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白話文》宣帝本紀: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時有紅光遍佈堂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陳書白話文》宣帝本紀

陳書白話文

宣帝本紀

高宗孝宣皇帝名頊,字紹世,一乳一名師利,始興昭烈王第二子。

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時有紅光遍佈堂室。

年少時寬厚大度,富於才略。

成年後,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過膝。

有勇力,擅長騎射。

高祖在平侯景時鎮守京口,梁元帝徵召高祖子侄入侍,高宗受高祖之遣赴江陵,經多次陞遷,任為直閣將軍、中書侍郎。

當時有馬軍統領李總與高宗為舊交,常常一道遊玩共處。

高宗曾在夜裡喝醉了酒,未滅燈而入睡,李總正好出去了,不一會回來,便見到高宗之身一體乃是一條大龍,李總當下驚恐無比,拔腿就跑,躲到別屋去了。

及至江陵陷落,高宗被遷到關右。

永定元年(557)遙授襲封為始興郡王,食邑二千戶。

三年世祖繼位,改封為安成王。

天嘉三年從北周回國,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置佐史。

不久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晉號驃騎將軍,其餘如故。

四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六年遷司空。

天康元年(566),授尚書令,其餘一併如故。

廢帝即位,拜為司徒,晉號驃騎大將軍,總領尚書職,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班劍三十人。

光大二年(568)正月,晉位太傅,兼司徒,給予特別禮遇,可不解劍不脫履上殿,增加邑戶連同舊邑共三千戶,其餘一併如故。

十一月二十三日,慈訓太后下令廢廢帝為臨海王,以高宗入繼大統。

太建元年(56一9)春正月初四,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詔曰:「大凡帝王得天命開國,王者於中世振興,都是因為他們美德超凡,才得以成為天子。

高祖武皇帝敬奉天命寶圖,籌劃治理九州,創立與天相比之大業,與日月星辰相輝映之和諧貞正,匹敵大地之功勳,與高山同其偉岸,與江河一樣長流不息。

世祖文皇帝生就德智超群之資質,受命於承前啟後之際,聖德昭昭,承繼先王之功業,建造宮室以節儉教導國民,所致力者惟有德教,建國之初奠立基業,治國大計正在於此。

朕以智寡德薄之身,沒有聖賢那樣的才能,早年蒙受前人規範之熏陶,這才得以傳接大位。

盡避親蒙父王訓示教誨,立志守衛藩國,如劉季子《大風歌》所詠作為猛士守衛四方,嚮往遠托此身於邊遠之城一陽一。

自從太子承繼國家大業,正式登基治國,不曾有人誹謗或譏評,只是敬聞置刑法而不用德治。

豈料王室不幸,大計危急,國運危難艱險,以至於要更換皇位。

我恭敬地聽從朝廷之敕命,誰知竟降恩於我的身上。

我心中貞固無比,堅定地對天設誓不就,然而王侯卿士們敦請再四,交相喧鬧於渭橋邊,以太后之尊貴威嚴,在長樂宮中掛念不止,對著群臣我多次舉起手中的璽綬,不止像殷湯那樣三辭其位,腳步向東又向西,我豈止是如代王那樣五次辭讓!現在我雖然遵奉天命和眾願來施展帝王之大謀,恭敬地承受世代相守的大圭,然而卻好比要飛越大海和蒼天,更增添了我的謹慎戒懼。

希望能夠恩澤下惠,使萬物和諧通達,到那時,當與普天下之人民共享此陳書幸福安樂。

可改光大三年為太建元年。

大赦天下。

在位文武百官各賜位一級,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各賜爵一級,對於德才特出和才氣橫溢的人,一併加以錄用。

鰥夫、寡一婦、孤兒、獨老不能養活自己的,每人賜谷五斛。」

復太皇太后之尊號為皇太后。

立妃柳氏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將、江州刺史康樂侯陳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初五,皇上拜謁太廟。

初七,分遣大使巡行四方,觀察各地風俗。

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新任中撫大將軍章昭達晉號車騎大將軍,以新任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於量為征北大將軍,鎮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任鎮西將軍、郢州刺史黃法..晉號征西大將軍,新任安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湘州刺史吳明徹晉號鎮南將軍,鎮東將軍、揚州刺史、鄱一陽一王陳伯山晉號中衛將軍,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尚書左僕射,以度支尚書王勱為尚書右僕射,以護軍將軍沈恪為鎮南將軍、廣州刺史。

十一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

十二日,以皇子建安侯陳叔英為宣惠將軍、東揚州刺史,改封豫章王;豐城侯陳叔堅改封長沙王。

十三日,以明威將軍周弘正為特進。

二十八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初十,皇后拜謁太廟。

十一日,皇太子拜謁太廟。

十五日,皇上親耕藉田。

夏五月初六,北齊遣使者來訪。

二十九日,以吏部尚書、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右僕射,以太子詹事、駙馬都尉沈君理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初四,皇太子納沈氏為妃,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

初十,以平東將軍、吳郡太守晉安王陳伯恭為中護軍,晉號安南將軍。

九月十八日,以新任中護軍晉安王陳伯恭為中領軍。

冬十月,新任左衛將軍歐一陽一紇據廣州舉兵反叛。

十五日,遣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率眾討伐之。

二十六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年(570)春正月初一,以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為中權大將軍。

二十二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二十九日,儀同章昭達擒歐一陽一紇,送至京師,斬於建康市中,廣州亂平。

三月十三日,皇太后崩。

二十三日,特赦廣、衡二州。

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又下詔自討周迪、華皎以來交戰中所有死亡之人,均令收一屍一殮棺入土,並且給以粗陋之小弊,送還本鄉;受傷未經治癒者,每人給以醫藥。

夏四月初二,臨海王陳伯宗去世。

二十五日,皇太后付葬於萬安陵。

閏四月二十五日,皇上拜謁太廟。

二十六日,太白星晝現。

五月初三,儀同黃法..獻瑞璧一枚。

二十八日,北齊遣使者來弔問。

六月初六,新羅國遣使獻土產。

初九,大降冰雹。

二十三日,分遣大使巡行州郡,視察、審理冤案。

二十六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晉號車騎大將軍,安南將軍、廣州刺史沈恪晉號鎮南將軍。

秋八月初三,詔曰:「以仁德安一撫邊鄙之人,這是歷代的常制,離開戎狄之地到華夏來,這是老百姓內心所願。

近年來從江那邊背負嬰兒接踵而來的,歷經千難萬險前來歸順的,在邊境上是應接不暇,正當加以撫恤善待,以不負其誠心。

因此,居於偏僻之地的自應加以救助,有在京師及各州鎮所在地的,不論遠近,一律免其課稅與徭役。

倘若將來收復了舊河山,奪回我國淪陷之地,一概准許還鄉,絕無拘束和限制。

各州郡縣的長官對他們要明確地加以鑒別,肥沃之田園,荒蕪之村落,隨他們安居下來。

如果擅自派給賦課,將以擾民論處。」

又詔曰:「民為社稷之本,這已載入《尚書》;治理國家要一愛一撫百姓,乃是千年一貫之教誨訓誡。

朕聽理朝政,總是遲遲回宮,日夜一操一勞,正當流布恩澤,以廣施於黎民百姓。

有梁末年,政令和刑法廢弛缺失,條規綱紀松一弛紊亂,僭越篡位之事接連發生,勞役、賦稅、征發及雜徭尤其繁雜苛刻。

我大陳統御環宇,救治其餘弊,因忙於消滅有扈、戡平九黎之類的平亂事務,未及改作,年長日久蔓延開來,將要成為慣例,如再不加以舒緩和更張,天下事務將無從安排了,所以我一日夜憂懼,好比生了頭疼病一般。

我應當追求儉樸,以儉約自奉,救助萬民。

盡避府庫之財帛並不充足,然而,百姓沒有富足,君王何從富足?應當立即革除,去掉用度奢侈者,希望能永為一定之準,使之簡便而易於遵從。

自今日起,應當對於耕作加以扶持,如遭遇澇災旱災農田歉收,便即陳告郡縣所在,上奏朝廷對其賦稅加以減免。

士兵年滿六十,一律准予放回本籍。

技藝高明之巧手輩,正在服役的、老死的,以及陪從老病之人的,不再煩其交納訂賦追繳租稅。

假如在捐稅過程中加以飾巧隱瞞,以及王公百官擅自接受百姓為法定蔭戶的,免其官職解回原籍,特准開恩,聽其自首。

在職理事之人,必須互相檢查上報,如有過失,不要推諉,犯事者服其罪。

縣令換任時,前任應詳細列出官衙之捨、所轄戶數,移交給後任。

如戶數有增加,便加以提拔賞賜;假如出現人陳書口散失,按其實情加以治罪。

如有能開闢荒田者,不論田畝多少,依舊制免其新墾田的賦稅。」

初七,太白星晝現。

九月十五日,以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吳興太守杜稜為特進、護軍將軍。

冬十月初五,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十一月十二日,高麗國遣使獻土產。

十二月十四日夜,西北方有雷聲。

三年(571)春正月初五,以尚書右僕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僕射。

十三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

二十三日,親臨北郊瘞地。

二月初二,皇上親臨明堂祭祀。

十九日,親耕藉田。

三月三十日,大赦天下。

自天康元年(566)至太建元年(56一9),長期拖欠的軍糧、祿秩、夏調迄今不曾交納的,一併免除。

又詔令犯人之子弟、親屬親友逃亡到國外的,一概聽憑他們回國自首;現今仍拘執在獄者,酌情釋放;如原有住宅,一併追查給還。

夏四月十五日,北齊遣使來訪。

五月初二,太白星晝現。

初五,遼東、新羅、丹丹、天竺、盤盤等國均遣使者來進獻土產。

六月十一日,江一陰一王蕭季卿因罪免去官爵。

二十八日,封東中郎將長沙王府諮議參軍蕭彝為江一陰一王。

秋八月二十六日,皇太子親臨太學設薦饌酌奠,太傅、少傅、祭酒以下賞賜絹帛各有等差。

九月二十八日,太白星晝現。

冬十月初十,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十一日,北周遣使來訪。

二十五日,丹丹國遣使獻土產。

十二月十九日,車騎大將軍、司空章昭達薨。

四年(572)春正月初三,以雲麾將軍、江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湘州刺史,晉號平南將軍;以東中郎將、吳郡太守長沙王陳叔堅為宣毅將軍、江州刺史;以尚書僕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左僕射;以中書監王勱為尚書右僕射。

十七日,以丹一陽一尹、衡一陽一王陳伯信為信威將軍、中護軍。

二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十三日,立皇子陳叔卿為建安王,授以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

三月初十,以散騎常侍孫蠩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

二十三日,扶南、林邑國均遣使進獻土產。

夏四月十七日,以中權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黃法..為征南大將軍、南豫州刺史。

五月初二,尚書右僕射王勱卒。

六月十一日,侍中、鎮右將軍、右光祿大夫杜稜卒。

秋八月初二,北周遣使來訪。

初八,景雲現於天空。

初九,詔曰:「國家之大事,在於祭祀與興師。

出師要按節令,運籌於廟堂,可以安定九州,成就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這武功七德。

近年來掃蕩邪惡、暴亂之徒,澄清諸夏之域,歸功於勇士們合力作戰,也歸功於將領們的運籌帷幄。

盡避夷人被平定之後就當將兵器入庫,夷酋前來交好,邊塞不再有警報,只是不教百姓戰事,此之謂棄民,為仁必須有勇力為輔,不能忘了武備。

姜太公在石番溪傳韜訣於文王,黃石公於谷城授符..給子房,劉文叔制定並公佈征伐之規,曹孟德頗知一些用兵的謀略,朕既已愧當時能與作兵書之古人不謀而合,故能廣為展讀。

加以從前曾經率兵作戰,備嘗佈陣之事,對於大禹七步陣法、曹劌乘三鼓殲敵之法,瞭然於胸,可隨口道出。

現一併編列剪裁,共十三款,應立即加以頒布,以為永久之準則。」

二十六日,詔令停止督征湘、江二州拖欠之租稅,無錫等十五縣的流民,全部免除其徭役、賦稅。

秋九月初一,日食。

十二日,大赦天下。

又詔曰:「舉用德才兼備之人,聽取諫言,這是為皇上的顯明規鑒;舉薦賢士,訪求直言,這是為臣子之典型美德。

朕以智寡德薄之身,繼守帝業,盡避世代相承太平無事,然而治下卻算不上安定統一。

對臣下加以鑒別,各授其職,日晚方食,清晨即起;身邊缺少諫諍之臣,屬下也沒有新薦之賢士。

人才多麼地缺乏啊,很少有人能直言抗爭。

難道我可以獨自運用威權和謀略,不必佐以正直之言?置諫鼓於公車令署,卻很少有人談論朝政得失;施治象之石於魏闕,也無人陳說政績之好壞。

像漢之朱雲那樣摧殿檻以切諫成帝除佞的,我確實未逢其人;像秦之禽息那樣要以頭觸楹以諫穆公重用百里奚的人,又難以遇到。

至於像許子那樣著粗布衣去見滕文公,像虞卿那樣背著傘千里跋涉而遊說趙孝成王,或者像後漢殷肅那樣雖年老而才能絕倫,或者像王成那樣以少壯之年而治有異等之效,求合於當時而不得合的,近臣們也不加以稱說,以至於朝代發生了更迭,黃金台上招賢之金也將要用盡,他們終究還是沉抑於下而不得升進,實在令人歎息啊。

又有尊貴為諸侯,卑賤為十等人之末的,優劣交馳,對此該鼓勵和禁止的沒有嚴格區分,以至於徒然有街裡之謠言紛起,而在朝廷上發表議論的卻未見其人。

此是朕之不夠明哲,然而一時也無人上言興利除弊。

《詩經》上說,教化大行的盛世就會到來,陳書難道竟至於會有差錯嗎?在外可通告文武百官:所有在職臣僚聽著,關於風教之怪變,朝政之敗壞,要嚴肅地據實指出,只准冒犯,不准隱諱。

另外每人舉薦其所知悉之人才,依其才能加以明白考核。

如有掌管政事之人清廉或者貪穢,在職之官員有才或無能,分別直言上達,以待朝廷加以退降或升進。」

二十七日,以已故太尉徐度、儀同杜稜、儀同程靈洗付祭高祖神廟,以已故車騎大將軍章昭達付祭世祖神廟。

冬十月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三十日,以鎮南將軍、廣州刺史沈恪為領軍將軍。

十一月初一一夜地震。

閏十一月初三,詔曰:「姑熟是肥沃廣闊之地,可與荊溪一帶媲美,博望山地當要塞,天然險峻,南對龍山,北臨牛渚,對岸是楚國之遺城,臨近東吳富春太守全琮之故壘,良田美樹,田間水溝相望,相連的是屋簷,高一聳的是屋脊,縱橫交錯的田埂好似錦繡一般。

自從梁末戰亂發生,殘敗殆盡,近來雖極力使之豐足富裕,仍然不能平復,就是像京郊這樣咫尺彈丸之地,也該讓它變得富足。

況且眾將屬下,多寄養有父母家室,軍與民習俗相雜,造成極為敗壞之風。

從現在起如有卸任回鄉之人,准予其部曲留於五部轄下;如果已在江北,也責令迎回,一併安置到南州津。

所有做買賣的,不再索取崩稅;荒蕪之地新被墾闢出來,也停止徵收其稅。

朝廷派使臣一人,與刺史、津主一道對他們加以辨明、約束,給以田地,每人標立一塊屯戍之地。」

十二月初五,甘露降於樂游苑。

初七,皇上幸樂游苑,採取笆露,宴飲群臣。

三十日,詔曰:「梁朝末年,戰火接連而至,承華宮遭焚燬,損壞得連屋架也不復存。

天命更新換代,至今已將二十四年,只因忙於戰事,來不及加以修葺。

時下工匠們還比較閒散,椽楹也有圖可摹,明年便可開工建造東宮,可權且設置起部尚書、將作大匠,以主持監督造作。」

五年(573)春正月初六,以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於量為中權大將軍;以宣惠將軍、豫章王陳叔英為南徐州刺史,晉號平北將軍;以吏部尚書、駙馬都尉沈君理為尚書右僕射,領吏部。

十四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

二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初五,皇上親臨明堂祭祀。

十九日夜,天空有白色如虹狀,從北方直貫北斗紫宮。

三月十六日,分遣諸軍北伐,以鎮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

二十日,西衡州進獻一馬生角。

二十三日,皇孫陳胤出生,內外文武百官賜帛各有等差,為父後者各賜爵一級。

北討大都督吳明徹率眾十萬,從白下出發。

夏四月初八,前巴州刺史魯廣達攻克北齊大峴城。

十六日,吳明徹攻克秦州水柵。

二十五日,北齊派兵十萬增援歷一陽一,儀同黃法..擊破之。

二十六日,北齊軍救秦州,吳明徹又破之。

二十八日,詔令北伐諸軍所殺北齊兵,盡行埋掩。

二十九日,南譙太守徐木曼攻克石樑城。

五月初四,瓦梁城降。

初八,一陽一平郡城降。

初九,徐木曼攻克廬江郡城。

十一日,黃法..攻克歷一陽一城。

十四日,北高唐郡城降。

十六日,詔令征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移鎮歷一陽一,凡北齊改縣為郡者一律恢復為縣。

二十日,南齊昌太守黃詠攻克齊昌外城。

二十一日,廬陵內史任忠駐兵東關,攻克其東西二城,又進軍攻克蘄城。

二十三日,又攻克譙郡城,秦州城降。

二十九日,瓜步、胡墅二城降。

六月初六,郢州刺史李綜攻克灄口城。

十一日,任忠攻克合州外城。

十六日,淮一陽一、沭一陽一郡均棄城逃走。

十九日,景雲現。

豫章內史程文季攻克涇州城。

二十一日,宣毅司馬湛..攻克新蔡城。

二十九日,北周遣使來訪。

黃法..攻克合州城。

吳明徹駐兵仁州,三十日,攻克其州城。

同月,修治明堂。

秋七月初一,鎮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晉號征北大將軍。

初四,北齊派兵兩萬援齊昌,西一陽一太守周炅破之。

初五,吳明徹駐兵峽口,攻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軍棄城逃路。

周炅攻克巴州城。

淮北、絳城及谷一陽一士人百姓,一同誅殺其主帥,以城池降。

二十二日,吳明徹攻克壽一陽一外城。

八月初二,山一陽一城降。

初九,盱眙城降。

十五日,廢南齊昌郡。

十九日,戎昭將軍徐敬辯攻克海安城。

青州之東海城降。

二十五日,平固侯陳敬泰等攻克晉州城。

九月初一,一陽一平城降。

初九,高唐太守沈善度攻克馬頭城。

十一日,齊安城降。

十三日,左衛將軍樊毅攻克廣陵之楚子城。

二十日,尚書右僕射、兼吏部、駙馬都尉沈君理卒。

二十四日,前鄱一陽一內史魯天念攻克黃城小城,北齊軍退守大城。

二十五日,割南兗州之盱眙郡屬譙州。

二十九日晦,夜間通明,黃城大城降。

冬十月初二,郭默城降。

初五,以中書令王蠩為吏部尚書。

初六,以特進、領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僕射。

十二日,吳明徹攻克壽一陽一城,斬王琳,傳其首級至京師,梟首於朱雀航。

十四日,北齊兵萬人至穎口,為樊毅擊敗逃跑。

十八日,北齊派兵援蒼陵,樊毅又敗之。

陳書二十三日,詔曰:「梁末得懸瓠城,以壽一陽一為南豫州,現下克復,可還名為豫州。

以黃城為司州,治下為安昌郡,..湍為漢一陽一郡,三城依梁制為義一陽一郡,同屬司州。」

以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為豫州刺史,晉號車騎大將軍;以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為征西大將軍、合州刺史。

二十五日,湛..攻克齊昌城。

十一月十二日,淮一陰一城降。

十八日,威虜將軍劉桃根攻克朐山城。

十九日,樊毅攻克濟一陰一城。

二十七日,魯廣達等攻克北徐州。

十二月初一,詔曰:「古時背反朝廷之人,盡其全族誅殺,之所以收藏其首級,乃是為了告誡後世。

近來所殺只是本人,子嗣或許還活著,斬首懸掛示眾已是足夠,免不了還要永息兵戈,長期與鄰國和睦相處。

人人都有惻隱之心,有仁懷之人自然不忍心殺人。

茲有熊曇朗、留異、陳寶應、周迪、鄧緒等以及今之王琳的首級,一併歸還其親屬,以示光揚寬大仁恕之道。」

初四,譙城降。

十四日,立皇子陳叔明為宜都王,陳叔獻為河東王。

壬午日,任忠攻克霍州城。

六年(574)春正月初一,詔曰:「帝王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一件事處理失當,至夜仍戒勉不已,天下不曾統一,至晚飯時更添憂慮。

朕繼統大業,欲廓大對天下經營治理,在上合於天文,在下協調眾議,命將興師,大力拯救眾生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個節氣還未過去,獲勝的消息便接連而至,拓地數千里,連接起城池數百個。

愚蠢啊,那九黎之餘孽,肇禍亂於異邦,至今江淮間的少年,仍有搶劫掠奪之習;鄉里游手好閒之輩,總一愛一揭發他人之隱私;將帥和軍人,行一事不顧刑典。

現在我們將苛酷之法廢除,到處是歌頌仁政之一聲。

又且逢元旦之喜慶,邊荒之人也來臣服,平生第一次目睹了真正天子之教化,正該大施廣博之恩澤,可赦免江右淮北之南司、定、霍、光、建、朔、合、豫、北徐、仁、北兗、青、冀、南譙、南兗十五州,郢州之齊安、西一陽一,江州之齊昌、新蔡、高唐,南豫州之歷一陽一、臨江郡之百姓,犯罪者無論輕與重,一概赦免。

將領、主管官員以及軍人犯法者,自然要依照通例處理。」

以翊前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為中領軍,晉號安前將軍;以安前將軍、中領軍晉安王陳伯恭為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

二十一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十三日,廣陵之金城降;北周遣使來訪;高麗國遣使獻土產。

二月初一,日食。

二十日,皇上親耕藉田。

二十五日,以中權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於量為征西大將軍、郢州刺史。

三月初三,詔曰:「去年南川稟報說多有歉收,所督征的田租迄今仍未上交。

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573)的田租,可延後其一半至秋交納。

豫章又欠交太建四年(572)之檢首田稅,也延後至秋交納。

南康一郡,嶺下多有應酬接待。

民間尤為衰落疲睏,太建四年田租未交納者,可特許免除。

希望能夠毫不懈怠地開展墾殖,這樣年有所得才能富裕起來。」

夏四月初十,彗星現。

十一日,詔曰:「謹慎小心,心懷善良,這是人君之善謀;拯救疲睏與危急,乃是帝王之例常訓戒。

近來出師征伐,立意於救濟百姓。

青州、齊州是從前屬地,膠州、光州乃是才士薈萃之鄉,長期患苦於兇惡的戎狄統治,爭先歸附有道之治,為此拋棄了他們的耕織本業,忘了可能會缺衣少食。

然而大軍未到,他們歇息於南下途中,朐山、黃郭一帶,佈滿了車仗營地,扶老攜幼,流離、跋涉於草野之中,既已喪失其本業,全都不耕而食,飢餓與疾病交一纏,又免不了流轉離散之苦。

可派大使誠心加以撫一慰,照例發散一陽一平倉之谷糧,拯救極貧之人,且供給糧種。

鼓勵與督責百姓,就近耕種。

石鮛等屯田區,隨意墾殖。」

六月初三,尚書右僕射、領國子祭酒周弘正卒。

十四日,以中衛將軍、揚州刺史鄱一陽一王陳伯山為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以中護軍衡一陽一王陳伯信為宣毅將軍、揚州刺史。

冬十一月十九日,詔令北伐軍用兵之地,一概免除賦稅徭役十年。

十二月初七,平南將軍、湘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晉號鎮南將軍。

十二日,以吏部尚書王蠩為尚書右僕射,以度支尚書孔奐為吏部尚書。

二十日,安右將軍、左光祿大夫王通加特進。

七年(575)春正月十六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

二十日,左衛將軍樊毅攻克潼州城。

二十六日,皇上親臨北郊瘞地。

二月二十三日,樊毅攻克下邳、高柵等六城。

三月十七日,詔令豫、二兗、譙、徐、合、霍、南司、定九州用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諸郡設置雲旗義士,赴大軍及諸鎮備防。

二十四日,以新任征西大將軍、合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黃法..為豫州刺史。

改梁東徐州為安州。

改武州為沅州。

移譙州鎮於新安郡,以秦郡隸之。

盱眙、神農二郡還隸於南兗州。

夏四月初二,有孛星出現於天之大角位。

初六,豫州督察陳桃根於所部得青牛,進獻之,詔令送還給民戶。

初十,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十一日,陳桃根又上表呈上織陳書成的羅、紋錦被各二百端,詔令於雲龍門外焚之。

二十八日,郢州進獻瑞鍾六件。

五月初二,割譙州之秦郡還隸南兗州。

分北譙縣置北譙郡,領一陽一平所屬北譙、西譙二縣。

合州之南梁郡,隸入譙州。

六月初三,為北伐將士為國捐軀者擇日舉哀。

初九,以尚書右僕射王蠩為尚書僕射。

二十六日,改建雲龍、神獸門。

秋八月二十日,移西一陽一郡治所於保城。

二十一日,北周遣使來訪。

閏九月十一日,都督吳明徹敗北齊軍於呂梁。

同月,甘露多次降於樂游苑。

二十六日,皇上駕臨樂游苑,採集甘露,宴飲群臣,詔令於苑之龍舟山立甘露亭。

冬十月初七,以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鄱一陽一王陳伯山為征南將軍、江州刺史;以安前將軍、中領軍新安王陳伯固為南徐州刺史,晉號鎮北將軍;以信威將軍、江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雲麾將軍、中領軍。

十八日,立皇子陳叔齊為新蔡王,陳叔文為晉熙王。

十一月三十日,以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淳於量為中軍大將軍。

十二月初六,以新任雲麾將軍、郢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以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建安王陳叔卿為雲麾將軍、郢州刺史,以宣惠將軍、宜都王陳叔明為東揚州刺史。

十二日,以尚書僕射王蠩為尚書左僕射,以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陸繕為尚書右僕射,以國子祭酒徐陵為領軍將軍。

十四日,南康郡進獻瑞鐘。

八年春正月初一,西南有紫雲出現於天空。

二月二十三日,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晉位司空。

二十八日,詔令江東道太建五年(573)以前民戶欠交的租稅夏調一概免除。

夏四月初六,詔曰:「大軍凱旋,各路兵馬整隊班師,為表彰有功之人並加以獎賞,應擺設宴會。

本月十七日,可幸樂游苑,陳設絲竹之樂,大會文武群臣。」

十一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五月十三日,尚書左僕射王蠩卒。

六月初六,以雲麾將軍、廣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合州刺史,晉號平北將軍。

初七,以尚書右僕射陸繕為尚書左僕射,以新任晉陵太守王克為尚書右僕射。

秋八月二十一日,以車騎大將軍、司空吳明徹為南兗州刺史。

九月二十三日,皇子陳叔彪為淮南王。

冬十一月初十,以平南將軍、湘州刺史陳叔堅為平西將軍、郢州刺史。

二十二日,分江州之晉熙、高唐、新蔡三郡為晉州。

二十六日,以冠軍將軍廬陵王陳伯仁為中領軍。

十二月二十三日,以新任太子詹事徐陵為右光祿大夫。

九年(577)春正月十七日,皇上親臨北郊瘞地。

二十八日,以湘州刺史、新除中衛將軍、始興王陳叔陵為揚州刺史;以雲麾將軍、建安王陳叔卿為湘州刺史,晉號平南將軍。

二月初九,皇上親耕藉田。

夏五月初四,詔曰:「朕清晨即起,入夜方食,思量廓大庶民百姓之福,以達共同安定之境,然而州郡長官管理百姓,未能做到清廉公正。

每年經常一性一的租賦,多有發生逃漏的。

僅就這些務農之人來論,是應該給以寬大減省之優待的。

可將自太建元年以來迄太建八年之流亡、移居以及分家之人所應負擔的租調,七年和八年之分義丁,五年迄八年之分戶軍丁,還有六年和七年普通百姓所拖欠的田賦、米粟、夏調、綿帛絲布、麥等,五年至七年拖欠的罰款、絹,一概免除。」

秋七月初四,以輕車將軍、丹一陽一尹、江夏王陳伯義為合州刺史。

初八,百濟國遣使獻土產。

初九,大雨,雷擊萬安陵華表。

十八日,雷擊慧日寺剎及瓦官寺之重門,一女子在門下被雷擊死。

冬十月十九日,司空吳明徹敗北周將梁士彥部眾數萬於呂梁。

十二月初十,東宮建成,皇太子移居新宮。

十年(578)春正月初一,以中領軍、廬陵王陳伯仁為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以左翊將軍、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徐陵為領軍將軍。

二月二十七日,北伐諸軍在呂梁戰敗,司空吳明徹及全體將士一併為北周軍所俘。

三月初四,雷擊武庫。

初九,分遣諸軍以防北周軍: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於量為大都督,總領水陸諸軍事;以明威將軍孫蠩都督荊郢水陸諸軍事,晉號鎮西將軍;以左衛將軍樊毅為大都督,統領朱沛、清口上至荊山沿淮水一線諸軍,晉號平北將軍;以武毅將軍任忠都督壽一陽一、新蔡、霍州等眾軍,晉號寧遠將軍。

十八日,大赦天下。

三十日,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將軍淳於量為南兗州刺史,晉號車騎將軍。

夏四月十三日,詔曰:「獎賞以示勉勵之語,明著於訓誥之中,使下民受撫一慰而倍感溫暖,體現在巡視慰問之上。

近年征伐北方,掃清淮、泗一帶,挫敵軍之銳氣,勇敢地殺敵立功,文武百官盡心盡力,櫛風沐雨,寒來暑往,歲月飛馳,念及諸位之功勞猶在,以獎勵諸位的勞陳書苦。

所有服兵役者一概賜爵二級,並且加以賞賜、撫恤,交付銓官酌情辦理。」

又詔曰:「大堯曾穿粗布衣鹿皮服,以天為法治理世界,伯禹曾穿破舊之衣服,吃粗劣之飲食,孔夫子說他『無懈可擊』。

所以說儉乃是德之大者,很少有人因儉約而失天下的。

朕臨御天下,已屆十年,白天不知偷閒,深夜仍不入睡,思治之心甚切,好比徒步大川,想到自身之處境,戒懼之心好比以朽索馭馬。

並非貪圖四海之富足,並非貪戀天子黃屋車子尊貴,而是要導引臣民以臻仁德長壽之境,寧願將勞作歸於自身。

只是上承梁末,那時國政混亂,導致憂患困苦頻生,宮室之廢墟已長滿禾黍,有其名而失其址,盡避眾多高大之屋宇未能重新聳立,也已頗費我們規劃營治之功,一浪一費太過,尤其耗費了人力、財力。

加以兵師屢出,日耗千金,府庫之錢帛未能充足,百姓被徵賦弄得困苦窮乏。

百姓不足,君何從與足?在外言說,在內靜思,到夜裡我仍是心懷憂懼,說是垂示教訓、樹立規範,我實在慚愧得很啊。

賙理雕弊之俗乃是古風,庶幾可以倣傚。

既已像晉武帝那樣焚錐頭之裘,正穿著如漢文帝一般的弋綈之衣,節省之制度,從朕之引導開始,朝野如風吹草僕相率而行,希望以此矯變世俗貪侈之風。

除所有御府堂署所營造之禮樂、儀服、宮器之外,其餘一概停造;掖廷之日常供給、王侯妃主之所有俸祿、撫恤,一併酌量減少。」

二十日,以新任鎮右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為護軍將軍。

二十一日,樊毅派兵渡至淮北正對清口築城。

二十三日,天降大冰雹。

二十五日,清口城失守。

五月十八日,太白星晝現。

六月初二,天大雨,雷擊大皇寺剎、莊嚴寺露盤、重一陽一閣東樓、千秋門內槐樹、鴻臚府門。

秋七月初三,新羅國遣使獻土產。

初十,以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袁憲為吏部尚書。

八月初一,改秦郡為義州。

十四日,天降霜,稻與豆凍死。

九月初八,以平北將軍樊毅為中領軍。

十一日,立方明壇於婁湖。

十四日,以中衛將軍、揚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兼任王官伯蒞止於盟會。

二十日,皇上駕臨婁湖蒞止於誓會。

二十一日,分遣大使以盟約頒下四方,使上一上一下一下互相警戒。

二十八日,以宣惠將軍、江夏王陳伯義為東揚州刺史。

冬十月十五日,廢義州及琅邪、彭城二郡。

立建興郡,領建安、同夏、烏山、江乘、臨沂、湖熟等六縣,屬揚州。

二十五日,以尚書左僕射陸繕為尚書僕射。

十一月初八,以鎮西將軍孫蠩為郢州刺史。

十二月十三日,合州廬江蠻田伯興出兵劫掠樅一陽一,刺史魯廣達討平之。

十一年(579)春正月初五,龍現於南兗州永寧樓側池中。

二月初二,皇上親耕藉田。

三月十六日,詔令淮北義人率人口歸國者,建立其本族世系之舊名,設置郡縣,就近隸屬於附近之州,給以農田、住宅,喚問與課賦一概不得相加。

夏五月十五日,詔曰:「上古時軒轅帝委大事於風後、斬牧和放勳,有事便喚一聲:『嗟!你等:稷、契、朱武。

』垂衣拱手,無為而治,天下得此教化而步入太平之境。

及至漢代分列五曹之職,周分設六職,設官理事,各有所司,也庶幾可望有措置刑法而不用之的境界。

國運正久長,且全仗各位賢士治理各項事業。

朕日夜一操一勞,思量進一步掌握施政之要領,然而樞機大事仍然積壓,施政之方略未能形成系統,我一日裡夜裡都戒勉不已,不知如何救助。

正欲倚仗宰輔,付託大事於要臣,參照其名望求其實,以招致眾多的賢士。

自今日起一應尚書曹、府、寺、內省監、司的文案,全交官署協同謀議、分析。

如有軍國興辦、製造、征發、銓選、三獄等事,事前必須詳加商定,然後上奏。

所有治獄之判決,務必加以清理,制定法律與遵守條文,二者相較要整齊劃一,不得前後抵牾,自相矛盾,以致造成冤案。

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玩一弄文字曲解法律,經糾察後發現,一律不得寬宏。」

二十四日,詔曰:「舊刑律雖然對歪曲破壞法律以及受賄定罪甚重,但對於合法地收受賄賂之制裁甚輕,這豈不要大長貪一污腐化、貪暴不仁之風,滋生出舞文弄法之事了嗎?事關錢財,豈不是尤為急迫之事?今可改合法的受賄者,判刑同於正盜款。」

六月二十一日,以鎮前將軍豫章王陳叔英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

二十七日,以征南將軍、江州刺史、鄱一陽一王陳伯山為中權將軍、護軍將軍。

八月初五,青州義人首領朱顯宗等帶領七百戶入附。

初八,皇上親臨大壯觀閱兵。

十九日,御駕還宮。

冬十月十六,以安前將軍、祠部尚書、晉安王陳伯恭為軍師將軍,以尚書僕射陸繕為尚書左僕射。

十一月初四,詔曰:「在犯人衣冠上畫五刑之象以代刑罰,這是更通了浮薄之風氣。

誅及子孫的實行,則是摻合了澆薄的習俗。

朕敬受天命,迄今將滿十二年,思量經略邦國,與大臣協同治理之,憂慮國家,一愛一撫百姓,真是終日一操一勞,深夜忘寢,然而要恢復淳樸之風,無陳書階可憑以上其路,和樂昇平、盡善盡美之盛世無從實現。

乃至勘察罪情之文書案卷,充斥於要處理的政務之中,犯有舂刖重刑的犯人頻繁攪擾著監獄。

決心像周成王那樣閒置刑法而治,像漢文帝那樣親自審理和判決案件,我是苦心營謀,空自煩勞,道路漫漫,我焉能望其項背!加以小丑逆賊,突襲我彭、汴,淮、汝百姓急切地仰望王道,誓師出兵,心存顧恤、拯救之意。

然而讓百姓運送糧草和服徭役,徵收賦稅頗為繁重,夏天冒著大雨,冬天頂著嚴寒,他們只有怨嗟生計之艱難,心存怨恨啊。

再加上天象反常,止息之方位乖誤反常,這是在示警啊,責任都在於主管之人,愧恨之心日日以增,這是在以朽索馭馬啊,怎能不驚恐備至呢?今當十一月建子吉月,一陽一氣初生,面對如此良辰,應當普施恩澤,可大赦天下。」

初七,北周遣柱國梁士彥率軍至肥口。

十一日,北周軍進圍壽一陽一。

十四日,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淳於量為上流水軍都督;以中領軍樊毅都督北討諸軍事,加安北將軍;以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任忠都督北討前軍事,加平北將軍;前豐州刺史皋文奏率馬步軍三千人直趨一陽一平郡。

十六日,任忠率馬、步軍七千人直趨秦郡。

十九日,新任仁威將軍、右衛將軍魯廣達率兵入淮。

同日,樊毅領水軍二萬自東關入焦湖,武毅將軍蕭摩訶率馬步軍直趨歷一陽一。

二十一日,豫州陷落。

二十四日,霍州又陷。

二十六日,以新任中衛大將軍、揚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大都督,統轄水步眾軍。

十二月初八,南北兗、晉三州及盱眙、山一陽一、一陽一平、馬頭、秦、歷一陽一、沛、北譙、南梁等九郡,一併自行引軍撤回京師。

譙、北徐州又陷。

從此淮南之地全部淪陷於北周。

十二日,詔曰:「古時堯舜為帝時,以茅架屋,以土為階,湯、禹為君時,以藜作杖,以韋為帶。

至於使用錯雜琉璃珍寶之甲帳,頭戴綴珠而成的網飾,居室用的是雕畫之屋樑復以璧飾之,這並不能體現和樂昇平,只不過表現了過分的欲一望而已。

朕仰慕前代聖王,思量求得均平,只是世人多背離正道,浮薄之風無人整治。

至今尊貴、富豪之街裡家室,以金為鋪首,以玉為柱腳石,而窮人居於狹巷,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稻草衣,造物主理應做到施與均平的,然而如今之差距是何等的大!戰事未曾平息,勞役與賦稅同時讓他們煩勞,執法之吏邪惡貪賄,擅改征發賦役之規章。

加之以市樓、關市,稅收繁多,不是用來補充內府費用,也並非供給御舟之水衡的耗費,向商賈之人攔路一逼一取,營求個人之積蓄。

要治理、撫平這種種弊端,應該大事更張,不能弘揚王道,又怎能解救百姓於倒懸?現在可申令禁止主衣、尚方諸堂署等,除非軍國之取用,不得修造眾物。

後宮眾官,如有閒散多餘,經掖庭啟奏,立即酌情全部遣散。

大予樂、宮中秘戲,如不合禮經,樂府中表演之雜耍,若不合於正道者,都可以刪除、改作。

估稅、津稅,軍中法令國家典章,還須詳加甄定,務必使之公正平允。

別宮和行宮,位於郊間野外者,如非例行饗宴,不要再加修治。

並且約束內外文武百官之車馬宅舍,都要遵從儉約之制,不得崇尚奢侈豪華。

違背我嚴肅之法度者,有刑罰侍候。

有關官吏要詳細地制定條例,張榜通告,讓大家瞭解朕心中的想法。」

十六日,派平北將軍沈恪、電威將軍裴子烈鎮守南徐州,派開遠將軍徐道奴鎮守柵口,前信州刺史楊寶安鎮守白下。

二十一日,以中領軍樊毅為鎮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

十二年(580)春正月十二,以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任忠為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主管沿江軍事防禦事務。

三月初七,以平北將軍、廬陵王陳伯仁為翊左將軍、中領軍。

夏四月初八,尚書左僕射陸繕卒。

初十,以宣毅將軍、河東王陳叔獻為南徐州刺史。

二十四日,為大雩祭以求甘雨。

二十七日,雨降。

五月初九,以軍師將軍、尚書右僕射、晉安王陳伯恭為尚書僕射。

六月初八,大風毀壞皋門的中間門樓小屋。

秋八月初六,北周使持節、上柱國、鄖州總管、滎一陽一郡公司馬消難以鄖、隨、溫、應、土、順、沔、瞚、岳等九州,魯山、甑山、沌一陽一、應城、平靖、武一陽一、上明、..水等八鎮內附。

詔以司馬消難為使持節、侍中、大都督、總督安隨等九州八鎮諸軍事、車騎將軍、司空,封隨郡公,給鼓吹、女樂各一部。

初七,詔令鎮西將軍樊毅前往管轄沔、漢諸軍事。

遣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兵直趨歷一陽一;遣通直散騎常侍、超武將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直趨南兗州。

十五日,以新任司空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

十七日,通直散騎淳於陵攻克臨江郡。

二十日,智武將軍魯廣達攻克郭默城。

二十一日,降大雨。

二十三日,淳於陵攻克..州城。

九月初一,北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眾內附。

這天夜裡,天空東南有聲音如風與水相擊,持續三夜才停止。

初四,改安陸郡為南司州。

初五,北周將領王延貴率兵增援歷一陽一,任忠擊破之,生擒王延貴等。

二十七日,北周廣陵義人首領曹藥率眾入附。

冬十月初一,大雨,伴隨冰雹、雷電。

十一月初七,詔曰:「朕君臨四海,日夜一操一勞,希望能光大安定昌盛之時世,卻未能實現。

而況兵車頻出,軍費尤為繁重,運糧草之漕河貫通了,卻徵收不到賦稅。

夏季大旱,農田受害,京城周圍尤其嚴重,百姓失去所賴以生存者之後,一年之營生沒有保障。

這便是政令和刑法未能順利實施,一陰陽一不和天象失位所致。

百姓正遭受飢餓之苦難,做君王的說什麼富足呢?我定下心來靜思,感到責任就在自己,應該傳佈恩澤,使百姓廣受其惠。

丹一陽一、吳興、晉陵、建興、義興、東海、信義、陳留、江陵等十郡,連同各署今年的田稅、祿秩,一概免半,丁租之一半延至來年秋收。」

十二月二十九日,宣毅將軍、南徐州刺史、河東王陳叔獻薨。

十三年(581)春正月初一,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於量為左光祿大夫;中權將軍、護軍將軍、鄱一陽一王陳伯山以本號任開府儀同三司;以鎮右將軍、國子祭酒、新安王陳伯固為揚州刺史;以軍師將軍、尚書僕射、晉安王陳伯恭為尚書左僕射;以安右將軍、丹一陽一尹徐陵為中書監,兼太子詹事;以吏部尚書袁憲為尚書右僕射。

初九,以輕車將軍、衛尉卿、宜都王陳叔明為南徐州刺史。

二月初四,詔賜司馬消難所部前北周大將軍田廣等封爵各有等差。

二十五日,皇上親耕藉田。

夏四月二十六日,分衡州之始興郡為東衡州,衡州為西衡州。

五月初八,以前鎮西將軍樊毅為中護軍。

六月十三日,以新除中護軍樊毅為護軍將軍。

秋九月十七日夜,大風從西北來,震動房屋拔起大樹,大雷夾雜冰雹。

冬十月初七,以散騎常侍、丹一陽一尹一毛一喜為吏部尚書,護軍將軍樊毅為鎮西將軍、荊州刺史。

改鄱一陽一郡為吳州。

二十六日,丹丹國遣使獻土產。

十二月初六,彗星現。

二十四日,以翊右將軍、衛尉卿沈恪為護軍將軍。

十四年(582)春正月初五,高宗患病。

初十,崩於宣福殿,時年五十三歲。

遺詔曰:「朕自從染疾,還不到十天,請醫服藥均不能救治,即已病入膏肓,生生死死,全是命運安排,我又有何話可說。

只是統御天下十四年,其用心之誠真正做到了將休息之閒暇也用以思慮國家大事,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心知宗廟之責任重大,也瞭解到王業之艱難辛苦。

然而邊境上多生變亂,百姓不得安定,正思量要掃清四海,統一天下,空懷大志,未能如願以償,真正是含恨九泉了。

皇太子叔寶以嫡長子繼承帝位,正是青春年少,由他來繼統大業,可謂社稷有主。

諸位公卿士子,內外文武百官,都要盡心竭力,全力輔佐。

送死事生,要盡忠誠之禮節;居官任事,要承當好輔佐之職位。

務必做到和睦共處,不要違了朕之心意。

所有服喪之制,需用物件從少從簡。

金銀之類飾物,不必隨葬入墓;明器這類用具,一律用瓦。

只求使得儉約而合乎禮制,不得奢華而違了規範。

以三十六日滿即釋服終喪來取代三十六個月,已有通行之規範,必要時因公事需要便宜從事除去喪服,都要依照舊時標準。

在職百官,三天哭吊一次,四方重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封號之人,各守其職守,一律取消奔喪。」

二月十七日,皇上受謚為孝宣皇帝,廟號高宗。

十九日,葬於顯寧陵。

高宗在封地時,氣量寬宏,有治事之才略,後來登帝位,實在合乎上天與百姓之共同願望。

梁室政局動盪,淮南土地被北齊所兼併,高宗在太建初年立志恢復舊疆土,於是運用高超之謀略,擇時出師,因而得以取得勝利,捷報頻傳,於是奪回了被侵佔的土地,其功業實在偉大。

等到北周滅北齊,乘勝奪取土地,疆界又退還到江邊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陳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