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室內環境對人一體的作用一般是長期的、慢一性一的,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

中醫養生學

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

住宅是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為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因素,防止不一良影響而創造的日常生活室內環境。

室內環境對人一體的作用一般是長期的、慢一性一的,不易在較短時間內明顯表現出來,一些環填因素又常同時綜合作用於人一體。

因此,它與居民健康的關係是複雜的。

良好的室內環境可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反之,低劣的室內環境對人形成一種惡一性一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一、理想的居室環境

(一)居室結構

居民的住宅和平面配置要適當。

一般說,每戶住宅應有自己獨立的成套房間,包括主室和輔室。

主室為一個起居室和適當數目的臥室;輔室是主室以外的其他房間,包括廚房、廁所、浴一室、貯藏室以及過道、一陽一台等室外設施。

主室應與其他房間充分隔開,以免受其不一良影響,並且應有直接采光。

臥室應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對居室面積的要求是寬敞適中。

《呂氏春秋·重已》說:「室大則多一陰一,台高則多一陽一。

多一陰一則蹶,多一陽一則痿,此一陰一陽一不適之患也」。

即是說,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則一陰一陽一各有偏頗,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從現代衛生學的要求,正常居室面積為15m2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平均6~9m2,農村8~12m2為宜。

居室淨高為2.6~2.8m,炎熱地區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

居室進深是指開設窗戶的外牆內表面至對面牆壁內表面的距離。

它與采光和換氣有關,通常一側有窗的房間,進深不宜超過從地面到窗上緣的2~2.5倍;兩側開窗者,進深可增加到這個高度的4~5倍。

另外,居室進深與居室寬度之比,不宜大於2比1,最好是3比2,以便於室內傢俱的佈置。

室內微小氣候是指室內由於圍爐結構(牆、屋頂、地板、門窗等)的作用,形成的與室外不同的室內氣候。

它主要由氣一溫一、氣濕、氣流和熱輻射(周圍物體表面一溫一度)四種氣象因素組成。

這四種氣象因素綜合作用於人一體,直接作用是影響人一體的體一溫一調節。

居室內的微小氣候要能保證機體的一溫一一熱平衡,不使體一溫一調節功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保證居民有良好的一溫一一熱感覺,正常地工作和作息。

居室內微小氣候的標準以冬夏兩季為準。

夏季室內適宜一溫一度21℃~32℃,最適範圍為24℃~26℃;氣濕(相對濕度)為30%~65%,氣流速度為0.2~0.5m/s,最大不宜超過3m/s。

冬季室內一溫一度的適宜範圍是16℃~20℃;氣濕為30%~45%;氣流速度為0.1~0.5m/s。

(三)室內采光

居室采光明暗適中,隨時調節。

如《遵生八箋》說:「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即下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即捲簾以通其外耀。

內以安心,外以安目。

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室內光照包括自然光線(日照)和人工光線的照明。

室內日照指通過門窗進入室內的直接一陽一光照射。

一陽一光中的紫外線有抗佝僂病,提高免疫力,殺菌消炎等作用。

一層清潔的窗玻璃可透過波長為318~320nm以上的紫外線。

但有60%~65%的紫外線量被玻璃反射和吸收;且隨一陽一光射入室內深度的加大,紫外線量也逐漸減少,距窗口4m處,僅為室內紫外線量的1/50~1/60,即使這樣,其中的直射光和散射光仍有一定殺菌和抗佝僂病作用。

為保證室內有適宜光照,一般認為,北方較冷的地區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應有3小時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還需多些。

夏季則應盡量減少日照,防止室一溫一過高。

夜間或白天自然光線不足時,要利用人工光線照明。

人工照明要保證照度足夠、穩定、分佈均勻,避免刺眼,光源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過熱和空氣污染等。

(四)居室通風

居室的自然通風可保證房間內的空氣清潔,排除室內的濕一熱穢濁之氣,加強蒸發散熱,改善人們的工作休息環境。

因此,廚房和廁所應有良好通風;夏季炎熱地區應使主室內形成穿堂風。

外廊式住宅(一側為房間,另一側為開放式走廊)的外廊,除能起到一陽一台和避一陽一作用外,較容易形成穿堂風,適合於炎熱地區。

二、不一良的室內環境

(一)潮一濕一陰一暗

當微小氣候變化超出一定範圍,機體體一溫一調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影響人一體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

如人們長期居住在寒冷潮一濕房間裡,易患感冒、凍瘡、風濕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

尤其對老年人,室一溫一更為重要,老人一體內產熱少,體一溫一調節功能差,對外界一溫一度變化不敏一感。

有時室一溫一相當低,而老人感覺不到,當體一溫一降至35℃以下時,就會產生「老年低體一溫一症」,表現血壓下降,心跳過緩或心律不齊,甚至意識障礙,頸項強直。

而在高一溫一多濕環境裡,人會感到悶熱難耐,疲倦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容易中暑乃至死亡。

另外,如居室光線一陰一暗,視力調節緊張,可引起近視,紫外線照射不足,將影響兒童發育,使佝僂病增加。

(二)空氣污濁

人們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度過。

據有關部門監測,室內空氣污染比室外更嚴重。

就一天時間分析,早晚尤甚;從超標幅度來看,平房污染最重,樓房次之,辦公室最輕。

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主要有六:

1、人的呼吸過程可使室內空氣中氧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分含量增多。

2、人一體皮膚、衣履、被褥及物品,能發散出各種不一良氣體與碎屑等。

3、人們談話、咳嗽、噴嚏以及生活活動。

能將上呼吸道的微生物和地面、牆面上的微生物及灰塵播散到空氣中。

4、使用煤爐、煤氣或石油汽化氣灶以及生物燃料(木頭、秸桿、稻殼等)做飯、取暖時,燃料燃一燒產生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懸浮顆粒物。

5、吸煙時產生的煙氣中含有多種有害物,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致癌一性一多環芳烴。

6、室外污染空氣進入室內時,將其所含的各種污染物帶入室內。

室內空氣污染對人一體身心健康危害嚴重,當二氧化碳的含量達0.07%時,敏一感者就會感到不舒服;當二氧化碳含量達0.1%時,空氣中的其它一性一狀開始惡化,出現顯著的不一良氣味,人們會較普通地感到不愉悅。

空氣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煙塵的污染時,可致呼吸道疾病傳播機會增加、甚至引起肺癌。

三、預防保健措施

(一)改良房屋結構

為了保障人一體健康,我國人民經過長期生活實踐,在居室改良上積累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北方冬季長,為使居室一溫一暖舒適,常設斗門、加厚牆壁、雙層窗戶、室內用門簾、屏風。

壁氈、布幔等保暖。

南方夏季炎熱多雨,住房常採用通風閣樓坡屋頂,雙層瓦通風屋頂,屋簷較寬闊。

有的屋頂還設有一可開關的天窗,根據需要調節室內采光,保證室內通風、清爽、乾燥。

另外,採用內含空氣的雙層牆和浮築樓板,也可減少噪聲的傳播。

(二)搞好自然通風

居室內的自然通風主要取決於門窗的合理開設和人們的生活一習一慣。

我國北方冬季為抵禦寒風,都緊閉門窗,室內污染物負荷較高,應注意每天定期開窗換氣,住室內空氣經常對流暢通,可減輕污染程度。

而且,自然通風比空調機,電風扇效果好,風速柔和,風向較瀰漫,人一體易於適應,不會形成二次污染(如空調機的噪聲等)。

(三)防治室內污染

廚房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源。

因此,除保證自然通風外,還可採取一些簡便易行的措施。

如在煤氣灶上安裝吸風罩,做飯時先打開窗戶,關好居室的門;點煤氣時,先劃火柴後打開關;煎炒時不要油一溫一太高;不要在廚房內看書或就餐;用完煤氣後,要把廚房的總開關關緊,並經常檢查是否有漏氣的地方等等。

居室內、辦公室內不得吸煙;不要高聲說話;盡量旋低錄音機、電視機的音量;輕手關門、輕聲走路,以保持室內清潔、安靜。

另外,搞好室內衛生,定期消毒,對防治污染也至關重要。

(四)美化居室環境

居室的美化要根據房間的使用一性一質、空間大小、光照程度、家俱陳設以及個人興趣一愛一好等,因地制宜進行安排,只要佈局得當,相互協調,就會給人以美的感受。

色彩是室內空間的一精一神,室內的視覺、氣質、格調主要由色彩語言來表現。

從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來說,室內色彩應令人感到親切、舒適,明快。

一般講,淺黃、一乳一白色可增加房間的亮度,使房間顯得寬敞、給人以莊重、典雅感;嫩綠、淺藍色顯得一溫一柔、恬靜,使人產生安謐、幽美感。

向一陽一房間光線充足,家俱色彩可選擇淺藍、灰綠等中一性一偏冷的色彩;背一陰一房間光線較暗,家俱色彩也較深的,牆面色彩可選擇一奶一白、米黃等偏一溫一和者。

餐廳漆成橙黃色,可刺激食慾;書房採用淺綠格調,有利緩解視力疲勞;廚房、衛生間可用白色或灰色,使環境的光線更加諧和。

室內佈置要根據人們在室內的活動方式而定。

客廳和餐廳的陳設以「動一態」為主,書房和臥室以「靜態」為主。

客廳是待客處,要盡且保持寬敞、空間感強。

擺設的花木以藝術觀賞為主,選一些枝葉繁茂的綠色植物,如萬年青、君子蘭、龜背竹等,可使整個客廳顯得雅致大方。

書房是讀書學一習一的地方,陳設佈置應從有利於學一習一著眼。

如《遵生八箋》說:「書齋宜明靜,不可太敞。

明靜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窗欞四壁可種些碧蘿、劍蘭,擺點松、竹盆景,使書齋「青蔥鬱然」;「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這又體現了靜中有動的佈局特色。

臥室的陳設應令人寧靜舒適。

一床一鋪的安置不宜正對臥室門,因房門一開就見到一床一,私密一性一不佳;且風從門外直接吹到身上,容易著涼、生病。

若窗口開得太低,一床一頭也不宜正對窗口,理由同前。

臥室牆上可設置一些軟枝低垂的觀葉植物,如吊蘭,增加靜謐感。

(五)香味淨化空氣

焚香原本是一項祛穢濁氣味,抑製毒害的衛生措施,在我國有悠久歷史。

香的種類很多,一般採用各種芳一香植物或驅蚊藥物及香料一精一制而成,有的還加入各種中藥。

居室內焚香,可清潔辟穢、殺蟲解毒,還可清心怡情。

如霉雨季節在室內焚香可驅除霉腐氣味、淨化空氣;對儲藏食品的居室用一藥香薰一薰,實際上是對食品中的致病菌進行一次「掃除」;學一習一工作時點燃一支衛生香,則有清心開竅、活躍思維、振奮一精一神的功效。

但室內焚香不宜過多,特別通風不一良或有病人在臥的房間。

一般每次點燃一支衛生香即可,以防化學香一精一的煙霧中毒。

另外,室內通風不暢時,常有碳酸氣等怪味,可在燈泡上滴幾滴香水或花露水,遇熱後慢慢散發香味,室內就會陣陣清香撲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