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白話文》吳明徹傳:祖父吳景安,齊朝南譙太守。父親吳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陳書白話文》吳明徹傳

陳書白話文

吳明徹傳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

祖父吳景安,齊朝南譙太守。

父親吳樹,梁朝右軍將軍。

吳明徹幼年父母雙亡,本一性一很孝順,十四歲時,感歎墳塋還沒有修建,家境貧寒沒有什麼可用來修建墳塋,於是勤勞耕種。

當時天下大旱,禾苗莊稼都枯死了,他又悲又氣,每次去到田中,都哭泣不止,仰天傾訴不幸。

過了幾天,有人從田里回來,說禾苗已經更生,他不相信,說是欺騙自己,到田中去看時,發現竟和那人說的一樣。

秋天獲得大豐收,足夠安葬用。

當時有一個姓伊的人,擅長風水墓地之術,對他的哥哥說:「您安葬父母的那一天,一定有騎白馬逐鹿的人經過墳地,這是最小的兒子大貴的徵兆。」

後來果然這事應驗,吳明徹就是吳樹最小的兒子。

吳明徹離家出任梁朝東宮直後。

侯景進犯京師時,天下大亂,他有粟麥三千餘斛,而鄉親們飢餓無食,於是告訴幾位哥哥說:「當今草野盜賊四起,人不能考慮太長遠,怎麼能有這些糧食卻不和鄉親們共用呢?」

於是按人口平分,和他們同豐儉,盜賊們聽說了就避開,賴以生存下來的人很多。

高祖鎮守京口時,深切邀約他,吳明徹於是謁見高祖,高祖走下台階接他,拉著他的手入席,和他談論當世的事情。

吳明徹也略讀過書史經傳,隨汝南的周弘正學習天文、虛空、遁甲,略通曉其中奧妙,非常自負為英雄,高祖認為他非常不平常。

承聖三年(554),被任命為戎昭將軍、安州刺史。

紹泰初年,隨周文育討伐杜龕、張彪等。

東道平定後,被授職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封為安吳縣侯。

高祖受禪稱帝,任命吳明徹為安南將軍,仍然和侯安都、周文育率軍討伐王琳。

大軍失敗覆滅後,吳明徹拔營回都。

世祖即位,詔令由原職加任右衛將軍。

王琳失敗後,被授職為都督武州、沅州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其他職銜全部不變。

北周派大將軍賀若敦率領騎兵步兵一萬多人忽然到達武陵,吳明徹寡不敵眾,把部隊帶到巴陵,仍然在雙林打敗了北周的偏軍。

天嘉三年(562),被授職為安西將軍。

周迪在臨川反叛,詔令吳明徹任安南將軍、江州刺史,兼任豫章太守,統率眾軍,來討伐周迪。

吳明徹平素一性一格剛直,所轄內部不很和睦,世祖聽說後,派安成王陳頊安慰告知吳明徹,命令他以原號還朝。

不久又被任命為鎮前將軍。

五年(564)遷任鎮東將軍、吳陳書興太守。

告辭去吳興郡就任時,世祖對吳明徹說:「吳興雖然只是一個郡,但它是皇帝故鄉,很重要,所以把它交給你。

要盡力啊!」世祖身一體不適時,徵召授職為中領軍。

廢帝即位,任命他為領軍將軍,不久遷任丹一陽一尹,又詔令他可帶四十名武裝士兵出入皇帝和公爵住處。

到仲舉假托高宗傳令,一毛一喜知道他的一陰一謀,高宗疑忌害怕,派一毛一喜和吳明徹謀劃此事。

吳明徹對一毛一喜說:「高宗居喪,日常紛繁的政務不免有過失,外臨強敵,內有大喪。

皇上親近之人比周、邵還真誠,品德高過伊、霍,社稷最為重要,希望皇上能把到仲舉的奏章留在禁中不批示,好好計議,千萬不要過於疑忌。」

湘州刺史華皎暗裡有叛朝之志,詔令吳明徹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州、桂州、武州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送給他一部鼓吹,援助征南大將軍淳於量等主兵討伐華皎。

華皎被平定後,任命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公。

太建元年(56一9),授職為鎮南將軍。

四年,徵召為侍中、鎮前將軍,其他職銜不變。

適逢朝廷商議北伐之事,公卿們有不同的意見,吳明徹決定計策請求前往。

五年,詔令升任他為侍中、都督征討諸軍事,又給他一部女樂。

吳明徹統率十多萬大軍,從京師出發,長江沿線的城鎮相繼投降,並殷情款待大軍。

大軍抵達秦郡,攻克水柵。

北齊派大將尉破胡率軍援救,吳明徹打跑了他們,殲敵很多,秦郡於是投降。

高宗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詔令準備牛、羊、豬三牲,下令拜祠上墳,文武羽儀很盛大,鄉里都以此為榮。

攻克仁州,授職為征北大將軍,晉爵為南平郡公,增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戶。

又攻克峽石岸上的二座城池。

進一逼一壽一陽一,北齊派王琳率軍守衛。

王琳抵達,和刺史王貴顯保住壽一陽一外城。

吳明徹認為王琳剛到,軍心尚未歸附,趁夜晚攻打,半夜打敗敵軍,北齊軍退據相國城和金城。

吳明徹命令部隊加緊修治進攻器械,又一逼一肥水灌城。

城中很潮一濕,很多人都患痢疾,手腳都腫了,死者達十分之七。

適逢北齊派大將軍皮景和率領幾十萬大軍前來援救,在距離壽春三十里遠的地方,駐紮下來不前進。

將領們都說:「牢固的城池還沒有攻克,敵人強大的救援部隊就在附近,不知道您的計策將如何制訂?」

吳明徹說:「用兵貴在迅速,而敵人紮營不進,自己折損自己的鋒芒,我知道敵人不敢交戰這一點是明確的了。」

於是親自穿上鎧甲,戴上頭盔,從四面猛攻,城中震動恐慌,一鼓作氣攻克了敵城,生擒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盧潛、左丞李..馬余,送到京師。

皮景和驚慌害怕而逃跑,繳獲了他的全部駝馬和輜重。

王琳被捉住後,他的老部下大多留在軍中,王琳一向都得將士之心,看見他的人都一抽一泣著低下頭來,不敢望他,吳明徹擔心會有禍亂,派親信追殺了王琳,傳送他的首級。

皇帝下詔說:「壽春是古都會,有淮河、汝水環繞,地勢險要,控制黃河、洛水,地理位置重要。

重臣吳明徹,圖謀宏偉,一舉攻克。

他遠大的謀略壓倒當世。

往日夷族在這裡駐紮,營造天子基業,烏煙瘴氣。

如今一舉掃平,恢復我疆土,功勳卓著,應任都督豫州、合州、建州、光州、朔州、北徐州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增封食邑至三千五百戶,其他職銜不變。」

詔令派謁者蕭淳風,去壽一陽一冊封吳明徹,在城南設壇,二十萬將士列旗擊鼓一操一戈披甲,吳明徹登壇接受冊封,禮儀完畢後退下,將士們無不歡呼雀躍。

起先,秦郡隸屬南兗州,後來隸屬譙州,到此時,詔令譙州的秦、盱眙、神農三郡還隸於南兗州,是因為吳明徹的緣故。

六年(574),吳明徹從壽一陽一入朝,皇帝車馬駕臨他的住宅,賜給他一部鐘磬、一萬斛米、二千匹絹布。

七年(575),吳明徹進攻鼓城。

大軍抵達呂梁,北齊所派援兵先後到達的有幾萬人,吳明徹又大敗他們。

八年,晉陞為司空,其他職銜不變。

皇帝又下詔說:「往日軍事行動都樹起旗幟,兩軍交戰都擊鼓助陣,近來謬誤更替,多與舊章不和,至於隊伍,不能互相識別。

今日應供給司空、大都督的夫鉞和龍麾,他的次將也各有差別。」

不久被授職為都督南兗州、北兗州、南青州、北青州、譙州五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

適逢周氏滅北齊,高宗打算征服徐州、兗州。

九年,詔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命令他的大兒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

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軍抵抗交戰,吳明徹多次打敗他,於是梁士彥退兵守衛城池,不再敢出戰。

吳明徹又一逼一清水來灌城,在城下環列船艦,加緊攻打。

北周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救援。

王軌輕裝從清水進到淮口,橫在水中豎一起木頭,用鐵鎖穿住車輪,阻斷船的通道。

將領們聽說後,很驚慌害怕,商議想劈開攔河壩,移動軍營,用船載馬,馬主裴子烈建議說:「要是劈開攔河壩放船下去,船肯定傾覆,怎麼能行呢?不如先把馬打發出來,這樣就行了。」

剛巧吳明徹苦於背上生病很厲害,知道事情不會成功,還是同意了。

於是派蕭摩訶率領幾千兵馬先回來。

吳明徹又自己陳書掘開攔河壩,趁著水勢退軍,希望獲得成功。

到清口時水勢漸漸小下來,船艦都不能渡過,部隊都潰散,吳明徹走投無路,於是被擒。

不久因為憂憤加重病情,死於長安,時年六十七歲。

至德元年(583),皇帝下詔,表彰吳明徹一生功績,對他百戰百勝的謀略和勇一猛深加讚賞,對他被俘而不能赦免深表同情。

追封為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其子吳惠覺嗣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陳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