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系傳別講
上傳07章 易其至矣乎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一性一存存,道義之門。
人生的最高原則
「子曰:易其至矣乎?」
一個結論先擺在前邊,這是哲學一性一的。
孔子說《易經》的學問,是世界上一切學問的頂點。
「易其至矣乎」,就是到了頂點的意思,沒有學問可以超過它的範圍。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那麼《易經》是一種什麼樣的學問呢?拿人生哲學來講,我們的老祖宗,上古的聖人,拿這個《易經》象、數、理的哲學,指導我們人生的境界,推崇你的人生,崇高你偉大的德業,發展你偉大的德業——這個業並不是陞官發財,而是道德的事業,使我們懂得人生偉大的價值,那就是孔子最一精一彩的一句話,「知崇禮卑」四個字。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知崇」,智慧要高瞻遠矚,要有最高的目標。
「禮」者履也,履就是走路,第一步開始起步是要從最平凡的地方開始。
「卑」就是卑下。
目標要高遠,但是開始的時候卻要踏實,從最平凡處起步。
能如此,你這個人生一定會有成就的。
不然僅有高遠的理想,不曉得從最平凡、最踏實的第一步開始,便永遠停留在幻想中、夢想中,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所以聖人的名言是「知崇禮卑」。
比如說你要創一番事業,理想尺管很高,但著手處的第一步,要用你的智慧,踏得很低、很卑的地方,不要踏得很高。
想一步登天那就完了!最後非跌死不可。
「崇效天」,所謂崇高就是像傚法乾卦一樣,像天那麼高遠,像虛空那樣無量無邊的偉大崇高。
「卑法地」,就是像大地一樣,那麼實在、那麼能夠擔負一切。
這個大地,擔負了萬物生命的一切,好的壞的它都包容、都擔負。
一個當領導的人,要特別注意這點,要能「卑法地」——容納一切,有能夠擔負一切的一精一神。
所以孔子研究《易經》,乾坤兩卦最為著重,所謂「天地設位而易行乎中矣」!
研究《易經》,首先要把乾坤兩卦研究透徹,這兩卦我們過去都講過的,大家回去要再好好複習複習,務期徹底瞭解。
懂了乾坤兩卦就懂了天地,瞭解了宇宙。
天地代表了空間和時間,我們抬頭就是天,腳踏就是地,不管我們在太空或飛機中都是一樣,天永遠在上邊,在虛空那邊;地就是實在的大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我們仔細琢磨琢磨這些文字的排列組合,就可看出孔子用字之妙。
「設」就是假設,也是人為規定的。
永遠看不見、摸不著、無窮盡、無止境、無量無邊的就是天。
當我們腳踏著地,地是可以摸一到的,那個確實的就叫作地。
所以乾坤兩卦,假設了天地的位置,而「易行乎其中矣」。
整個《易經》的道理,在你懂了乾坤兩卦後,對《易經》生生不已的奧妙、秘密,便可洞若觀火,統統瞭解了。
成一性一存存和如如不動
「成一性一存存,道義之門。」
這是孔子最一精一彩的一句話,在人生哲學中不僅僅是《易經》,也與修道有關。
這八個字沒有辦法解釋。
所以我過去曾經答允商務印書館,把《易經》翻譯成白話,最後想想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投降了。
講《易經》只有用古文的解釋,否則沒有辦法,因為白話解釋沒有辦法傳神達義。
像你們學佛講「明心見一性一」,明心見一性一絕對空嗎?不是空!是有嗎?也不是有。
孔子用「成一性一存存」四個字,便統統講完了。
可見孔子是得道了。
「成一性一存存」,真到了瞭解《易經》那個道統,宇宙萬有那個道體的境界,它永遠是不生不死的。
「存存」,就是這個樣子。
只有佛家「如來」兩字翻譯得最好,佛家翻譯「如來」是道,「如來」代表了佛家,也代表了道。
什麼叫「如來」?就是「如如不動」。
什麼叫「成一性一存存」呢?就是「如如不動」。
佛家講「如如不動」,並沒有說不動啊!只是好像不動。
你聽聽看!好像不動,你說它動不動呢?不能說它是動,也不能說它是不動,所以叫「如如不動」,這個樣子就叫「如來」。
孔子當年早就在《易經》中提出「成一性一存存」的境界。
這個「道」,我們不要再解釋了,孔子已經說得很明白,就像「義」者宜也,相宜的宜,要恰到好處,太過了是不對的。
所以在佛學的心經裡說「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宜也,也就是中道;「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道義之門」,就可以完成道,達到「明心見一性一」「如如不動」的境界了。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