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五臟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外環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

中醫養生學

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是中醫髒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五臟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相對恆定的重要環節。

因此,被稱為「生命器官」。

生命器官健全的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強,患病後也易治療和康復,保護體內重要臟器是養生保健的基本出發點。

五臟保健是多方面的、綜合一性一的,通過飲食、情志、起居、環境、運動、藥物、推拿、氣功、導引等方面的調養保健,才能達到整體攝養的目的。

這些方面對每一髒都是適用的,但五臟的生理又各有不同,故保健方法亦各有側重。

為了避免相互重複,本節針對五臟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特點,僅作一級一性一的保健方法介紹。

五勝保健的方法,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因此,要互相參考,互相補充。

一、心臟保健法

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歷來都把心臟看作是人一體的「中心器官」。

心臟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血脈,主神志兩個方面。

心臟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一體的健康與壽命。

在當代,心臟一病雖然可以得到許多有效治療,但仍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見,心臟保健至關重要。

(一)「心主血脈」的保健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而,並且構成了體內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狀況直接影響著全身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脈」的保健宜從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發點有二:一是增強心臟功能,二是減輕心臟負擔。

1、科學配膳 《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指出了飲食過鹹會給心臟帶來不利影響。

心臟飲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營養豐富,清淡多樣。

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低鹽飲食。

心肌的發育和血脈運行都需要消耗高級蛋白質,要及時補充;脂肪食品食用過多,可出現「脂肪心」,又易引起動脈硬化。

在飲食中宜適當食植物蛋白、牛一奶一、瘦肉之類,並選用一些能降血脂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薑、大蒜、洋蔥、茶葉、酸牛一奶一、甲魚、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漿等;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豬腦、豬肝、蟹黃、魚子、一奶一油等。

飲食一習一慣提倡混合飲食,這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較廣泛,維生素C、B6、B1、B2、B12、微量元素鉻、錳、鎂等對於心血管保健,預防動脈硬化很有價值。

飲食中要適當多選食穀類、豆類、粗機米、面等,並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

低鹽飲食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處,鈉鹽食用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又易引起高血壓等,故清淡飲食為宜。

總之,科學配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2、切忌暴飲 歷代養生家都主張渴而後飲,緩進飲料,反對大飲、暴飲。

因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飲料,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

因此,年高或心臟功能欠佳者,尤當注意。

一般而言,每次進飲料不要超過500ml,可採取少飲多次之法。

3、戒過食刺激物 凡刺激一性一食物和興奮一性一藥物,都會給心臟帶來一定的負擔,故應戒煙少酒,不宜飲大量濃茶,辣椒、一胡一椒等物亦要適量;對於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藥物亦須慎用。

4、適量減肥 體重過重山會加重心臟負擔。

因此,青春期以後注意減少脂肪贅生,避免發胖,控制體重和減肥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因人而異的選擇。

如運動鍛煉、飲食減肥等,就飲食而言,即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和儲存,尤其晚餐不過量,就餐時間宜稍早,對控制體重是有意義的。

5、臥具適當 一般而言,一床一頭要比一床一尾適當高一些,枕頭高低適度,對心臟血液回流有益處。

心臟功能較弱者,休息時可採取半臥一式,這樣可減輕心臟的負擔。

6、運動鍛煉 經常參加運動鍛煉,可以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臟大有益處。

經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動的人強壯的多。

一般認為,太極拳、導引、氣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體一操一、騎自行車、爬山、游泳等,都適用於心臟的保健鍛煉,具體運動項目要根初各自的實際情況辨證施練,中老年則不宜參加過於激烈的競技運動,因為過於激烈,心臟負荷量太大,對心臟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結合運動鍛煉還可做按摩保健。

(二)「心主神志」的保健

心主神志的功能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血脈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神志是血脈功能的綜合反映。

情志主化分屬五臟,但總統於心,故心主神志之保健至關重要。

1、情志平和 情志平和,則氣血宣暢,神明健旺,思考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正常。

若七月過極,則可使心神受傷。

故應保持七情平和,情緒樂觀,避免過度的喜怒、憂愁等不一良情緒。

尤其是大喜、暴怒直接影響心之神明,進而影響其他臟腑功能。

對於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宜保持冷靜的頭腦,既不可漫不經心,又不必一操一之過急,以保證穩定的心理狀態。

2、環境適宜 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在社會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承擔與自己腦力或體力相適應的工作和學一習一。

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和正確對待客觀環境。

人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活。

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說:「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人與社會的聯繫不僅是物質的需求,也是一精一神的需要。

因此。

要熱一愛一生活,同社會環境保持密切聯繫,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使人們的一精一神生活得到互相糾正,互相補充,保持穩定的情緒。

二、肝臟保健法

肝主疏洩、肝藏血,肝臟調暢全身氣機,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又是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重要器官,從亦被稱為重要的「生命器官」。

現代醫學認為,肝臟是人一體最大的消化腺和腺體,是人一體新陳代謝的樞紐,還有解毒和調節水液與激素平衡的作用。

(一)肝臟功能的保健

肝主疏洩與藏血功能之間是相互聯繫、協調平衡的。

如果疏洩不及,肝氣鬱結,可致各種瘀血之病理變化;如果升洩太過,影響藏血功能,則可導致各種出一血之症。

二者在保健上也是相一致的,所以合在一起介紹。

1、飲食保健 肝的疏洩功能是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一個極重要環節,肝臟本身必需的蛋白質和糖類等,要從飲食中獲得。

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蛋類、一乳一類、動物肝臟、豆製品等,還應適當吸些糖。

肝臟對維生素K、A、C的需要量較大,故適當多食些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之類。

同時,還宜適當食用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高纖維食物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膽汁的分一泌和排一洩,這是保護肝臟疏洩功能的一項重要挫施。

肝臟需要豐富的營養,但不宜給予太多的脂肪,否則,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一性一。

2、切忌嗜酒 過量飲酒可引起食慾減退,造成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缺乏,發生酒一精一中毒,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急一性一中毒可引起死亡。

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過量飲酒,以免損傷肝膽。

3、戒怒防郁 人的情志調暢與肝的疏洩功能密切相關。

反覆持久或過激的情志,都會直接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肝喜調達,在志為怒。

抑鬱、暴怒最易傷肝,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旺盛的病理變化。

因此,要重視培養控制過極情緒和疏導不一良情緒的能力,保持情緒暢達平和。

(二)肝臟防病保健

肝臟防病保健應著眼於兩個方面,一是預防傳染一性一肝炎,一是經常進行保健鍛煉,增強肝臟功能。

1、預防傳染一性一肝炎 預防肝炎是保護肝臟的一項積極、主動措施。

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潔衛生,把好飲食衛生關,同時配合藥物防治。

在目前肝炎很普遍的情況下,可服用預防藥物,如茵陳、板藍根各20g,金錢草15g,甘草10g,焦三仙各10g,大棗5枚,水煎服,一日一劑,服用一周,對預防甲肝有良效。

另外,避免長期大量服用損害肝臟的藥物,如氯丙秦、磺胺、雷米封、魯米那類巴比妥制劑等,如因治療需要,則應配合一些保肝藥物及其他綜合一性一保肝措施,以免損傷肝臟功能。

2、健肝鍛煉 保健肝臟的運動鍛煉的原則是動作舒展、流暢、緩慢,符合肝氣生發、暢達的特點,可選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氣功、導引等。

此外,亦可配合簡易的養肝保健鍛煉法,此法取右側臥,略抬高一臀一部的體一位,緩慢做腹式呼吸動作,連續作20~30分鐘,每日作2~3次,有利於肝臟休息,還可防治肝臟下垂。

三、脾胃保健法

脾主運化,胃主收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又主統血、生肌肉、四肢。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養生和防病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一)飲食保健

脾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受納、腐熟飲食,運化水谷一精一微,為整個人一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源和動力。

因此,飲食保健是其保健的重點。

如飲食有節、飲食衛生、進食保健等等。

詳見第九章飲食養生,此不復贅。

(二)其他防護措施

脾胃的保健還要充分注意綜合護養,積極修加各種有益的健身活動,提高身一體素質。

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保證充足而良好的睡眠,生活、工作從容不迫而不過度緊張。

適應自然變化,注意腹部保暖。

脾胃功能素虛者,可採用一藥兜保暖,結合腹部自我按摩。

此外,還可採用針灸保健、氣功保健等。

如在患病時,用一藥要顧及脾胃。

一是在藥物之中適當配合保護脾胃之品,一是盡量避免服用損傷脾胃的藥物。

例如,阿斯匹林、水楊酸制劑、保泰松、消炎痛、紅黴素、利血平、激素等能引起潰瘍,宜少用或慎用。

四、肺臟保健法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

中醫認為,肺為五臟之華蓋,稱為「嬌髒」,是非常嬌一弱的臟器。

肺在呼吸過程中,與外界直接相通,外界的冷暖變化和各種致病微生物、灰塵等有害因素,都時刻影晌著肺臟,肺臟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退化,則更易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襲。

因此,肺臟保健食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抗衰防老的重要環節。

(一)「肺主氣、司呼吸」的保健

肺臟主司,調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呼濁吸清,吐故納新,從而保證人一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保護肺臟健康,首先應盡量避免吸一入空氣中的雜質和有毒氣體。

例如:二氧化矽、媒塵、棉紗纖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氣、甲醛,有機磷農藥等等,這些有毒物、有害物質吸一入過多,則可引起肺部病變和全身病變。

因此,要積極預防和控制空氣污染,改善勞動環境、居住環境、居室環境,對灰塵多的環境進行「靜化」處理,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預防措施,如防塵器、防塵口罩、通風設備等,多呼吸新鮮空氣,吸煙者要下決心戒煙,對肺臟保護是很有好處的。

此外,根據自己的一愛一好,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積極參加運動鍛煉。

如早晚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做廣播體一操一、呼吸體一操一、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可有效地增強體質,改善心肺功能。

同時,經常訓練腹式呼吸以代替胸式呼吸,每次持續5~10分鐘,可以增強膈肌、腹隊和下胸肌活動,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減少殘氣量,從而改善肺功能。

(二)「肺主宣發和肅降」的保健

肺的宣發和肅降,是新陳代謝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反相成的。

一旦二者功能失去協調,就會發生種種病變。

因此,保護協調肺的宣降功能,對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1、注意飲食宜忌 肺臟保健要少吃辛辣辛味,宜淡食少鹽忌鹹;飲食切勿過寒過熱,尤其是寒涼飲冷。

《內經》早就有「大飲則氣逆」和「形寒飲冷則傷肺」之明誡。

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合理調攝,切不可貪涼飲冷。

2、防寒保暖 寒冷季節或氣一溫一突變時,最易患感冒,誘發支氣管炎。

因此,要適應自然,防寒保暖。

隨氣一溫一變化而隨時增減衣服,汗出之時要避風。

室內一溫一、濕度要適宜,通風良好,但不宜直接吹風。

胸宜常護,背宜常暖,暖則肺氣不傷。

3、耐寒鍛煉 耐寒鍛煉的目的,在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

具體方法可採用冷水浴面,空氣浴和健鼻的保健。

實踐證明,效果頗佳。

4、疾病防治 積極預防感冒是有效方法之一。

患有發作一性一呼吸系統疾病者,如慢一性一支氣管炎、哮喘等,在氣一溫一變化時,大的節氣一一交一一接前,尤應做好預防促健和治療措施,以免誘發舊疾或加重病情。

此外,可用「冬病夏治」之法。

在夏季末發病之時,採用方藥或針灸固本扶正之法,增強抵抗力,到了冬季就可少發病,或不發病。

五、腎臟保健法

腎藏一精一,主命門之火,主生一殖和生長發育,為「先天之本」,腎又主水、主納氣,調節水液代謝,故腎稱為水火之髒,內寓元一陰一元一陽一。

腎臟功能包括了生一殖系統、部分內分一泌、呼吸、神經、免疫、運動等系統的功能,腎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生、長、壯、老、已整個生命活動過程。

現代醫學認為,腎臟是主要的排一洩器官,對調節體內的水與電解質和排一洩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物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增強腎臟功能,是強身抗老的重要一環。

(一)「腎主藏一精一」的保健

腎藏一精一,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腎中一精一氣,是生命活動之本,是腎一陰一、腎一陽一的物質基礎,也是人一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因此,對「腎主藏一精一」功能的合理保健,對預防疾病,防止衰老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飲食保健 腎臟本身需要較大量的蛋白質和糖類,有利於腎臟的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的食物。

高脂和高膽固醇飲食易產生腎動脈硬化,使腎臟萎一縮變一性一,高鹽飲食影響水液代謝。

常選用的食品,如瘦肉、魚類、豆製品、蘑菇、水果、蔬菜、冬瓜、西瓜、綠豆、赤小豆等。

另外,適當配用一些鹼一性一食物,可以緩和代謝一性一酸一性一產物的刺激,有益腎臟保健。

2、節欲保一精一 一精一為人身三寶之一,保一精一是強身的重要環節。

在未婚之前要防止「手一婬一」,既婚則需節欲,絕不可放縱一性一欲。

自古就有「強力入房則傷腎」之說。

所謂傷腎實由失一精一過多引起,因此,節欲保一精一,是強腎的重要方法之一。

詳見第十章房一事養生。

3、藥餌保健 體質虛弱者,可根據具體情況,輔以藥物保健。

腎一陽一虛者,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單味藥如鹿茸、海馬、紫河車、巴戟天、冬蟲夏草、核桃肉、肉蓯蓉等。

腎一陰一虛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單味藥如枸杞子、櫧實子、龜、鱉等。

一陰一陽一兩虛者,可選用全鹿丸、二仙湯等,單味藥如何首烏、山藥、黑芝麻等。

藥物保健的要求,應做到一陰一陽一協調,不可偏執。

(二)「腎主水液」的保健

人一體內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三焦、腎等臟腑共同完成的,但腎的氣化功能起著主宰作用。

特別是尿液的生成和排一洩,與腎中一精一氣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

若「腎主水液」的功能發生障礙,則可引起多種病理變化。

可見,腎臟主水功能對維持機體健康是很重要的。

1、保持小一便通暢 小一便通暢,在維持體內水液代謝平衡中起著關鍵一性一的作用。

小一便代謝障礙,會增加腎一盂和腎實質發炎的機會,還可發生尿中毒或其它疾病。

因此,要積極防治影響小一便功能的疾患。

服用某些易結晶的藥物,加磺胺類藥物,宜多喝水,並同時服用蘇打,使尿液變成鹼一性一,以免沉澱結晶。

2、預防腎臟感染 防止腎臟感染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防止逆行一性一尿道感染,方法是講衛生,適當多喝水;二是防止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的途徑感染腎臟。

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如對扁桃腺炎、齲齒、鼻竇炎、瘡癤,皮膚膿腫、結核病等,必須及時防治,以免引起腎臟感染。

(三)其他防保措施

腎臟保健,尚需注意以下幾點:

1、慎用損害腎臟的藥物 有些藥物對腎臟有損害,如二氯化汞、四氯化碳、巴比妥類、磺胺制劑、多粘菌素、先鋒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灰黃黴素、鏈黴素等等,這些藥宜慎用。

非用不可時,應採取短期少量或適當配伍,以免損傷腎功能。

此外,已患腎炎者,應積極防治。

患過敏一性一紫瘢、系統一性一紅斑狼瘡及其他膠原一性一疾病時,應及時加強對腎臟的保護措施。

2、運動保健 積極參加各項運動鍛煉,對強腎健身頗為有益。

同時,還需結合對腎臟有特殊作用的按摩保健。

例如,腰部按摩法。

此外,腰部熱敷與腹壓按摩法亦可採用。

腰部熱敷:取仰臥位。

用熱水袋墊於腰部,仰臥30~40分鐘,使腰部有一溫一一熱感。

此法可松一弛腰部肌肉,一溫一養腎臟,增加腎血流量,每日可做1~2次。

腹壓按摩腎臟:取坐一位,吸氣之後用力憋氣3~5秒,同時收縮腹肌增加腹部壓力,如此反覆有節奏地進行鍛煉。

此法利用腹壓的升高和降低來擠一壓按摩腎臟,對腎臟是一種具有節奏一性一的衝擊,有補腎固一精一、通經活血之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