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歷代養生家和醫家對此皆有不少論述,概括起來,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

中醫養生學

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

房一事保健應當從年輕時就開始做起,直至老年,始終如一。

歷代養生家和醫家對此皆有不少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行一房衛生

大量的醫學臨一床一資料證明,很多疾病是因男一女行一房不注意衛生而引起的。

例如,易引起的婦科病有月一經不調、閉一經、慢一性一宮一頸炎、感染一性一陰一道炎、子一宮內膜炎、一陰一道粘一膜潰瘍等,引起的男科疾病可有尿瀦留、急一性一前一列一腺炎、尿道滴蟲病、泌尿系感染、一陽一萎等。

因此,注意行一房衛生是防病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男一女雙方都要養成晚上睡前洗滌外一陰一的一習一慣。

因男一女外一陰一部位都是藏污納垢之處,污垢中有大量細菌,必須清洗外一陰一,男一性一要特別注意清洗包一皮內垢。

如果條件允許,行一房後,也最好清洗一下,女一性一最好小一便一次,起到沖刷外一陰一的作用,這對預防新婚「蜜月病」是很有意義的。

根據有關一性一科學的調查研究報道,男一女雙方養成睡前洗滌外一陰一的一習一慣,不僅可有效的預防婦科疾病發生,而且對促進男一性一生一殖器的正常功能,提高房一事質量都有很好的作用。

二、行一房有度

所謂有度,即適度,就是說不能恣其情一欲,漫無節制。

古代養生家認為,男一女房一事,實乃一一交一一換一陰一陽一之氣,固本還元,只要行之有度,對雙方都有益處。

馬王堆出土的竹簡《十問》中,有房一事影響壽夭的記載,其大意是說,夫婦間的一性一生活如能遵守一定的法度,做到心安不放縱,形氣相和諧,保一精一全神,勿使元一精一乏竭。

這樣,體虛的人可以逐漸充盈,體壯的人更能健實,老年的人亦可因而長壽。

房一事有度,即解決一個數量問題。

但「度」不是一個絕對概念。

《素一女一經》認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洩;年三十者,八日一洩;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洩;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洩;年六十者,即當閉一精一,勿復更洩也。

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洩。

凡人氣力自相有強盛過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一洩,致癰疽。

若年過六十,而有數旬不得一一交一一接,意中平平者,可閉一精一勿洩也」。

古人認為不同的季節,度的標準也不相同,應遵循「春二、夏三、秋一、冬無」的原則,即春天每月二次,夏天每月三次,秋天每月一次,冬天避免房一事。

孫思邈還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若不加節制,「倍力行一房,不過半年,一精一髓枯竭,唯向死近,少年極須慎之」。

古人這些有關兩一性一生活的觀點,其中包含一著合理的科學成分。

現代醫學認為,行一房次數適度的掌握,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和規定的限制,宜根據一性一生活的個體差異,加上年齡、體質、職業等不同情況,靈活掌握,區別對待。

新婚初期,或夫妻久別重逢的最初幾日,可能行一房次數較頻,而經常在一起生活的青壯年夫婦,每週1~2次正常的房一事不會影響身一體健康。

行一房適度一般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勞為原則,覺得身心舒適,一精一神愉快,工作效率高。

如果出現腰痠背痛、疲乏無力、工作效率低,說明縱一欲過度,應當調整節制。

對於青壯年來說,房一事生活一定要節制,不可放縱;對於老年人,更應以少為佳。

三、晚婚少育

中國古代養生家歷來主張「欲不可早」。

《壽世保元》指出「男子破一陽一太早,則傷其一精一氣;女子破一陰一太早,則傷其血脈」,故青少年不可近欲。

《三元延壽參贊書》引《書》云:「一精一未通而御女,以通其一精一,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未笈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一陰一氣早一洩,未完而傷」。

這說明「早欲」影響正常生理發育,危害健康。

故此,古代養生家早就提出晚婚的主張。

《泰定養生主論》中指出:「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

又當觀其血色強弱而抑揚之;察其稟一性一淳漓而權變之,則無曠夫怨女過時之瘵也」。

可見,不僅主張晚婚,而且還要查著有無妨礙晚育的疾病,再作決定,這些觀點與現代醫學的觀點是一致的。

從現代生理學觀點看,人一體骨骼的鈣化過程要在23~25週歲才能完成。

只有待全身發育成熟後,婚育才可進行,晚婚必然晚育。

不僅如此,還應提倡少育。

唐·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氣」,「生子愚癡,多病短壽」。

可見,早婚早育不僅會耗損男一女本身的一精一血,損害身一體健康,而且為下一代帶來災難。

胎孕生育必然耗傷人一體大量一精一血。

因此,產婦產後,正氣未復,則不可再孕。

否則,會更加耗一精一傷腎,引起多種疾病。

不僅影響母體健康,胎兒亦多先天不足。

我們提倡晚婚晚育,但並非越晚越好,應根據人一體生理特點決定。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一體盛壯」,「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就是說,女子28歲左右,男子32歲左右,是一生腎氣最旺盛的時期,也是生育的最佳時期。

結合現代醫學的觀點,女一性一晚育的最佳時期是21~28歲,男一性一婚育的最佳時期是24~32歲。

在這個時期生育子女可較好地避免後代智力缺陷、畸形等不一良後果,從而保證下一代的聰明、健康、長壽,為家庭和社會帶來益處。

四、提倡獨宿

古代養生家將獨宿作為節制房一事和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引用彭祖的話說:「上士別一床一,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

《孫真人養生銘》說:「秋冬固一陽一事,獨臥是守真」。

古人認為,獨臥則心神安定,耳目不染,易於控制情一欲,有利房一事保健。

故民間亦有「中年異被,老年異一床一」之說法。

臨一床一所見,房勞傷腎者,的確有之。

尤其少數年輕人不懂房一事保健之法,婚後縱一欲,致使體弱腎虧,未老先衰。

故青壯年情一欲易動難制者,可採用此法。

老年縱一欲者,多致病患纏身,很少有長壽者。

所以趙獻可的《寡慾論》要求老年人「急遠房幃,絕嗜欲」。

有些患慢一性一疾病康復期間,也宜適當採用獨臥養生之法,戒房一事,調養一精一血,以期早日康復。

總之,獨臥可作為一種輔助保健方法,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對待。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