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人類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於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

中醫養生學

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

根據年齡、一性一別、體質、職業、生活一習一慣等不同特點,有針對一性一地選擇相應的攝生保健方法,即是因人養生。

人類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於不同的種族,而且存在於個體之間。

不同的個體可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對疾病的易感一性一也不相同。

這就要求我們在養生的過程中,應當以辨證思想為指導,因人施養,才能有益於機體的身心健康,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第一節 胎孕保健

胎孕保健是指從受孕至分娩這段時間,為促進胎兒智力和體質的良好發育所採取的一系列有利於孕婦和胎兒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

即古人所講的養胎、護胎的全部內容。

明代醫家萬全於《婦女秘科》中說:「婦女受胎之後最宜調飲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純和平之氣,以養其胎,則胎元完固,生子無疾」。

胎嬰在腹,依賴母體臟腑一精一血營養而生長發育,孕婦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稟賦及其一生的健康和壽命。

必須注重胎孕保健,如若保養不慎,可致胎痿不長、流產,或使孕婦多病,胎兒稟賦異常,往往產生先天一性一疾患、先天一性一畸形。

一、胎教

胎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胎教是指胎孕保健的全部內容;狹義胎教是指孕婦在胎、孕、產全過程中,加強一精一神品德的修養,怡情養一性一,為孕婦創造一個舒適愉快的環境與心境,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促進胎兒的智力發育。

嚴格地講,胎教不同於養胎護胎,而以養神益智為務,這裡是講狹義胎教。

(一)端心正坐

孕婦要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培養高尚的情一操一和美好的心靈。

要專心致志地工作和學一習一,去贏得事業的成功和快樂。

要胸懷開闊,樂觀豁達,無私心雜念,不患得患失。

生活上知足,待人寬厚,助人為樂,處事無妒忌之心,言行舉止端莊大方,做到「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無邪機,口無邪言」(《諸病源候論·婦人妊一娠病諸侯上》)。

如此,胎兒稟氣純正,有助於良好氣質與一性一格特徵的形成。

(二)怡情養一性一

《葉氏竹林女科》認為,「寧靜即是胎教」。

要求孕婦遇事冷靜,使心靜於內,慮謐於中,做到「無悲哀思慮驚動」(徐之才《逐月養胎法》),不為七情所傷,摒棄孤獨、憂傷和煩惱,始終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如此,可使孕婦氣血和順,胎元調固,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

孕婦可適當地參加文體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和一愛一好,以豐富自己的生活,通過琴棋書畫、誦讀詩歌及旅遊等途徑陶冶情一性一。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胎兒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和氧氣,是母親血液通過胎一盤供給的,母親情緒變化會影響激素分一泌和血液的化學成分。

積極的情緒會使血液中增加有利於胎兒健康發育的化學物質,而消極的情緒則會使血液中增加有害於胎兒神經系統和其他組織的物質。

在孕期,母親的情緒過度緊張,會使腎一上一腺皮質激素分一泌過多,引起胎兒發育畸形。

據臨一床一觀察,孕婦的情緒狀態對妊一娠和胎兒的活動、發育有很大影響。

母親心平氣和則胎動規

律,情緒過於緊張或焦慮則胎動劇烈,這樣的胎兒出生後也往往多動,容易激怒,好哭鬧,甚至影響喂一奶一和睡眠。

重慶醫學院曾對兒童多動症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兒童在胚胎期,其母親都曾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困擾的過程。

由於情緒變化與大腦皮層邊緣系統、植物神經系統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對胎兒會產生廣泛的影響。

(三)近美好避邪惡

《諸病源候論》提出,孕婦宜「數視白璧美玉著孔雀」,多接觸美好的事物,使秀氣入胎,勿「令見傴僂侏儒醜惡形人及猿猴之類」,迴避一婬一邪、行兇、醜陋等不一良刺激。

(四)及時的胎兒訓練

孕婦應在胎兒感覺系統機能發展的最佳期,及時對胎兒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感覺功能與動作訓練,以促進各種感官與腦的信息渠道形成穩定的聯繫,有助於出生嬰兒智力與行為的發展。

1、聽覺訓練 妊一娠中期,胎兒中耳發育完成,前庭系統的發展是在嬰兒出生之前。

因此,應當從訓練胎兒的聽覺入手。

孕婦可以從妊一娠的第13周開始,堅持有計劃地對胎兒說話、誦讀詩歌,為其高歌或放錄音磁帶,讓胎兒聽悠揚動聽的樂曲或歌曲,可以喚一起孩於的注意力。

此外,母親與別人的談笑聲、林間鳥語、昆蟲啼鳴及潺一潺的流水聲,都是促進胎兒聽覺和神經系統發展的良好信息。

研究發現,孕婦多聽輕快悅耳的音樂,胎兒躁動減少,生長發育良好;如果孕婦經常聽嘈雜震耳的搖滾樂,會使胎兒躁動增加。

2、撫一摩動作訓練 孕婦躺在一床一上,雙手放在腹部,用手指輕輕地壓撫胎兒,胎兒便出現蠕一動。

此法於睡前施行較好,懷孕末期尤為必要,但有早期宮縮的孕婦忌用此法。

該法可激發胎兒運動的積極一性一,使站立行走早於未受過訓練的嬰兒。

巢元方指出,胎教實為「外象而內感」。

認為孕婦的言談舉止、所見所聞及喜惡一愛一好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對胎兒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這種作用是通過胎兒神經系統完成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主要是在人的成長期,其中以胎兒期和一乳一嬰期尤為關鍵。

胎兒壓覺、觸覺等受體,自懷孕10周後即已發生並有其功能,胎兒對音響反應大約在懷孕20周前後即已發生,耳、目和感覺在出生前已漸趨完善。

這使胎兒能對外界豐富的信息刺激及其孕婦的生理、心理變化做出敏銳的感覺,觸覺、聽覺尤其敏一感,這正是胎教的生理學依據。

實際上,胎教是在胎兒神經系統形成過程中所採取的培育手段,也是嬰兒早期教育的發端。

二、飲食調攝

調節孕婦飲食,目的在於滋生氣血,使胎兒化育有源,並為分娩、哺一乳一打下基礎。

孕婦的飲食當以新鮮清淡、富有營養、易於消化、饑飽適中力原則,又當謹慎忌宜。

而且,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要求。

孕早期(自受孕至妊一娠3月),胎兒發育緩慢,加上妊一娠反應,飲食宜少而一精一。

孕婦可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品及略帶酸味的開胃之品,以新鮮蔬菜瓜果為佳,忌食腥辣刺激之品,以免加重惡阻。

孕中期(妊一娠4~7月),胎兒增長加快,孕婦宜攝食富有蛋白質、鈣、磷的食品。

稻穀、豆類及肉魚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鈣含於蛋黃、一乳一類、蝦皮、動物骨骼及綠葉蔬菜中,磷存在於黃豆、雞肉、羊肉中。

食用這些食品,可以生肌壯骨、益髓補腦,有助於胎兒發育。

中晚期(妊一娠8~10月),胎兒生長發育特別迅速,又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刻,要儲存的營養也特別多,孕婦應多吃優質蛋白,注意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的搭配食用,少吃鹽和鹼一性一食物,防止水腫。

孕婦當忌食辣椒、一胡一椒等刺激一性一食物、螃蟹等易過敏之食物以及獐兔野味,宜戒煙酒,勿飲濃茶。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孕婦嗜好煙酒,有可能出現畸胎和先天一性一疾病,還有可能造成流產、早產、死胎,出生嬰兒智力低下和發育不一良。

三、謹慎起居

婦女懷孕以後,氣血聚於沖任養胎,衛外功能低下,易為外邪乘襲致病。

邪氣迫傷於胎,可致各種胎病,甚則流產。

因此要謹慎起居,科學地安排作息時間,早起早睡,規律地工作、學一習一與生活。

要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增減衣衫,以避寒暑。

孕婦的生活環境宜幽靜雅致,有利於穩定孕婦的情緒,使胎兒能安其所居。

胎損常起於動作不慎。

《產孕集》提出:孕婦「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側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處取物,毋向非常處大小一便,毋久立久坐,毋久臥、毋犯寒熱」。

此外,還應謹防碰撞腹部,避免接觸鉛、汞、苯、砷等有害物質和放射線輻射,不宜經常往來於公共場所,以防患傳染病,導致傷胎或流產。

孕婦應保持二便通暢。

要養成定時排便的一習一慣,多喝水,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及瓜果。

若便秘仍不得緩解或排尿困難,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四、勞逸適度

《產孕集》提出,孕婦應勞逸適度,「不可過逸,逸則氣滯,不可過勞,勞則氣衰」。

適當運動可促進孕婦和胎兒的血循環,有利於胎兒發育,也有利於分娩順利進行。

過勞則動傷氣血,對胎元不利,過逸則氣滯,也不利於胎兒發育。

在妊一娠的不同階段,勞逸的安排有所不同。

孕早期,由於妊一娠反應胃納差,應「不為力事」、「無太疲勞」(徐之才《逐月養胎法》)。

只可作一般的家務勞動,切勿搬抬、舉重。

晚間一操一作、重體力勞動均不適宜,也不宜長途顛簸,應常出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接受一陽一光。

妊一娠中期,不可過於安逸,應從事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適量的運動,如太極拳、氣功、旅遊等,有利於消化和睡眠,但應避免騎馬,騎自行車、游泳、賽跑等劇烈運動。

妊一娠後期,應當以逸為主,但不宜久臥貪睡,可常散步,作適當地活動,俟時而生。

孕婦要有充足的睡眠,每晚應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到了妊一娠後期,每日中午應臥一床一休息1小時。

臨產前數周,應再增加睡眠時間,睡姿宜取左側臥。

五、講衛生寬衣著

孕婦宜常洗澡,勤換衣褲,保持皮膚清潔。

提倡淋浴,水一溫一要適當。

避免坐盆沐浴,以免髒水灌入一陰一道,引起感染。

此外,每日須清洗外一陰一。

懷孕六個月後要經常擦洗一乳一頭,預防產後哺一乳一時一乳一頭凹陷,宜常用手將一乳一頭向外牽拉。

每日早晚要刷牙,條件許可者,每餐後都刷牙,以免口腔感染及牙齒疾病而引起產後感染。

孕婦的居室宜勤打掃,保持清潔和空氣流通。

孕婦的衣著宜輕鬆寬大舒適,不要緊束胸部和腰部,以免影響氣血運行和胎兒發育。

穿鞋應大小合適,鞋底宜厚不宜硬,忌穿高跟鞋。

六、戒房一事

《幼幼集成·保產論》提出:「古者婦人懷孕,即居側室,與夫異寢,以一婬一欲最當所禁」。

主張孕婦清心寡慾,分房靜養。

妊一娠早期和產前三個月尤應謹戒房一事。

孕早期房一事不節,相火動於內,一陰一氣洩於外,可致胎毒、胎漏、流產。

孕後期房室無度,往往引起半產、難產,即幸不墮,生子亦必愚魯多疾早夭。

近幾年國內外的研究證實,臨產前一個月有一性一生活的孕婦,其羊水感染及胎兒死亡率就高,而羊水感染之胎兒,日後智商低者比對照組高68%。

在臨產前一個月一性一生活期繁者,新生兒黃疸比通常高一倍。

七、審慎用一藥

妊一娠期母體各系統都發生了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果用一藥不當,可能造成醫源一性一疾病,還會損胎致畸,甚則引起難產、流產。

孕婦無病,不可亂服藥石,以免妄伐無辜,過服補藥,可引起胎大難產。

孕婦患病,應及早治療,但須掌握「病去母安,胎亦無殞」的原則。

既不為妊一娠用一藥禁忌框框所縛,也須慎重從事。

西藥中有些藥物對胎兒影響更大,如安定、阿司匹林、四環素、抗癲癇藥等,一般情況下不用這些藥。

必須使用時,可按醫囑服用。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