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少兒的養生,包括了自出生至學齡期的一切保健措施。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

中醫養生學

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

少兒是指從出生到十二歲這段時期。

少兒的養生,包括了自出生至學齡期的一切保健措施。

其特點是養教並重,以保養元真,教子成才為目標。

一、生理和心理特點

少兒處於生長發育的初期。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少兒「和氣如春,日漸滋長」,《小兒藥證直決》謂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一溫一病條辨·解兒難》又說:小兒「臟腑薄,藩蘺疏,易於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於感觸」。

小兒在生理上,既有生機蓬勃,蒸蒸日上的一面,又有臟腑嬌一嫩、形氣未充的一面。

其抗病力低下,易於發病,病情發展迅速。

小兒的心理發育也未臻完善,其一精一神怯弱,易受驚嚇致病,情志不穩,可塑一性一大,易於接受各方面的影響和教育。

針對少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採取科學的保健措施,是促進少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二、少兒的保健要點

少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飲食、環境幾經變更,體格、心理發育會發生幾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據此,少兒期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幼童期、兒童期這五個階段,茲將各期的保健要點概述如下:

(一)新生兒期

自出生至滿月為新生兒期。

以保一溫一、合理餵養和預防感染為保健重點,還應保證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勢。

(二)嬰兒期

從滿月到週歲為嬰兒期。

這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被稱作人生中第一個飛躍時期。

此期的保健重點是合理餵養,注意寒一溫一調護,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

經常日中嬉戲,以促進飛躍式生長發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兒期

從一週歲到三週歲為幼兒期。

重視早期教育,促進智力增長,以啟蒙發萌。

繼續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培養良好衛生、生活一習一慣。

(四)幼童期

從三週歲到七週歲為幼童期,亦稱學齡前期,應有計劃地進行幼兒園教育,開展適於幼童特點的各種活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加強醫護與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要注意培養優秀品德及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

(五)兒童期

從七週歲到十二週歲為兒童期,亦稱學齡兒童期。

應重視德、智、體、美教育,使之全面發展,繼續做好兒童保健,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齲齒和脊柱變形,防止扁平足。

加強體育鍛煉,使體格和智慧進一步發展。

三、養生指導

(一)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對自出生至幼童期兒童進行的適時而恰當的教育與訓練。

包括德行教育與健康心理的培養、智力開發、健康教育和美學教育。

早期教育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全面發展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一體,身一體不好勢必影響智力的發展,而且易於形成自卑、軟弱、驕矜、孤僻等不一良一習一氣。

智力的發展,能增加幼童的信心,有助於知識水平、思想品德和體質的提高。

良好的品德與個一性一,可激發幼童學一習一、鍛煉的自覺一性一和踏實刻苦的一精一神。

美育可以促使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萌發與形成,使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和愉快,從而促進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

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四者兼顧,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使孩子的身一體與心理得以統一和諧地發展。

2、適時恰當 《顏氏家訓·勉學》說:「人生小幼,一精一神專利,長成以後,見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明代醫家徐春圃於《古今醫統·嬰幼論》提出:「凡嬰兒六十日後……便當誘其正一性一」。

現在一般認為,教育要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大開始,在三歲以前進行智力開發更為重要。

一是要抓關鍵期教育。

關鍵期是幼童發展的「最佳期」,即在某種潛能相關的器官系統發育成熟前的快速構成期和生長階段。

在關鍵期內,幼童的學一習一興趣大、速度快、掌握牢固,可獲得最佳學一習一效果。

一般而言,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及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出生到4歲是形狀知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一習一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6歲掌握詞彙能力發展最快,又是數概念發展的關鍵年齡。

教育與訓練的內容與要求,應與幼童成熟的程度速度相適應。

五、六歲以前的孩子,一般不宜進行大量的識字與計算活動。

適時與恰當的早期教育,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教育過早過深有損孩子的健康,亦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育過晚過淺,會推遲、耽誤甚至阻礙幼童的成長髮展。

要把握適時與恰當,必須注意個體間在成熟速度上的差異,要父母和師長敏銳、一精一細的現實與判斷,或做幼童生理、心理發展測定。

3、方法合理 早期教育的方法必須適合幼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

(1)堅持正面教育 徐春圃指出,對兩個月的嬰兒「便當誘其正一性一」、正是強調早期教育宜採用正面教育。

幼童天真幼稚,情緒不穩,是非觀念不清,對自己的言行不善於控制。

但是,他們求知慾一望強,好奇好問,勇於探索,可塑一性一大,容易先入為主。

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引導的原則,可以使孩於從小學會抵制社會、生活環境中不一良因素的侵蝕,使孩子的體力、智力、情感、意志與道德向健康方向發展。

培養他們熱一愛一祖國、熱一愛一集體、熱一愛一勞動、遵守紀律、一一團一一格互助的思想品質、開朗活潑的一性一格和勇敢沉著的一精一神。

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們選擇良好的影響,以師長的表率作用影響之,用英雄、模範的思想行為感染之,不要讓孩子看兇殺、恐怖、武打等電視、電一影、錄像和畫片。

無論進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明確是與非。

要耐心、正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並有意識地啟發他們提問。

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在他們犯錯誤時,要耐心、冷靜地循循善誘。

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切忌強制協迫、譏諷威嚇、濫用體罰,尤其不可採用當眾侮辱人格傷其自尊心的行動。

(2)直觀教育:幼童活潑好動,模仿力強,一抽一象思維能力差,追求趣味情境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宜採用形象具體的直觀教育,教育內容要豐富新穎、形式宜生動活潑,富於直觀一性一、趣味一性一和生活一性一,要多採用遊戲、講童話故事以及文體活動等形式。

要讓孩子們盡可能地接觸大自然,通過遊園、參觀、看電一影等途徑,結合實物實事進行教育。

萬全就提倡實物教育,在其著作《育嬰家秘·鞠養以慎其疾》中強調:「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

要讓幼童多看、多聽、多摸,盡量讓多種感覺器官協調活動,要側重於語言訓練。

避免一抽一象理論的灌注和枯燥的道德說教,也不要將孩子關在室內,讓他們長時間地坐著。

(3)予以一愛一撫與期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孩子持什麼樣的態度是影響幼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

小兒雖少七情六慾,但富有感情,在生活、心理和行為上均有極大的依賴一性一。

父母對孩子不應冷漠無情,也不能溺一愛一、百般遷就,而應給以足夠的一愛一撫。

一愛一撫是一種寬嚴相濟、恩威並施的意識行為。

表現為和藹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注、懷抱、親一暱與依偎,以及對孩子始終如一的嚴格要求。

支持他們的正確行為,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家長及幼教人員對幼童持積極期望的態度也很重要。

實驗證明,成一人對於孩子具有高於一般幼童平均智力的期持態度,可以感染幼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毅力,從而使幼兒的學一習一成績和智力明顯提高。

早期教育是依據人腦神經發育的特點,總結古今中外教育的大量實例和經驗提出的。

在妊一娠間的第11~18周,是胎兒腦細胞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一峰,出生後出三個月是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高一峰。

2歲半至3歲時,腦重相當於成一人的2/3,7歲時則達到成一人的9/10,神經細胞的樹突在嬰兒出生時數量少而短,而到2歲時已大量發展。

形成複雜的網絡聯繫。

6歲左右,腦的結構雖未達到成一人水平,但已相當成熟。

腦生理的這些變化,帶來大腦智能的飛躍發展。

孩子出生後6個月,大腦智能已達到其總能力的50%,到3歲時就達到80%。

因此,從出生至學齡前這段時間確實是進行早期教育的有利時機,3-6歲的孩子是早期教育的重點施教對象。

(二)一精一心護養

少兒的生活不能自立,父母當一精一心護養,防止發生疾病與意外事故。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小兒「內無思想之患,外無一愛一慕之勞」,少有七情損傷為病。

然而不能自調寒暑節飲食,易患肺與脾胃之疾。

因此,少兒養生防病當以「節飲食,適寒暑,宜防微杜漸」為主。

1、合理餵養節飲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體格、智力以及臟腑功能均不斷地趨向完善成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較多,質量要求高。

《幼幼集成·初生護持》指出;「蓋兒初生,借一乳一為命」。

母一乳一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對六個月以下的小兒更適合。

若無母一乳一或其它原因不能哺一乳一,可採用人工餵養,通常予以牛一奶一、羊一奶一、一奶一糕、豆漿等代一乳一品,鮮牛一奶一可作首選。

若母一乳一不足或其它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一乳一餵養,可採用混合餵養。

少兒不同階段的食品應以營養充足、適應並促進發育為原則。

及時添加輔食,並逐漸向成一人膳食過渡。

要注意食物品種的多樣化及粗細糧、葷素菜的合理搭配。

要特別注重提高幼童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比重,讓孩子食用足量的魚、肉、蛋及豆類食物。

腎氣對人的生長發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幼童的腎氣未充,牙齒、骨骼、腦髓均處於發育中,因而不要忽視補腎食品的供給,如動物的肝、腎、腦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椹、黑豆等。

然而小兒為「純一陽一之體」,宜少食或忌食一溫一補滋膩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雞肉、火腿、海參等。

脾胃為後天之本,但是小兒「腸胃脆弱」、「脾常不足」(《育嬰家秘》),飲食又不能自節,餵養稍有不當,就會損傷脾胃,妨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影響生長發育。

因而,幼兒的餵養應著眼於保護脾胃。

其飲食應以易於消化吸收為原則,輔食的添加應該由流質到半流質到固體,由少到多,由細到粗。

增加輔食的數量、種類和速度,要視小兒消化吸收的情況而定,宜隨時觀察孩子的大便以取得瞭解。

食物的烹調宜細碎軟爛、色香味美,通常採用煮、煨、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

要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一習一慣。

尤應注重節食。

《幼幼集成·初生護持》強調:「忍三分饑,吃七分飽,頻一揉一肚」。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電冰箱的使用,現代兒童要防止營養過剩,過食生冷,零食過多過雜。

2、寒一溫一調適 要順應天時寒一溫一變化增減衣衫,令小兒冷熱適度,以小兒的手足暖而不出汗,體一溫一保持在36.5℃~37.3℃之間為宜。

保曖要點是頭宜涼,背、足宜暖。

小兒衣被特忌厚熱,平時穿衣不宜過多。

《諸病源候論》指出:「薄衣之法,當以秋一習一之」,使小兒慢慢適應寒冷刺激。

3、安全防護 小兒一精一神怯弱,易受驚嚇,大驚卒恐可致疾病。

此外,小兒求知慾強,勇於探索,但是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外界危險事物沒有識別能力,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成一人必須謹慎看護,事事留意,正面引導,切勿以粗一暴態度或恐嚇手段對待。

《育嬰家秘》指出:「小兒能坐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又謂:「凡小兒嬉戲,不可妄指它物作蟲、作蛇;小兒啼哭,不可令裝扮欺詐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亂」,「小兒玩一弄嬉戲,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劍,啣銅錢,近水火」。

皆為經驗之談,值得借鑒。

此外,要防止觸電、車禍、溺水等意外事故的發生,冬天取暖要防止煤氣中毒。

(三)體格鍛煉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論》指出:「凡天和暖無風之日,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盈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

要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氣進行體格鍛煉。

10歲以內兒童,每天至少保證2~3小時的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要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但是不宜進行過多的力量練一習一,以體一操一、游泳、遊戲、短跑、武術、跳繩和球類運動為宜。

(四)培養良好一習一慣

1、睡眠衛生 睡眠對少兒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要讓孩子從小養成按時起一床一和睡眠的一習一慣,應讓其自然入睡,不要養成抱睡的一習一慣。

入睡前勿逗引玩笑,對較大幼兒,睡前不講恐怖故事,不做興奮遊戲。

被子不宜過重、過厚、過暖。

仰臥、側臥均可,不宜俯臥。

要幫助嬰兒經常調換睡眠姿勢和側臥的方向,以免顱骨畸形發育。

枕頭不宜過高。

2、講究衛生 孩子六個月左右,就應該開始訓練定時大小一便的一習一慣。

週歲左右,就要教他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一習一慣。

晚上睡前要洗臉、洗腳。

女孩兒每晚要洗一臀一部,而且要由前向後洗。

要讓孩子定期洗頭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換,經常剪指甲。

讓他們隨身攜帶手帕,不與他人共用一毛一巾等洗漱用具。

應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和刷牙一習一慣,不可含一著糖塊入睡。

孩子到了4歲,要逐漸培養自理能力,要注意培養正確的姿勢,講解衛生保健常識,預防齲齒、近視眼、沙眼、脊柱變形、扁平足和傳染病的發生。

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一習一、生活和休息,為他們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學齡兒童每天要保證學一習一時間。

(五)免疫防病

定期定量做好預防接種,可提高兒童對某些傳染病的免疫力,對保護兒童健康成長,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減少並阻止傳染病的流行有重要作用。

定期體檢,對像以新生兒期至幼童期的兒童為主,重點為一歲以內的小兒。

嬰兒期,1~3個月檢查一次;幼兒期,3~6個月檢查一次;幼童期,6~12個月檢查一次。

對疳證、雙胞胎兒、出生低體重兒等應酌情增加檢查次數。

通過檢查,可系統地觀察小兒體格與智能的發育情況,有針對一性一地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報導父母改進護理、教養方法,從而促進小兒生長發育,並能早期發現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引起多病的原因,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發病率。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