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起居調攝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衣食住行、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

中醫養生學

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

起居調攝主要指對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安排及採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達到祛病強身、益壽延年的目的。

起居調攝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衣食住行、站立坐臥、苦樂勞逸等的養生措施都屬起居調攝範疇。

本章只介紹起居有常、勞逸適度、服裝順時適體和排便保健法四個方面。

第一節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臥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一定的規律併合乎自然界和人一體的生理常度。

它要求人們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這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則。

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古代養生家認為,人們的壽命長短與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著密切的關係。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可見,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非常重視起居有常對人一體的保健作用。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起居如驚,神氣乃浮」,清代名醫張隱庵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一精一也。

夫神氣去,形獨居,人乃死。

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這說明起居有常是調養神氣的重要法則。

神氣在人一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對人一體生命活動的總概括。

人們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養神氣,使人一體一精一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紅一潤光澤,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反之,若起居無常,不能合乎自然規律和人一體常度來安排作息,天長日久則神氣衰敗,就會出現一精一神萎一靡一,生命力衰退,面色不華,目光呆滯無神。

(—)提高人一體適應力

古代養生家認為,起居作息有規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一習一慣,能提高人一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發生疾病,達到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

現代老年醫學過對人類衰老變化與衰老機理的研究認為,不同種屬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壽命期限,這種期限與遺傳有關。

每種生物的壽命在遺傳基因中都按出生、生長、發育、成熟、衰老、死亡這一過程,預先做了程序安排。

這種生命過程的安排,被稱為「生命鍾」,即按「生物鐘」的規律演變展現一系列的生命過程,決定著生物壽命的長短。

雖然人一體後天的週期一性一節律變化受生物鐘的控制,但更為現實的是在於訓練和培養。

人類大腦皮層在機體內已成為各種生理活動的最高調節器官,而大腦皮層的基本活動方式是一種條件反射。

這種條件反射是個體在生活中獲得的,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建成和鞏固與生活作息規律有密切關係。

條件反射一建成,其活動就相對穩定,並且具有預見一性一和適應一性一。

而條件反射還可以隨環境因素的變化而消退或重新建成,這樣就提高了人一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腦神經中樞建立各種條件反射,並使其不斷鞏固,形成穩定的良好的生活一習一慣。

一系列條件反射,又促進人一體生理活動有規律的健康發展。

可見,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是提高人一體適應力,保證健康長壽的要訣之一。

二、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

《內經》告誡人們,如果「起居無節」,便將「半百而衰也」。

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恣意妄行,逆於生樂,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就會引起早衰以致損傷壽命。

現代研究認為,人一體進入成熟以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一體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開始出現一系列退行一性一變化。

例如適應能力減退、抵抗能力下降、發病率增加等,這些變化統稱為老化。

老化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衰老多發生在老化過程的後期,是老化的結果。

生理一性一衰老是生命過程的必然。

但仍可通過養生延緩衰老;病理一性一衰老則可結合保健防病加以控制。

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夜臥晨起沒有定時,貪圖一時舒適,四體不勤,放縱一婬一欲,其結果必致加速老化和衰老,並進而導致死亡。

葛洪在《抱朴子·極言》中指出:「定息失時,傷也」。

生活規律破壞,起居失調,則一精一神紊亂,臟腑功能損壞,身一體各組織器官都可產生疾病。

特別是年老體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對身一體的損害更為明顯。

據現代研究資料表明:在同等年齡組內,退休工人比在職工人發病率高達三倍之多。

說明只有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休息、勞動、飲食、睡眠,皆有規律,並持之以恆,才能增進健康,盡終其天年。

三、建立科學的作息制度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與之息息相關。

因此,人們的起臥休息只有與自然界一陰一陽一消長的變化規律相適應,才能有益於健康。

例如,平旦之時一陽一氣從一陰一始生,到日中之時,則一陽一氣最盛,黃昏時分則一陽一氣漸虛而一陰一氣漸長,深夜之時則一陰一氣最為隆盛。

人們應在白晝一陽一氣隆盛之時從事日常活動,而到夜晚一陽一氣衰微的時候,就要安臥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樣可以起到保持一陰一陽一運動平衡協調的作用。

又如,一年之中,四時的一陰一陽一消長,對人一體的影響尤為明顯。

因此,孫思邈說:「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

即根據季節變化和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並養成按時作息的一習一慣,使人一體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穩定平衡的良好狀態中,這就是起居有常的真諦聽在。

有規律的週期一性一變化是宇宙間的普遍現象,從天體運行到人一體生命活動,都有內在規律或稱節律。

現代醫學已證實,人的生命活動都遵循著一定週期或節律而展開。

如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時間規律,體力、情緒和智力的節律週期分別為23、28和33天,每個週期又分為旺盛和衰退兩個階段。

人的體一溫一總是凌晨2~6時最低,下午2~8時最高。

脈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較快。

血壓也是白天高,夜間低。

規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腦皮層在機體內的調節活動形成有節律的條件反射系統,這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培養規律生活一習一慣的最好措施是主動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日定時睡眠、定時起一床一、定時用餐、定時工作學一習一、定時鍛煉身一體、定時排大便、定期洗澡等。

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使人們生機勃勃,一精一神飽滿地工作、學一習一。

這樣,對人一體健康長壽是大有益處的。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