國誤家京城失守第六十二回 墮奸謀闔宮被劫 立異姓二帝蒙塵第六十三回 承遺祚藩王登極 發逆案奸賊伏誅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軀 信王榛敗亡失跡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驚馳御駕 脅禪位激動義師第六十六回 韓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舉南侵第六十七回 巾幗英雄桴鼓助戰 鬚眉豪氣舞劍吟詞第六十八回 趙立中炮失楚州 劉豫降虜稱齊帝第六十九回 破劇盜將帥齊驅 敗強虜弟兄著績第七十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第七十二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第七十四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第七十五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第七十七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第七十九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第八十三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胄弄權逐良相第八十四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艷後媚龍顏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第八十六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第一百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